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1671-167X
  • 国内刊号:11-4691/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1959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9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2)
  • 医药卫生综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釉蛋白在大鼠牙胚釉质发育中的表达特征

    目的:观察釉蛋白(enamelin,En)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生后第1,3,7,10,14天SD大鼠第一磨牙牙胚中釉蛋白的表达特征.结果:大鼠出生后第1~14天釉蛋白在成釉细胞中的表达随细胞的分化、基质分泌而变化.釉蛋白在出生后第1天的成釉器前成釉细胞中表达为阴性,但在沿牙尖斜面的进入分泌期成釉细胞中表达阳性;在出生后3天的分泌期成釉细胞胞浆中表达阳性,在刚分泌形成的釉牙本质界呈强阳性表达;在出生后第7天的分泌期成釉细胞胞浆中表达阳性,在未矿化完全的釉质基质中为强阳性表达,且釉蛋白随矿化的程度不同而表达强弱不同;在出生后第10天的大鼠牙胚中釉蛋白仅在成熟期成釉细胞中有较弱的阳性表达,在矿化变薄的剩余釉质基质中仍有阳性表达;在出生后第14天的大鼠牙胚中,釉蛋白表达阴性.结论:釉蛋白由成釉细胞分泌,初分布于釉牙本质界,位于发育中的釉质全层,随釉质成熟而逐渐减少,至釉质完全形成后而表达停止,提示釉蛋白在釉质形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平;高学军;高岩;贾弘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氧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表达和分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纤维连接蛋白

    目的:观察低氧对肾肌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以了解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原代培养正常大鼠肾皮质肌成纤维细胞,以密闭的细胞培养罐造成低氧环境(1%O2 ,体积分数),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低氧和正常氧(21%O2 ,体积分数)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蛋白的表达,验证所营造的低氧条件是可靠的.(2)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在低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各时间点上细胞及上清液中CTGF和FN蛋白水平.(3) 用RT-PCR方法检测低氧和正常氧条件下,各时间点FN mRNA表达的变化.(4)用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 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 -9)的活性.结果:正常氧组HIF-1α蛋白表达微弱,低氧组有较高水平HIF-1α蛋白表达.低氧作用于原代培养的肌成纤维细胞6 h,12 h和24 h后细胞内的CTGF蛋白均比正常氧组增高,分别为175%±52%,347%±67%和143%±27%,以12 h明显(P<0.05);低氧刺激24 h时上清液中CTGF蛋白显著增加,是正常氧组的348%±99%(P<0.05);低氧刺激肌成纤维细胞6 h,12 h和24 h后上清液中FN蛋白水平增加,分别是正常氧组的187%±42%,199%±51%和210%±29%,以24 h 明显(P<0.05),而对应时间点上清液中MMP-9和MMP-2活性无明显变化,但细胞内FN蛋白减少,低氧剌激6 h为正常氧组的64%±13%.低氧刺激肌成纤维细胞3 h,FN的mRNA水平开始上升,6 h达到正常氧组的135%±13%(P<0.05),12 h 下降接近正常氧水平.结论 :低氧可通过促进肌成纤维细胞表达CTGF和FN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郭丽萍;黄海长;李惊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牙颌面锥形束CT与普通X线检查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牙颌面专用锥形束CT(CBCT)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片、许勒位片、经咽侧位片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0例(511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牙颌面专用CBCT行颞下颌关节检查,与普通X线检查曲面体层、许勒位、经咽侧位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与CB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骨质变化情况进行分类.结果:(1)骨关节病的发生率:男性、女性分别为59.04%和69.66%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曲面断层和经咽侧位与CB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准确性分别为90.64%和94.10%;而许勒位与CBCT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准确性为86.97%.(3)CBCT检查显示骨关节病中骨质硬化的比例高,为39.86%,其次骨质增生为28.18%,骨皮质模糊为18.90%.结论:CBCT可以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以及多个层面上准确地反映髁突在关节窝中位置及其骨质改变情况,在颞下颌关节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曲面断层和经咽侧位片亦可较好地显示颞下颌关节骨质病变,而许勒位片则相对较差.

