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2922
  • 国内刊号:11-4882/R
  • 影响因子:0.95
  • 创刊:200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 2006年进入统计源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9年2期文献
  • 360°滚转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 明确在后半规管平面360°旋转患者对治疗典型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否有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进行复位治疗,21例采用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治疗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23例患者(92%)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采用Epley手法复位的患者中第一次治疗后有19例患者(91.5%)治愈,2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治疗治愈.应用x~2检验(,x~2=0.1173,P=0.7319)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滚轮360°滚转复位法能有效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成功率及效果与Epley法一致,且操作简便、舒适度优于传统方法 .

    作者:单希征;孙勍;马丽涛;李娜;李红云;赵龙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带骨膜骨片重建乳突根治后缺损的耳道壁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采用自体带骨膜的骨皮质片修复根治后缺损的耳道壁并同期作听骨重建的初步结果 .方法 手术病例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19~72岁,均为开放式乳突根治手术后遗有巨大根治腔和感染流脓,术前平均气导为(63.43±15.57)dB,平均气骨导差(43.04±7.66)dB.耳后切口,按欲取骨片大小(直径约为2cm)切开骨膜并分离之,骨膜仍与骨片中央保持连接.用铣钻、摆锯及平凿凿下,修整后植入根治腔,修复缺损的外耳道、鼓窦壁.9例有镫骨存在,作臼柱自体听骨重建;10例仅存足板者,作枪柱自体听骨重建;4例因各种原因未同时处理听骨.统计分析采用U检验.结果 23例全部获得乳突腔封闭,耳道呈现光滑的外观.4例CT复查见上鼓室和乳突腔再气化.术后平均气导为(51.78±12.77)dB HL,3月后随访为(43.0±16.40)dB HL.气骨导差(gap)为(33.08±7.63)dB,与术前相比,P<0.05;随访gap为(23.48±8.71)dB,与术前相比,P<0.01;与术后相比,P<0.0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11例随访gap<20 dB,1例随访gap>20 dB,但gap缩小>30 dB,此12例为成功,占52%.5例gap<10 dB,2例虽>10 dB,但差值>30 dB,这7例为显效,占33%.15例gap缩小15 dB以上,为有效(71%).4耳遗留穿孔.结论 带骨膜骨片与髂骨填塞及人工材料相比较,能更快愈合且保留固有的乳突空腔,形成正常光滑的耳道,也有利于听力恢复.

    作者:陈文文;邓亚新;童军;乔艺;蔡勋华;吴佳丽;单良;杜丽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19例因外伤所致的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均行外耳道成形术,随访1~12年,15例外耳道较宽大,听力正常.有4例术后一个月后又狭窄:其中3例为瘢痕体质,1例经长期用碘仿纱条填压扩大而愈,2例给予填压扩大后又有狭窄的趋势,采用硅胶管扩张3个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外伤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非常重要,外耳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应根据狭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术后需长期随访.

    作者:尹兆富;张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用于儿童听力评估的研究

    目的 研究儿童短纯音(tone burst)及同侧切迹噪声(notched noise)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反应阈,与短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click-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ABR)以及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s,40Hz AERP)反应阈的关系,以评价这些测试方法 在儿童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martEP听觉诱发电位仪在29例(53耳)儿童(男18例,女11例,年龄2月~8岁)中测试短声ABR、短纯音ABR、两种不同强度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分别定义为c-ABR、tb-ABR、amtb-ABR和bmtb-ABR)及40Hz AERP.结果 (1)tb-ABR、amtb-ABR、bmtb-ABR在2 kHz、4 kHz两个频率的反应阈与c-ABR的反应阈接近,反应阈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2)tb-ABR、amtb-ABR、bmtb-ABR的反应阈与40Hz AERP的反应阈在0.5、1、2、4 kHz各个频率均接近并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使用短纯音及同侧切迹噪声掩蔽短纯音诱发的ABR的反应阈预测儿童的纯音行为听阈是可行的.

