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耳科学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2-2922
  • 国内刊号:11-4882/R
  • 影响因子:0.95
  • 创刊:200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国际刊号:1672-2922
国内刊号:11-4882/R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2003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简介

本刊主要面向从事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和耳神经外科学工作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人员。办刊方针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政策。反映我国耳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耳科学发展。

栏目设置

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综述、译文、共识解读、继续教育、病例报告、消息动态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2006年进入统计源期刊

中华耳科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耳科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标题

  标题要求简洁明了,并提供有效信息,请尽量不要在标题中使用缩写和公式。

  作者信息

  若作者的姓名容易造成误会(比如有两个名字),请标注清楚。请在名字下方附上作者的所属机构地址(研究地点),每个所属机构的地址需尽量完整,并尽可能附上每个作者的电子邮箱地址。

  请注明负责处理审阅及出版前后所有阶段的通讯作者。除电子邮箱地址和完整的邮寄地址外,通讯作者还需提供联系电话,联系方式如有变化应及时更新。

  摘要

  论著中须含简明扼要的中、英文摘要,简要说明研究目的、结果和结论。摘要一般与正文分开书写,因此应独立成文。也正因如此,摘要里应避免出现引用。请避免使用不规范或不常见的缩略词,若必须使用,则需在其第一次出现在摘要里时写出全称。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关键词

  每篇论文需要列出2~5个中英文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应该在摘要之后列出,用分号隔开。

  前言

  请陈述您的研究目标并提供一个合适的研究背景。请尽量避免过于详尽的文献综述,也不要总结研究成果。前言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前言的内容大致有如下几项:①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②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③ 预期的成果及其作用和意义,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性。

  前言的写作要求:建议按照“研究意义、前人的研究进展和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的逻辑顺序书写。

  研究材料与方法

  请提供详细的研究方法,以便他人能重复研究结果。若使用之前文章发表过的研究方法,请注明参考文献,若有研究方法有所修改,则需有文字说明。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也应在此本部分进行说明。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应当简明清晰。对阳性和阴性结果都应该进行描述。

  讨论

  讨论部分应该探索研究结果的意义,而不是重复一遍别人的研究结果。它应该简明扼要,论证严密。也可以将研究结果与讨论两部分合并写。这一部分请避免过度引用和讨论已发表的文章。

  结论

  文章的主要结论需以一个简短的“结论”小节的形式呈现。结论部分可独立成节,也可作为“讨论”或“研究成果与讨论”部分的细分小节出现。

  致谢

  请在文章末尾、引用文献之前用一个单独的小节致谢。请不要在标题页,标题脚注或其他地方致谢。请在致谢部分列出对研究有所帮助的个人(如提供了语言帮助、写作帮助或校对等帮助的人)。

  参考文献

  按文内引用的先后排序,请确保文内引用的每一个文献都能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反之亦然);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请勿引用;全部文献以英文列出,中文参考文献每条下方紧跟列出英文翻译对照;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列出,多于3人时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耳科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耳科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耳科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东菱迪芙治疗难治性中重度突发性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突聋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难治性突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33岁--68岁,平均47岁,病程2周--2个月。所有病例均在院外做过常规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个别做过高压氧、针灸、理疗等综合治疗,恢复不佳或无恢复。入院后均给予东凌迪芙溶栓治疗一个疗程,并监测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所有44例病人中有34例听力均有明显好转,大部分得到较好的恢复或全部恢复,有效率77.3%。结论对突聋患者行常规方法治疗2周,无效时可结合东凌迪芙溶栓治疗,能有效的改善病人症状恢复听力。

    作者:刘苏辐;李健东;汪学勇;赵亮;姬巍;白娟;魏伯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Neurod1与内耳感觉神经及毛细胞发育的相关研究

    本文主要介绍了Neurod1在内耳感觉神经元及毛细胞发育中的相关研究。Neurod1是bHLH转录因子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能促进感觉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为成熟感觉神经元细胞。在内耳中,Neurod1主要表达于感觉神经元细胞,部分感觉上皮也有表达。Neuro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可出现听力及平衡障碍,其内耳感觉神经元细胞大量缺失,同时内耳中的传入及传出神经也存在缺陷。Neurod1基因敲除小鼠螺旋神经节中还可出现异位毛细胞的生长。在内耳发育过程中,Neurod1基因与多种基因相互调控,协同促进内耳发育成熟。如Neurog1、Atoh1、Sox2、Nhlh1等。