    作者:孟娟红;张万林;柳登高;赵燕平;马绪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7-β雌二醇对人牙周膜细胞骨向分化时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子配体和骨保护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人牙周膜细胞(hPDLCs)骨向分化时核因子κB受体激动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因子(OP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对照设计,评价四代hPDLCs分别在含有0.1%无水乙醇(对照组)、10-10mol/L E2(生理剂量组)或10-7mol/L E2(高剂量组)的矿化诱导培养基中培养至72 h,时间点的观察荧光定量RT-PCR检测RANKL和OPG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和生理剂量E2均下调hPDLCs的RANKLmRNA的表达水平.高剂量组随时间增加RANKL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第24,48和72小时的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1.0%,23.6%和15.4%;生理剂量组各时间点分别为对照组的28.4%,87.3%和22.6%.不同剂量E2均上调hPDLCs的OPG mRNA的表达水平,尤以第72小时作用明显,生理剂量组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210.1%;高剂量组为对照组的171.3%.结论: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下调hPDLCs骨向分化时RANKL的表达并上调OPG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牙槽骨的吸收,从而发挥对牙周组织的保护作用.

    作者:唐晓琳;孟焕新;张立;侯建霞;韩劼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组装寡肽在体外模拟牙釉柱晶体形成

    目的:探索自组装寡肽分子T2在凝胶载体中对牙釉柱晶体结构进行体外模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自组装寡肽分子作用下凝胶载体中磷酸钙沉淀的形貌,并利用电子衍射分析沉淀的晶体结构,与牙釉质中的晶体进行对比.结果:在自组装寡肽影响下:(1)凝胶载体中先形成片状及针状的磷酸八钙晶体.2~4周后片状和针状的磷酸八钙晶体逐渐转变为棒状的羟基磷灰石晶体;(2)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可以排列或生长为束状,与人牙釉柱中的晶体在形态和尺寸上相似;(3)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具有多晶结构,而人牙釉质中晶体更多为单晶结构.结论:自组装寡肽分子在凝胶系统中,调控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的成核速度、晶粒大小和晶体形态.自组装寡肽分子T2可以初步实现牙釉柱晶体形成的体外模拟.

    作者:王磊;白薇;冯海兰;贾欣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硬腭游离黏膜移植在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硬腭游离黏膜移植在重建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中的应用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126例缺牙患者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就诊过程中接受腭部游离黏膜移植,以重建种植体周附着软组织,共植入388颗种植体.修复后均追踪1年以上.结果:126例游离黏膜移植患者,3例术后10天出现黏膜瓣坏死脱落,1例黏膜瓣部分坏死,其余122例顺利成活.术后1年再次测量黏膜瓣面积并与术中黏膜瓣面积比较,其平均收缩率为56%(37%~70%).371颗种植体周的附着软组织>3 mm.388颗种植体未见松动、脱落.8颗(2.06%)种植体在复诊过程中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结论:腭部游离黏膜瓣移植重建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方便可行,近期效果好.

    作者:林野;邱立新;胡秀莲;王莺;李健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颌畸形同期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单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伴小颌畸形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对7例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的成人患者进行同期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及下颌骨体(13侧)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前经睡眠多导图仪(polysomnography,PSG)检查,7例患者均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其中3例为重度OSAHS,另4例为轻、中度OSAHS.6例患者行双侧下颌骨体延长,1例患者行单侧下颌骨体延长.7例患者的TMJ强直均行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手术包括两个术式:TMJ强直的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和小颌畸形的牵引成骨治疗.术后间歇期5~7天,牵引速度1 mm/d,分4次进行.稳定期为3~5个月.术后即行开口训练.每一患者术前、术后均行X线头影测量及PSG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OSAHS症状均减轻或消失.除1例术前重度者术后诊断为轻度外,其余6例患者术后PSG检查结果显示均已达到治愈标准.7侧关节强直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矫治后,开口度均恢复正常.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未见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复查18~51 个月,平均随访复查时间34.3 个月.无小颌畸形及关节强直复发.结论:同期的牵引成骨治疗可有效矫治成人单侧TMJ强直伴小颌畸形及OSAHS.手术方法简便、风险小,能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减少手术次数.术后开口训练对牵引间隙内的骨形成无不利影响.

