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则昱;崔丽英
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形式.凋亡的发生既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关,又受许多因素调节.现将脑缺血神经元凋亡调节的多种因素和抗凋亡治疗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彦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腕管综合征(CTS)是正中神经于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嵌压性周围神经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6月收治的78例CT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陈燕;陈斐;陈珊蓉;顾勤;詹青;侯辉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 健康家猫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A)组、bFGF治疗(B)组、CbE治疗(C)组和bFGF+GbE联合治疗(D)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猫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制模后即刻、24 h、48 h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制模后1 d、7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制模后7 d对脑组织切片进行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D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1.50±8.18)明显低于A组(82.20±8.08)、B组(63.60±6.22)和C组(61.00±6.58)(均P<0.01);光镜下D组神经细胞核轻度皱缩,细胞周围间隙大致正常,神经纤维网疏程度不严重;电镜下D组神经元轻度变性,细胞核无皱缩,核膜完整,线粒体轻度肿胀;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B组和C组明显减轻.结论 bFGF和GbE联合治疗实验性脑梗死疗效优于二种药物的单一用药,两药合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作者:贺丹;刘怀军;吴朔春;颜立群;冯平勇;杨桦;汪国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 对15例ACI患者采用股动脉插管行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行DSA检查;治疗前、治疗后2 h、48 h、15 d及30 d分别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溶栓后12例闭塞侧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溶栓后各时间点ESS、NIHSS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基本痊愈8例,显效5例,显效率86.7%.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是治疗ACI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文立;徐霁华;秦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对谷氨酸诱导脑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分为头孢曲松钠(A)组、谷氨酸(B)组、头孢曲松钠预处理(C)组和对照(D)组;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静息及短暂细胞内钙超载状态下细胞内Ca2+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检测谷氨酸转运体1(GLT1)mRNA表达.结果 与B组比较,C组神经元形态更接近正常;吸光度值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0.795±0.010、0.624±0.028、0.738±0.021、0.813±0.023,B组及C组明显低于D组,但C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01);细胞Ca2+平均荧光强度静息状态下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127.329±12.086、281.400±21.378、220.171±24.061、141.257±6.165,C组明显低于B组(P<0.001),短暂细胞内钙超载时C组较B组上升缓慢但恢复迅速,GLT1mRNA表达增加(P<0.001).结论 头孢曲松钠通过上调GLT1 mRNA表达拮抗细胞内钙超载,减轻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
作者:刘春华;王维治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β(C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p-GSK-β)在难治性癫(癎)(RE)患者颞叶前部的表达.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实时荧光定量(FQ)PCR、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检测36例RE患者颞叶前部GSK-3β及其p-GSK-3β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8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RE患者脑内神经元及胶质细胞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均P<0.05),p-GSK-3β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表达异常,可能与RE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郭珍立;柯贤军;尹虹祥;傅新巧;王焕民;席志芹;王学峰;吴原;孙纪军;关立峰;肖飞;朱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aMCI)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水平变化及其与aMCI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评估99例aMCI患者和99名正常对照者的神经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和血浆t-PA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aMCI组神经认知功能测试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尤以反映情节记忆的听觉词语记忆测试(AVMT)的延迟回忆受损明显.(2)aMCI组血清BDNF水平[4.37(0.02~14.54)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4.82(1.06~33.12)ng/m1](P<0.05),血浆t-PA水平[(6.98±3.25)ng/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8±2.32)ng/m1](P<0.05).(3)aMCI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血浆t-PA不相关;血清BDNF和血浆t-PA水平均与AVMT的延迟回忆显著相关(r=0.264,P<0.01;r=-0.216,P<0.05).结论 aMCI患者AVMT延迟回忆受损明显;血清BDNF和血浆t-PA水平的变化与aMCI的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作者:宇辉;张志珺;施咏梅;柏峰;袁勇贵;钱云;谢春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对2003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病前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脑梗死病情的影响.
作者:王磊;安学林;王海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与多发性硬化(MS)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58例MS患者(MS组)血清TNFβ水平;并与患者不同亚型、病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扩展病残状态评分(EDSS)、病程、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等临床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MS组急性期TNFβ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0.01);MS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MS西方型急性期TNFβ水平较缓解期显著升高(P<0.01);MS亚洲型急性期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亚型急性期、缓解期TNFβ水平与其EDSS、病程、发病次数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 (1)TNFβ水平与MS急性期存在相关,MS西方型急性期、缓解期变化更显著.(2)TNFβ水平与EDSS、病程、发病次数及发病年龄可能不相关.
