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影响因子:1.19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 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2期文献
  • 牙种植中曲面断层与螺旋CT临床应用的对比

    本实验拟比较曲面断层片与螺旋CT重建图像在牙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确性及诊断价值.1.仪器与材料:曲面断层机(Siemens,Orthopantomo-graphy10,德国),螺旋CT(PQ-6000,美国),Blbc种植体,商业纯钛棒,真空热压成型机,游标卡尺,夹板成型片,定位器.

    作者:王贻宁;冷斌;程勇;施斌;吴朝晖;张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FRC 桩钉与三种非金属核材料粘结性能的对照研究

    我们研制出弹性模量与牙体组织接近且美观性好的高强玻璃纤维增强 EAM 树脂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FRC)桩钉,弯曲强度大于 1 200 MPa,经临床初步应用效果理想.本项实验旨在比较三种非金属桩核成形材料与预成 FRC 桩钉的粘结力,指导临床选择适合 FRC 桩钉用的核材料.

    作者:张文云;陈吉华;施长溪;李南;贾安琦;杨立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血管瘤增殖及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血管良性肿瘤.为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瘤增殖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不同阶段血管瘤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以及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进行了检测.

    作者:李辰;赵怡芳;张文峰;陈新明;熊世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数码光纤根管显微内镜临床试验研究

    我们用南开大学研制的数码光纤根管显微内窥镜(简称内镜),在无创伤情况下伸入牙髓腔、根管内或牙周袋等狭窄细微部位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现将临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光;邹朝晖;吴丽娜;刘士有;林美荣;张包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三叉神经痛和半侧面肌抽搐的病因研究与治疗新进展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GN)和半侧面肌抽搐(hemifacial spasm,HFS)均是神经过度兴奋型疾病,据文献报道TGN年发病率为4.3/10万人[1],HFS年发病率男性为0.74/10万人,女性为0.81/10万人[2].目前国际上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趋于集中,随着内镜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广泛采用,也为治疗TGN和HFS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陈敏洁;杨驰;邱蔚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口颌面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是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 NT)家族成员之一, 是多功能多肽生长因子[1,2],近年来对NGF的研究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其神经营养作用及对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二是其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董研;刘洪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改良恒化器中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目的模拟口腔条件下研究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的动态关系.方法选用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8种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按分组接种于模拟口腔的改良恒化器中,连续培养1、24、48和96 h,活菌革兰荧光染色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测量羟基磷灰石圆片表面生物膜厚度,连续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随时间变化各组生物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01);同一时间点血链球菌生物膜明显厚于伴放线放线杆菌,8种菌明显比血链球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形成的生物膜厚.三维重建显示,G-牙周致病菌主要分布于G+致龋菌菌团中或膜表层.结论人工菌斑生物膜中G+致龋菌首先定植,G-牙周致病菌的量和比例随时间增加;牙周致病菌和致龋菌的生态平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王岷峰;李德懿;李宗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状态部位EB病毒的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Epstein-Barr病毒(EBV)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状态部位的检出率,分析EBV与慢性牙周炎及其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活动部位、静止部位及轻度龈炎部位的龈下菌斑,提取DNA后使用巢式PCR检测EBV,并对其检出率加以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活动部位EBV的检出率为58%,牙周炎静止部位EBV为22.6%,轻度龈炎部位的EBV 为19.4%.EBV在牙周炎活动部位的检出率高于静止及轻度龈炎部位的检出率(P<0.01).结论 EB病毒与慢性牙周炎及其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颖;章锦才;张蕴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06 名中国汉族人生长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观察这些 SNP 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 3700型自动测序仪对106名中国汉族非亲缘关系人的GHR基因部分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确定其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及基因型.结果在外显子 6、10 上共有6 个 SNP 位点,5 个集中于第10 外显子,各等位基因频率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报道均有差别,位于 1630 A>C (I526L) 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杂合度高,为 47.6%.其中 1483A>C (P477T)、1735 A>C(P561T)、1319 G>T (C422F) 均有极性改变.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报告的外显子 6的 536A>G未在本项研究人群中检测到.结论生长激素受体基因 SNP 呈不均匀分布且具有种族差异性.

    作者:周晶;吕婴;白玉兴;王艳萍;沈岩;王邦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单侧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研究

    目的临床探讨在特殊的适应证下,上下颌单侧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疗效.方法选择面型较好的上下颌中度牙列拥挤病例,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拥挤度在 6~9 mm, 共 22 例.采用上下颌单侧拔牙矫治.另外选择 22 例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双侧对称性拔牙矫治.对两组病例进行术后牙弓对称性的比较.结果 18 个月内,采用单侧拔牙矫治的 22 例拥挤全部解除,上下颌中线无明显偏斜,上下牙列尖窝关系咬合紧密.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后,牙弓对称性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本项研究证明,上下颌单侧拔牙能成功地矫治中度牙列拥挤且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的患者,具有简化疗程和减少拔牙的优点.

