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671-167X
  • 国内刊号:11-469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2)
  • 医药卫生综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两种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ectomy,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在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中的临床疗效(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及手术后并发症).方法:应用Allegretto Wavelight -Wave 1007型准分子激光机对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10.0 D)分别行LASIK和LASEK,其中LASEK组62人106只眼,LASIK组38人59只眼.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戴镜佳矫正视力、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LASEK与LASIK屈光矫正结果平均等值球镜(mean spherical equivalent,,MSE)分别为(-1.32±1.66)D和(-1.02±0.85)D,12月时LASEK与LASIK分别为(-1.57±1.09) D和(-1.19±0.8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1个月时LASIK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好于LASEK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趋于相同,术后12个月LASEK组稍好于LASIK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术后12月时UCVA≥1.0的百分比LASEK组与LASIK组分别为47.8%和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12个月佳矫正视力在Snellen视力表上变化的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等值球镜屈光度在±0.5D及±1.0D范围内的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术后疼痛不适较LASIK组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两组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LASEK和 LASIK手术对超高度近视的矫正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萍;刘炯;夏英杰;仲燕莹;陈跃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睾丸激素受体4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睾丸激素受体4相关蛋白(TR4-associated Protein,TRA1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研究TRA16在各类NSCLC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RA16蛋白在NSCLC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内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88.64%),而在肺良性肿瘤及正常肺组织中均无阳性表达,表明TRA16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 中,TRA16的表达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首先发现TRA16在NSCLC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TRA16在NSCL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潜在的与NSCLC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郑庆锋;董彬;孙宇;杜红;熊宏超;吴楠;陈晋峰;孙璐;鄂洁;李吉友;季加孚;杨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伴与不伴学习困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学习困难(L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患者、ADHD共患LD患者及正常儿童各6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特点.结果:(1)单纯ADHD组: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5.84%±14.81%)高于正常儿童(16.50%±11.42%,P=0.000),主频是10 Hz,但α波能量分布均分散、低平.(2)ADHD共患LD组:8、13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分别为25.11%±11.88%,1.14%±1.14%)均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6.50%±11.42%,0.74%±0.97%,P值分别为0.000, 0.009);10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7.80%±13.28%)低于正常儿童(36.06%±17.21%,P=0.011);主频是9 Hz,α波能量分布均分散、低平;患者右脑及左侧顶、颞、枕部的熵值高于正常儿童,右侧颞、枕部的熵值高于单纯ADHD组(P均<0.05).结论:伴与不伴LD的两组ADHD儿童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共患LD儿童脑波发育偏离正常,认知参量10 Hz成分减少,脑有序度差,脑处于低功效状态.

    作者:孙黎;王玉凤;何华;陈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国夏代人的牙周疾病状况分析

    目的:观察河南二里头遗址和山西游邀遗址出土的中国夏代人的颅骨及牙齿,了解当时人类的牙周病发病情况,为宏观认识人类进化过程中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积累资料.方法:用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对考古遗址出土的夏代人类颅骨标本进行观察,共观察标本56个个体,其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共观察牙齿894颗,均为恒牙.统计牙周病的发病情况.结果:中国夏代人牙周病以牙数计算的患牙率为19.80%,以个体数计算牙周病的患病率为42.86%;牙齿缺失率为7.45%.结论:中国夏代人牙周病患病率较新石器时代高,与殷商时期差异不大;两性之间未见差异、随年龄增高患病率逐渐增高;下颌牙较上颌牙更易受累;牙周疾病是导致夏代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巍;曾祥龙;刘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北京延庆农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流行病情况和易患因素.方法: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1 638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包括呼吸系统症状、行为习惯、个人史、家族史;进行体检及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根据喘息发作特点、体征、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危险因素经单变量分析后,将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1 638名年龄大于40岁人群中发现哮喘患者31人,患病率为1.89%(31/1 638).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哮喘发作的诱因以感冒、冷空气、被动吸烟及油烟刺激等为主.幼年时有呼吸道疾病史、14岁以前咳嗽病史、生物燃料使用年限在哮喘组与非哮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岁以前咳嗽病史与哮喘发生关系更为密切.该地区哮喘明确诊断比例只有12.9%.结论:北京延庆地区40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较高,改变人群生活习惯,控制14岁以前呼吸道感染,可能减少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对农村地区的哮喘防治应该更加重视.

