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1、来稿请用Word排版,打印稿用4号字,1.5倍行距。凡复写、复印的文稿一律不用。文中的外文字母或日文假名(包括参考文献)须打印清楚,并核对无误。文中的数据及统计学处理应仔细核对,确保无误。文中插图请用电脑制作,注字清晰,每图大小不超过12 cm×12 cm,黑白照片对比要清晰,彩色图片应制作精细,并用箭头指明所要说明的部位,在图的下面须注明图题、注解,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医学名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按我国《简化字总表》的规定。度量衡按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表示。
2、来稿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语句通顺,文字简洁,重点突出。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并另写200字左右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3~5个,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连续排列;学术交流不超过3000字,亦需写出200字以内结构式摘要及关键词;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等短文1000字左右;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的文稿限5000字以内。来稿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一律左顶格起排。
根据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名词及符号》规定: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下角 ,即s ,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概率用英文大写P,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以上符号均为斜体。
3、署名格式:文题下方只排列作者姓名,并在首页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应是提供资料的单位),邮编,单位名称(包括所在省、市或县),科室(第一作者姓名及其同科室的其他作者姓名)”。其他作者的署名格式为:与第一作者在同一单位不同科室者,只注明科室和姓名;不在同一单位者,只注明单位名称,科室(作者姓名)。另须附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毕业年限及学校名称,职称及行政职务,联系电话、E-mail地址。论文如属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下方脚注,注明基金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4、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一些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CT、MRI、MRA、DSA、DNA、WBC、RBC、PCR、EEG、ECG、CSF和PBS缓冲液及病理染色方法不必注全称。
5、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几年主要文献为据。论著不超过20条,综述一般不超过40条,需尽量引用近10年内(近5年内的文献,不得少于所引文献的50%)公开发表的国外文献,凡未发表的或内部刊物的资料一律不得列入。文献务请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文献编号必须按文内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列,格式按下列规定书写:
期刊:作者3位以内时全部列出,中间加逗号,3位以上者,可在第三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用首字母缩写。文题[J].刊物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
书籍: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或作者.题目[M].见:主编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
6、投稿方式:登录本刊网站(http://lcsjbx.c-nbh.com),点击“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以第一作者的姓名进行在线注册,注册成功后在线提交稿件(请勿以通讯作者或姓名拼音提交稿件)。请将稿件打印1份(稿件首页注明“已在线投稿”字样)连同《版权转让确认书》一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如有指导、审阅、审校者,务必由其本人签名。本刊编辑部收到纸质稿件后将在网站上进行进一步处理,届时网站将自动发送电子邮件至作者邮箱告知,作者亦可登陆网站查询稿件进度。
7、修改稿在规定时间的2个月不返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8、本刊对所有来稿有删改权,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上注明。
9、来稿发表刊登的栏目类别由终审时根据杂志对文章的要求决定,以发表时为准。
10、对已被确认发表的稿件及时给作者发出“文稿录用通知”,作者接到此通知后在15 d内按规定支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加付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应寄至编辑部,切勿汇至个人帐户。十二、来稿刊登后本刊编辑部按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从优一次性支付稿酬,稿酬中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的稿酬。杂志出版后向论文第一作者赠送当期杂志2册(短篇1册)。
11、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出版。
12、投稿请寄南京市广州路264号《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邮编210029。请勿寄给个人。
13、本刊既往稿约与本次稿约不相一致之处,则一律以本次稿约为准。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是囊状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研究[1]发现,部分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的SAH患者的出血主要位于中脑周围的脑池中,具有特殊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称为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 (PNSH).现将本院确诊的5例PNSH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高李;张会平;杨金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以及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平衡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38例脑梗死(CI)患者发病24小时内、3天、7天、14天和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24小时内及30名健康对照者的VEGF及IL-1β浓度.结果脑梗死组在病程各时间点上血清VEGF浓度与TIA组及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1),且呈动态变化,于第7天达高峰,第14天时仍未恢复正常;大梗死灶患者VEGF水平升高明显.24小时内脑梗死及TIA患者IL-1β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IL-1β水平在脑梗死组病程中亦呈动态变化,于24小时内达高峰,随后下降,第7天降至正常.各时间点IL-1β与VEGF浓度间未发现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 VEGF及IL-1β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VEGF可成为反映脑缺血程度及判断临床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张爱梅;李宪章;靳光娴;王纪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探讨两者的关系.
