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4-1648
  • 国内刊号:32-1337/R
  • 影响因子:1.77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20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国家期刊奖
  • 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8年3期文献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及其磷酸化产物在难治性癫(癎)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β(C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p-GSK-β)在难治性癫(癎)(RE)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FQ)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36例RE患者颞叶前部GSK-3β及其p-GSK-3β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8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RE患者脑内神经元及胶质细胞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均P<0.05),p-GSK-3β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表达异常,可能与R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郭珍立;柯贤军;尹虹祥;傅新巧;王焕民;席志芹;王学峰;吴原;孙纪军;关立峰;肖飞;朱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节性硬化症TSC2基因突变的分析

    目的 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C)致病基因TSC2突变方式.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TSC一家系4例TSC患者(其中1例疑似)、1例散发性TSC患者外周血TSC2的41个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家系中健康对照组和无血缘关系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此1家系中4例TSC患者(包括1例疑似)的TSC2基因外显子33发生了1346丝氨酸(S)→脯氨酸(P)(4037T→C)错义突变,1例散发性TSC患者及两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到TSC2基因突变.结论 在TSC患者中TSC2外显子33错义突变(1346S→P,4037T→C)是一种尚未报道的新发现的基因突变方式.

    作者:赵玉武;孙晓江;郑惠民;丁素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共刺激分子CD28:CTLA4/B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28:CTLA4/B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雌性Lewis鼠随机分为EAMC组和对照组;EAMG组采用人工合成的Ra97-116肽段3次法免疫Lewis鼠,对照组同期注入等量的PBS;3次免疫接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8、B7-2、B7-1、CTLA4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EAMG组大鼠成模率75%;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CD28、B7-2B7-1、CTLA4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0.01);EAMG组大鼠外周血CD28、CTLA4主要在淋巴细胞表达及B7-1、B7-2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达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 EAMG大鼠存在共刺激分子CD28:CTLA4/B7表达异常,共刺激分子CD28:CTLA4/B7可能参与了EAMG的发生、发展.

    作者:吴怀国;彭晓江;李军;杨毅;许文华;任明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氧自由基代谢、乙酰胆碱酯酶、血脂及炎性介质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氧自由基代谢、乙酰胆碱酯酶(AchE)、血脂及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 分别检测老年MCI组(45例)与健康老年组(45例)记忆力、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AchE、血脂及白介素(IL)-1a、IL-6含量,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老年组比较,MCI组各项记忆分及记忆商明显降低(均P<0.05);血清SOD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血清MDA、AchE、IL-1a水平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增高(P<0.05~0.01).MCI组血清AchE水平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82,P<0.01),与MDA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1);ApoB水平与TC、LDL水平正相关(r=0.71,0.76,均P<0.01).结论 记忆障碍是老年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血清AchE含量增高,可能是导致Ach不足使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老年MCI与氧化损伤、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紊乱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浩;吴敏;姚明江;赵文明;徐立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变化及其与aMCI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评估99例aMCI患者和99名正常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和血浆t-P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MCI组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尤以反映情节记忆的听觉词语记忆测试(AVMT)的延迟回忆受损明显.(2)aMCI组血清BDNF水平[4.37(0.02~14.54)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82(1.06~33.12)ng/m1](P<0.05),血浆t-PA水平[(6.98±3.25)ng/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8±2.32)ng/m1](P<0.05).(3)aMCI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血浆t-PA不相关;血清BDNF和血浆t-PA水平均与AVMT的延迟回忆显著相关(r=0.264,P<0.01;r=-0.216,P<0.05).结论 aMCI患者AVMT延迟回忆受损明显;血清BDNF和血浆t-PA水平的变化与aMCI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宇辉;张志珺;施咏梅;柏峰;袁勇贵;钱云;谢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蒙古通辽市脑出血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内蒙古通辽市脑出血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该地区3级和2级综合医院各3家病案室中2003~2005年诊断为脑出血、冠心病的患者病历资料共3867份,对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内蒙古通辽市人群脑出血和冠心病的基线资料中所调查危险因素都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民族、吸烟、饮酒、高血压、三酰甘油、血糖等10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这10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吸烟、既往高血压史、既往糖尿病史、三酰甘油、血糖、高血压8个变量进入模型.结论 与冠心病相比,年龄、吸烟、既往糖尿病史、三酰甘油对脑出血影响相对较小,而性别、既往高血压史、血糖、高血压对脑出血影响相对较大.