    作者:邹琦娟;倪道凤;李奉蓉;张志勇;商莹莹;徐春晓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部分梅尼埃病及全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二者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梅尼埃病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5.8岁.纯音测听异常52例,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0例.冷热试验异常37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31例.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共32例,5例异常.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43.6岁.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单侧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7例.冷热试验异常8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18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中枢性眼动检查、冷热试验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查结果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与梅尼埃病相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纯音测听及冷热试验异常较少见,中枢性眼动检查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作者:张道宫;樊兆民;于刚;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突发性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进行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2006年收治突聋患者332例的临床资料;对1980年至2006年我院耳鼻喉科突聋住院人数和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 332例突聋中,男164例,占49.3%;女168例,占50.6%.发病年龄以41~50岁多(89例).右耳患病144例,左耳患病157例,双耳间隔50天至5年相继发生突聋者31例.听力下降前后出现耳鸣者295例,占88.9%.以低调、持续性耳鸣为主.有耳闷者111例,占33.4%.按职业分类:白领127例,蓝领101例,退休或无业居家者80例,学生22例,儿童2例.发病诱因:无明显诱因者78.3%,有感冒病史者10.5%,有劳累、压力大、情绪波动因素者9.3%,有其他因素者1.8%.根据突聋是否伴有头晕或眩晕将其分为三类: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者179例(占53.9%),伴发头晕者59例(占17.8%),伴有眩晕者94例(占28.3%).332例中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和/或糖尿病者62人(占18.7%);其中160例检查了血脂,查出血脂异常者92人(占57.5%),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分析我院1980年至2006年突聋患者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总住院人数的构成比发现:80年代构成比为1.69%.90年代为3.31%,2000年后为4.6%,三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332例突聋中男女发病构成和左右耳患病构成基本相同.以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男性患病与职业有明显相关性,即白领比蓝领和居家者更易患突聋;女性患病与职业无明显相关性.精神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员易患突聋.突聋中单纯表现为听力减退的病人数多于伴有眩晕者,伴有眩晕者又多于伴有头昏者.其常见的伴发病症为血脂代谢紊乱,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近26年来我院突聋住院人数逐渐增多,提示突聋发病有增多趋势.

    作者:张晓彤;许珉;段茂利;马伟军;张青;樊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外科手术中吸引器产生噪声的评估

    目的 探讨耳显微外科中吸引器产生噪声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R-7c型声级计,对耳显微手术中同一种类不同规格的吸引器在9具尸头的12侧颞骨中产生的噪声进行测量,并分别对噪声的等效声压级的峰值(MAX)和噪声均方根(RMS)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具尸头的12侧颞骨中测得噪声值如下:吸引器产生的噪声峰值在99.9 dB SPL~128.7 dB SPL,RMS在84.8 dB SPL~117.2 dB SPL;随着吸引器直径增大,噪声值也增加;但当吸引器直径超过2mm后,其噪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显微手术中吸引器产生的噪声值较大,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吸引器,尽量缩短噪声暴露时间,在靠近耳蜗时应选用直径<1 mm的吸引器,以避免噪声性耳聋的发生.

    作者:尹兴红;童步升;朱炜;刘业海;吴继春;段茂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外科手术中电钻产生噪声的评估

    目的 探讨耳显微外科中电钻产生噪声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耳蜗开窗术时噪声的特点.方法 采用ER-7c型声级计,对耳显微手术中不同种类和不同规格的电钻在9具尸头的12侧颞骨中产生的噪声进行测量,并分别对噪声的等效声压级的峰值(MAX)和RMS(均方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9具尸头的12侧颞骨中测量噪声值如下:(1)不同直径的切割钻在乳突骨皮质产生噪声峰值的均值为120.4 dB SPL~121.7 dB SPL,RMS值为108.3 dB SPL~110.6 dB SPL;(2)在乳突腔,不同直径的切割钻和金刚钻产生噪声峰值为116.8 dB SPL~121.5 dB SPL,RMS为105.4 dB SPL~110.1 dB SPL,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耳蜗开窗术记录噪声峰值在116.0dB SPL~131.5 dB SPL,噪声RMS值为108.6 dB SPL~124.9 dB SPL,并且在3具尸头的3侧颞骨中记录到转动的金刚钻接触鼓阶内骨膜时噪声值超过130 dB SPL.结论 耳显微手术中电钻转动所产生的噪声值较大,尤其在耳蜗开窗时转动的金刚钻接触鼓阶内骨膜时噪声值更大,足以引起噪声性耳聋.因此改进耳显微手术的技术、缩短内耳受噪声暴露的时间对降低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作者:尹兴红;童步升;朱炜;刘业海;吴继春;段茂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道钮扣式电池异物1例

