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
  • 国内刊号:82-915
  • 影响因子:0.32
  • 创刊:200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5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的聚类分析

    目的 探讨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东省21个城市2014~2016年听力筛查初筛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①广东省21个市2014~2016初筛率平均值分别为69.01%、75.61%、82.90%;②各市的初筛率有差异,主要分为3类城市群:第1类以惠州、中山、江门等为代表的初筛率高,第2类城市东莞、茂名、河源等居中,第3类潮州、揭阳、汕头等低.结论 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扶持是初筛率的影响因素,听力筛查技术培训也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郭良芬;陈以荣;麦飞;伍燕飞;李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慢性中耳炎鼓室成形术后对耳鸣转归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COM)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于我院行I型鼓室成形术治疗的单侧术前有耳鸣的COM患者资料.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利用耳鸣残疾量表(TH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v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耳鸣转归情况.结果 本组COM患者手术前后气/骨导平均听阈、气骨导间距(Air-bone gap,ABG)、THI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ABG与VAS、THI评分无相关性(P>0.05).术前骨导听阈不影响耳鸣转归.术前ABG<15 dB HL患者的术后VAS、TH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前ABG≥15 dB HL患者的术后VAS、TH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结论 对COM伴耳鸣患者行鼓室成形术可有效改善听力水平和耳鸣症状,且术前ABG可作为预测患者耳鸣转归的重要因素.

    作者:雷磊;王敏;赵鑫;张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患儿远期听力结果调查

    目的 观察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儿童经综合治疗后的远期听力发展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诊断为高危NB且接受综合治疗的患儿19例(38耳),分别于第一次化疗前(Ⅰ期)、后一次化疗后(Ⅱ期)和治疗完成后5年(Ⅲ期)进行年龄相匹配的规范听力学检查,包括声导抗(226或1000 Hz)、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Ⅱ期和Ⅲ期中均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且Ⅱ期ABR阈值异常者人数较Ⅲ期纯音听阈异常者少,但DPOAE结果未见明显差异;Ⅲ期时,患者纯音听阈升高的频率与DPOAE异常的频率相对应.结论 对于接受过综合治疗的高危NB患儿,早期的ABR结果不能完全反应听力损失情况,建议同时参考DPOAE检查结果,并建立完善的听力随访机制.

    作者:蒋浩贤;刘媛媛;张安安;卢宇涵;顾宇;高怡瑾;陈洁;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耳鸣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THI问卷调查

    目的 探讨耳鸣时间、部位和响度及听力损失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对30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原发性耳鸣患者进行纯音测听,使用中文版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评估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讨论耳鸣时间、部位和响度及听力损失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果 耳鸣时间和部位与THI得分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耳鸣响度和听力损失与THI得分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耳鸣时间和部位可能对耳鸣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影响,耳鸣响度和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可能对耳鸣严重程度无明显的影响.

    作者:雷珊珊;郑庆印;陈振倩;赵瑞利;毕丽艳;马小卫;杨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诊断技术应用1例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诊断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一例纯音听阈接近正常的ANS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 接近正常的纯音听阈不能正确反映出此ANSD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听觉障碍.基于双侧存在耳声发射(OAEs)且听性脑干反应(ABR)中双侧的V波阈值异常升高,患者被诊断为双侧ANSD.结论 患者有接近正常的纯音听阈却存在言语识别困难时,建议排查ANSD.OAEs和ABR是当前诊断ANSD的核心技术.听力学技术联合基因检测技术与下一代的医学影像技术将实现对ANSD病变位点的精准定位.

    作者:袁玲;王莹;常玲美;关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恼人型耳鸣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评估分析恼人型耳鸣临床及心理声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诊诊断为耳鸣患者533例(625耳)临床资料.结果 ①非恼人型耳鸣160例(单耳123例,双耳37例)占30%;恼人型耳鸣373例(单耳318例,双耳55例)占70%;②恼人型耳鸣中听阈正常69耳(0~25 dB),听阈异常359耳(>25 dB).听阈异常中传导性聋36耳,混合性聋20耳,感音神经性聋303耳;③恼人型耳鸣主诉为蝉鸣声、嗡嗡声占64.7%;耳鸣匹配:低频(125~500 Hz)159耳(37.1%),中频(1000~2000 Hz)61耳(14.3%),高频(4000~8000 Hz)208耳(48.6%),耳鸣声描述与耳鸣频率有中度相关性;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60.6%,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残余抑制阳性率高.结论 ①患者对耳鸣声描述与耳鸣频率之间有中度相关性;②恼人型耳鸣耐受力弱、首诊患者比例更高,规范的首诊对减轻耳鸣症状有重要意义;③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的耳鸣残余抑制阳性率较高,声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刘钊;赵晓明;梁勇;熊彬彬;刘谦虚;彭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鼓室内辅助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耳)突发性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n=30),对照组患者进行高压氧联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治疗,以治疗前、后平均纯音听阈、血清CRP水平、治疗有效率及痊愈率为指标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纯音听阈改善明显,且观察组听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两组中的重症及极重症患者,观察组治疗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高压氧的基础上,加用鼓室内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突发性聋可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对重症及极重症突发性聋患者疗效显著,炎症反应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作者:徐桂丽;林道冠;林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听障幼儿区角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探究