    作者:张艳芬;崔国红;方俊平;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及成人智力量表对125例癫(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并分析年龄、发作类型、癫(癎)综合征类型、病因、发作频率、严重程度、脑电图改变、服用药物及家族史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 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4%,儿童(27.8%)高于成人(14.6%).癫(癎)组儿童和成人患者总智商(F7Q)、操作智商(PIQ)和言语智商(VIQ)、言语理解因子(VCF)、知觉组织因子(POF)和记忆/注意不分心因子(MF)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作程度越严重、服用药物的数量越多,智商越低,全面发作对智商的影响明显.结论 癫(癎)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发作严重程度、服药数量,发作形式是影响其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武慧丽;赵永青;丁成赟;李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的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5例癫(癎)发作,出现发热、视盘水肿、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意识障碍各为3例.9例脑脊液检查显示压力明显增高,但常规生化均正常.影像学检查:8例行头颅CT检查,但均未能明确诊断;9例头颅MRI检查,早期显示受累静脉窦内及相关脑区斑片状、条索状长T1、长T2信号影;MRV检查示受累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清;慢性期MRI表现为T1、T2均为稍高信号条索状影;MRV示静脉窦显影,未完全再通时显示轮廓欠清.结论 CVST常见颅内压增高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常规生化异常;MRI出现静脉窦正常流空效应消失,代之以异常等或高信号影;MRV特征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不规则或完全消失.

    作者:张贺敏;毕国荣;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和青少年血浆自然发生的抗β淀粉样蛋白抗体的表达

    目的 探讨自然发生的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在儿童和青少年血浆中的表达.方法 将28名1~30岁的健康人群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3组,采用转基因动物模型、组织淀粉样斑块免疫活性(TAPIR)分析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血浆抗Aβ抗体的存在和免疫特性.结果 抗Aβ抗体总发生率为27.8%,各年龄组TAPI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免疫特性与中老年健康对照者相似.结论 抗Aβ抗体的出现可能早于脑实质Aβ和老年斑的形成.

    作者:徐武华;漆松涛;桂见军;徐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普通流汁鼻饲.住院第1 d、10 d和21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什油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感染发生率;入院30 d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和分级.结果 住院第10 d、21 d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对照组第10d、21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营养支持组第10 d、21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21 d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第30 d时临床痊愈率(ADL Ⅰ,23%)及与日常生活自理率(ADL Ⅰ~Ⅲ,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美英;夏峰;苏建华;丁绍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烟雾病的临床特征(附4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烟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甲亢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均为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例既往有甲亢病史4年和1年,2例住院期间查出甲亢.4例均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例肢体活动不灵或乏力,2例伴面瘫,2例失语),4例甲状腺均有Ⅰ°~Ⅱ°肿大,1例出现甲状腺区血管杂音.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不同程度增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0.1~30.8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7.9~154.8 pmoL/L],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0.01~0.1 mU/L).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脑缺血改变及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以及这些部位附近的异常烟雾状血管.经抗甲状腺素和脑梗死治疗病情好转;分别随访15~60个月未再出现卒中发作.结论 甲亢合并烟雾病仅见于女性,于甲状腺毒血症期间发生脑卒中,控制甲亢有利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和防止复发.

    作者:李鸿皓;刘淑萍;焉传祝;李伟;赵玉英;吴金玲;李大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NOTCH3基因诊断

    目的 分析伴皮质下梗死及白质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的NOTCH3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CADASIL的4例先证者、来自3个家系10例患者及4例无类似临床表现成员、以及10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NOTCH3基因PCR扩增及变性高压液相色谱分析(DHPLC)检测;对DHPLC阳性结果进行DNA双向测序,明确致病性突变或多态类型.结果 在CADASIL先证者及其家系患者中共发现134半胱氨酸→酪氨酸(Cys134Tyr)、141精氨酸→半胱氨酸(Arg141Cys)、90精氨酸→半胱氨酸(Arg90Cys)3种突变类型,存在于第3、第4外显子,为杂合错义突变.同时发现15种多态类型.其中家系1和家系2中分别发现1名成员与先证者存在相同位点的NOTCH3基因致病性突变,尚未出现与先证者相应的临床表现,被确定为临床前期患者.结论 NOTCH3单基因突变是CADASIL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第3、4外显子可能是中国CADASIL家系的热点突变区.第4外显子Cys134Tyr突变类型为国内首次报告.

    作者:唐晓梅;杨静芳;冯秀丽;牛小媛;李阳;陈秀云;陈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肿瘤坏死因子β水平与多发性硬化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与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8例MS患者(MS组)血清TNFβ水平;并与患者不同亚型、病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病程、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等临床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MS组急性期TNFβ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0.01);MS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S西方型急性期TNFβ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P<0.01);MS亚洲型急性期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亚型急性期、缓解期TNFβ水平与其EDSS、病程、发病次数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 (1)TNFβ水平与MS急性期存在相关,MS西方型急性期、缓解期变化更显著.(2)TNFβ水平与EDSS、病程、发病次数及发病年龄可能不相关.