    作者:梁成;王兴;伊彪;李自力;王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颌骨与破骨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

    目的:研究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颌骨的病例中,破骨细胞及与破骨细胞相关的两个重要[细胞因子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1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颌骨病例的手术标本,将新鲜软组织标本制作成冰冻切片,含骨组织标本经固定脱钙后制成石蜡切片.分别对两种切片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以及针对RANKL和OPG两种细胞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出现在肿瘤与颌骨的交界面附近.其下方的骨组织成锯齿样,TRAP阳性细胞位于骨表面的陷窝内.RANK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部位主要有血管内皮和上皮基底膜,在与骨面相近的肿瘤组织中也可见位于血管周围的染色阳性细胞,而在靠近骨面的鳞状细胞癌周围的组织内未见OPG特异性染色阳性.结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引起颌骨侵犯的病例中,破骨细胞是受到鳞状细胞癌的影响而分化和活化,并终引起骨组织的吸收破坏.肿瘤细胞是跟随在破骨细胞后面侵入骨组织,并不直接引起骨的变化.骨侵犯性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及周围的血管可以释放出较多的RANKL类细胞因子,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化,终导致了破骨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崔念晖;张伟;王恩博;魏明洁;郭传瑸;俞光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体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舒林酸抗大肠肿瘤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对比观察舒林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gamma,PPARγ)激动剂和PPARγ拮抗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舒林酸抑制大肠肿瘤是否通过PPARγ起作用.方法:根据所加药物将结肠癌细胞株HT-29分为6组:舒林酸组,15-去氧-△12,14 -前列腺素J2 (15-deoxy-△12,14 -prostaglandin J2,15d-PGJ2,PPARγ激动剂) 组,GW9662(PPARγ拮抗剂) 组,舒林酸+GW9662组,15d-PGJ2+GW9662组及空白对照组,培养24和48 h后,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并收集各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1)各组结肠癌细胞增殖情况:加药24和48 h后PCNA表达的阳性率,对照组为33.2%±4.5%及25.0%±4.7%;舒林酸组为11.8%±3.7%及8.6%±1.9%;15d-PGJ2组为 11.2%±2.5%及11.4%±2.1%;GW9662组为35.3%±4.3%及26.8%±3.9%;舒林酸+GW9662组为16.5%±5.3%及12.2 %±2.4%;15d-PGJ2+GW9662组为21.0%±4.8%及21.5%±4.2%.(2)各组结肠癌细胞凋亡率:加药24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为13.0%±1.0%;舒林酸组为41.0%±2.6%;15d-PGJ2组为11.5%±0.6%;GW9662组为12.4%±0.9%;舒林酸+GW9662组为33.6%±2.3%;15d-PGJ2+GW9662组为13.0%±1.0%.加药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率,对照组为14.0%±3.4%;舒林酸组为95.3%±1.5%;15d-PGJ2组为31.5%±2.3%;GW9662组为13.0±1.9%;舒林酸+GW9662组为86.8%±0.4%;15d-PGJ2+GW9662组为12.9%±1.0%.结论:舒林酸与PPARγ激动剂作用相似,均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凋亡,二者作用均可被PPARγ的拮抗剂所拮抗,说明舒林酸作为PPARγ配体,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激活PPARγ有关.

    作者:李传凤;吕愈敏;倪菊华;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性激素对老龄大鼠颏舌肌细胞肌浆网Ca2+-ATP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雌、雄激素对老龄大鼠颏舌肌细胞肌浆网(SR)Ca2+-ATP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性激素影响上气道稳定性的机制.方法:将24只老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老龄对照组、老龄雌激素组(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每次0.1 mg/kg,每周2次,共4周)和老龄雄激素组(肌注丙酸睾酮,每次2.5 mg/kg,每周2次,共4周).采用定磷法检测颏舌肌SR Ca2+-ATP酶活性,荧光定量RT-PCR测定SR Ca2+-ATP酶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龄雌激素组颏舌肌SR Ca2+-ATP酶活性[前者34.24 ± 6.14 μmol Pi/(mg protein·hour),后者 38.39 ± 8.49 μmol Pi/(mg protein·hour)]及其mRNA表达水平(前者0.029 7 ± 0.014 0,后者0.031 4 ± 0.017 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雄激素组SR Ca2+-ATP酶活性[22.91 ± 4.56 μmol Pi/(mg protein·hour)]下降到对照组的67%(P<0.01),其mRNA表达水平(0.017 2 ± 0.008 6)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雄激素可能通过降低颏舌肌SR Ca2+-ATP酶活性、抑制其mRNA的表达而影响老龄大鼠颏舌肌的功能;而雌激素没有此项作用.

