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影响因子:1.19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口腔科学
国际刊号:1002-0098
国内刊号:11-2144/R
邮发代号:2-64
创刊时间:1953
发行周期:月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简介

               1953年8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口腔医学界公认的代表国家水平的学术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权威性。读者为广大口腔医师。本刊有由国内著名权威专家撰写的“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有中华口腔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拟订的“诊疗指南”;有具有学术导向性的“会议纪要”;有规范临床操作的各种系列“讲座”等,还有按专业分栏目的论著。本刊是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等10余个著名国际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本刊一直保持着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的荣誉称号;连续9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精品工程项目资助。                

栏目设置

述评、专论、回顾与进展、专家笔谈、诊疗指南、会议纪要、讲座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类、评述类及综述类文稿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中英文摘要、图表及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2 000字。

  2.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地区性或国家性)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号并著录于论文中,说明是否取得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3.临床试验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是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唯一注册号。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Trail registrantion)为标题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4.基金项目:论文涉及课题如为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请将基金的中英文正式名称列于文章首页,并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的中英文名称请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并须附基金证明复印件。

  5.利益冲突:作者须在投稿时注明涉及利益冲突的内容:①与研究工作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支持,即作者是否接受除工作单位之外任何第三方提供的资金;②在研究内容的直接或相关领域内,是否与任何商业机构有利益关系;③是否与研究内容存在非经济利益关系(个人的、职业的、政治的、单位的、宗教的等)。

  6.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请附英文文题,中英文文题含义应一致,文题尽量不用缩略语。

  7.作者:

  (1)署名: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的书面证明。

  (2)作者应具备的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和解释;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③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④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

  (3)通信作者:每篇论文均需确定1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外籍作者的姓名、单位均用原文字书写。通信作者一般指课题设计者,如为研究生课题,通信作者即为研究生导师。

  (4)作者贡献声明:请将每位作者对该论文的具体贡献在投稿时附于文章首页。

  8.摘要:述评、专论、专家笔谈、综述类文章及论著均需附中、英文摘要,应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论著类摘要为四段式,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其他类文稿为指示性摘要。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约200字),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约400个实词)。

  9.关键词:论著及评述类、综述类文章均需标引3~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词汇。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10.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做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1.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为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名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拉丁文名称。

  12.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字母)也应与背景有很好的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高倍、中倍、低倍),图中如有标尺,请务必保留。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3.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合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执行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斜体,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

  14.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5.统计学: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

  16.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17.参考文献:

  (1)引用中文参考文献时,需双语注录。首先注录信息资源的原语种,再用英文注录该条文献,作者姓名的英译名采用汉语拼音形式表示,姓的首字母大写,名按章节首字母大写的缩写形式,中文刊名英文注录时使用其刊名的英文简称,不使用汉语拼音名称,无规范英文简称者著录英文刊名全称。

  (2)应注意引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献。对国内同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应充分合理地引用。

  (3)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文献类型,如有DOI号请务必注明。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征求科研合作者

    作者:肖尚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目的 评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orm-36,SF-36)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the 14-item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12个月以上的49例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和评估.结果 发出问卷49份,回收41份,共完成问卷调查84%.SF-36调查问卷得分高的项目依次是躯体角色[(92.9±2.6)分]和身体疼痛[(82.6±5.7)分];得分较低的项目是活力[(61.5±9.1)分]、情感角色[(64.9±6.8)分]和社会功能[(65.2±8.2)分].OHIP-14量表得分好的项目依次是残障[(37.1±15.1)分]及心理障碍[(45.7±11.9)分],得分差的项目依次是生理性疼痛[(64.2±11.7)分]、功能限制[(61.9±12.9)分]和心理障碍[(59.2±12.1)分].结论 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成雨生;李文鹿;许磊;徐中飞;刘法昱;孙长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五种牙科合金对小鼠成纤维细胞毒性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凋亡.

    作者:孟贺;韩东;战德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镁合金表面沉积β-磷酸三钙涂层的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目的 研究表而沉积β-磷酸三钙涂层的镁合金对人外周淋巴细胞DNA的影响,以期为涂层镁合金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镁合金表面沉积β-磷酸三钙涂层(镁合金涂层组),同时设镁合金组、阴性对照组(纯钛)和阳性对照组(质量浓度为0.5 mg/L的博来霉素);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每组观察60个细胞,计算4组尾矩和尾部DNA百分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结果 镁合金组尾矩为(0.52±0.12),尾部DNA百分含量为(6.82±1.81)%;镁合金涂层组尾矩为(0.51±0.12),尾部DNA百分含量为(6.89±1.93)%;镁合金组与镁合金涂层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尾矩为(0.47±0.14),尾部DNA百分含量为(6.29±1.64)%;阳性对照组尾矩为(5.17±1.23),尾部DNA百分含量为(22.09±4.51)%.结论 沉积涂层后的镁合金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程度未增加.