    患儿男,7岁,因左耳道钮扣电池异物3天,伴有耳漏、疼痛,于2008年12月就诊.在异物掉入耳道的第2天,患儿因耳痛告知家长,遂被带到当地县医院就诊,在门诊试图取出未能成功.在第3天时耳痛明显加重并有分泌物流出,耳阻塞感明显,转来我院治疗.

    作者:刘淑萍;许桂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显微手术器械软包的研制与应用

    耳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因为精巧而造价昂贵,而相应的器械存储、消毒装置亦价格不菲.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购买了整套进口或国产手术器械,有的甚至购买数套,但是真正购买配套消毒装置的却还在少数,主要原因是相关进口产品价格昂贵,而国产仿造品使用又不尽如人意.

    作者:孙悍军;单希征;陈晖;龙顺波;贾德静;马丽涛;李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显微外科手术解剖训练教学模式

    耳显微外科技术因颞骨的复杂解剖及其空间位置.深奥的学术理论,以及所需的手术设备要求较高,限制了其规模性的发展.即便进入21世纪,在我国也仅限于少数大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能够比较系统地开展耳显微外科手术.因此,手术理论教学及手术解剖训练成为耳科医师的必修科目.

    作者:刘阳;孙建军;贾仲红;钱进;林勇生;江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局部应用氨溴索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112例、145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的治疗对照观察.结果 A组(鼓膜置管+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52耳,治愈45耳(86.5%),好转5耳(9.6%),无效2耳,有效率为96.1%;B组(鼓膜置管)53耳,治愈32耳(60.3%),好转14耳(26.4%),无效7耳,有效率为86.7%;C组(鼓膜穿刺+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40耳,治愈20耳(50%),好转12耳(30%),无效8耳,有效率为80%.经Ridit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A、B两组疗程经t检验,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结合鼓膜置管治疗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健刚;陈靖;黄郁林;张超;许庚;文卫平;李上奎;黎志辉;胡廷保;梁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唇腭裂婴幼儿听力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唇腭裂婴幼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的特点,并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查的结果 加以对照,以探讨DPOAE在这类患儿听力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DPOAE检查63例(126耳),年龄2个月~42个月,平均11.83个月.其中单纯腭裂组(以下简称腭裂组)23例(46耳),腭裂并发唇裂及牙槽裂组(以下简称唇腭裂组)30例(60耳),单纯唇裂组(以下简称唇裂组)10例(20耳),每耳均检查8个频率,若2~5 kHz 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在上述患儿中,ABR阈值检查腭裂组17例(34耳),唇腭裂组10例(20耳),唇裂组6例(12耳),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结果 DPOAE检查:腭裂组通过7耳,未通过39耳,通过率为15.22%;唇腭裂组通过6耳,未通过54耳,通过率为10.00%;唇裂组通过18耳,未通过2耳,通过率为90%.统计分析腭裂组与唇腭裂组无显著差异,而腭裂组与唇裂组,唇腭裂组与唇裂组均有显著差异.ABR阈值检查统计分析结果 与DPOAE一致.将各组DPOAE通过率与ABR正常率进行比较,腭裂组及唇腭裂组中二者无差异(P>0.05),虽然唇裂组中二者有差异(P<0.05),但唇裂组ABR阈值反应的听力下降较轻(均≤50 dB nHL).从总体趋势上说,DPOAE与ABR阈值检查在检测的结果 上是一致的.结论 唇腭裂患儿DPOAE和ABR检测结果 一致,与ABR相比,DPOAE具有快速、简便、易实施等特点,因此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儿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BR及其他相关的听力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作者:王鸿南;吴玮;马莲;王佩林;韩浩伦;李保卫;屈昌北;丁瑞英;陈磊;薄少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随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单纯鼓膜切开、鼓膜切开冲洗灌药后的恢复情况,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因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手术治疗的病人共168例进行随访,实际回应预约随访者40例(67耳).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通过手术前后临床表现、纯音测听、声导抗及鼓膜改善情况评估各组疗效.结果 单纯鼓膜切开组与鼓膜切开冲洗灌药组的有效率分别是55.56%和74.19%,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纯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冲洗灌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