    作者:齐娟;刘月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类年轻恒牙牙髓干细胞体外多向分化的能力

    目的:从人类的年轻恒牙中分离、培养牙髓间充质细胞,并探讨其基本的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的多向分化能力.方法:对人类的正畸减数年轻恒前磨牙中分离培养的牙髓细胞进行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牙髓间充质细胞表型特征和细胞周期时相,并在体外进行定向诱导.结果:从年轻恒牙牙髓中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器发育较好;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特征:CD90,CD44和CD147阳性细胞的比例很高,CD34,CD38,CD45和 HLA-DR的阳性比例很低;有很强的增殖生长能力;经体外诱导年轻牙髓细胞可在体外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细胞分化,但不能被诱导成为软骨细胞.结论:从人类年轻恒牙牙髓中可以分离培养得到的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征,在体外诱导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神经元,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作者:刘宏胜;白小文;杨媛;葛立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底瓷与饰瓷的厚度比对IPS Empress Ⅱ热压铸陶瓷抗弯强度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基底瓷与饰瓷厚度比对IPS Empress Ⅱ全瓷复合材料强度、断裂方式和状态的影响.方法:测量IPS Empress Ⅱ基底瓷、饰瓷,以及基底瓷与饰瓷厚度比分别为1∶1和2∶1的四组试件的三点弯曲强度.计算抗弯强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体式显微镜观测试件的断口形貌,记录断裂状态和断裂源.结果:单层饰瓷的抗弯强度小(62.7 MPa),增加饰瓷后的双层材料的抗弯强度明显小于基底瓷(190.2 MPa).基底瓷与饰瓷厚度比为1∶1组和2∶1组的抗弯强度没有显著差别.基底瓷与饰瓷厚度比为1∶1组的断裂试件脱瓷比例高于2∶1组.2∶1组的断裂源位于基底瓷与饰瓷界面的试件多于1∶1组.结论:增加饰瓷后的IPS EmpressⅡ双层材料的抗弯强度明显小于单层基底瓷的抗弯强度.饰瓷的厚度对IPS EmpressⅡ热压铸陶瓷全瓷内冠材料强度的影响较小.基底瓷与饰瓷的厚度比影响IPS EmpressⅡ双层试件的断裂方式和断裂源.

    作者:刘亦洪;冯海兰;包亦望;邱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对安氏Ⅰ类错(牙合)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的对比研究

    目的:根据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分别对其进行亚类分析,比较采用两种坐标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类的区别及其在错(牙合)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7至200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946例,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标定并取得普通坐标,然后采用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分别应用以上两种坐标将这些头颅侧位片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 (1)安氏Ⅰ类错(牙合)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根据其普通坐标可分为21个亚类(分类A),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7%和68.4%;而采用标准化坐标可分为20个亚类(分类B),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8%和71.9%.(2)以分类A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标准化坐标,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9.8%和49.7 %;而以分类B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普通坐标,两判别率分别为78.5%和60.2 %.(3)分类A中,部分组之间形态类似,其差异主要是源于年龄差异;而在分类B中,不存在这样的分组.(4)分类A中,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15.9%,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有8个;而在分类B中,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74.7%,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仅有2个.(5)两种分类方法都可以对新样本进行亚类判别,但是分类B 需要对所有样本重新标准化,重新聚类;而分类A应用相对简单.结论:两种坐标的分类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坐标标准化后明显有使分类集中的趋势,并可以去除部分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但对新样本进行分类判别时过程复杂.因此,如果在临床中需要快速诊断新病例的分类时,普通坐标应用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注意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

