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国际刊号:1672-5921
  • 国内刊号:11-5126/R
  • 影响因子:1.07
  • 创刊:200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15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神经病学
国际刊号:1672-5921
国内刊号:11-5126/R
邮发代号:80-155
创刊时间:2004
发行周期:月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简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于2004年1月18日创刊发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承基、凌锋教授担任主编。内容涉及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等。杂志同时向国内外发行,面向所有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颌面外科、整形科、超声科等医学专业的医师。2006年,杂志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被荷兰《医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和美国《化学文摘》所收录。

栏目设置

论著、读者·作者·编者、病例报告、综述、专家共识

杂志收录/荣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医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

  2 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相应的中、英文摘要(包括英文文题、工作单位和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英文摘要可略详,摘要需包含主要研究的具体数据或阳性发现;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3 文稿中各层次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序号,写段落标题, 如“1”“1. 1”“2”“2. 1”,最多排至4位数,如“1.1.1.1”,各段落中连排的序号用(1)、(2)、(3)。

  4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5 统计学方法应写明所用统计学软件包名称、版本号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检验值(如t、F、χ 2 值等),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 0.023);统计学符号按GB/ T3358. 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6 计量单位执行GB 3100 / 3101 / 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 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

  7 文字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1031)》和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2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以及1992年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8 图、表应出现在正文结果部分的相应段落之后,按出现次序连续编码,应冠有图、表序号及标题。表采用三线表。 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电子版图片务求清晰,用JPG或TIFF格式保存,分辨率应为300点以上。人像图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影像学资料图注包括图题、对象、何检查、何部位、投照角度及显示内容。标本图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标尺或放大倍数。

  9 数字用法执行GB/ T 15835 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0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 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 人只著录前3 人,后依文种加表示 “,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姓全拼,名缩写的形式,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两个实词以上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文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急性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66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肾功能,eGFR <60 ml/(min·1.73 m2)为肾功能不全,并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6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230例)。观察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266例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5%(36例)。肾功能不全组年龄≥65岁患者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34/36)比70.0%(161/230),P =0.002],余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是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47,95% CI:1.087~1.209,P <0.01),而高血压(OR =0.870,95% CI:0.362~2.089,P =0.755)、糖尿病(OR =1.078,95% CI:0.403~2.883,P =0.882)、高脂血症(OR =1.666,95% CI:0.645~4.302,P =0.292)病史与该类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不相关。结论伴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偏高,年龄(≥65岁)为该类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董恺;张倩;俞志鹏;丁建平;宋海庆;黄小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进展

    自199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不久[1],一些临床研究机构又开展了局部动脉内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实验研究[2-3].但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roup,NINDS)的研究认为[1],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 h之内进行,多数机构认为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6 h之内.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4.5%~6.3%的患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4].

    作者:徐善才;史怀璋;季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用标准角度投照评价经验法则测量基底动脉导致的偏差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椎-基底动脉长度的正确显示对于其介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1].作者通过应用量角器测量椎-基动脉侧位影像基底动脉长轴与人体长轴线之间的夹角,作为选择瓦氏位显示基底动脉长度的佳角度,并与经验法则(操作医师凭借经验选择瓦氏位的角度)显示椎-基底动脉长度进行比较,探讨DSA检查时椎-基底动脉长度得到佳显示的投照技巧和临床意义.

    作者:王金龙;宋庆斌;黄居义;王玉林;吴婷夏;李慎茂;凌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对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

    许多研究证明,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变基础.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约1/3有颅内动脉狭窄[1].作者通过对20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两者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为脑梗死患者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曹春玲;陈晓冬;刘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复合手术一例

