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赵凤莲;王洋;李在兰;潘月财;李星辉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以手足口腔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2008年3月以来国内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并相续报道数十例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致死的病例[1].我市于5月底至8月初亦出现较大范围的疫情流行,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现将我院自2008年6月11日-2008年8月11日手足口病门诊临床确诊的257病例进行了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章娅妮;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病理性瘢痕是由创伤等引起.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治疗是皮肤外科临床医师常常面临的难题.我们应用计算机检索近10年来Medline相关病理性瘢痕治疗的中外文献计89篇.概述了病理性瘢痕的病理生理研究.重点对不同治疗方法 的疗效、副作用、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治疗方法 有手术治疗、压力治疗、放射治疗、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抗肿瘤药治疗、抗组胺药、细胞因子相关治疗及基因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的病理性瘢痕需要采用多种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
作者:靖亚莎;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①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银屑痛患者皮损、非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VEGF的表达情况;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①VEGF主要表达于银屑病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内皮及真皮上层部分浸润的炎症细胞内.非皮损部位少量表达,而在正常人表皮中几乎不表达;皮损组有20人以上的患者染色级别在++以上,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皮损组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血清中VEGF表达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能与银屑病病理过程有关.
作者:李敬;徐丽敏;肖尹;薛丑文;王庆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黄帝内经>中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描述非常详尽,并主张从肺、心、大肠等方面对痤疮进行治疗.艾儒棣教授在治疗痤疮时充分地将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临床且治疗效果显著.文中对<黄帝内经>关于该病发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艾儒棣教授应用<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临床的经验及分型论证进行了总结,以达临证指导之目的 .
作者:张钟;郭静;谭强;艾儒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荨麻疹大多病因不明,是一种病程较长伴有风团和瘙痒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多为血虚风燥之证候.故我们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4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苏平;左开伦;赵鹏;李彦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报告2例色素性扁平苔藓,并就其临床表现和皮肤组织病理进行了分析.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35岁.因腰背部起褐色斑疹10年,于2006年5月8日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闪在腰部出现深褐色斑片,伴轻度瘙痒.近年来皮损逐渐增多并发展到背部及腹部.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皮肤
作者:祝林;付柏林;万惠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癌的疗效.方法 对17例光线性角化病、10例基底细胞癌和7例鲍温病患者进行ALA-PDT治疗:20%ALA霜剂涂于皮损;4h后激光照射.能量密度为100~120J/cm2,时间约40 min.结果 随访6~12个月,17例光线性角化病患者皮损获得完全缓解,无复发;10例基底细胞癌患者的皮损,8例获完全缓解.1例获部分缓解,1例无反应,3例平均于治疗后6个月复发;7例鲍温病患者皮损,6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于治疗后8个月复发.结论 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皮肤肿瘤的新疗法.
作者:郭海霞;刘刚;刘峰;靖亚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乌杞生发丸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斑秃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A(35例),对照组B(35例).三组皆口服乌杞生发丸,治疗组和对照组A分别给以局部封闭干扰素和复方倍他米松.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A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A的疗效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杞生发丸联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斑秃疗效较好.
作者:王晓云;王林茂;李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阴道上皮及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乳膏外用对鼠尾鳞片及阴道上皮细胞分裂的影响.结果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乳膏具有显著抑制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表皮颗粒层生成的作用.结论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局部外用有望治疗银屑病.
作者:陈健;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和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对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即分成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组和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组.疗程为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于第8周以后皮损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单纯西药组的有效率为73.3%,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寻常性斑块状银屑病优于单纯外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
作者:金力;马一兵;姜燕生;娄卫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新生儿红斑狼疮(NLE)是发生于胎儿及新生儿期的一种较少见的疾病,由母亲所产生并经胎盘进入患儿的自身抗体所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和心脏损害.国内相关病例报道不多.到2001年止,全国仅公开发表了14例病例[1].经过文献检索,2002年至今又有18例报道.为了加强对本病的更进一步认识.对我科近几年诊治的13例NLE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桃;李海翩;罗佩谊;李珮珊;陈谨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药与糖皮质激素及2%米诺地尔酊对全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全秃患者给予泼尼松口服,黄芪和复方丹参静脉点滴,自拟生发胶囊口服,外用2%米诺地尔酊.结果 有效率88.57%,痊愈率51.43%.结论 中西药结合治疗全秃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晓红;赵凤莲;王洋;李在兰;潘月财;李星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复方白芷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用复方白芷酊联合NB-UVB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NB-UVB治疗.结果 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终止.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8.00%、39.29%.结论 复方白芷酊联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NB-UVB治疗.
作者:艾茜;雷淑英;田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儿女,1 h,主因牛后皮肤破损.水疱1 h入院.系第1胎第1产.足月.因母羊水早破3 d行剖宫产娩出.出生即发现患儿全身皮肤破损、脱皮及水疱,以躯干外侧、会阴与双下肢为重.其母孕期体健,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者.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40 次/min.脉搏130次/min,体重3 k,新生儿貌.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
作者:李小楼;王鑫;孙萌;程亚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6年5月-2008年3月.我们采用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外用中药扁平疣擦剂(本院自拟中药外用制剂)治疗面部扁平疣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炜;王云健;伏圣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单位自2006年开始,利用光子嫩肤仪治疗局部多毛和面部雀斑,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对2006年-2007年间所治疗的资料完整,坚持完疗程的148例局部多毛和47例面部雀斑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瑞玉;张淑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斑秃、白癜风患者焦虑情绪障碍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为A组,50例斑秃患者为B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C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A、B,C三组进行情绪评分.并比较分析三组之间及焦虑与无焦虑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白介素(IL)-2、IL-8的能力.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 A组和B组的S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1),A组和B组的焦虑发生率分别为76%、70%.A、B组中具有焦虑情绪者,PBMC产生IL-2、IL-8的能力,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1).结论 白癜风、斑秃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障碍问题,且焦虑者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作者:胡小平;吴波;谢谦;钟绮丽;马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科应用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配合硫代硫酸钠治疗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乐;王强;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报告1例皮肤淋巴血管瘤.患者男,16岁.左侧肩部及腋下丘疹、水疱、血疱、疣状增生伴瘙痒4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和真皮浅层可见多个扩张淋巴管,形成大小不等腔隙,囊壁为单层内皮细胞,腔隙内含淡染淋巴液或红细胞,较大腔隙上方表皮变薄,部分表皮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突向下延长.
作者:杜宇;裴保强;刘涛;曾世华;熊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72例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用润燥止痒胶囊和肤痒颗粒进行治疗,于2周和4周后进行随访.记录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共评价249例患者,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57.25%,对照组为38.98%;治疗4周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0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5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润燥止瘁胶囊是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潘炜华;许爱娥;段逸群;毛舒和;李铁男;温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