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基因(GITR)与其配体(GITRL)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探讨GITR/GITRL 在RA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A组(n=53)、骨关节炎(OA)组(n=35)及正常对照组(n=35)外周血GITR/GITRL mRNA含量,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三组患者的GITR在CD4+CD25+ T细胞的表达,并研究GITR mRNA与RA患者DAS28评分、抗环瓜氨酸(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类风湿因子(RF)的关系.结果:RA患者外周血GITR mRNA水平和GITRL mRNA水平(分别为12.38±5.72,16.41±10.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75±3.78,11.99±8.42)及OA组(分别为9.59±5.87,12.09±7.53;均P<0.05).RA患者与OA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4+CD25+GITR+T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增高[分别为(28.12±16.85)%,(21.01±14.42)%,(19.98±9.40)%,均P<0.05].RA患者GITR mRNA表达水平与DAS28评分及ESR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和0.427,P<0.01).结论:RA患者GITR/GITRL表达增多,与RA发病及疾病活动度有关.
作者:刘燕鹰;常丽丽;栗占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中国大城市儿童青少年1979至2005年的生长长期趋势,为制定宏观干预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来自16个省/直辖市7~18岁汉族中、小学生,分析其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增幅和不同阶段增速.结果:26年来男、女平均身高增幅为6.5和4.7 cm,体重增幅为8.9和5.2 kg.男、女增速均以1985至1995年期间快,身高分别达每10年增加3.8和3.0 cm;体重分别达每10年增加4.7和3.1 kg;该长期趋势迄今仍保持强劲.青春期发育年龄持续提前,身高生长突增峰值(女12岁和男14岁分别达每10年3.3和2.4 cm)不断增长,对长期趋势贡献大.男、女成年身高分别增长3.2和2.1 cm,增幅为每10年1.2和0.8 cm.近20年来BMI分布曲线加速右移,提示儿童肥胖流行增势迅猛.结论:我国正出现儿童期生长加速、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和身体比例变化等迅猛的全方位生长长期趋势.不仅应看到该趋势对提高我国儿童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还应高度关注该趋势在引发成年期慢性疾病(尤其如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疾病危险)等方面的消极影响.
作者:季成叶;胡佩瑾;何忠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的表达变化.方法:56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为高岭土(Kaolin)组(40只)、生理盐水组(8只)和假手术组(8只).经枕大池注入Kaolin建立新西兰白兔脊髓空洞症模型,注入后1,3,7,14,21 d用干湿重法测定脊髓含水量、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含水量、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结果:Kaolin组动物于术后第3天脊髓含水量即有明显增加(68.35%±0.70%),第7天达到高峰(72.92%±0.86%),第21天稍有缓解(70.03%±0.77%),但仍高于对照组;AQP-4于术后第3天开始减弱[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320.5±44.2],第7~14天达到低水平(IOD 258.7±26.5),到21天时回升(IOD 321.5±46.1),但仍低于对照组;而AQP4mRNA表达变化趋势与其蛋白含量变化相一致.线性回归分析发现, AQP4及其mRNA表达变化与脊髓含水量之间存在负相关(r=-0.769,P<0.01;r=-0.955,P<0.01).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中出现了AQP4及其mRNA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缺血、缺氧性脊髓水肿的形成.
作者:孙国柱;张庆俊;王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均有可观察病灶,除1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外,均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至少24周,所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分别为依西美坦(36例)、阿那曲唑(13例)、来曲唑(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CR+PR,其中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CBR=CR+PR+SD≥24周,其中SD为疾病稳定)、肿瘤进展时间(TTP),肿瘤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和毒副反应.结果:CR 6例(11.5%),有1例维持CR 152周,1例维持96周,另4例亦大于60周;PR 19例(36.5%),维持PR时间为32~96周;SD≥24周的患者有16例(30.8%);PD(疾病进展)+SD<24周的有11例(21.2%).患者的ORR 为48%,CBR为78.8%,平均TTP时间78.87周(95% CI 61.13%~96.6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尽管未获客观反应的患者疾病进展后曾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B组),但与达到客观反应的患者(A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大于24周时两组的总生存率分别A组92%,B组81.5%[Log Rank (Mantel-Cox) 检验,χ2=3.85,P=0.047].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包括潮红、出汗、小关节痛,其中有2例发生与治疗药物关系不确定的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药有效率为48% ,能明显延长达CR或PR患者的生存期,副反应易耐受.