    在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中,区角游戏有其固有的特性,对听障儿童的创造性、社会性和认知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具有其它游戏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对本校区角游戏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对教师提出加强理论学习、在观察讨论中介入指导、扩大区域,打破局限等有效解决措施,以帮助听障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李公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上海市全程化听力学服务体系初探

    听力学服务是听力障碍者根本和重要的康复服务内容之一.上海市在听力语言康复服务工作中梳理康复服务流程,规划构建全程化听力学服务体系,推动听力障碍者康复服务全程化和精准化.本文系统介绍了全程化听力学服务的总体框架、组织结构及实施方法,并对上海市全程化听力学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提出了促进全程化听力学服务体系的实施建议.

    作者:卫仁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杭州市民办听障儿童康复机构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杭州市民办听障儿童康复机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调研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杭州市民办听障儿童康复机构进行调查.结果 杭州市现有民办听障儿童康复机构师资力量较薄弱,专业水平不高,各机构设备配置有差距,机构间发展差距较大.结论 杭州市民办听障儿童康复机构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康复机构和政府共同努力,从师资、设备、场地、管理等方面改善现有状况,提高民办康复机构康复水平.

    作者:张盼盼;肖永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听力师及其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听力师工作现状及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听能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7个省(市、自治区)的97名地市级听力语言康复机构听力师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培训需求等.结果 参与调查的基层听力师年龄集中在20~40岁,学历以大专、本科为主,其继续教育需求大,工作胜任感较高.听能管理岗位的专职人员比兼职人员数量略多,服务内容主要为助听器调试.结论 我国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中已建立起一支能开展听能管理服务的听力师队伍,但缺乏听力学专业人才,存在兼职与专职人员并存、听能管理服务有一定局限性等问题,可提供的听能管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作者:刘里里;刀维洁;梁爽;董蓓;陈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两种听觉补偿方式对语前聋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听觉补偿方式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6月~2016年6月49例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初始干预均为选配助听器,其中31例作为研究组配戴助听器24 m后改行人工耳蜗植入,另18例作为对照组继续配戴助听器.以开始配戴助听器为干预起点,每隔12 m采用听觉行为分级(CAP)与言语可懂度分级(SIR)对两组患儿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干预12 m、24 m、36 m、48 m、60 m患儿的CAP、SIR得分及干预60 m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结果 两组在配戴助听器阶段(干预12~24 m)的CAP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干预36~60 m)的CAP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配戴助听器阶段(干预12~24 m)的SIR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行人工耳蜗植入后(干预48~60 m)的SI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60 m时的各频率平均助听听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是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的佳听觉补偿方式,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更多听障儿童受益.

    作者:马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10例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评估及康复

    目的 评估与分析听障儿童构音语音障碍的共性问题,为听障儿童言语矫治和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受训1年平均年龄4~5岁的听障儿童10例,用黄昭鸣-韩知娟词表进行构音语音能力测试,分析被试构音语音清晰度情况,并提出康复措施.结果 被试构音语音清晰度约为30.5%,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在声母中,舌面音和舌根音错误率较高;韵母中,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错误率较高;声调方面,二、三声调的错误率较高.结论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应增加口部运动功能训练、声调感知与构音训练等言语康复内容.

