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0709
  • 国内刊号:12-1380/R
  • 影响因子:0.85
  • 创刊:200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7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4期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扁平疣60例临床观察

    2006年5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外用中药扁平疣擦剂(本院自拟中药外用制剂)治疗面部扁平疣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炜;王云健;伏圣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与痤疮——艾儒棣教授治疗痤疮临床经验浅谈

    <黄帝内经>中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描述非常详尽,并主张从肺、心、大肠等方面对痤疮进行治疗.艾儒棣教授在治疗痤疮时充分地将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临床且治疗效果显著.文中对<黄帝内经>关于该病发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艾儒棣教授应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的经验及分型论证进行了总结,以达临证指导之目的 .

    作者:张钟;郭静;谭强;艾儒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药结合疗法治疗全秃3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与糖皮质激素及2%米诺地尔酊对全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全秃患者给予泼尼松口服,黄芪和复方丹参静脉点滴,自拟生发胶囊口服,外用2%米诺地尔酊.结果 有效率88.57%,痊愈率51.43%.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全秃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晓红;赵凤莲;王洋;李在兰;潘月财;李星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配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 将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与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均服用阿维A胶囊20mg/次,每月 1次顿服;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养血活血汤,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437,P<0.01;x2=6.1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养血活血汤配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疗效满意.

    作者:伏圣祥;王林茂;王晓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白芷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白芷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用复方白芷酊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NB-UVB治疗.结果 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00%、39.29%.结论 复方白芷酊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NB-UVB治疗.

    作者:艾茜;雷淑英;田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富马酸氯马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8月对82例慢性荨麻疹采用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富马酸氯马斯汀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士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72例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润燥止痒胶囊和肤痒颗粒进行治疗,于2周和4周后进行随访.记录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共评价249例患者,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57.25%,对照组为38.98%;治疗4周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5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润燥止瘁胶囊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潘炜华;许爱娥;段逸群;毛舒和;李铁男;温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人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29例临床报告

    基底细胞癌,常好发于老年人,常见部位在鼻翼和鼻尖等颜面处.我科自1995年6月-2006年8月间,共收治老年人面部基底细胞癌29例,采用手术切除,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方建苗;胡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生儿红斑狼疮13例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发生于胎儿及新生儿期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由母亲所产生并经胎盘进入患儿的自身抗体所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和心脏损害.国内相关病例报道不多.到2001年止,全国仅公开发表了14例病例[1].经过文献检索,2002年至今又有18例报道.为了加强对本病的更进一步认识.对我科近几年诊治的13例NLE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桃;李海翩;罗佩谊;李珮珊;陈谨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慢性荨麻疹大多病因不明,是一种病程较长伴有风团和瘙痒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为血虚风燥之证候.故我们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苏平;左开伦;赵鹏;李彦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57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2008年3月以来国内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并相续报道数十例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致死的病例[1].我市于5月底至8月初亦出现较大范围的疫情流行,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现将我院自2008年6月11日-2008年8月11日手足口病门诊临床确诊的257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章娅妮;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醋酸氟轻松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我院自制制剂醋酸氟轻松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外用0.05%醋酸氟轻松搽剂,2次/d,2周后停药并复诊;对照组应用0.1%哈西奈德溶液,治疗方法 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有效率为9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氟轻松搽剂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满意.

    作者:许岚;王桂英;杨新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临床分析带状疱疹206例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特点、治疗及治疗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 及临床转归.结果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初诊时间、治疗用药及不同治疗方法 相关.结论 早期治疗、合理用药,对缩短病程及防止PHN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

    我科应用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配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乐;王强;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维A联合银屑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自拟方银屑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1:1)试验方法 将158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阿维A联合中药银屑康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阿维A胶囊.两组外用药物相同.于治疗前后分别评定PASI积分.疗程均为12周.结果 同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PAS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ASI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银屑康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维A.

