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影响因子:1.19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 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4期文献
  • 维生素D受体和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雌激素受体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比较宿主携带的各基因型对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及80名牙周健康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lorida探针检测牙周炎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松动度等临床指标;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前臂静脉血,饱和NaCl法提取DNA后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切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牙周炎组及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Z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慢性牙周炎患者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的个体百分比为43.4%,健康对照组为30.0%;慢性牙周炎患者携带雌激素受体XX基因型的个体百分比为39.6%,健康对照组为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携带维生素D受体BB基因型、雌激素受体XX基因型的个体牙周状况较携带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差.结论 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B、雌激素受体等位基因X是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易感等位基因;这两种等位基因的共同携带对慢性牙周炎的病情进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宏岩;潘亚萍;滕笛;赵戬;林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纯疱疹病毒1型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初步探讨

    目的 观察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体外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的途径和方式,为研究HSV-1导致牙周病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体外扩增获得HSV-1,将其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再转移感染Vero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人口腔上皮细胞未见细胞病变,转移感染后的Vero细胞发生典型细胞病变.透射电镜下在人口腔上皮细胞内未观察到病毒颗粒,在转移感染后的Vero细胞里可见典型的病毒颗粒.HSV-1感染后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内可检测到病毒核酸.结论 HSV-1可直接感染人口腔上皮细胞,为进一步研究HSV-1导致牙周病的机制提供了较好的体外模型.

    作者:赵洁;孙卫斌;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体移植冻存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犬牙周缺损的实验

    目的 观察冻存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体内形成牙周支持组织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5只Beagle犬的26个实验牙位制备牙周缺损.区组随机法分成3组,空白组(8颗)植入载体胶原膜,未冻存组(9颗)和冻存组(9颗)接种未冻存或冻存细胞与胶原膜复合物,8周后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冻存组和未冻存组牙槽骨再生百分比分别为(83.7±10.6)%、(85.0±6.8)%,两组新生牙骨质和牙周膜百分比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牙槽骨再生百分比为(24.7±9.2)%,牙骨质再生百分比为(21.0±4.8)%,牙周膜再生百分比为(24.8±5.4)%,均较冻存组和未冻存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冻存对BMSC体内分化形成牙周组织的能力无显著影响.

    作者:李厚轩;阎福华;雷浪;刘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执业医师维权与自律Ⅻ.医疗纠纷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六)

    本讲将介绍儿童乳牙外伤拔除的诉讼案例.

    作者:沈曙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口腔临床病理诊断Ⅰ.口腔黏膜病的病理诊断

    口腔黏膜由上皮、固有层构成,部分区域的口腔黏膜有黏膜下层.虽然口腔黏膜结构上并不复杂,但由于口腔黏膜病种类繁多,许多疾病的病理表现有重叠,给口腔黏膜病的病理诊断带来了较多困难.口腔黏膜病往往与类似或相同

    作者:高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侧上颌多生磨牙一例

    双侧上颌多生磨牙较罕见,笔者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锡松;杨士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比较

    残根的保存修复是口腔保存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恢复口腔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经过完善的牙髓牙周治疗,残根冠部修复设计与制作对保存修复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修复形式的选择也很重要.

    作者:刘洪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升高患者咬合垂直距离的修复计划

    咬合垂直距离(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OVD)在临床上指牙尖交错位(intercusp position)时面下1/3的高度.狭义的OVD被定义为由升颌肌群重复收缩所决定的牙萌出空间,即肌力决定牙列空间[1].各种原因导致肌张力增大,将威胁牙列空间,导致牙列萌出不足或异常磨耗.而肌张力的维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2].

    作者:李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种烤瓷桥临床修复六年的回顾分析

    目的 追踪观察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金合金烤瓷桥和镍铬合金烤瓷桥的临床效果,为评价不同烤瓷桥临床修复的远期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制作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A组)35件,同期分别制作金合金烤瓷桥(B组)和镍铬合金烤瓷桥(c组)各35件,临床检查105件修复体的边缘密合性,随访复查修复体的基牙继发龋和修复体折裂、折断、脱落情况.结果 105件修复体平均随访6年.A组边缘密合性好(100%),明显好于B组(91%)与C组(77%)(P<0.01).6年内A组基牙继发龋率为0%(0/35),B组基牙继发龋率为6%(2/35),c组基牙继发龋率为14%(5/35).A组中有1例在修复2年后饰面瓷崩瓷,占3%;随访期内B组无崩瓷现象;C组1例在修复4年后饰面瓷崩瓷,占3%,3种修复体崩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修复体均无桥架松动、折断以及修复体脱落.结论 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有良好的边缘密合度,强度可满足临床要求,有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与常规铸造合金烤瓷桥一样,需谨慎使用,提倡用于无髓基牙烤瓷桥修复.