    作者:朱红;姚婉贞;沈宁;张立强;王筱宏;梁岩静;周庆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三维复合体的构建

    目的:探索用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β-TCP/col)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PDLCs)在体外构建三维复合体.方法:分离培养犬PDLCs,并对其来源进行鉴定;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检测β-TCP/col浸提液对PDLCs增殖的影响;并将第3代PDLCs以2×105/mL的浓度接种于β-TCP/col支架上进行三维复合体的体外构建,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β-TCP/col浸提液对犬PDLCs增殖无不良影响;PDLCs可在材料的三维结构上贴附生长,细胞充分伸展,且表面可见明显分泌物. 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胶原支架与犬牙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可在体外构建成三维复合体,提示该材料具有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支架材料的潜力.

    作者:钟金晟;欧阳翔英;梅芳;邓旭亮;曹采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北京流动人口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的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 2005年9月至10月对260名14~20岁的校外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 校外青少年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心理社会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性观念趋于开放,却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意识.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与家庭幸福、父母融洽、工作稳定、知识、生活技能以及心理社会能力中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同理能力成正相关.青少年的生活技能与母亲文化程度高,对家庭富裕程度满意,工作稳定,知识得分高,社会责任感强,人际关系好呈正相关.预防艾滋病能力与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工作稳定、知识、生活技能和心理社会能力中的情绪控制、同理能力、社会责任感呈正相关. 结论: 校外青少年是感染艾滋病的脆弱人群,把个人层面干预和社会结构层面干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脆弱性.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心理社会能力是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环节.

    作者:马迎华;丁素琴;王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平衡功能发育特点比较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孩以及对照儿童的平衡功能发育特点.方法:采用美国NeuroCom公司的平衡仪,以146例符合ADHD诊断的男孩及84名正常对照男孩(年龄在7~12岁)为研究研究对象,测试其静态平衡功能.结果:(1)正常男孩:发现在固定平面闭眼和海绵垫平面闭眼状态下存在组间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固定平面睁眼条件下各相邻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1~12岁组仍差于成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01);在固定平面闭眼和海绵垫平面睁眼状态下7~8岁组与9~1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固定平面闭眼7~8岁组为(0.65±0.35)°/s,9~10岁组为(0.45±0.19)°/s,P<0.05 ;海绵垫平面睁眼7~8岁组为(0.98±0.38)°/s ,9~10岁组为(0.80±0.25)°/s, P<0.05];11~12岁组仍差于成人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59,6.203,P<0.001);在海绵垫平面闭眼状态下7~8岁组与9~1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8岁组为(1.65±0.58)°/s,9~10岁组为(1.34±0.42)°/s,P<0.05].11~12岁组与成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DHD男孩:在四种测试状态下7~8岁组与9~1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固定平面睁眼7~8岁组为(0.81±0.31)°/s,9~10岁组为(0.63±0.28)°/s,P<0.01;固定平面闭眼7~8岁组为(0.91±0.46)°/s,9~10岁组为(0.70±0.49)°/s,P<0.05;海绵垫平面睁眼7~8岁组为(1.31±0.56)°/s,9~10岁组为(1.10±0.43)°/s,P<0.05;海绵垫平面闭眼7-8岁组为(2.19±0.88)°/s,9~10岁组为(1.85±0.78)°/s,P<0.05],9~10岁组与11~12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固定平面睁眼9~10岁组为(0.63±0.28)°/s,11~12岁组为(0.46±0.21)°/s,P<0.01;固定平面闭眼9~10岁组为(0.70±0.49)°/s,11~12岁组为(0.47±0.31)°/s,P<0.01;海绵垫平面睁眼9~10岁组为(1.10±0.43)°/s,11~12岁组为(0.83±0.27)°/s,P<0.001;海绵垫平面闭眼9~10岁组为(1.85±0.78)°/s,11~12岁组为(1.44±0.56)°/s,P<0.01].(3)ADHD男孩与正常男孩不同年龄阶段姿势发育比较: 在7-8岁组在固定平面睁眼状态下ADHD男孩平均摇摆速率大于正常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0, P<0.05), 9~10岁组在四种测试条件下ADHD男孩平均摇摆速率均大于正常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种状态下t值分别为2.968,2.982,3.851,3.629,四种状态下P<0.05).结论:平衡功能在儿童学龄阶段仍在发展,11~12岁时尚未达到成人水平.ADHD男孩平衡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落后于正常男孩,在青春期前发展快.