    作者:宋秀娟;郭力;侯慧清;刘瑞春;杨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诱导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诱导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分为头孢曲松钠(A)组、谷氨酸(B)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C)组和对照(D)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静息及短暂细胞内钙超载状态下细胞内Ca2+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谷氨酸转运体1(GLT1)mRNA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C组神经元形态更接近正常;吸光度值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0.795±0.010、0.624±0.028、0.738±0.021、0.813±0.023,B组及C组明显低于D组,但C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01);细胞Ca2+平均荧光强度静息状态下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127.329±12.086、281.400±21.378、220.171±24.061、141.257±6.165,C组明显低于B组(P<0.001),短暂细胞内钙超载时C组较B组上升缓慢但恢复迅速,GLT1mRNA表达增加(P<0.001).结论 头孢曲松钠通过上调GLT1 mRNA表达拮抗细胞内钙超载,减轻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

    作者:刘春华;王维治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归纳NICU中13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昏迷、高热、肺部疾病、房颤/心脏扩大、卒中史、机械通气、脑中线移位、入院时血糖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鼻饲管和导尿管及合并肺部感染在死亡组和生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昏迷、高热、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以及有房颤/心脏扩大者与急性脑卒中死亡关系为密切.结论 昏迷、高热、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及合并房颤/心脏扩大是NICU中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道培;朱奕昕;闫福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实验性脑梗死的作用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 健康家猫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A)组、bFGF治疗(B)组、CbE治疗(C)组和bFGF+GbE联合治疗(D)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猫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后即刻、24 h、48 h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制模后1 d、7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模后7 d对脑组织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D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1.50±8.18)明显低于A组(82.20±8.08)、B组(63.60±6.22)和C组(61.00±6.58)(均P<0.01);光镜下D组神经细胞核轻度皱缩,细胞周围间隙大致正常,神经纤维网疏程度不严重;电镜下D组神经元轻度变性,细胞核无皱缩,核膜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B组和C组明显减轻.结论 bFGF和GbE联合治疗实验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二种药物的单一用药,两药合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作者:贺丹;刘怀军;吴朔春;颜立群;冯平勇;杨桦;汪国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炎症因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炎症因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和血液炎症性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炎症因素(单核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其中单核细胞比例(ORIMT=1.231,P<0.01;OR斑块=1.175,P<0.05)及血沉增高(ORIMT=1.024,OR斑块=1.029,均P<0.01)具有独立预测性,单核细胞比例的独立预测性高.炎症因素和斑块稳定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单核细胞比例及血沉可独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潘元关;李焰生;林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15例ACI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行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 h、48 h、15 d及30 d分别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溶栓后12例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溶栓后各时间点ESS、NIHSS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基本痊愈8例,显效5例,显效率86.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文立;徐霁华;秦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及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SAs)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采用免疫斑点分析法测定63例PM/DM(PM/DM组)及60例神经肌肉疾病(非肌炎)患者(对照组)的血清抗Jo-1抗体和抗SRP抗体水平,分析其对PM/DM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PM/DM组抗Jo-1和抗SR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7%和5%,对照组均为阴性.两种抗体诊断PM/DM特异度均为100%(95%CI:94%~100%),总敏感度为22%(95%CI:13%~34%).结论 抗Jo-1和抗SRP自身抗体对PM和DM特异度高.

    作者:刘芳;蒲传强;时宵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与高血压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8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出血量、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预后的关系,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1~14 d血清GF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发病1~14 d血清GFAP水平与出血量正相关(r1=0.375, P<0.05; r3=0.425,P<0.05; r7=0.614, P<0.01;r14=0.532, P<0.01);也与NDS评分正相关(r1=0.476,P<0.05;r7=0.637,P<0.01);与出血部位不相关;发病后血清GFAP>20 ng/ml的患者预后不佳.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出血量、病情和预后相关.