    作者:韩冰;许天民;林久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番茄红素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免疫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泡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s,PAM)功能的影响,探讨番茄红素对ALI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番茄红素给大鼠连续灌胃35 d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6.0 mg/kg建立ALI模型(对照用生理盐水),分别在注射后1 h,4 h和6 h收集腹主动脉血并进行左侧支气管肺泡原位灌洗以收集灌洗液;测定血中淋巴细胞亚群、PAM吞噬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浓度.结果:(1) 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在1 h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h时,CD3+T细胞百分比高剂量组[(28.8±9.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9.5±4.5)%];CD8+T细胞百分比在ALI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是(10.2±3.9)%,(10.3±2.8)%,(9.8±2.8)%,(10.1±3.5)%,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15.1±2.5)%].6 h时,番茄红素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CD3+T和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ALI大鼠CD4+/CD8+值在4 h时升高,且番茄红素低、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h时,正常对照组,ALI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低、中、高剂量组PAM在540 nm下光密度分别为0.136±0.025,0.215±0.095,0.239±0.052,0.275±0.068和0.297±0.049,可见ALI大鼠PAM吞噬功能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强;4 h和6 h时情况与1 h相似.(3)正常对照组,ALI模型对照组,番茄红素低、中、高剂量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NF-α浓度分别为1.50±0.30,1.87±0.30,1.76±0.40,1.74±0.38,1.62±0.35 μg/L;IL-8浓度分别为0.82±0.08,0.99±0.14,0.82±0.16,0.84±0.16,0.83±0.11 μg/L,ALI模型对照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番茄红素能增强ALI大鼠PAM吞噬功能并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8的产生,可能起到减轻ALI大鼠肺损伤程度和改善预后的作用.

    作者:李百花;张秋香;董殿军;林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RNA加尾和引物延伸RT-PCR法实时定量检测microRNA

    目的:用改进的RNA加尾和引物延伸RT-PCR法实时定量检测组织中的microRNAs(miRNAs),并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提取组织中的小于200 bp的RNA,用poly(A)聚合酶在其3'末端加尾,再用5'带40 nt延伸序列的单碱基锚定Olig-dT引物进行反转录,得到约80 nt的cDNA,然后用特异引物进行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该法线性范围宽,可检测低丰度的miRNAs,能特异区分3'末端碱基不同的亚型,但对序列中间个别碱基不同的亚型不能鉴别.对15种miRNA在大鼠心、肝和大脑皮层的相对表达的检测验证了该法的可靠性.另外,海马组织中的miRNAs表达与大脑皮层组织有一定差异.熔解曲线的单一峰型和电泳检测到的单一条带都证明了扩增的特异性.结论:该法可快速、敏感地检测不同组织中大多数miRNAs的表达差异,可用于寻找组织特异及疾病相关的miRNAs.

    作者:张旗;何湘君;潘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真性肿瘤吗?

    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由Philipsen[1]于1956年先报道,是一种好发于下颌磨牙升支部的颌骨囊肿.与其他类型的牙源性囊肿不同,OKC的生长缺乏自限性,具有某些肿瘤的特征,术后有较高的复发倾向,因此一直广受关注.在2005年WHO对头颈部肿瘤的新分类中[2],已将其归属为良性牙源性肿瘤,并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然而,目前国际上对这一新命名存在诸多争议,支持方与反对方各执一词,很难达成共识.

    作者:李铁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龋病的多因素特征与发病的关键因素

    龋病即龋齿(dental caries),是口腔中常见的疾病.迄今还不能完全阐明龋病的病因,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龋病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对它的研究和防治需要多学科多方面的参与和合作.

    作者:高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1世纪中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展望——走向世界与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口腔正畸学者们大力引进国际先进的成熟矫正技术,并在加快吸收新技术的同时努力在国内普及和提高.经过二十余年努力,目前我国的口腔正畸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林久祥;许天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转EB病毒BLLF1基因小鼠的SPF级净化

    EB 病毒是人群中普遍感染的病毒,初次感染后大多数人可转为终生潜伏感染.EB 病毒在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是病毒外膜上的膜抗原(membrane antigen,MA) 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CR2 (CD21) 结合,然后经胞饮进入宿主细胞.EB 病毒MA 是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2 000~34 000 的糖蛋白(gp350).CR2 是主要表达于B细胞、T 细胞和某些上皮细胞膜上的EB病毒受体和补体C3d 受体,因此EB 病毒主要感染B细胞、T细胞以及部分上皮细胞.大量研究表明,EB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病、淋巴瘤以及某些黏膜恶性变有关[1-3].EB 病毒MA在复制型感染时表达,潜伏感染的EB 病毒在体内外因子的刺激下可多次活化从而表达MA.