    作者:郝玉全;谭丽丽;颜廷亭;阎秀林;杨柯;艾红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应用组织工程化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组织工程化骨在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效果.方法 取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体外培养,并向成骨细胞定向诱导.将BMSC与多孔矿化骨(Bio-Oss)复合在体外培养5 d.健康成年犬16只,行双侧上颌窦底提升术,选取一侧将BMSC-Bio-Oss复合物填充于上颌窦底提升形成的空腔中,另一侧植入单纯Bio-Oss骨粉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30、90 d行大体观察、CT检查、组织学检查和新生骨量分析.应用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0、90 d大体观察和CT检查均显示上颌窦内有新骨生成.新生骨量分析显示,单纯Bio-Oss组骨小梁总面积14.17±4.28,植入BMSC-Bio-Oss复合物组为21.31±5.14,新生骨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将组织工程化骨应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可获得良好的成骨效果.

    作者:陈晓莉;李忠林;张文斌;叶展超;柯淑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子活化法测定氟保护漆体内释放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氟保护漆应用前、后牙釉质中氟含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15例患者,以临床同一患者将要拔除的2颗下颌乳中切牙为研究对象,1颗拔除作为对照,另1颗涂布口腔专用氟保护漆24 h后再拔除,测定2颗牙牙釉质中氟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氟化物的含量为(142.78±42.25) μg/g,对照组为(119.62±38.62) μg/g.试验组中氟的含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保护漆的应用能有效增加牙齿硬组织中氟的含量.

    作者:平雅坤;刘红英;刘冬梅;郭兰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诱导成体人牙周韧带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成体人牙周组织中分离培养牙周韧带干细胞,研究其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15岁的年轻患者因正畸拔除的健康牙齿,刮取根中1/3的牙周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得到牙周韧带细胞,待细胞达一定量后用有限元稀释法进行单细胞克隆,筛选牙周韧带干细胞(PDLSC),体外采用离心管聚集体诱导法进行软骨化诱导培养,光镜下观察诱导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检测胶原和糖蛋白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体外离心管聚集体诱导培养3周后,实验组呈白色半透明状,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在外周区域有大量软骨基质成分沉积,组织学显示有较为明显的软骨陷窝.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到Ⅱ型胶原表达,Ⅱ型胶原染色呈强阳性.对照组细胞团块逐渐收缩、崩解,组织学检测无软骨陷窝结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结果阴性.结论从成体人牙周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干细胞,在体外能有效增殖且保持低分化状态,具有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可能,也为牙周组织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玉峰;程祥荣;施斌;徐东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侧上颌多生磨牙一例

    双侧上颌多生磨牙较罕见,笔者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作者:朱锡松;杨士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牙制备体形态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牙制备体形态对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 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 ) 全瓷底层冠适合性的影响.方法将牙制备体设计成不同的NFDA1向聚合度和边缘形态,采用 MC 切削陶瓷经 Cerec2 CAD-CAM 系统加工制作成全瓷底层冠,粘结于制备体上.采用体视显微镜测试全瓷底层冠边缘、肩台、轴面和NFDA1面的适合性.结果当NFDA1向聚合度为20°时,全瓷底层冠的适合性好 (101.7~127.9)μm;边缘形态对底层冠边缘和肩台的适合性有影响(P<0.05),凹面型者适合性较好.当牙制备体设计为20°聚合度、边缘形态为凹面型时,全瓷底层冠的边缘适合性为(40.1±11.8)μm.结论临床制作CAD-CAM全瓷底层冠时,建议牙制备体设计成20°NFDA1向聚合度及凹面型边缘形态.

    作者:赵云凤;王华蓉;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颌面部骨肉瘤61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对61例颌面部骨肉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学观察及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男女之比1.26∶ 1,平均年龄39.8岁,上颌骨占32.8%,下颌骨占57.4%.成骨细胞型占55.7%,成软骨细胞型占16.4%,成纤维细胞型占21.3%.各型骨肉瘤的共同组织学特点为恶性肿瘤细胞直接成骨.肿瘤复发率39.1%,肺转移率8.7%. 结论颌面部骨肉瘤常见于下颌骨,性别无明显差异,好发年龄段较长骨骨肉瘤提高10余岁.组织学分型上以成骨细胞型为主.肿瘤复发率较高,远处转移率较低,生物学行为较长骨骨肉瘤为好.

    作者:李江;何荣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小鲸** 的反馈: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baiqian** 的反馈: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