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影响因子:1.77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出版地方:江苏
期刊标签:神经病学
国际刊号:1004-1648
国内刊号:32-1337/R
邮发代号:28-206
创刊时间:1988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简介

               本杂志于1988年7月创刊,属学术类期刊,办刊宗旨是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致力于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学医师的专业理论及诊疗水平。                

栏目设置

论著、信息、综述、病例报告、学术交流、专家论坛、读者来信

杂志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期刊奖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投稿要求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1、来稿请用Word排版,打印稿用4号字,1.5倍行距。凡复写、复印的文稿一律不用。文中的外文字母或日文假名(包括参考文献)须打印清楚,并核对无误。文中的数据及统计学处理应仔细核对,确保无误。文中插图请用电脑制作,注字清晰,每图大小不超过12 cm×12 cm,黑白照片对比要清晰,彩色图片应制作精细,并用箭头指明所要说明的部位,在图的下面须注明图题、注解,照片不能用复印件。医学名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按我国《简化字总表》的规定。度量衡按法定计量单位符号表示。

  2、来稿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语句通顺,文字简洁,重点突出。论著一般不超过4000字(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并另写200字左右的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3~5个,结构式摘要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连续排列;学术交流不超过3000字,亦需写出200字以内结构式摘要及关键词;临床研究及病例报告等短文1000字左右;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的文稿限5000字以内。来稿的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一律左顶格起排。

  根据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名词及符号》规定: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下角 ,即s ,t检验用英文小写t,F检验用英文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概率用英文大写P,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以上符号均为斜体。

  3、署名格式:文题下方只排列作者姓名,并在首页下方注明“作者单位(应是提供资料的单位),邮编,单位名称(包括所在省、市或县),科室(第一作者姓名及其同科室的其他作者姓名)”。其他作者的署名格式为:与第一作者在同一单位不同科室者,只注明科室和姓名;不在同一单位者,只注明单位名称,科室(作者姓名)。另须附第一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毕业年限及学校名称,职称及行政职务,联系电话、E-mail地址。论文如属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重点攻关课题请在文稿首页下方脚注,注明基金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4、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一些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CT、MRI、MRA、DSA、DNA、WBC、RBC、PCR、EEG、ECG、CSF和PBS缓冲液及病理染色方法不必注全称。

  5、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几年主要文献为据。论著不超过20条,综述一般不超过40条,需尽量引用近10年内(近5年内的文献,不得少于所引文献的50%)公开发表的国外文献,凡未发表的或内部刊物的资料一律不得列入。文献务请与原文核对无误。日文汉字请勿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文献编号必须按文内出现的先后依次排列,格式按下列规定书写:

  期刊:作者3位以内时全部列出,中间加逗号,3位以上者,可在第三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用首字母缩写。文题[J].刊物名(外文缩写按Index Medicus格式),年,卷:起页。

  书籍:作者.书名[M].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或作者.题目[M].见:主编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迄页。

  6、投稿方式:登录本刊网站(http://lcsjbx.c-nbh.com),点击“投稿及审稿办公系统”,以第一作者的姓名进行在线注册,注册成功后在线提交稿件(请勿以通讯作者或姓名拼音提交稿件)。请将稿件打印1份(稿件首页注明“已在线投稿”字样)连同《版权转让确认书》一起邮寄至本刊编辑部。如有指导、审阅、审校者,务必由其本人签名。本刊编辑部收到纸质稿件后将在网站上进行进一步处理,届时网站将自动发送电子邮件至作者邮箱告知,作者亦可登陆网站查询稿件进度。

  7、修改稿在规定时间的2个月不返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8、本刊对所有来稿有删改权,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上注明。

  9、来稿发表刊登的栏目类别由终审时根据杂志对文章的要求决定,以发表时为准。

  10、对已被确认发表的稿件及时给作者发出“文稿录用通知”,作者接到此通知后在15 d内按规定支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加付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应寄至编辑部,切勿汇至个人帐户。十二、来稿刊登后本刊编辑部按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从优一次性支付稿酬,稿酬中含光盘版和网络版的稿酬。杂志出版后向论文第一作者赠送当期杂志2册(短篇1册)。

  11、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另以光盘版和网络版形式出版。

  12、投稿请寄南京市广州路264号《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邮编210029。请勿寄给个人。

  13、本刊既往稿约与本次稿约不相一致之处,则一律以本次稿约为准。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发文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临界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同时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好发时段及变化规律,寻求对其预防和治疗的策略.方法选择82例同时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在凌晨时段发病的ICVD患者(观察组),测定凌晨时段1:00~7:00时的血压及血糖的变化.并与70例(对照组)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ICVD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中,凌晨1:00~6:00时血压逐渐下降64例(78.05%);从3:00时开始血糖逐渐升高67例(81.71%).两者变化曲线形成交点,有68例(82.93%)在该交点后发病.对照组两者变化曲线不形成交点.结论该点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发生ICVD的临界点,在临界点后的凌晨时段发病率增高,寻找临界点是预防ICVD的重要措施.