    作者:王春梅;卿洁;谢鼎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比较鼓膜穿刺、鼓膜置管和圆窗置管微泵灌注地塞米松3种方法治疗难治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方法 55例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圆窗置管微泵灌注用药治疗21例(置管组),每次2.5 mg/0.5 ml,维持1小时,每天两次,连续给药7天,总剂量35 mg;鼓膜穿刺注药23例(穿刺组),首次剂量为2.5 mg,此后,每2天重复注药1次(每次2.5 mg),共4次,总剂量10 mg;鼓膜切开置管滴药11例(滴药组),首次剂量为0.5%地塞米松0.5 ml,经通气管滴入鼓室,每天重复滴药2次(每次2.5 mg),共7天,总剂量32.5 mg.同期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32例突聋患者,且拒绝鼓室用药者随访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各组听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4组治疗前听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 治疗完成后1月纯音测听检查:置管组、穿刺组和滴药组平均PTA分别提高9 dB、8.6 dB和1.7 dB,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4 dB(P〈0.05),置管组8例(38.1%)听力改善约15~56 dB,无效13例;穿刺组8例(34.8%)听力改善约16~54dB,无效15例;滴药组1例(9.1%)听力改善约26 dB,无效10例;对照组3例(9.4%)听力改善约15~36dB,无效29例.结论 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突聋方法安全有效,为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提供了再次治疗的机会.

    作者:任基浩;王耀文;卢永德;殷团芳;谢鼎华;伍伟景;胡彬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TOG推荐靶区与中国推荐靶区对T1-2期鼻咽癌IMRT计划内耳及耳蜗NTCP差异性研究

    目的 探T1-2期鼻咽癌IMRT中中国推荐靶区和RTOG推荐靶区IMRT计划间内耳及耳蜗NTCP的差异,为鼻咽癌IMRT中保护内耳及耳蜗提供剂量体积效应依据.方法 选择T1-2期鼻咽癌患者20例,分别在其CT定位图像上勾画内耳及耳蜗,针对每位患者按照RTOG0225推荐靶区定义方法(RTOG靶区方法)和2010年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推荐的靶区定义方法(中国靶区方法)分别勾画靶区和设计计划,计算两种靶区定义方法之间内耳及耳蜗的受照射剂量及NTCP差异性.结果 RTOG推荐靶区定义方法和中国推荐靶区定义方法的左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4489±440)、(4039±482)cGy;右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4339±749)、(3926±739)cGy;左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5109±396)、(4584±474)cGy;右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ean分别为(4855±774)、(4381±783)cGy.两种推荐靶区定义方法间左右侧内耳及耳蜗的P值均为0.000.RTOG推荐靶区定义方法和中国推荐靶区定义方法的左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6369±355)、(5901±426)cGy;右侧内耳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6247±463)、(5699±529)cGy;左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5794±354)、(5230±387)cGy;右侧耳蜗受照射剂量Dmax分别为(5616±562)、(5061±649)cGy.两种靶区定义方法间左右侧内耳及耳蜗的P值均为0.000.RTOG靶区定义方法和中国靶区定义方法的左侧内耳NTCP[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12(5.25~23.5)、3.5(2~9.5);右侧内耳NTCP分别为8(2.25~19.75)、2.5(1~8);左侧耳蜗NTCP分别为23.5(16.25~35.75)、9(5.25~16.75);右侧耳蜗NTCP分别为14(6.25~33.75)、6(1.25~12.5).两种靶区定义方法间左右侧内耳及耳蜗的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1.结论 T1-2期鼻咽癌IMRT中内耳的NTCP与其受照剂量及受照体积密切相关,耳蜗的NTCP与其受照量有关,与受照体积无明显相关性;在两种靶区定义方法中,中国推荐靶区定义方法的内耳及耳蜗受照射剂量和NTCP都明显小于RTOG推荐靶区定义方法.