    作者:程嘉;王玉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和转归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nephritis, HSPN)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临床病理和转归.方法 :对肾活检证实的31例HSPN患者和62例IgAN患者临床、病理及转归进行同期对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起病时高血压发生率、血肌酐及蛋白尿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 vs 27.4%,(121±164 )vs( 106±43) μmol/L, (3.2±3.1) vs (2.8±2. 9) g/d,P>0.05].在肾病理改变上,HSPN患者40.6%(13/31)出现内皮增生,IgAN仅为19.4%(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用肾病理半定量评分,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IgAN较HSPN明显(2 vs 1,P=0.009),但在新月体形成(包括袢坏死)及肾小球硬化等病理表现二者并无明显差别(1 vs 0,1 vs 1,P>0.05).用免疫荧光检查,免疫球蛋白IgA除了在系膜区沉积外,71.0%(22/31)HSPN患者IgA还沉积在毛细血管袢,而IgAN患者为43.5%(27/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平均随访47个月,以肌酐倍增为随访终点,HSPN与IgAN累计肾生存率分别为87.1%和91.9%,二者并无明显差别(P=0.481).结论:成人HSPN与 IgAN在肾病理改变上存在差异,但二者在肾临床表现及远期预后上并无明显区别.

    作者:李月婷;吕继成;李光韬;蒋镭;宋玉红;张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羟色胺1D基因多态与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共患学习困难(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 就91个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1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进行检测,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不共患LD的家系中1236A等位基因(χ2=5.306,P=0.021,传递和未传递的次数分别为115和82)传递次数明显增加.在共患L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L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不共患L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君;王玉凤;周儒伦;杨莉;张浩波;汪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尿多酸肽联合丁酸钠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尿多酸肽(uroacitide,CDA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SB)联合应用能否使人乳腺癌细胞MCF7维甲酸β2受体(retinoic acid receptorβ2,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诱导基因表达;以及联合用药能否协同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调亡.方法:培养乳腺癌细胞MCF7,分为CDAⅡ、SB两个单药组和两药联合组.分别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RARβ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表达;Hoechst33342/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调亡;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CDAⅡ或SB单药均不能使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也不能诱导基因表达,联合用药使基因启动子发生部分去甲基化并诱导了基因mRNA的表达;Hoechst33342/PI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联合用药组出现明显的凋亡细胞,TUNEL法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两个单药组(39.5% vs 5.2%,8.1%,P<0.05);MTT比色法显示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更显著,两药呈现交互作用(F=15, P<0.05). 结论:CDA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B具有协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与两药联合应用能够使RARβ2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诱导基因表达相关.

    作者:朱燕;赵玉亮;卜定方;石永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过氧化物酶2 mRNA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在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对COX-2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 探讨COX-2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从mRNA水平检测COX-2在10例慢性根尖肉芽肿及3例根尖囊肿组织中的表达,3例因阻生拔除的健康第3磨牙牙周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COX-2的表达与慢性根尖周病损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病损的病理分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COX-2与病损范围、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COX-2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 在根尖肉芽肿病损和根尖囊肿组织中,COX-2 mRNA与β-actin水平的比值较正常牙周膜组织明显增高,分别为 0.36±0.29和0.51±0.07,但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2 mRNA在中度炎症细胞浸润组较轻、重度炎症细胞浸润组明显增高(0.76±0.11 vs 0.11±0.01,0.76±0.11 vs 0.23±0.06,P<0.05).有临床症状的根尖周病损组的COX-2 mRNA有增高的趋势,COX-2 mRNA与病损大小无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X-2主要在浸润的炎症细胞及上皮细胞中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结论: COX-2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提示存在其它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作者:杨文东;李志新;郭颖;孙建军;罗顺云;高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健康成年人颞下颌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分析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行CBCT扫描,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使用5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对CBCT图像矢状位关节中间层面关节间隙进行定量测量研究,并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获得了5种不同测量方法CBCT图像关节间隙测量值.3种线距定量测量方法均表明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值均大于0.05);双侧关节前、上、后间隙测量结果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P值均大于0.05);5种测量方法双侧关节间隙ln(P/A)值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P值均>0.05).结论:在CBCT图像上,5种测量方法均显示髁突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位置,左右基本对称,但有一定的变异范围.CB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情况,在与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相关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瑞永;马绪臣;张万林;柳登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组织因子/活化凝血Ⅶ因子复合物对大肠癌LoVo细胞系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活化凝血Ⅶ因子(actived factor Ⅶ,FⅦa)对大肠癌LoVo细胞系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7(ProMMP-7)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组织因子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1)用Western blot检测100 nmol/L FⅦa刺激LoVo细胞系不同时间点及不同浓度FⅦa刺激LoVo细胞系12 h后细胞ProMMP-7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5 mg/L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抗体预孵育LoVo细胞系0.5 h后再给予100 nmol/L FⅦa刺激12 h后细胞ProMMP-7蛋白水平.(2)观察用100 nmol/L FⅦa刺激时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各亚通路信号蛋白(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及c-Jun-N末端蛋白激酶JNK)磷酸化水平变化.(3)在FⅦa刺激前0.5 h分别加入ERK1/2,P38和JNK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PD98059,SB203580和SP600125,培养12 h后检测细胞ProMMP-7蛋白的变化.结果 :(1)FⅦa可刺激LoVo系细胞表达ProMMP-7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刺激的12 h左右ProMMP-7达峰值,是正常对照组的5.5±0.6倍(P=0.006);用TF抗体预处理的LoVo细胞系,其FⅦa上调ProMMP-7表达的作用被完全阻断.(2)用100 nmol/L FⅦa刺激LoVo细胞5 min时,MAPKs磷酸化活性蛋白p-ERK1/2和p-P38表达水平开始增加,至10 min时达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2±0.3倍和3.9±0.5倍,P值分别为0.02和0.01),存在时间效应关系,而p-JNK活性无改变(为对照组的1.1±0.1倍).(3)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及P38通路阻断剂SB203580可部分减少FⅦa上调LoVo细胞系表达ProMMP-7的效应,分别降低了32%±5%(P=0.01)和61%±10%(P=0.009),JNK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对ProMMP-7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FⅦa通过与LoVo细胞表面的TF结合诱导ProMMP-7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ERK1/2和P38 MAPKs亚通路参与LoVo细胞TF信号转导通路并与TF/FⅦa调控ProMMP-7表达有关.

