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
  • 国内刊号:82-915
  • 影响因子:0.32
  • 创刊:200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5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岩骨胆脂瘤诊断治疗初探

    目的 总结岩骨胆脂瘤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结合文献对2例岩骨胆脂瘤患者术中术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耳经迷路上径路切除病变,术中行面神经减压,采取开放术腔术式,术后面瘫由Ⅵ级恢复至Ⅴ级,听力无改善;1耳经迷路径路全切病变,术中行面神经移植,采取闭封术腔术式,面瘫无恢复,听力完全丧失.术后至今分别4年、2年,2耳均无复发.结论 手术入路应根据病变情况而定,开放术腔和闭封术腔各有优点,也应根据手术情况灵活采用.

    作者:谢宏武;孙敬武;陈玉赞;王亚康;包小庆;王林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69例急性前庭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情况,重点鉴别急性单发性眩晕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方法 回顾分析169例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率,重点分析神经耳科学检查在急性单发性眩晕中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各种急性前庭病的发病率依次为: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伴眩晕、前庭神经炎、突聋伴眩晕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外淋巴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在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方面有诸多不同.结论 在临床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偏头痛相关的急性前庭病的鉴别诊断可能是鉴别的重点.鉴别的方法目前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易患因素的特点以及其它必要的辅助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更多出现在中年以上,一般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异常;而偏头痛性眩晕的发病平均年龄明显早于前者,均有一项或几项下列现象:偏头痛家族史,运动敏感,声、光敏感.

    作者:吴子明;李新民;张庆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聋儿随班就读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对策

    聋儿随班就读既是对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效果的检验和评价,也是延续康复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目前聋儿随班就读的整体情况依然很不乐观,相当一部分聋儿在一段时间内无法适应教学进度、无法和同学一起学习,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康复机构或聋校.本文主要分析了康复教育观念、目标和语言教学内容方面发展缓慢,幼、小衔接措施不力,康复评价需要改进和完善,后续教育跟踪服务不够等随班就读中存在的4个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作者:闫艳军;袁慧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论在聋校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在聋校阅读教学中,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怎样结合聋校阅读教学的自身特点,对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是特教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摆正信息技术在聋校阅读教学中的位置,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阅读教学服务至关重要.我们要让信息技术在激发聋生阅读兴趣、培养聋生阅读习惯、帮助聋生积累语言材料、形成聋生阅读能力等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作者:丁山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学前聋儿认知能力的评估及训练

    本文介绍了学前聋儿认知能力评估及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聋儿认知能力的定量评估,适时监控其认知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聋儿认知水平、促进聋儿语言发展.

    作者:易海燕;杜晓新;黄昭鸣;陈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181名聋校高中生听力语言康复相关情况调查报告

    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聋校高中生听力语言康复的相关情况,使聋校高中阶段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工作.方法 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的18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聋生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相关情况.结论 ①进入高中前接受过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聋生,在口语和看话能力等方面总体上比没接受过训练的聋生好.②聋校高中阶段应继续关注聋生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工作,学校和家庭应努力创设随时随地使聋生受到影响、习得语言的语言学习环境.③教师需对聋生进行助听器正确使用、保养与维护知识的传授.④对于那些没有残余听力、康复效果不明显的聋生家长而言,应注重学习手语,以便于与孩子进行一般的沟通、交流.

    作者:杨七平;王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神经营养素对外周听觉神经系统的作用

    世界上约有1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耳聋[1],诸多因素如耳毒性药物、创伤、噪声和衰老等都可致聋.人们应用扩血管药、高能量化合物、清除氧自由基、供氧等方法来治疗耳聋.近十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于多肽生长因子与听觉神经系统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其中神经营养素对于内耳听觉上皮和各级神经元的胚胎发育及至出生后正常形态的维持和生理、生化功能的调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4].神经营养素对于许多后天病因所致的外周听觉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和促进修复等功能[5].目前,神经营养素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聋病患者带来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庆文;韩东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儿童行为测听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诊断听力学的迅速发展,听力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先进的电生理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客观、准确地获得听觉反应值,在临床及康复听力学中都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相比较而言,传统的行为测听技术显得费时费力、测试结果不稳定等.但是,行为测听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有着电生理测听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这项技术始终贯穿在临床听力学特别是聋儿康复过程中,不但用于小儿听力损失的诊断,在小儿助听听阈获得及人工耳蜗调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儿童行为测听技术应用的心得.

    作者:邹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工耳蜗再植入术

    人工耳蜗植入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重建听力的方法.人工耳蜗作为一种电子装置,虽然其品质越来越可靠,但随着接受植入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人工耳蜗的内置和外设装置损坏的病例也不断增多,电极错位、局部感染、操作失误等也可能是手术失败的原因,此时有必要进行植入体再次植入手术.本文将对人工耳蜗再次植入的原因、手术特点以及术后效果评价进行综述.

    作者:张凌;杨仕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耳聋治疗及康复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耳聋的治疗方法以及听力语言康复手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从事听力学专业的医师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治疗和康复手段,把这项有意义的事业做得更好.为此,我们将谈谈多年来对耳聋治疗及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体会.

    作者:杜宝东;杜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论聋人文化研究

    本文综观近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的研究,阐述了对于聋人文化的不同观点,对听障康复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对概念的界定,多开展实证性的研究,从多学科领域开展研究.

    作者:孙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从一例朗读测试谈聋童朗读能力的培养

    朗读教学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它是眼、耳、口、脑并用的一种阅读活动.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的意义,并加以重视,特别是语文教师,不但要改善朗读训练的环境,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作者:张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听力障碍和康复的现状及发展

    1听力障碍与听力康复概况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听神经或/和其各级听中枢发生病变,听功能出现障碍,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听力障碍病因包括先天性、中毒性、感染性、老年性、噪声性和特发性等.听力障碍相当一部分为感音神经性聋.而绝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的病理基础源于毛细胞的丧失或功能缺陷,实可称为感音性聋;只有少数是听觉中枢通路或皮层上的病变,此为真正的神经性聋.

    作者:冯定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言语矫治实用方法(Ⅰ):基本训练

    引言促进治疗法是言语矫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患者的特定症状而设计的特定方法.目前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言语障碍、听觉障碍、嗓音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治疗.有效的言语矫治,首先是确定言语障碍的症状,并探究言语障碍的产生原因;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言语矫治方法,帮助患者逐步减少这类错误的发音方式.

    作者:黄昭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听障儿童助听器选配中确保持续可听度的若干因素

    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临床检测手段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儿童得到了早期诊断.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并不是所有听力较好的儿童就一定达到满意的康复效果,相反,一些听力损失很重的儿童终达到的效果也有的超过我们的预想,这些现象带给我们思考.助听器作为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过程中重要的辅具,哪些因素对于言语康复是重要的呢?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作者:田宏斌;赵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视先天性唇腭裂专业授课中的语音康复治疗

    唇腭裂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在我国的发生率为1.62%,它不仅造成患儿容貌上的畸形,还造成语音功能上的残缺,致使患儿产生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极大地影响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世璋;曹经一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