    回顾性分析1例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且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反复后循环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的优势.患者为72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行走不稳.既往MRI检查示双侧小脑急性脑梗死,规范药物治疗期间仍有后循环缺血反复发作.本次入院DSA示右侧椎动脉V1至V2段闭塞,甲状颈干分支通过肌支血管代偿V2段及以远椎动脉血供,左侧椎动脉末端纤细;MRI无创优化血管分析提示右侧椎动脉V3段及基底动脉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患者于全身麻醉下接受右侧椎动脉闭塞复合再通术治疗后椎动脉再通,后循环血流改善.18个月随访期间血流通畅,症状无复发.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外段椎动脉长节段闭塞而言,复合手术结合了手术和介入的优势而能取得更优的治疗效果,可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杨斌;马妍;焦力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临床观察

    锁骨下动脉闭塞是一种常见的阻塞性颅外脑血管病.若闭塞发生在锁骨下动脉近端、发出椎动脉之前,患侧椎动脉血流逆流至锁骨下动脉远端供应患侧上肢,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作者:戚纪胜;缪中荣;吉训明;李慎茂;朱凤水;支兴龙;凌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青光眼一例

    患者男,61岁.于2003年2月12日在路上行走,突然感到头痛、头晕,随后昏倒在地,约10min后清醒.醒后仍感剧烈头痛、头晕,伴喷射性呕吐,发病1 h后急诊入院.发病前无头外伤史,发病后无抽搐发作,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无长期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50/90 mm Hg.神志清楚,痛苦病容,焦虑,语言流畅,全身无外伤痕迹,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眼视力正常,双瞳孔2.5:2.5 mm,光反应(+),左眼外展稍差,其他各方向运动正常,双眼无震颤,双眼底视盘边缘清楚,颜色正常,A:V为2:3,无视网膜出血,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颈强直,共济运动正常,无感觉障碍,锥体束征(一),克氏(Kemig)征,布氏(Brudzinski)征.CT检查显示左外侧裂池及环池高密度影.凝血时间及生化检查均正常范围.入院后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立即给予止血、降颅压、预防脑血管痉挛和神经保护药物,并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流出血性脑脊液.1 d后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未发现有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继续保守治疗,5 d后脑脊液转为淡黄色,终止腰大池引流.

    作者:张玉香;李斌;王耀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积极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临床上常比喻颅内动脉瘤犹如一枚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出血会造成较高的致残、致死率,而侥幸生存者还会在短期内再次发生出血,所造成的后果通常是一次比一次严重.

    作者:高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内血流速度与瘤腔大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小与瘤腔和载瘤动脉内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5个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资料存入计算机内,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出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并绘成时间-密度曲线,从曲线方程中求出曲线的流入系数K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大小动脉瘤腔内的血流速度.结果标志瘤腔内血流速度的动脉瘤中心区域Ka值(ACKa值)与动脉瘤大小呈负相关,r=-0.521,P=0.046(双侧).动脉瘤大小与载瘤动脉内标志血流速度的Ka值(PKa值)无相关性,r=0.107,P=0.704(双侧).结论动脉瘤腔越大,动脉瘤中心部位的血流越慢;动脉瘤腔越小,血流速度衰减越少,瘤腔中心区的血流速度越快.而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与动脉瘤大小无关.这一结果可用于评估动脉瘤的自然转归、栓塞治疗效果,并能对动脉瘤的复发原因做出部分解释.

    作者:赵庆平;李铁林;陈永安;潘树茂;关茂武;陈光忠;冯衍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

    吞咽困难是卒中患者的常见问题.国外文献报道[1],22%~65%的住院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大多数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是暂时性的,在卒中发病后数周,约43%~86%可恢复其正常的吞咽功能,吞咽困难的出现往往提示卒中预后不良.在存在吞咽困难的神志清楚的卒中患者中,约1/3在卒中发病后6个月内死亡,而不存在吞咽困难患者的死亡率不超过10%[2].近来,卒中患者的吞咽困难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将有关的文献综述分析如下.

    作者:孙伟平;贺茂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steven0281** 的反馈:

感觉还是挺难投的,不过编辑老师挺好的。去年八月份投了一篇文章,修改后录用了,今年投了篇,个人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好,却退稿了,可能这就是命吧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王德平** 的反馈:

请问这个刊物需要英文摘要吗?知道的可以告诉我吗?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