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人工耳蜗装置中刺激速率的改变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噪声环境下对广东话声调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18例以广东话为母语的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实验选取1515,800和400脉冲/秒/通道以分别代表高、中、低3种不同刺激速率.在随机选取一种刺激速率后,患者需要在安静及不同信噪比的噪声环境下分别完成对广东话声调辨别能力及识别能力的测试.结果在安静及不同信嗓比的噪声环境下,两项声调认知能力测试的成绩均随刺激速率的减低而下降.在0,+5及+10的信噪比下,高速率刺激与低速率刺激下的声调辨别能力的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在-5及0的信噪比下,高速率刺激与低速率刺激下的声调识别能力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速率刺激可以为人工耳蜗植入者提供更好的时间信息,有助于提高在噪声环境下的广东话声调认知能力.
作者:金昊;许由;区建国;韦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专业手语的选词标准和手势描述的设计思想,并着重介绍了创新手势的研究和实现方法:(1)依据形象化的原则;(2)设计手势时要考虑词根的统一;(3)根据字或词在计算机中的真实词义重新设计手势.
作者:李凯;张书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本文是为了使临床医学治疗与康复医学治疗更好的融为一体,使更多的临床医师能进一步了解语言治疗知识,使患者在临床就诊的初期,与临床治疗的同时,就能得到比较规范、系统的语言治疗,以提高语言治疗的整体效果,大限度地减少语言障碍,使更多的语言障碍者能够改善语言交流能力.
作者:赵艳玲;孙喜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流行,并逐渐为我国学者接受和引进.建构主义思想以其特有的视角,给聋儿康复教育带来了新的启迪,特别是观念上的更新.
作者:郭在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经过九年的聋校教育,大部分聋生临毕业时仍不能写通顺、完整的句子,原因何在?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指出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改革措施--书面语教学法,并论证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实行书面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袁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Barany在1921年首次描述了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年Dix和Hallpike将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提出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s,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典型的位置性眼震(positiOnal nystagmus)[1].BPPV在两次发作之间有长短不同的间歇期(数周到数年甚至数十年).
作者:杨弋;黄魏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助听器是将声音信号放大,帮助耳聋病人听到声音的设备,它作为对治疗无效的耳聋患者听力康复的主要手段,近百年来一直受到听力学家的关注,自2000年4月1日起我国已把助听器纳入医疗器械的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国内助听器市场日益规范、助听器的验配正在和国际接轨.
作者:李炬;胡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外的历史上都有过先天或后天的、个别的残疾人成才并对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名人.但以学校安置形式的残疾人教育是二百多年前才开始的,残疾人的高等特殊教育机构出现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社会发展到近代、的事情.
作者:朴永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经过语训后进入普通小学就读的聋儿在言语交流上仍存在不适应,从聋儿自身讲,除了听的障碍外,主要是发音说话让人听不懂,无法与师生沟通,导致接受普通教育失败.聋儿说不好话的原因,其共性和主要原因是发音说话不会控制气息所致.所以要解决聋儿把话说好的问题,应当从聋儿言语呼吸训练入手,在言语呼吸训练中引导和训练聋儿把话说得清晰、准确,响亮,为日后接受有声语言教育和进行正常言语交流打下基础.
作者:宋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聋儿康复是一门集耳科学、听力学、电声学、心理学、言语病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本文阐述了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目标,要达到聋儿康复的目标就必须实施早期干预及聋儿早期干预理论及实施方法.
作者:万选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由于耳聋造成了聋儿的言语发展障碍,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利用故事教学可以使聋儿从中学到大量的新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发展他们的连贯性语言.在聋儿语训中开展故事教学,首先选择适合的教材,熟悉教材;其次制定教案,准备教具;再次讲述故事,引导聋儿开展创造性的故事活动;后利用游戏活动和生活时间巩固所学内容.
作者:崔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每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新生儿耳聋的几率为2-3‰,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小儿占的比例约90%,目前我国就诊的听力障碍的儿童平均年龄已从4-5岁下降到1-2岁.近年来已有出生数月即发现耳聋的小儿,一部分小儿听力损失严重,他们测试结果显示行为测听与脑干测听各频率无反应,助听器试戴效果欠佳,对于此类小儿医生仍没有放弃,通过早期配戴助听器及进行语言训练仍有部分小儿取得可喜的语言进步,本文就是一个例子,因此提醒听力专业人员千万要慎重对待每一个极重度耳聋的小儿.
作者:巴重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聋人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因此在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前后的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标准.本指南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工作者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使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作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根据听力中心业务工作的质量管理要求,从软件工程角度介绍听力中心业务质量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应用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听力中心常规工作,有效控制全部工作过程的质量,实现检验数据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作者:徐廷贵;孙文明;张玉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