    作者:陈莉莉;段银钟;李若萱;王海雪;徐璐璐;毕惠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8例12~2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非手术正畸治疗的初步研究

    目的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12~2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进行牙(牙合)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 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男 5 例,女 13 例.年龄 12~20 (14.6±2.5)岁.12 例采用 Tip-Edge 差动直丝弓矫正技术,6 例采用 Begg 细丝弓矫正技术.平均治疗时间为(2.5±0.8)年.病例选择标准:①近中或超完全近中磨牙关系,后者指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颊沟;②下颌不能后退;③Ⅲ类骨型 (ANB<-1.5°);④多为高角病例,SN-MP 平均值为(34.9±5.9)°,有4例合并前牙开(牙合)畸形;⑤侧貌呈凹面型;⑥已经其他正畸医师诊断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采用配对 t 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的舌向倾斜移动,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U1-SN 角平均增加了 5.9° (P<0.001),L1-MP 角平均减少了 6.6°(P<0.001).上下唇至 Sn-Pg 审美线的差距,由矫治前的负均值变为矫治后的正均值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001).结论差动矫正技术能够大范围地倾斜移动牙齿,使 12~20 岁的严重Ⅲ类骨性牙颌畸形得以成功矫正,并对软组织侧貌有显著的影响,由治疗前的凹面型变为治疗后的直面型.

    作者:林久祥;谷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固定矫治器中切牙转矩的控制

    目的探讨切牙转矩定量的控制规律.方法使用转矩测量仪,对横截面积为 0.46 mm× 0.63 mm 的平直不锈钢丝与钛镍丝,7.0 mm 高垂直曲不锈钢丝,3.0 mm 长和 6.0 mm 长 L 形水平曲不锈钢丝,在单个 0.56 mm 中切牙托槽内的转矩力矩与扭转角度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 (1) 这些弓丝的抗扭刚度分别为 4.909、1.325、4.137、3.448 和 3.024 N·mm/度;(2) 转矩力矩达到 20 N·mm 时,上述弓丝将分别扭转 19.143、36.832、19.851、21.812 和 22.418度; (3) 不锈钢丝和钛镍丝的转矩余隙角分别为 15.07度和21.73度;(4) 曲能起到降低不锈钢丝的抗扭刚度、增加弓丝弹性范围的作用,其中以水平曲的效用更优.结论平直不锈钢丝不是控制切牙转矩的理想选择.曲,特别是水平曲,能显著降低弓丝的转矩刚度、增加弓丝弹性范围.

    作者:白丁;辜岷;张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ProTaper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用ProTaper预备弯曲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有弯曲根管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例的68颗患牙,试验组用机用镍钛器械ProTaper预备根管,对照组用K锉、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管,两组均用侧向加压充填法充填根管,根据治疗前、中、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无根管偏移、根尖阻塞、台阶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能维持根管的弯曲度和走向,对照组2例有台阶形成,根管偏移的发生明显多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操作时间短,且少有术后疼痛的发生.结论 ProTaper预备弯曲根管快速、安全、成形效果好,可视为临床上预备弯曲根管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琼;范兵;樊明文;边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陕西大荔县改水对氟牙症患病情况的影响

    目的观察陕西省大荔县龙门和皇都两村改水前后氟牙症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探讨改水对氟牙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91名中小学生分为2个组,①改水后组:年龄10~11岁,在改水1~2年以后出生,一直饮用含氟量为1.2 mg/L的新水源.②改水前组,年龄15~16岁,在改水前4~5年出生,即在牙冠的形成发育期饮用2.0~10.0 mg/L的高氟水.根据Dean′s分类法记录受检者的牙齿情况.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改水前后两组的患病率分别为87.2%和48.8%,改用新水源后,氟牙症的患病率下降了38.4%,其中改水前组中到重度氟牙症患病率分别为32.0%和8.8%;改水后组为13.9%和0.流行指数由2.11降为1.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②改水前两村间的患病率分别为90.7%和82.0%,差异无显著性;改水后的患病率分别为57.1%和38.7%.龙门村高于皇都村,差异有显著性(P=0.018).③在各组之间,女性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改用含氟量为 1.2 mg/L的水源后,明显降低了氟牙症的发生;②1.2 mg/L的水氟含量对大荔县人群来说仍然偏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该地区饮水中氟的含量.