    作者:刘利敏;罗军;董明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5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均常规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对部分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录像,单盲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其与咽鼓管咽口的关系.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258病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108例(41.9%),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27例(10.5%);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患儿性别、病程长短、腭扁桃体大小等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无明显影响,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多元回归分析证明其中影响显著的因素是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程度.结论 有必要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确认或除外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或与咽鼓管园枕及咽口关系密切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

    作者:石洪金;李树华;吴大海;李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7例鼻咽癌患者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6年我院经治的27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1例(32耳)中耳炎患者被分为鼓膜穿刺组与鼓膜置管组.结果 27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17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增至21例(32耳),双耳发病11例,6例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组12例(19耳),显效率为78.9%(15/19),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置管组9例(13耳),有5例(7耳)疗效显著,显效率为54%(7/13).有2例患者鼓膜穿孔.MRI检查显示,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19例有明显咽鼓管挤压和腭帆张肌肿胀.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评估;鼓膜穿刺抽吸是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和实用的措施.

    作者:王洪增;綦宣畅;杜业松;孙树军;周建明;赵立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外科手术干预

    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干预方式,为儿童听力筛查中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干预措施选择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总结2004-2008年我院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接受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45例(82耳)的年龄特点、听力下降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前后听力状况比较.结果 术前平均纯音听阈PTA(pure-tone threshold average,500 Hz,1 000 Hz,2 000 Hz,4 000 Hz听阈均值)从8 dB HL~61 dB HL,平均(34.8±12.09)dBHL.术后PTA从0 dB HL~38 dB HL,平均(15.9±7.88)dB HL,3耳术后听阈提高,4耳无改善,75耳听阈降低,占91.5%,平均听阈降低18.9 dB HL.手术方式:鼓膜置管术9例,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29例,腺样体切除+扁桃体切除+鼓膜置管术7例.结论 腺样体切除+鼓膜置管术是我们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术式;扁桃体切除术不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规选择;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术式选择应该个体化.

    作者:潘滔;马芙蓉;柯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成人变应性鼻炎对咽鼓管及中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对咽鼓管与中耳的影响.方法 对成人变应性鼻炎100例和正常成人50例行鼓膜、咽鼓管咽口、鼓室导抗图和纯音听阈检查,分别对正常成人组、轻度变应性鼻炎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组的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轻度与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中耳病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成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变应性鼻炎组与正常成人组相比,鼓膜检查、鼓室导抗图、咽鼓管咽口检查结果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听阈测定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成人变应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及中耳病变发生率较正常成人显著提高,且变态反应越重,咽鼓管及中耳病变发生率越高.

    作者:付竞云;陈艳丽;骆文淑;董开发;李秀琴;武小梅;张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技法探讨

    目的 介绍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的技法.方法 探讨95例(119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例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切开置管的技法.结果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均一次完成,手术更为精确,操作更为简单.结论 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优于在显微镜下手术.

    作者:周卫东;周建业;王晓萍;费捷;庄强尔;李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突发性聋听力受损情况及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伴与不伴2型糖尿病的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HL)患者的听力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近5年住院的SHL病例186例,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者15例,不伴者171例,比较伴有与不伴有糖尿病者发病时及治疗结束时的听力情况.结果 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SHL发病时听力情况,Z=2.52,P=0.012,说明两组发病时听力具有统计学差异;比较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出院时治疗效果,Z=4.38,P=0.000,说明两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是SHL的重要诱因,伴2型糖尿病的SHL发病时听力下降严重,预后较差.

    作者:李琦;欧阳天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