作者:李世英;刘昊;刘斌;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重症肌无力临床极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女,6岁.因“左眼睑下垂3年,加重10 d”于2010年4月12日入院.患儿3年前起无诱因出现左眼睑下垂,晨轻暮重,眼球运动正常,无视物模糊,无复视.在我院门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先后予以溴吡斯的明、不规则泼尼松治疗,病情有好转.10 d前,患儿病情突然加重,无发热、咳嗽、腹泻,故收住院.
作者:吴春风;郑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托吡酯(TPM)单药治疗癫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TPM治疗64例癫癎患者,平均日剂量为138 mg,服药6~36个月,将每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发作次数与基础期比较,并观察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总有效率为78.1%,其中控制率为42.2%.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0.3%,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占57.1%,多数较轻微且持续时间较短.10例(15.6%)因治疗无效、不良反应或经济等原因终止治疗.结论 TPM长期单药治疗癫癎疗效明显,耐受性好,较为安全.
作者:许春伶;潘映辐;孙迪;李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刊规定允许使用的公知公用的缩略语不必在首次出现时下定义,可以直接使用。除此之外,其他的名词或短语如果在摘要中只出现3次或3次以下时,就不要对其进行缩写。如果出现3次以上时,首次采用缩略语时应写出原词或短语的全称,括号内注明缩写,如“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 RBD)”,再次出现时就只使用“RBD”。除英文摘要外,不需要注明英文全称。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Wernicke 脑病( WE)是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代谢性脑病,急性WE死亡率17%[1],但如果早期诊断,疗效较好[2]。神经病学会欧洲联盟指南指出WE不是少见,而是诊断得太少;尸检病例中WE占0.4%~0.8%,68%酒精性WE被漏诊,94%非酒精性 WE 被漏诊[3]。本文报告1例非酒精性WE,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玉洁;郭婷婷;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产后出血致多发性脑梗死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女,26岁。以产后出血11小时,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2小时于2000年8月10日入院。患者11小时前在家旧法接生分娩一女婴,产后胎盘滞留大出血、昏迷,急到妇产科求治,当时四肢发冷、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经输血、扩容、升压等综合措施抢救后,休克纠正,行胎盘剥离术;2小时前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转我科。查体:BP 10.5/6.5 kPa,心率90次/分,律齐,嗜睡状,重度贫血面容,双瞳孔等大、直径2.5 mm、光反应灵敏,颈软,右侧上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WBC 32.4×109/L,RBC 2.68×1012/L,Hb 62 g/L,PLT 61×109/L。头颅CT:双侧顶、枕叶多发性低密度影,边缘模糊,CT值29 Hu。诊断:(1)胎盘滞留并失血性休克;(2)多发性脑梗死。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滴q8h;肝素5000 U皮下注射Bid;脉络宁20 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滴,补充血容量及对症处理,痊愈出院。
作者:王宏伟;王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普及,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将我院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9例快速自然消散ASDH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7~60岁,平均34岁;其中车祸伤6例,坠落伤3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1,2临床表现头痛、恶心8例,呕吐5例,脑脊液耳漏2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病理征(+)3例.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3~15分6例,9~12分2例,5~8分1例.
作者:周川;商建军;韩战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上将糖尿病非酮症非高渗状态,仅单纯的高血糖症所致的2次或2次以上癫痫发作,称为糖尿病性癫痫.癫痫发作常是该类疾病的首发或者惟一症状,容易误诊.现将本院新诊断的1例青年糖尿病性癫痫报告如下.1 病例 男,36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6个月,再发1d”于2011年10月30日急诊入院.患者自2011年4月起,在睡眠中出现四肢僵直、抽搐,意识丧失;发作时双眼上翻、口吐白沫,伴有舌唇咬伤,否认有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约15 min后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行EEG示以右侧中央、顶、颞区为主尖-慢波发放,诊断为“癫痫”,给予“丙戊酸”口服;同时检查发现血糖升高,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作者:余年;郝劲博;林兴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请问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9月中旬在投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