    作者:阮建平;刘忠岐;宋健玲;Kjell Bjorvatn;阮梅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用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严重开(牙合)畸形一例

    作者采用我曲方丝弓技术对一例严惩开(牙合)畸形进行非手术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现代正颌外科与口腔正畸

    寻求正颌外科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不仅伴有明显的上下颌骨位置异常,也必然伴有咬合关系异常,例如牙齿排列、牙弓关系、牙轴方向、Spee 曲线异常等.尽管正颌外科手术可以矫正异常的颌骨位置关系,改善咬合关系,甚至通过多个区域的分块截骨调整异常的(牙合)曲线和牙轴方向等,但要达到满意的咬合关系重建,缺少口腔正畸医生的参与,不经过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却是无法达到的.以往,医生们关注更多的是牙颌面畸形患者容貌的变化,而忽略了患者的咬合关系.颌面外科医生更加侧重手术技巧,总是以颌骨截除量和骨骼畸形改变的大小以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来判断治疗的成功与否.但是,现代正颌外科治疗的标准已不再停留于仅仅满足患者容貌的改善,而是更加注重于患者咬合关系的改善和口颌功能的恢复,从而使患者容貌美、牙齿外观美及咀嚼等口颌功能良好.因此,正颌外科的术前术后正畸已经成为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正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作者:周彦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成年人正畸

    近年来,随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公众对形象美的追求日益重视,成年人要求矫正牙颌畸形,改善自身形象,提高生活质量的就诊患者迅速增加.据我们近年正畸门诊统计,约占门诊量的 1/3 左右.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开放的要求,使这一代成年人在经济条件改善和生活稳定后有可能弥补过去未能治疗的遗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正畸技术的普及和简化,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口腔医生参与正畸治疗,同行业的竞争促使专业正畸医师的治疗范围向成年人治疗和唇腭裂矫治等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的领域开拓.今天,成人正畸已成为每个专业正畸医师必须面对的重要临床课题.

    作者:陈扬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计算机辅助设计颌面缺损修复技术开发应用的创新意义

    作者:薛淼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计算机辅助设计颌面缺损修复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

    目的开发建立颌面缺损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方法通过对一例耳廓缺损和一例眼缺损患者修复的实例,详细介绍应用镜像技术、布尔运算及 FreeForm 软件等图像处理方法与相关软件,建立的颌面缺损修复CAD技术.结果建立了颌面修复CAD 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眼、耳缺损修复的 CAD 过程,方便而快速地获得了缺损区耳廓、眼的三维图像与数据,为进一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作(CAM)打下基础.获得的图像对称性好,修复体与组织面良好贴和.结论本项研究建立的颌面缺损修复 CAD 技术,能基本解决颌面部常见缺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婷;张富强;孙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下颌固定义齿不同桥体跨度下受载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目的分析当固定义齿桥体加长时修复体及其基牙支持组织的受力状况.方法在建立下颌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将桥体的跨度分别加至原长的 2~4 倍,施加相同大小的垂直向载荷,利用MARC 软件计算并绘制各种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图像.结果当固定义齿桥体加长时,修复体受载后的应力分布情况不发生改变,但大等效应力相应增加.当桥体跨度增加至原长的 3 倍时,大 Von Mises应力为 211.30 MPa(桥体加载).结论桥体的跨度增加超过约 3 个前磨牙宽度时,有可能会对修复体造成损害.

    作者:阎黎津;刘洪臣;白露;王延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发现了两个新的基因序列

    作者:霍克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作者:邱蔚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差异性及转移相关基因研究

    目的试图找出与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研究这两个细胞株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相对于驱动子高转移细胞株ACC-M,在测试子低转移细胞株ACC-2中有12个基因呈高表达.获得的基因序列中包括10个已知序列及2个新序列.新发现的2个基因序列分别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同源的囊性癌转移相关基因(ACC metastasis-associated RNH)和囊性癌转移相关蛋白(ACC metastasis-associated suspected protein),已被GenBank登录(登录号分别为AF522024 和 AF522025).结论 ACC-M中部分基因的低表达或突变与肿瘤高转移特性的获得有关,为进一步探索该肿瘤转移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资料.

    作者:关晓峰;杨捷琳;朱乃硕;王英明;李瑞武;郑兆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舌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 SN)活检能否准确评价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适应范围.方法使用术前核素扫描法和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对临床N0(cN0)舌癌20例和临床N+(cN+)舌癌5例进行SN示踪,对比SN和颈清扫标本石蜡切片病理结果.结果全组25例检出SN 24例,检出率为96%,共53个,平均每例2.2个;cN0组20例全部检出SN并准确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cN+组5例中检出SN 4例,4例中cN+颈部5侧,其中有4侧检出SN,2侧为假阴性,cN0颈部3侧中2侧检出SN,均为SN+pN+.结论核素扫描法和生物染料法结合能有效地对舌癌进行SN示踪;SN活检能准确地评价cN0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能否用于评价cN+病例的cN0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汉伟;曾宗渊;陈福进;郭朱明;张诠;魏茂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初步鉴定