作者:李惠平;季加孚;侯宽永;贾廷珍;赵红梅;肖宇;王墨培;汪有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颗粒物空气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样条函数模型分析2004至2005年太原市每日死亡率时间序列数据,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暴露变量,同时控制长期趋势和季节趋势、气象因素、周日亚元变量以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等的混杂影响.结果:PM10与各种死因别死亡率为非线性相关,呈现阈值现象.经微分推导,总死亡率、恶性肿瘤死亡率、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合计死亡率阈值分别为85.00 μg/m3、89.59 μg/m3和122.54 μg/m3.结论:太原市PM10与人群每日死亡率暴露-反应关系为非线性相关,呈现阈值现象,与欧美国家不同.
作者:张燕萍;张志琴;刘旭辉;张晓萍;封宝琴;李海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了解校外青少年生存状况、同伴关系、艾滋病认知、获得的相关服务等,以整体观揭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脆弱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问卷,于2005年10月调查辽宁省鞍山市从事餐饮、娱乐、服务工作和社区无业/待业的校外青少年584人.结果: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仅为58.9%,65.6%的人从未得到过任何艾滋病预防相关服务;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42.6%,男性(62.3%)高于女性(37.7%),其中30.5%的人很少或从不使用安全套,近一次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2%;28.2%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性交易.22人(3.8%)使用过摇头丸、K粉等毒品,使用过毒品者性行为、性交易发生率高于未使用过毒品者.年龄、吸烟、过量饮酒、光顾娱乐场所、月消费高是发生性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艾滋病认知是保护因素.结论:校外青少年在性行为、毒品使用、同伴影响、社会环境以及艾滋病相关服务方面存在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
作者:常春;陈磊;孙昕霙;张麓增;田丹;张晓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平山病临床特点及低位颈髓自然位和过屈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殊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7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以及MRI自然位和过屈位的矢状位和轴位扫描,观察其低位颈髓的动态变化.结果:(1)该组患者的临床符合平山病的诊断标准,表现为上肢远端不对称性肌无力、萎缩.全部为青年男性.大多数在19岁前起病(占77.8%),多为右手首发(20例,74%).就诊时病程为2个月至72个月,平均(26.48±15.57)个月.(2)自然位,16例示曲线异常,14例下段颈髓萎缩,2例髓内有异常信号.(3)过屈位,所有患者均出现颈髓前移、变扁,脊膜后有月牙形异常信号影.(4)1例患者强化检查示过屈位,脊膜后月牙形异常信号影有强化.恢复自然位后,颈髓恢复原状,强化消失.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男性多见.颈部MRI在过屈位存在特殊的动态变化,过屈位MRI可协助早期诊断.
作者:傅瑜;樊东升;张俊;裴新龙;韩鸿滨;康德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栓塞用微球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出 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考查了明胶(10.0~100.0 g/L)、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33~200 g/L)、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3.3~10.0 g/L)、表面活性剂Span 80(0.5~1.8 g/L)和引发剂过硫酸铵(1.0~5.0 g/L)等各因素对微球粒径、吸水率和弹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表面形态,并对微球的红外光谱作了分析.结果:制备的微球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随着明胶、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单体、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着表面活性剂、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吸水率随着明胶、交联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对吸水率的影响不大;弹性随明胶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单体、交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表面活性剂、引发剂的关系不大.通过综合考虑粒径、吸水率、弹性各影响因素选择的后反应条件为明胶10.0 g/L、单体100.0 g/L、交联剂6.7 g/L、表面活性剂0.9 g/L、引发剂3.0 g/L,得到的微球平均粒径约为700.0 μm,吸水率为12.4(g/g),弹性(通过微导管大粒径)为1 600.0 μm; 红外光谱结果证明单体发生了聚合反应,得到N-[三(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明胶微球.结论:研制出的微球外观圆整、亲水性强、弹性良好,具备用于栓塞治疗的特点.