    作者:周淑佩;康爱君;刘冕;胡建国;陈宝军;李佳礼;郭长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牙周病是口腔的两大疾病之一,我国成人的患病率高达80%~90%.其中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是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妊娠早产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目前,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已是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口腔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此综述将根据近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实验室的相关工作进一步阐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作者:孟焕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正常和移植颌下腺分泌功能的研究

    角结膜干燥症(干眼)是眼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重症患者,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1999年以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合作,采用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105例(108侧),其中95侧(88%)移植腺体成活,导管通畅,手术治疗成功.患者畏光怕风症状缓解,眼干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可停用人工泪液,泪膜破裂时间延长,角膜荧光着色减少,部分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重症角结膜干燥症行之有效的方法[1].

    作者:俞光岩;吴立玲;张艳;李玉明;黄湛;向彬;张雷;王洋;王旖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

    牙齿的发育不全是一种人类常见的发育异常,包括牙齿的萌出异常、数目异常、形态异常及结构异常.先天性的牙齿缺失属牙齿发育异常中的数目异常,是指临床检查牙齿口内部分或全部缺失,既往没有牙齿脱落或拔牙史,X线检查亦未见颌骨内该缺失牙的牙胚.

    作者:冯海兰;张晓霞;吴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学研究中的数据描述与结果报告

    在医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除按照既定的研究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外,还要认真记录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实验的数据,以便在实验结束时进行统计分析.所记录实验数据应能充分体现实验研究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至少要包含能反映实验因素水平、实验单位特征和实验效应等指标的数据.所谓实验因素水平就包括实验的分组因素,是研究者根据试验目的施加的干预(intervention)状态,即试验分组.如果是随机盲法设计,一般试验分组的记录主要是用随机编码,在揭盲后才有具体分组数据.所谓实验单位特征指标既包括生理特征数据,如实验动物(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等指标,又包括与动物模型或患者疾病特征相关的数据,如体检观察指标、实验室检验指标等.而实验效应指标往往是医学研究重点关注的指标,是指施加干预后的研究对象的生物反应,如是否治愈、是否死亡、红细胞计数、血压值等.

    作者:姚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这个学科不仅把法学和理工学科联系在一起,还把法学和文学、经济学、社会学联系在一起.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从1993年开始招收第二学位,第一专业有医学、理工学,外语、文史哲等专业.各行各业都可能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下面仅就生物医学领域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软硬组织切磨技术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软硬组织切磨技术是将不能用常规方法制备成组织切片的口腔特有的软硬组织标本制成组织切片,并保持软硬组织、组织与植入物之间的原有组织结构形态,如牙-骨-软组织、骨-种植体-软组织等.切磨技术与常规方法不同,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及脱水处理后,用光固化树脂浸透、包埋,再行锯片、磨片、染色等步骤制成厚约10 μm的组织切片.软硬组织切磨技术能为口腔硬组织疾病的研究、口腔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和种植体研究等提供可靠的组织学评价依据.

    作者:武登诚;李盛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状舌管癌诊断与治疗(附3例病例分析)

    甲状舌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不易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切片分析.复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6年1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甲状舌管癌3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甲状舌管癌占所有甲状舌管病变的2.9%,其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良性病变类似.本文3例中2例甲状舌管癌术前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另1例诊断为皮样囊肿;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甲状舌管癌.原发性甲状舌管癌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病变位于甲状舌管囊肿或甲状舌管中;甲状腺经临床或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甲状腺来源的乳头状癌是其常见的病理类型,其病理学表现有以下特征:真乳头的形成;毛玻璃状细胞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及核微丝等特征性细胞核改变;砂粒体样结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结构;甲状腺免疫球蛋白染色阳性.甲状舌管癌发展缓慢,预后较好.采用Sistrunk术式切除病变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需要密切随访.伴有甲状腺肿物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应当进行甲状腺切除或颈淋巴清扫术.而甲状腺功能抑制治疗及放射性碘治疗的作用尚不确定.

    作者:孙志鹏;郭传瑸;俞光岩;张益;陈艳;高岩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