    作者:冯肖亚;崔元孝;刘敬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72例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因子PAC-1与P-选择素(CD62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TIA组PAC-1和CD62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TIA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PAC-1和CD62P水平越高;颈动脉斑块亚组PAC-1和CD62P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IMT增厚亚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亚组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均P<0.01).结论 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检测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作者:江卫;孙杨;孔岳南;邵福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显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与多发性硬化(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对2例确诊的MS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定、头颅MRI及PET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例1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19分,低于正常;例2韦氏智商测试为正常水平.PET影像检查显示2例患者存在多处皮质、皮质下代谢减低区;MRI中未发现相应皮质或皮质下白质病灶.结论 MS患者存在皮质及皮质下代谢减低,可能与其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陈丽萍;吴卫平;毛燕玲;宋桂芹;陈英茂;田嘉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死亡患者脑电图频谱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死亡患者脑电图进行定量分析,寻找敏感可靠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方法 对17例确诊为脑死亡患者及5例临床脑死亡患者进行脑电图频谱分析,并与13例非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死亡组的脑电功率值显著低于非脑死亡组(均P<0.01).临床脑死亡组脑电功率值介于脑死亡组与非脑死亡组之间,脑电功率值高者预后较好,脑电功率值低者预后较差.结论 脑电图频谱分析可能对脑死亡的判断、特别是临床脑死亡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章悦;孙冰;吴洵佚;王晋阳;朱国行;洪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巴喷丁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癎)局灶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GBP)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癎)局灶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难治性局灶性发作癫(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原用药物基础上,GBP组给予GBP添加治疗,托吡酯(TPM)组给予TPM添加治疗;添加治疗前后应用临床记忆量表(CMS)对入组者进行记忆功能评估及疗效评估.结果 添加治疗20周GBP组总有效率(75.0%)与TPM组(72.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添加治疗前比较,添加治疗后GBP组CM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M组无意义图形再认、自由图像回忆、人像特点回忆和记忆商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GBP作为添加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癎)局灶性发作有效,对患者记忆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林甲宜;杜桂兰;顾东方;李友红;曾兴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时间.方法 统计26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1925例,脑出血组750例)的发病时间,从0:00开始,按每2 h为1时段进行分组,对各时段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布与血压24 h昼夜节律相似呈双峰曲线,(1)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分布第1峰在6:00~10:00,第2峰在18:00~22:00.且第1峰值明显高于第2峰值(P<0.01);(2)脑出血组发病时段分布与脑梗死组相似,但第2峰值明显高于第1峰值(P<0.05).结论 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一定关系,6:00~10:00和18:00~22:00为高峰时段.

    作者:杨建学;刚光霞;赵勇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岛叶梗死3例报告

    岛叶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以及病变后的临床表现尚未完全阐明.现报告3例岛叶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有助于对其进一步认识.1 病例

    作者:陈丽丽;曹亦宾;吕燕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Addison病继发重症肌无力1例报告

    重症肌无力(MG)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病如甲状腺疾病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继发于Addison病的MG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曹小丽;沈岳飞;秦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缺血性损伤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形式.凋亡的发生既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又受许多因素调节.现将脑缺血神经元凋亡调节的多种因素和抗凋亡治疗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彦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癫(癎)耐药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原发性癫(癎)是指除遗传因素外不具有其他潜在病因的癫(癎).一部分药物治疗良好,仍有少部分药物治疗无效.其机制可能有多种:囚长期用药或药物问的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加快,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血-脑屏障(BBB)阻碍抗癫(癎)药(AEDs)在脑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药物作用靶点改变降低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夏敏;武士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亢性舞蹈症

    甲亢性舞蹈症(HTC)是少见的疾病,早于1893年William Cower在神经病学教科书中的描述.19世纪70年代后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检测使甲亢的诊断更加敏感,HTC的报道也相应增多;目前国内仅有2篇相关报道[1,2].

    作者:丁则昱;崔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股外侧皮神经病的皮肤定量感觉检测

    我院于2005~2006年对17例股外侧皮神经病(LFCN)患者行皮肤定量感觉检测(QST),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男6例,女11例;年龄31~64岁,平均46.8岁;病程1.5个月~2年,平均6.7月;符合王维治提出的诊断标准[1].

    作者:任玉玲;刘志刚;白静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神经电生理改变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于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CT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陈燕;陈斐;陈珊蓉;顾勤;詹青;侯辉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脂肪负荷餐后三酰甘油清除能力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分析及脂肪耐量试验(FTT),探讨富含三酰甘油(TG)脂蛋白(TRL)清除延迟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林秀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诱导脑缺血耐受的临床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2003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病前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脑梗死病情的影响.

    作者:王磊;安学林;王海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巴喷丁对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加巴喷丁胶囊(GBP,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辅助药物治疗癌症晚期疼痛患者5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灿坤;向东东;沈红星;李金牛;汲广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对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予以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华;张炎;任洁明;夏雪龙;鲍治诚;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丙泊酚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发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6分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病死率高达50%,幸存者也常留有严重后遗症.2006年3月~2007年7月我科收治GCS评分<6分且合并癫(癎)持续状态的HSE患者4例,予以丙泊酚联合亚低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德志;张仁良;陈光辉;徐格林;葛颂;胡伟;刘新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狼疮脑病15例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为狼疮脑病.现将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15例狼疮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白丽娟;毕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