    作者:汤坚强;万远廉;刘玉村;戎龙;汪欣;吴涛;潘义生;朱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共患学习困难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

    目的:探讨共患学习困难(L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以年龄、ADHD亚型相匹配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共患LD,单纯ADHD和正常对照各22例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Stroop色词命名、Rey复杂图形记忆、数字广度、连线测试、汉诺塔和言语流畅性任务,对研究对象执行功能的各个层面进行评估.结果:(1)两病例组在数字字母连线时间及错误数、转换耗时,言语流畅性重复数的测验成绩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差,但两病例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共患组在Stroop1试和2试的耗时及错误数、4试耗时、字义干扰时,Rey复杂图形即时记忆和延迟回忆的细节得分,数字连线时间,汉诺塔犯规次数的测验成绩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差.(3)共患组和单纯组在Stroop4试的错误数显著多于正常组,且共患组的错误数显著多于单纯组.结论:单纯ADHD组和ADHD共患LD组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反应抑制、工作记忆、定势切换和言语流畅性的执行功能层面上存在明显受损;共患LD组与单纯ADHD组相比,其执行功能受损的范围更广、程度更重.

    作者:帅澜;王玉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HIV 逆转录酶抑制剂酶联免疫评估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检测逆转录酶活性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用于筛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方法:利用DNA的固相固定技术将引物固定于96孔微量滴定板上,以poly(rA)· Oligo(dT)15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将生物素标记的dUTP掺入,用碱性磷酯酶反应系统检测酶活性.结果: 建立了检测逆转录酶活性的酶联免疫(ELISA)法,并用ELISA法验证了已知阳性药物对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对ELISA法在动力学研究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评估ELISA法的重复性、稳定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ELISA 法检测HIV-1 逆转录酶活性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污染小等特点,适用于以HIV-1 逆转录酶为靶点的抑制剂的筛选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郭莹;王孝伟;徐扬;吕筱;王瑞平;刘俊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激素受体和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和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8例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环类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与病理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理有效率(G4+G5)为40%(67/168),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0%(33/168).PR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在病理有效率和pCR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67 vs 45/90, P=0.002; 6/67 vs 25/90,P=0.003).ER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仅病理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4 vs 43/98, P=0.04).联合ER和PR状态分析显示,ER和PR双阴性在病理有效率方面较其他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71 vs 26/86, P=0.009).未发现Ki67表达与病理有效率和pCR率之间有相关性.ER,PR和Ki67表达均与化疗疗效呈线性趋势. 结论:激素受体状况与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其中PR阴性者对化疗更为敏感.