作者:宋秀娟;郭力;侯慧清;刘瑞春;杨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炎症因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2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和血液炎症性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炎症因素(单核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其中单核细胞比例(ORIMT=1.231,P<0.01;OR斑块=1.175,P<0.05)及血沉增高(ORIMT=1.024,OR斑块=1.029,均P<0.01)具有独立预测性,单核细胞比例的独立预测性高.炎症因素和斑块稳定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单核细胞比例及血沉可独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潘元关;李焰生;林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然发生的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在儿童和青少年血浆中的表达.方法 将28名1~30岁的健康人群按10岁为1个年龄段分为3组,采用转基因动物模型、组织淀粉样斑块免疫活性(TAPIR)分析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各组血浆抗Aβ抗体的存在和免疫特性.结果 抗Aβ抗体总发生率为27.8%,各年龄组TAPIR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免疫特性与中老年健康对照者相似.结论 抗Aβ抗体的出现可能早于脑实质Aβ和老年斑的形成.
作者:徐武华;漆松涛;桂见军;徐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及成人智力量表对125例癫(癎)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测定,并分析年龄、发作类型、癫(癎)综合征类型、病因、发作频率、严重程度、脑电图改变、服用药物及家族史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 癫(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8.4%,儿童(27.8%)高于成人(14.6%).癫(癎)组儿童和成人患者总智商(F7Q)、操作智商(PIQ)和言语智商(VIQ)、言语理解因子(VCF)、知觉组织因子(POF)和记忆/注意不分心因子(MF)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作程度越严重、服用药物的数量越多,智商越低,全面发作对智商的影响明显.结论 癫(癎)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发作严重程度、服药数量,发作形式是影响其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武慧丽;赵永青;丁成赟;李志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蒙古通辽市脑出血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方法 随机抽取该地区3级和2级综合医院各3家病案室中2003~2005年诊断为脑出血、冠心病的患者病历资料共3867份,对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内蒙古通辽市人群脑出血和冠心病的基线资料中所调查危险因素都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民族、吸烟、饮酒、高血压、三酰甘油、血糖等10个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这10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吸烟、既往高血压史、既往糖尿病史、三酰甘油、血糖、高血压8个变量进入模型.结论 与冠心病相比,年龄、吸烟、既往糖尿病史、三酰甘油对脑出血影响相对较小,而性别、既往高血压史、血糖、高血压对脑出血影响相对较大.
作者:张艳芬;崔国红;方俊平;佟伟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甲亢性舞蹈症(HTC)是少见的疾病,早于1893年William Cower在神经病学教科书中的描述.19世纪70年代后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检测使甲亢的诊断更加敏感,HTC的报道也相应增多;目前国内仅有2篇相关报道[1,2].
作者:丁则昱;崔丽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加巴喷丁胶囊(GBP,江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辅助药物治疗癌症晚期疼痛患者5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灿坤;向东东;沈红星;李金牛;汲广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脑死亡患者脑电图进行定量分析,寻找敏感可靠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方法 对17例确诊为脑死亡患者及5例临床脑死亡患者进行脑电图频谱分析,并与13例非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死亡组的脑电功率值显著低于非脑死亡组(均P<0.01).临床脑死亡组脑电功率值介于脑死亡组与非脑死亡组之间,脑电功率值高者预后较好,脑电功率值低者预后较差.结论 脑电图频谱分析可能对脑死亡的判断、特别是临床脑死亡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章悦;孙冰;吴洵佚;王晋阳;朱国行;洪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烟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甲亢合并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结果 4例均为中青年女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2例既往有甲亢病史4年和1年,2例住院期间查出甲亢.4例均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例肢体活动不灵或乏力,2例伴面瘫,2例失语),4例甲状腺均有Ⅰ°~Ⅱ°肿大,1例出现甲状腺区血管杂音.甲状腺功能检查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不同程度增高[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0.1~30.8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17.9~154.8 pmoL/L],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0.01~0.1 mU/L).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脑缺血改变及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闭塞,以及这些部位附近的异常烟雾状血管.经抗甲状腺素和脑梗死治疗病情好转;分别随访15~60个月未再出现卒中发作.结论 甲亢合并烟雾病仅见于女性,于甲状腺毒血症期间发生脑卒中,控制甲亢有利于神经系统症状的恢复和防止复发.
作者:李鸿皓;刘淑萍;焉传祝;李伟;赵玉英;吴金玲;李大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为狼疮脑病.现将本院2003~2007年收治的15例狼疮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白丽娟;毕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院于2004年10月~2005年12月对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予以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华;张炎;任洁明;夏雪龙;鲍治诚;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时间.方法 统计26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1925例,脑出血组750例)的发病时间,从0:00开始,按每2 h为1时段进行分组,对各时段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布与血压24 h昼夜节律相似呈双峰曲线,(1)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分布第1峰在6:00~10:00,第2峰在18:00~22:00.且第1峰值明显高于第2峰值(P<0.01);(2)脑出血组发病时段分布与脑梗死组相似,但第2峰值明显高于第1峰值(P<0.05).结论 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一定关系,6:00~10:00和18:00~22:00为高峰时段.
作者:杨建学;刚光霞;赵勇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