作者:周超;周彦菲;范田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对原发于淋巴结内、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病理形态学分化谱系以及免疫表型异质性的比较性研究,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时对转录因子E2F1作为一种新的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DLBCL的判断指标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1996年至200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诊断为DLBCL的病检存档蜡块98例,应用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肿瘤病理形态学以及免疫表型分类研究.结果 :经病理形态学分型后,中心母细胞型占88.7%(87/98),免疫母细胞型占5.1%(5/98),间变型占3.1%(3/98),富于T的B细胞型占3.1%(3/98).98例DLBCL中,GCB型共31例(31.6%),淋巴结外组中GCB型占42%(21/50),高于其在淋巴结内组中所占的比例20.8%(10/48),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淋巴结内、外Ⅰ/Ⅱ期DLBCL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8%和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Ⅰ/Ⅱ期和Ⅲ/Ⅳ期DLBCL中,CD1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和17.1%,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CD10在淋巴结内、外的阳性率分别为18.8%和38%,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Ⅰ/Ⅱ期在GCB型DLBCL中占74.2%,在非GCB型DLBCL中占5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GCB型DLBCL中E2F1的阳性表达率为38.8%,在非GCB型DLBCL中为16.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E2F1的阳性表达与CD10及Bc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 ).结论: 98例DLBCL中,中心母细胞型多,占88.8%.GCB型DLBCL在淋巴结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淋巴结内.GCB型DLBCL的预后比非GCB型DLBCL要好.CD10可以作为预后判断指标.E2F1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GCB型DLBCL的辅助指标.
作者:尹洪芳;李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叶酸联合作用对砷甲基化代谢的影响.方法:在砷中毒流行区选择饮水史清楚、饮水砷含量高于0.05 mg/L的43名居民,采集空腹静脉血并收集晨尿,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检测尿中各种形态的砷,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中叶酸水平.比较不同MTHFR基因型及其和叶酸联合作用与尿中砷化物百分构成的关系.结果:和MTHFR原型基因个体相比,MTHFR基因677位突变个体(包括杂合突变和纯合突变)尿中As3+构成增加(r=27.17,P=0.029),而二甲基胂酸百分含量下降(r=26.57,P=0.033);MTHFR C677T基因型和叶酸联合作用未对尿中不同砷化物百分构成产生影响(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个体砷代谢能力,且这种作用独立于血清叶酸水平.
作者:邓芙蓉;郭新彪;陈丽;王志全;张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糖对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b/db(自发糖尿病小鼠)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野生型小鼠(WT鼠)为对照,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以体外培养的足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技术,检测高糖培养不同时间点对足细胞表达podocalyxin蛋白的影响; 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途径的活化,及其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对podocalyxin蛋白变化的阻断效应.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分析显示db/db小鼠肾小球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0.18±0.07)比(0.25±0.05), P<0.05].培养的足细胞表达基础水平的podocalyxin蛋白,高糖培养不同时间点其表达均下降,以第6天明显(为对照组的5.5%, P< 0.01),正常糖和甘露醇组没有明显变化.高糖可以活化足细胞ERK1/2信号途径,于培养30 min时ERK1/2开始活化,6 h达高峰,持续活化至24 h,至48 h时接近基础水平;高糖培养不能活化P38和 JNK.正常糖和甘露醇在各个时间点均不影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ERK1/2特异阻断剂PD98059可以消减高糖引起的podocalyxin表达下降的效应.结论:自发糖尿病小鼠的肾小球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下降.高糖经ERK1/2信号通路下调体外培养的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
作者:祁佳;肖跃飞;张冬娟;杨光锐;黄海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脂、血压水平以及肝脂酶基因(LIPC)-514C/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亚型在表型不一致同胞对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先证者引荐的方法,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卫生服务系统收集家系.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对表型不一致同胞对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并采用以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amily based association test, FBAT)的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对71个缺血性脑卒中患病家系所组成的107对表型不一致同胞对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GEE分析,均提示血压和血脂水平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存在相关性(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比小动脉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高的血脂水平;而小动脉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具有更高的舒张压水平.采用FBAT方法发现在加性遗传模型中LIPC基因-514T等位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舒张压水平之间存在关联(Z=2.366,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肥胖程度等变量后,LIPC基因-514T等位基因与舒张压水平仍然存在关联(加性遗传模型Z=-2.277,P<0.05;隐性遗传模型Z=-2.244,P<0.05),但并未发现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各亚型之间的关联.结论:在所收集家系的表型不一致同胞对中,血压和血脂异常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LIPC基因-514T等位基因与LDL-C以及舒张压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作者:唐迅;朱燕萍;李娜;陈大方;张宗欣;窦会东;胡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联合抗血管生成小肽 F56对乳腺癌移植瘤及其肺转移灶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乳腺癌BICR-H1细胞接种于裸鼠或NOD/SCID小鼠乳垫内.成瘤后,裸鼠随机分成Adp53+F56组、 Adp53组、F56组和空白对照组,NOD/SCID小鼠则随机分成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Adlacz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采用腺病毒p53、F56或二者联合治疗,以小肽溶剂作对照,NOD/SCID小鼠还加用腺病毒空载体(Adlacz)作对照.观察裸鼠移植肿瘤体积、组织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rascular density, MVD);观察NOD/SCID小鼠移植瘤的肺转移情况.结果:p53基因、F56及二者联合治疗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但以联合治疗组显著,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和空白对照组肿瘤终的相对生长体积分别为2.47、4.37、4.69和12.49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Adp53+F56组和Adp53组肿瘤内p53表达增高,P53阳性率分别增高了9.4%、6.3%,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VEGF表达下降, VEGF阳性率分别下降21.9%、9.4%和3.1%,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84);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MVD分别为14.50±2.54、16.28±3.44和18.06±7.66,与空白对照组(24.93±6.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且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瘤内出现坏死,并以Adp53+F56组为明显.NOD/SCID小鼠Adp53+F56组、Adp53组、F56组肺转移灶平均数目分别为1.143±0.378, 2.750±0.886, 3.375±0.518,较Adlacz组(5.000±0.816)和空白对照组(5.670±0.817 )都显著减少(P=0.000),尤以Adp53+F56组少.结论:p53基因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小肽F56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p53基因影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因素之一可能与p53对VEGF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关系.