    作者:卫燕;李金峰;王天峰;解云涛;范照青;范铁;陆爱萍;欧阳涛;林本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肉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ERCC2与ERCC4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ERCC2与ERCC4基因在骨肉瘤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骨肉瘤患者,取其化疗前切开活检标本的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后肿瘤切除标本进行肿瘤坏死率检查.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RCC2 与ERCC4 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后肿瘤坏死率之间的关系,及其表达水平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分期、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对ERCC2 与ERCC4 在肿瘤细胞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肿瘤坏死率较高组的骨肉瘤细胞中ERCC4 mRNA相对定量(6.29±1.20)要高于肿瘤坏死率较低组(5.14±1.16),P=0.023;肿瘤坏死率较高组中外周血淋巴细胞ERCC4 mRNA相对定量(5.59±1.15)要高于肿瘤坏死率较低组(4.52±1.20),P=0.032;ERCC4 mRNA在骨肉瘤细胞和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768,P<0.01;(2)肿瘤坏死率较高组的骨肉瘤细胞中ERCC2 mRNA相对定量(3.49±1.14)要高于肿瘤坏死率较低组(2.33±1.31),P=0.029;(3)年龄较低组的骨肉瘤细胞中ERCC4 mRNA相对定量(6.42±1.26)要高于年龄较大组(5.35±1.07),P=0.046;碱性磷酸酶正常组的骨肉瘤细胞中ERCC2 mRNA相对定量(3.85±1.08)高于碱性磷酸酶升高组(2.55±1.25),P=0.013.结论:检测骨肉瘤细胞中ERCC4和ERCC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RCC4的 mRNA表达水平,对预测骨肉瘤的化疗效果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晓;郭卫;沈丹华;杨荣利;柳剑;赵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成人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2例临床特征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 LVNC)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肌病变,美国心脏学会(AHA)2006年的心肌病分类建议中,将其划归为原发性、遗传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1].对LVNC的病因、病理目前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其临床表现、病程、预后等的认识尚有限.现将我院诊断的2例LVNC报告如下,并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杨颖;丁文惠;陈峰;王霄英;张宝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活体核素示踪神经受体研究进展

    受体研究在脑功能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核医学神经受体显像能对活体脑内受体的分布、密度以及生理病理条件下不同活动状态等进行可视化研究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其方法学上的应用与研究成果促进了脑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作者:王荣福;刘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体外培养人阴道上皮细胞感染假性酵母菌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改变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是一种由假性酵母菌引起的常见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在生育年龄的美国健康妇女中,VVC的发生率约为75%[1].有研究提示,VVC的发生可能与局部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目前国外对假性酵母菌感染相关的免疫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阴道上皮细胞的先天抗假性酵母菌作用.

    作者:刘朝晖;吴文湘;廖秦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Slamon等[1]于1987年提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是乳腺癌术后早期复发和预后差的分子标志物.国外的大多数研究支持此结论[2].但国内研究样本大多少于200例和/或随访时间小于5年[3],在评价cerbB-2表达在中国妇女乳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采用有长期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8.1年)的乳腺癌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321例乳腺癌和28例良性病变组织中cerbB-2的表达,探讨长期随访的大样本中cerbB-2表达对于乳腺癌预后的意义.

    作者:闫登科;徐晔;董彬;徐斯凡;欧阳涛;李金峰;王天峰;范照青;范铁;林本耀;解云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途径联合诱导器官移植耐受和促进免疫功能重建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由于组织配型和高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急性排斥的发生率已大大降低,但目前慢性排斥仍无有效的控制方法,致使器官移植患者的长期(5~10年或更长)存活率明显偏低,而移植患者终身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感染、肿瘤的发病率增高,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诱导免疫耐受(移植耐受)的方法是解决移植排斥,避免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作者:谢蜀生;金永柱;李爱玲;秦凤华;王光明;马建波;郝洁;高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测定

    目的:建立测定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 H2S)的方法.方法:根据红细胞硫化氢生成酶的理化特性,给予酶的底物β-巯基丙酮酸,并根据亚甲基蓝法测定释放硫化氢的量.结果:应用RT-PCR方法检测到红细胞内存在巯基丙酮酸转硫酶(3-mercaptopyruvate sulfurtransferase, MPST)的表达;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率高达每108个细胞(22.76±1.53) μmol/min,约是肝和肾组织内硫化氢生成率的5倍.而检测L-半胱氢酸(L-cysteine, L-cys)途径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率,并以肝和肾作为阳性对照组织,发现红细胞内几乎检测不到硫化氢的产生.结论:红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生主要依赖MPST途径,本研究构建的方法可应用于红细胞生成硫化氢的检测.

    作者:赵晶;房立平;许戈阳;唐朝枢;耿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利用循证医学网络资源查找佳证据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等机构已购买了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而且部分循证医学网络资源的摘要或全文是可以免费获取的.

    作者:张燕舞;李惠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分子影像学进展及其应用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都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与医学科学紧密相连.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物学研究,主要是研究生物个体组织、器官、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50年代中期,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发现,生物学才真正开始了其揭开分子水平生命秘密的研究历程.到上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又给人们提供了研究DNA的强有力的手段,于是分子生物学就逐渐形成了.

    作者:王霄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