    作者:孙凤;张相嗥;刘峰;周团锋;孙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在单颗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中的作用

    目的 前瞻性观察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Ⅱ期手术对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体龈乳头高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患者的34枚上颌前牙区潜入式单颗牙种植体进行研究,所有种植体均采用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进行Ⅱ期手术.制取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印模,灌注模型后测量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变化.测量术前、术后患者种植体龈乳头指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增加(0.77±0.25)mm,经自身配对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分析,术前和术后龈乳头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手术前种植体龈乳头指数越小,术后龈乳头高度的增加量越小.结论 种植Ⅱ期手术时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术式的操作简单实用、预后好,可增加种植体龈乳头高度,有利于种植体单冠的美学修复.

    作者:夏海斌;王贻宁;施斌;程祥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切牙单端铸瓷粘接桥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 探索切牙单端铸瓷粘接桥的治疗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以期为单端粘接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单颗切牙缺失病例10例,制作舌侧翼板固位的单端铸瓷粘接桥,共制作10件粘接桥,分别于修复后2周、1年、2年复查,复查内容包括:修复体折裂情况、边缘适合性、继发龋、颜色匹配性.结果 10例患者平均观察14.7个月.10件单端铸瓷粘接桥均无支架及饰瓷折断、裂纹,无松动;10颗基牙和固位体边缘密合,无边缘着色,无继发龋;7例修复体颜色匹配为A级,3例修复体颜色匹配为B级.结论 单端铸瓷粘接桥可修复单颗切牙缺失,牙体组织磨除量小,短期内临床效果良好,但其强度及粘接效果能否满足临床要求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磊;聂宇光;谢秋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附着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追踪观察

    目的 探讨对疑难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附着体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例疑难病例进行附着体修复设计,并进行临床随访与观察.结果 38例患者共选用139颗基牙和51件附着体制作义齿,随访1~5年,平均3.6年,义齿均获得良好的支持稳定效果,患者美观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基牙无明显松动,得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附着体义齿是应对疑难修复病例的有效的临床方法之一.

    作者:温颖;郑东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针道辅助固位金属翼板粘接桥的临床初步观察

    目的 观察针道辅助固位金属翼板粘接桥修复的临床短期效果.方法 对65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针道辅助固位金属翼板粘接桥修复,随访修复体固位和基牙健康状况.结果 65例患者共制作74件修复体,随访6~34个月,平均12.4个月.3件修复体松动、脱落,脱粘率为4%.基牙牙本质敏感9例(14%).结论 针道辅助固位可显著提高金属翼板粘接桥的短期成功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长期成功率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亚东;杨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国口腔修复临床疑难问题及对策专题研讨会纪要

    近年,我国的口腔修复学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但口腔修复临床仍存在大量的疑难病例,困扰着广大的修复医师.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一项新技术

    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一直是国际口腔种植学界的难题和研究热点.

    作者:章魁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用水囊扩张法提升上颌窦底并植骨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及评估应用水囊扩张法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同期植骨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 自2006年5月至2007年11月用水囊扩张法从牙槽嵴顶入路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同期行种植体植入术患者共31例,本组31例均为上颌后牙单颗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为(4.79±1.18)mm.本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41.2±11.8)岁.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31例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10.60±2.06)mm,共植入种植体31枚,均已完成种植修复,平均追踪(14.2±3.6)个月.术后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1枚种植体感染于术后2周脱落,愈合3个月后再次行种植体植入,愈合良好,已完成修复.结论 应用水囊扩张法提升上颌窦底黏膜并植骨同期种植,手术创伤小、临床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近期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胡秀莲;林野;李健慧;邸萍;张宇;吴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涎腺内镜治疗涎石病的回顾分析

    目的 分析涎腺内镜在涎石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2例(43例颌下腺、9例腮腺)涎石病行内镜探查及取石术.结果 34例颌下腺导管前段和(或)后段结石中,24例在内镜下直接取石;2例经手术及内镜取石;8例手术取石.8例颌下腺导管腺门处结石在内镜辅助下手术取石.9例腮腺结石中3例以抓篮取石;3例直接切开导管口取石;1例以抓篮套锁后于颊部切开取石.取石成功的49例随访1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涎腺内镜可提高涎石病的诊断敏感性,且多数结石可在内镜辅助下取出.

    作者:柳登高;张祖燕;张雷;张晔;宋小侠;俞光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atoyoshi综合征口腔表现和修复治疗一例

    Satoyoshi综合征是由Satoyoshi和Yamada[1]在1967年首次报告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以全身一组或多组肌肉的进行性疼痛性肌痉挛、毛发脱落、腹泻为主要特征,同时可伴有骨关节畸形、内分泌紊乱以及自身免疫缺陷等多系统异常.

    作者:李健;姜婷;冯海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全口义齿修复后髁突角状骨质增生的治疗与追踪观察一例

    无牙颌患者的口颌系统可发生显著变化.关于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症状并且颞下颌关节(TMJ)出现骨质病变伴随疼痛时如何处理的报道较少,笔者在临床尝试使用稳定性骀垫治疗该类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曾剑玉;张振庭;张熙恩;刘洪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赝复体修复鼻部分缺损一例

    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外伤、肿瘤切除等原因可造成头颈部组织缺损.罕见因急性胰腺炎继发糖尿病后患者出现鼻部溃疡和缺损的情况.

    作者:康彪;赵铱民;吴国锋;冯志宏;赵雯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