作者:肖绍文;颜博;杨敬贤;寿成超;张珊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尝试引入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探索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澳大利亚改良DRGs第5版(AR-DRGs v5.0)对北京市7家三级医院2005年16万出院病例首页数据进行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出院病例死亡风险评分,作进一步的整体性风险调整.然后分别计算各医院不同风险级别病例的住院死亡率,并以此为指标评价医院的医疗质量,同时与直接使用粗住院死亡率进行评价的结果相比较.结果:(1)不同医院收治的病例其死亡风险类型不同;(2)两种方法对医院6的评价结果相似,认为医院6医疗质量较好;(3)医院2的粗死亡率低(0.98%),但就其中低死亡风险病例的死亡率(0.28%)而言则是高于7家医院这一风险等级住院死亡率的平均水平(0.26%);医院5也有类似的表现.结论:与用粗住院死亡率作评价相比,DRGs死亡风险分级增加了病例的可比性,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可靠.
作者:简伟研;崔涛;王洪源;胡牧;黄因敏;张修梅;郭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大气污染包括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天然污染主要由于自然原因形成,例如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人为污染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可来自固定污染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管等)和流动污染源(汽车、火车等各种机动交通工具).二者相比,人为污染的来源更多,范围更广.
作者:郭新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是一族含锌酶.在哺乳动物中,几乎所有的组织均可检测到CA.CA至少有14种同工酶[1], 其结构、动力学性质、对抑制剂的敏感性、组织内的分布及亚细胞的定位均有不同,参与机体气体运输、酸碱调节和组织的分泌等面功能[1],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彭春霞;高艳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块茎,在临床上用于主治多种病症,对甲状腺疾病和癌症的疗效尤为明显.但目前对黄药子的有效成分尚不能完全确定.
作者:尚兰琴;张洁;郝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其职能的有效发挥在整个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及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地方政府对于整个农村卫生体系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重医轻防、以医养防、重有偿轻无偿、重收益多轻收益少、资源闲置与效率低下并存的问题,公共卫生功能弱化,预防保健工作处在被轻视的位置.
作者:方鹏骞;陈晶;张佳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发病率约为5%~10%,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问题.研究认为PCOS可能始发于青春期并延续至成年[1].由于青春期一些生理特征与PCOS的表现非常相似,给青春期PCOS诊断带来困难,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较少.为研究青春期PCOS的临床特征及内分泌代谢特点,我们对87例青春期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作者:王丽娜;乔杰;李美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研究显示,北京市大气中的首位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thoracic particulate malter,PM10)和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lter,PM2.5),其日超标率、年均值超标倍数都较高[1,2].
作者:栾娜;姜薇;赵晓红;梁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双生子分为同卵双生(monozygotic, MZ)与异卵双生(dizygotic, DZ)两种,由于其发生机制较单胎复杂得多,影响双生子出生的因素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国内外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双生子出生率(或活产双生子出生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1-3].
作者:周蕾;曹卫华;逄增昌;汪韶洁;吕筠;胡永华;谭吉宾;李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心脏病、肿瘤、糖尿病、肥胖、精神疾患等大量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其导致的早逝、暂时与永久性伤残在各类疾病中占重要比例.这些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受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被称为复杂性疾病(complex disease).
作者:胡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医学研究的任务在于从偶然的医学现象中发现必然的医学规律,为了研究医学总体属性变化的规律,常常采用抽样研究方法进行实验,所获研究数据也是样本研究结果.
作者:姚晨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