    作者:姜静波;全岗山;吴建平;赵明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遗传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综合征(HMDS)是一种少见的运动异常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在20岁前发病,发病比例男女相同,总的人群发病率未知.曾被命名为遗传性特发性肌阵挛、家族性肌阵挛、特发性家族性肌阵挛、良性特发性肌阵挛、乙醇反应性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Mahloudjhi 和 Pikielny 1967年首次提出此病诊断标准迄今已达36年之久,但人们对此病了解甚少.近1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基于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继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现收集近年来相关的国外医学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曹立军;毕建忠;李大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新型隐球菌对抗真菌药的耐药性观察

    目的检测新型隐球菌对3种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应用E-test试条,分别对新型隐球菌A、B、C、D及AD型标准菌株,以及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分离出的新型隐球菌36株进行药理检测.结果标准菌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的为A、C、D型,依赖性敏感的为B型,耐药的为AD型;对氟胞嘧啶均为依赖性敏感;对氟康唑依赖性敏感的为B、D型,耐药的为A、C、AD型.从病例CSF分离出的36份标本中,新型隐球菌A型占86%(31/36),D型占8%(3/36),AD型占6%(2/36).对两性霉素B敏感、依赖性敏感和耐药分别为80%、14%和6%;对氟胞嘧啶敏感、依赖性敏感和耐药分别为28%、69%和3%;对氟康唑敏感、依赖性敏感和耐药分别为53%、33%和14%.结论新型隐球菌药敏试验对临床药物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梅根;陈红岩;李智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干扰素β-1α与干扰素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干扰素(IFN)β-1α与IFNβ-1b治疗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根据RRMS患者的残疾进展进程,利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评分(EDSS)评分,划分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不同状态.通过查阅文献获取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各状态的健康效用值,应用药品价格估算各状态所花的费用.运用Markov模型分析法分析IFNβ-1α与IFNβ-1b治疗RRMS的成本效果.结果 IFNβ-1α组的累计成本及健康效果为169059.436 $和7.913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成本效果比为21364.771 $/QALY;IFNβ-1b组的累计成本及健康效果为212572.623 $和7.912 QALYs,成本效果比为26867.116 $/QALY.IFNβ-1α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IFNβ-1b组.结论 IFNβ-1α的成本效果比优于IFNβ-1b.因此选择IFNβ-1α作为延缓RRMS疾病进程的治疗药物,可获得更大的经济学效益.

    作者:李红艳;侯玉立;何艳茹;贾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发型Gullian-Barre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复发型Gullian-Barre综合征(GBS)临床少见,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收治5例复发型GBS患者,现分析如下.

    作者:寿利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ADASIL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动脉病(CADASIL) 为家族性疾病.此病首先在1977年被描述,但直至1993年Tournier-Lasserve等对罹患本病的两大家系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认为属独立疾病单元,并定名为CADASIL,同年在巴黎召开首届国际CADASIL专题讨论会,方引起广泛关注.其遗传缺陷被定位于19q12染色体上,临床特征为多次卒中发作和后期痴呆,病理上为小的深部多发梗死和白质脑病,伴有继发于小动脉中层嗜锇酸颗粒沉积的小血管壁的向心性增厚,磁共振(MRI)上表现为多灶性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现对CADASIL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苏净;谭兰;韩仲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节段受累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EMG呈多节段受累平山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与影像学特点,分析多节段受累的相关因素。方法2006年4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经临床和EMG检查诊断为平山病者共82例,其中15例EMG呈多节段受累,对其EMG表现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例(18.3%)多节段受累的平山病患者均为男性,青少年起病,其中7例(8.5%)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除颈段外,常累及的节段为延髓段(13例,86.7%),其次为腰骶段(7例,46.7%),累及胸段者少(5例,33.3%)。多节段受累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影像学资料与仅有上肢受累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与多节段受累相关的因素。对部分患者随访后发现其预后良好。结论平山病患者可以出现EMG多节段受累,但其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沈东超;方佳;崔丽英;管宇宙;丁青云;吴双;杜华;李本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线粒体肌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缺陷起源的研究

    目的研究线粒体肌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缺陷的起源.方法运用含溴化乙锭的培养液培养食管癌细胞,在体外建立性质稳定、长期存活的无线粒体DNA的细胞系,与线粒体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进行细胞融合,测定其融合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使用含溴化乙锭的培养液培养食管癌细胞12天后,细胞完全脱失线粒体DNA,并可稳定培养传代.此细胞与线粒体肌病患者的血小板所形成的融合细胞的线粒体功能明显较对照组为低.结论线粒体肌病患者的线粒体功能缺陷可能主要由线粒体DNA突变引起.

    作者:李晓东;高枫;陈清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神经白塞病脊髓型1例报告

    神经白塞病(NBD)脊髓型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男,33岁.因反复视物模糊2年余,四肢麻木乏力4个月,加重3 d于2005年4月10日入院.患者自2003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至仅存光感.

    作者:周香雪;李洵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卒中单元的研究近况

    21世纪初,<英国医学杂志>用循证医学观点对卒中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对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依次为卒中单元(stroke unit)、溶栓治疗、阿司匹林和抗凝治疗.说明有效的治疗手段不多,而其中有效的治疗不是一个具体的药物而是一个系统,即卒中单元.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对卒中的治疗寄希望于建立一个新的系统,也就是组织化卒中医疗的新模式--卒中单元.国内也引进了这一观念[1].

    作者:温德树;樊志勇;雷永红;潘瑞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临床神经病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罗羽明** 的反馈:

急急,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