    目的对口腔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并作初步鉴定.方法①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原代口腔CAFs和口腔黏膜正常成纤维细胞(NFs),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联合采用机械刮除法和酶消化法纯化细胞; ②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多种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对口腔CAFs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①获得第3代纯化口腔CAFs;②口腔CAFs呈长梭形,胞质突减少,细胞大小不一致,生长密集,排列紊乱.电镜下可见肌丝和电子致密斑等超微结构;③口腔CAFs的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阴性,波形蛋白、α-平滑肌动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染色呈阳性.结论 CAFs与NFs相比,在形态结构、生长方式、蛋白表达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推测口腔肿瘤-宿主界面微环境可能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周红梅;刘英;胡涛;李胜富;高庆洪;李秉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的筛选鉴定

    目的初步筛选和鉴定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方法利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差减处理,发现两细胞株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发现ACC-2 和 ACC-M细胞系之间有12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明显不同.其中转酮醇酶、v-Ha-ras蛋白等在ACC-2 中低表达,在ACC-M中高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4(配合基)在ACC-2 中高表达,在ACC-M中低表达, Pirin仅在ACC-2中表达.结论 12个差异蛋白质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为研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孙俊勇;郭伟;安杰;袁泉;赵辅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我国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为了促使口腔正畸事业健康发展,在看到进步的同时,还必须要重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

    作者:傅民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全国第七次口腔正畸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七次口腔正畸学术会议于 2003 年 9 月 5~8 日在西安隆重召开.中华口腔医学会颜景芳副会长、王大章副会长、马轩祥副会长,第四军医大学陈胜秋副校长以及陕西省卫生厅和西安交通大学的领导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对大会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的代表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代表共 800 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及同期牙种植术中中空钻的应用

    目的介绍和评价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及同期牙种植术中使用中空钻的效果.方法对24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用中空钻预备种植床、取骨,再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将所取的骨碾碎,植入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24例.术后1周,1、3、6个月复查.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6个月后,X线片显示所植的骨改建成新骨,增加了牙槽骨高度,满足了种植要求;同时可见种植体与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结论该法解决了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高度不足,避免另处取骨.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云飞;周磊;宋光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初探

    目的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遗传特征及其与毒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法(RAPD)分析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OLP患者(62株)及非糜烂型OLP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株菌的基因型特征,并采用蛋黄培养基沉淀环面积测量法及颊细胞黏附实验法检测这些菌株的磷脂酶活性和颊细胞黏附力,以了解菌株基因型特征与毒力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采用的RAPD分析法可大致将所有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分为A、B、C、D 4种基因型;而健康对照组、糜烂型OLP和非糜烂型OLP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均具有差异,其中,健康对照组以B、D型为主,糜烂型OLP组以A、C型为主,非糜烂型OLP组以A、D型为主;对4种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力的比较显示,高为A型,其次为C型,后为B、D型;对4种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磷脂酶活性的比较显示,A、C型较高,其次为B型,后为D型.结论某些具有特定基因型的高毒力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OLP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作者:曾昕;陈谦明;聂敏海;李秉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半侧咀嚼肌痉挛的肌电研究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半侧咀嚼肌痉挛的诊断意义.方法共收集4例半侧咀嚼肌痉挛患者,进行咀嚼肌针电极及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4例患者针电极肌电图均可见与痉挛发作同步的群放电位,表明痉挛可能是由三叉神经自主放电引起.结论肌电图对于正确诊断半侧咀嚼肌痉挛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玮;马绪臣;张震康;沈定国;苏凤霞;傅开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一届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委会会议纪要

    作者:林梅;刘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排龈材料--Expasyl排龈膏

    作者:范俊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牙体牙髓病学》的复习和应试策略

    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临床学科,牙体牙髓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依照国家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考生要掌握各类牙体牙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各种治疗技术.牙体牙髓病学试题大约占整个考试题的11%,其分量仅次于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因此考生应予以重视.笔者认为考生既要系统掌握牙体牙髓病学的理论知识,又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应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董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第二讲根管预备的方法、问题与对策

    根管预备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介绍常用的3种方法和相关概念,髓腔和根管预备中的问题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作者:张成飞;王嘉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舍格伦综合征个性心理及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患者个性心理特点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方法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简称MMPI)测试30例PSS患者和57名健康女性,并将两者比较;10例患者分别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经颅三维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检查.结果测试有效的27例患者处于前3位的量表是疑病(hypochondriasis, Hs)、癔病(hysteria, Hy)和精神衰弱(psychasthenia, Pt),且Hs、Hy的 T分明显高于健康女性;9例行EEG者3例异常,9例行TCD者5例异常,1例MRI异常.结论 PSS患者的个性特点为神经质样个性,其中枢神经系统亦有改变,而且心理异常与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后者可能是前者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王雁;王松灵;邹义壮;栾国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