    作者:武三卯;武燕;白瑛;骆志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科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朱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公司)联合依巴斯汀(西班牙艾美罗医用药物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玲玲;何丽慧;瞿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乌杞生发丸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斑秃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乌杞生发丸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A(35例),对照组B(35例).三组皆口服乌杞生发丸,治疗组和对照组A分别给以局部封闭干扰素和复方倍他米松.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A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A的疗效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杞生发丸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斑秃疗效较好.

    作者:王晓云;王林茂;李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及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乳膏外用对鼠尾鳞片及阴道上皮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乳膏具有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的作用.结论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局部外用有望治疗银屑病.

    作者:陈健;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皮肤鳞癌标本(其中高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1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4例)中MMP-2、VEGF表达.结果 MMP-2、VEGF主要表达在癌巢中心,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2%;二者在低分化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且其表达越高,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结论 皮肤鳞癌中MMP-2和VEGF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马泽粦;李常兴;周志刚;黎兆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银屑病患者皮损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银屑痛患者皮损、非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VEGF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VEGF主要表达于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内皮及真皮上层部分浸润的炎症细胞内.非皮损部位少量表达,而在正常人表皮中几乎不表达;皮损组有20人以上的患者染色级别在++以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皮损组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能与银屑病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敬;徐丽敏;肖尹;薛丑文;王庆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山莨菪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山莨菪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96例患者应用山莨菪破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63例患者系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79.1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作者:吴丽峰;吴大兴;普雄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特应性皮炎肿瘤坏死因子及可溶性受体检测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及其可溶性受体(sTNFR)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AD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TNF-α、sTNFR水平.采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指数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其与血清TNF-α及sTNF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AD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血清sTN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患者血清TNF-α、sTNFR水平与SCORAD、患病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高水平的sTNFR可加强其中和循环中的TNF-α的能力,继而引起TNF-α介导的抗感染和抗炎症反应能力下降,在AD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陈达灿;刘炽;黄咏菁;池凤好;范瑞强;禤国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和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对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即分成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组和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组.疗程为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于第8周以后皮损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单纯西药组的有效率为73.3%,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优于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

    作者:金力;马一兵;姜燕生;娄卫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斑秃、白癜风患者的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斑秃、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障碍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为A组,50例斑秃患者为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A、B,C三组进行情绪评分.并比较分析三组之间及焦虑与无焦虑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IL)-2、IL-8的能力.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 A组和B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76%、70%.A、B组中具有焦虑情绪者,PBMC产生IL-2、IL-8的能力,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 白癜风、斑秃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障碍问题,且焦虑者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作者:胡小平;吴波;谢谦;钟绮丽;马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自幼双手背、双足背起有粟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白斑及褐色斑,初起皮损较稀少.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夏季皮损加重,无自我感觉,未经任何治疗.其父及其祖父亦有同样病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好,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背、双足背町见粟粒大小至黄豆大小白斑及褐色斑,两侧较对称,见图1、图2,面部未见雀斑样损害.

    作者:齐宝全;于中蛟;陆洁;段昕所;李保强;张春梅;李艳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色素失禁症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1 h,主因牛后皮肤破损.水疱1 h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因母羊水早破3 d行剖宫产娩出.出生即发现患儿全身皮肤破损、脱皮及水疱,以躯干外侧、会阴与双下肢为重.其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40 次/min.脉搏130次/min,体重3 k,新生儿貌.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

    作者:李小楼;王鑫;孙萌;程亚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皮肤淋巴血管瘤1例

    报告1例皮肤淋巴血管瘤.患者男,16岁.左侧肩部及腋下丘疹、水疱、血疱、疣状增生伴瘙痒4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和真皮浅层可见多个扩张淋巴管,形成大小不等腔隙,囊壁为单层内皮细胞,腔隙内含淡染淋巴液或红细胞,较大腔隙上方表皮变薄,部分表皮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突向下延长.