    作者:张伟锋;赖晓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音位对比训练对提高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运用小音位对比训练法帮助听障儿童提高语音清晰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60名3~5岁听障儿童,采用音位对听觉识别训练9个月后进行音位识别能力测试、构音语音能力评估、语音清晰度测试及构音器官结构与运动功能评估,对训练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训练后被试音位识别测试评估中声母识别、韵母识别、构音语音能力及语音清晰度较训练前有较大提高.结论 在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发展关键期,小音位对比训练法能较大程度提高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

    作者:贺花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聋校普校汉语拼音教材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比较聋校与普校汉语拼音教材的差异,引导与帮助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开展汉语拼音教学,为融合教育背景下随班就读听障学生汉语拼音学习提供有效参考.

    作者:李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诊疗进展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成人语后聋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对于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后聋患者来说人工耳蜗植入是佳选择.本文从成人语后聋的病因、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和禁忌证、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相关因素、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的残余听力保护及康复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更多的成人语后聋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红;刘玉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阅读障碍儿童的听处理能力研究

    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在儿童学业获取知识过程中,听觉通道占据信息来源的重要比重,但是其相关信号处理能力常被忽视.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阅读障碍群体听觉通道信息处理行为学研究、评价系统和神经机制等方向出发,阐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预期发展方向.

    作者:卢海丹;张凯莉;吕海萌;苏林阳;刘巧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

    分泌性中耳炎是引起儿童轻中度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由于儿童解剖结构、免疫状态的特殊性,使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很高.临床中隐匿症状较多,轻中度听力损失易被忽略,长期积累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并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危害,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诊治,可有效减少轻中度听力障碍对儿童的言语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耳传声生理机制

    鼓室成形术在清理中耳病变基础上,认识中耳结构病理变化导致的听力损失机制,通过手术重建中耳结构,期望达到或接近正常的传声功能.声音经外耳道传递到鼓膜进而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传递到镫骨,声波的振动传递过程,其实质是力学问题.本文旨在从力学角度阐述中耳传声生理机制,进一步认识中耳传声特性.

    作者:王杰;王立坚;张李芳;李永新;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亲子教育

    随着小儿听力筛查、人工助听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与之配套的耳聋防治工作的普遍开展,一方面使听障儿童接受早期康复介入的年龄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也使得主要承担3~7岁听障儿童康复任务的康复机构压力空前变大.鉴于0~3岁阶段听障婴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独特性,既往为3~7岁听障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知识与经验,已不足以支撑和满足0~3岁听障儿童康复教育需求.如何为0~3岁听障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一种适合的、有效的康复服务,正在成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领域关注和探索的热点问题.当实践者将渴求的目光转向普通学前教育领域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时,一种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使婴幼儿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早期教育形态即亲子教育(parent-child education)映入眼帘.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教育形态的内涵、特点和实现所需条件,以及如何与0~3岁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特点、康复需求、现有施行条件相结合,是借鉴这一服务形态,实现针对0~3岁听障儿童科学康复服务的关键.

    作者:梁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白质异常语前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

    目的 对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听障儿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伴有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25例(25耳)为治疗组,另随机抽取脑白质正常的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45例(45耳)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开机调试、重建听阈和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于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均有听觉反应;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CAP和SIR评分等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2个月、24个月两组间CAP、SIR评分等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在不同频率下的重建听阈测试结果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听障儿童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经过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其听觉言语能力,安全性高.

    作者:马天宝;徐芝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噪声环境下使用家用耳机对听力的潜在影响研究

    目的 通过验证不同类型家用耳机的隔噪效果差异,分析健听人群在不同噪声环境下使用家用耳机时可能面临的听力损失风险,为大众听力保健提供建议.方法 比较36名大学生受试者在隔声室安静环境(30 dB(A) 和模拟街道65dB(A)及地铁75 dB(A)两种噪声环境下,分别佩戴入耳式、头戴式和耳塞式3种类型家用耳机时的主观音量设置偏好以及噪声下言语识别率.结果 不同噪声环境对家用耳机音量设置偏好及言语识别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在安静环境下(30 dB(A),头戴式耳机的主观音量设置极显著高于入耳式与耳塞式耳机(P<0.01),且言语识别率更低(P<0.01);在65dB(A)和75 dB(A)背景噪声条件下,入耳式耳机的主观音量设置极显著低于另外两类耳机(P<0.01);3类耳机之间的言语识别率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 在噪声环境下,隔噪效果从优到差分别为入耳式耳机、耳塞式耳机与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较为突出的隔噪效果使其在噪声环境下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听力保护优势.但不论何种类型的家用耳机,均应减少在噪声环境下的使用,并应注意控制耳机的使用时间.

    作者:丁文君;赵航;张静宜;俞洁;王安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