    作者:钱建军;卢丽娜;田野;宦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40耳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咽鼓管功能检查用正-负压试验、TTAG法及音响法,咽鼓管鼓室口及咽口的观察分别用鼓室镜及鼻窦镜,对比分析咽鼓管功能改变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并比较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鼓室口病变程度相关,鼓室口病变轻者,咽鼓管功能良好;而鼓室口病变重者咽鼓管功能不良.40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良好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不良耳鼓膜生长欠佳;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与鼓室成形术效果关系密切,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武宁;唐安洲;徐志文;谭颂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继续教育项目在耳聋基因诊断推广应用中的效果评估

    近几年来,随着耳聋分子病因学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成为学科发展的热点领域。如何将业已成熟的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新理论和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普及推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举办7届耳聋基因诊断学习班(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5届耳聋基因诊断高端研讨会(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对来自国内100余家相关单位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临检技术人员,计划生育及妇幼保健等相关人员开展了理论教学及实验培训,培养了一大批耳聋基因诊断人才,收到了良好的推广普及效果。

    作者:王国建;袁永一;黄莎莎;韩明昱;康东洋;张昕;韩东一;戴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耳带状疱疹(附3例报告)

    耳带状疱疹又称Hunt综合征,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颅神经炎症,典型表现为头痛、耳痛、耳部疱疹、面瘫、耳鸣、耳聋及眩晕等,有的出现咽喉疱疹.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易被漏诊、误诊,重者预后较差.现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曹保刚;秦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伴或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聋的比较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眩晕突发性聋的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的不同.方法25例突发性聋按伴或不伴眩晕分为两组,同时进行听力学、前庭功能等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视频眼震电图(VNG)等,比较其检查结果的不同.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发病时即多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蜗电图多表现为-SP/AP≥0.4,提示有膜迷路积水,与VNG表现出来的单侧减弱及优势偏向相对应,且可合并有耳石症.

    作者:杨海弟;陈秋坚;陈玲;区永康;张志钢;李湘辉;刘伟;粱象逢;郑亿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耳蜗血管纹血-迷路屏障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血管纹和螺旋韧带位于耳蜗中阶外侧壁,其中血管纹的血-迷路屏障(blood-labyrinth barrier,BLB)是高度分化的毛细血管网,用于调控耳蜗血液和细胞间液的物质交换.此屏障保护内耳不接触来自血液的有毒物质,并且选择性的透过离子、液体及营养物质至耳蜗.血-迷路屏障对维持耳蜗内稳态有重要的作用.血迷路屏障结构上包括血管纹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周细胞(pericytes,PCs)、血管周围巨噬细胞样黑色素细胞(perivascular resident macrophage-like melanocytes,PVM/Ms)、基膜(basement membrance,BM)、复杂的紧密连接和黏合连接.ECs、PCs和PVM/Ms间的作用,类似于细胞间信号传导,对控制血管渗透性及为听功能提供适宜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遗传缺陷、炎症、声损伤以及衰老的病理条件下,血-迷路屏障各组份间正常的相互作用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其通透性增加,引发听力障碍.

    作者:张桐;韩维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耳内镜下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经验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加鼓室成形术32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观察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的平均气导听阈(AC)及气骨导差(ABGap).结果 32例患者中31例术后鼓膜修复完整(占96.9%).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48.0±18.3dB,提高到术后30.6±12.1dB(t=2.453,P<0.05),ABGap由术前36.6±16.8dB缩小到16.0±8.5dB(t=2.744,P<0.05).无1例患者术后面神经瘫痪,味觉改变,眩晕,自体听骨脱出,中耳疾病复发.有1例患者术后高频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伴术后耳鸣,其余31例患者术后无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 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优点是取材方便,术野清楚,创伤少,术后听力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快,缺点是单手操作,尤其在中耳渗血情况下不利于精细操作.

    作者:梁伟英;关亚峰;陆钊群;杨美华;李金贵;曾敬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华耳科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耳科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haiyu** 的反馈:

中华耳科学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小鲸** 的反馈:

中华耳科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华耳科学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华耳科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耳科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