    作者:杜宇;裴保强;刘涛;曾世华;熊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色素性扁平苔藓临床及病理分析

    报告2例色素性扁平苔藓,并就其临床表现和皮肤组织病理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35岁.因腰背部起褐色斑疹10年,于2006年5月8日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闪在腰部出现深褐色斑片,伴轻度瘙痒.近年来皮损逐渐增多并发展到背部及腹部.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

    作者:祝林;付柏林;万惠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以蚊虫叮咬超敏反应为首发表现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因反复皮肤红肿、水疱、溃疡伴痒痛3年.加重并出现结节、斑块半年住我科病房.患者3年前起每于春夏季节被蚊虫叮咬后.面部及四肢皮肤出现红肿、水疱、溃疡伴痛痒.经4-5 d后自行消退,与光照无明显关系.病程中常伴复发性口腔溃疡.1年前患者曾来我院就诊并收住院,

    作者:孙焱;王一玲;沈宏;王平;许爱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治疗进展

    病理性瘢痕是由创伤等引起.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治疗是皮肤外科临床医师常常面临的难题.我们应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Medline相关病理性瘢痕治疗的中外文献计89篇.概述了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生理研究.重点对不同治疗方法 的疗效、副作用、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治疗方法 有手术治疗、压力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抗肿瘤药治疗、抗组胺药、细胞因子相关治疗及基因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病理性瘢痕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

    作者:靖亚莎;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30例尖锐湿疣组织和10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上皮组织(P<0.05).结论 尖锐湿疣的发生、发展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

    作者:李海;邓志勇;陈金珍;陈芳;张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003-2008年335株淋病奈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淋病奈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 标本接种于VCA3培养基中350C,6%CO2条件下培养.用APINH条子鉴定菌株,药敏检测采用VCA3培养基按K-B法进行,用参考菌株做质量控制.结果 男性性病科和妇科所占百分比高分别为41.8%和39.7%,20-40岁青壮年组构成比大,为75.1%,其次是新生儿眼结膜感染占11%.对药物的耐药性,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已超过80%,头孢噻肟、壮观霉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红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在15%以内,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达63.4%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结论 淋病主要是由性传播引起的疾病,好发于性活跃青壮年中,治疗淋病宜首选壮观霉素、三代头孢.

    作者:陈群英;张慧萍;陈海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光子嫩肤仪治疗局部多毛、雀斑的疗效观察

    我单位自2006年开始,利用光子嫩肤仪治疗局部多毛和面部雀斑,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对2006年-2007年间所治疗的资料完整,坚持完疗程的148例局部多毛和47例面部雀斑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瑞玉;张淑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的疗效.方法 14例患者首次接受ALA-PDT治疗.其中11例基底细胞癌(BCC),2例基底-鳞状细胞癌(BSCC),1例鳞状细胞癌(SCC).结果 经过1-4次ALA-PDT治疗后,所有病例均获得完全反应(CR).随访8~15个月,11例BCC患者1例复发.余病人未见复发.结论 ALA-PDT对皮肤癌具有疗效好、无痛苦、无创伤、无疤痕形成、复发率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及特殊部位的皮肤肿瘤患者.

    作者:宋维芳;张进;张添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癌的疗效.方法 对17例光线性角化病、10例基底细胞癌和7例鲍温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20%ALA霜剂涂于皮损;4h后激光照射.能量密度为100~120J/cm2,时间约40 min.结果 随访6~12个月,17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皮损获得完全缓解,无复发;1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皮损,8例获完全缓解.1例获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平均于治疗后6个月复发;7例鲍温病患者皮损,6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于治疗后8个月复发.结论 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皮肤肿瘤的新疗法.

    作者:郭海霞;刘刚;刘峰;靖亚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湿疹的中医诊治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过敏性疾病,易诊难治,其病因多,病理过程复杂,现介绍本病的中医诊治情况.

    作者:白彦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