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吕婴;白玉兴;王艳萍;沈岩;王邦康
目的探讨肌电图对半侧咀嚼肌痉挛的诊断意义.方法共收集4例半侧咀嚼肌痉挛患者,进行咀嚼肌针电极及表面电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4例患者针电极肌电图均可见与痉挛发作同步的群放电位,表明痉挛可能是由三叉神经自主放电引起.结论肌电图对于正确诊断半侧咀嚼肌痉挛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玉玮;马绪臣;张震康;沈定国;苏凤霞;傅开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Epstein-Barr病毒(EBV)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状态部位的检出率,分析EBV与慢性牙周炎及其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活动部位、静止部位及轻度龈炎部位的龈下菌斑,提取DNA后使用巢式PCR检测EBV,并对其检出率加以分析.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活动部位EBV的检出率为58%,牙周炎静止部位EBV为22.6%,轻度龈炎部位的EBV 为19.4%.EBV在牙周炎活动部位的检出率高于静止及轻度龈炎部位的检出率(P<0.01).结论 EB病毒与慢性牙周炎及其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颖;章锦才;张蕴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国口腔正畸学作为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为了促使口腔正畸事业健康发展,在看到进步的同时,还必须要重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对策.
作者:傅民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介绍和评价在上颌窦内提升、植骨及同期牙种植术中使用中空钻的效果.方法对24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的上颌后牙,用中空钻预备种植床、取骨,再行上颌窦底内提升,将所取的骨碾碎,植入上颌窦底,同期植入种植体24例.术后1周,1、3、6个月复查.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发生.6个月后,X线片显示所植的骨改建成新骨,增加了牙槽骨高度,满足了种植要求;同时可见种植体与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结论该法解决了上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高度不足,避免另处取骨.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云飞;周磊;宋光保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陕西省大荔县龙门和皇都两村改水前后氟牙症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探讨改水对氟牙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91名中小学生分为2个组,①改水后组:年龄10~11岁,在改水1~2年以后出生,一直饮用含氟量为1.2 mg/L的新水源.②改水前组,年龄15~16岁,在改水前4~5年出生,即在牙冠的形成发育期饮用2.0~10.0 mg/L的高氟水.根据Dean′s分类法记录受检者的牙齿情况.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改水前后两组的患病率分别为87.2%和48.8%,改用新水源后,氟牙症的患病率下降了38.4%,其中改水前组中到重度氟牙症患病率分别为32.0%和8.8%;改水后组为13.9%和0.流行指数由2.11降为1.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②改水前两村间的患病率分别为90.7%和82.0%,差异无显著性;改水后的患病率分别为57.1%和38.7%.龙门村高于皇都村,差异有显著性(P=0.018).③在各组之间,女性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改用含氟量为 1.2 mg/L的水源后,明显降低了氟牙症的发生;②1.2 mg/L的水氟含量对大荔县人群来说仍然偏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该地区饮水中氟的含量.
作者:阮建平;刘忠岐;宋健玲;Kjell Bjorvatn;阮梅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初步筛选和鉴定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相关蛋白质.方法利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及其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差减处理,发现两细胞株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发现ACC-2 和 ACC-M细胞系之间有12个蛋白质点表达水平明显不同.其中转酮醇酶、v-Ha-ras蛋白等在ACC-2 中低表达,在ACC-M中高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4(配合基)在ACC-2 中高表达,在ACC-M中低表达, Pirin仅在ACC-2中表达.结论 12个差异蛋白质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为研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提供新的线索.
作者:孙俊勇;郭伟;安杰;袁泉;赵辅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们研制出弹性模量与牙体组织接近且美观性好的高强玻璃纤维增强 EAM 树脂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FRC)桩钉,弯曲强度大于 1 200 MPa,经临床初步应用效果理想.本项实验旨在比较三种非金属桩核成形材料与预成 FRC 桩钉的粘结力,指导临床选择适合 FRC 桩钉用的核材料.
作者:张文云;陈吉华;施长溪;李南;贾安琦;杨立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临床探讨在特殊的适应证下,上下颌单侧拔牙矫治中度牙列拥挤的疗效.方法选择面型较好的上下颌中度牙列拥挤病例,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拥挤度在 6~9 mm, 共 22 例.采用上下颌单侧拔牙矫治.另外选择 22 例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双侧对称性拔牙矫治.对两组病例进行术后牙弓对称性的比较.结果 18 个月内,采用单侧拔牙矫治的 22 例拥挤全部解除,上下颌中线无明显偏斜,上下牙列尖窝关系咬合紧密.两种拔牙方式矫治后,牙弓对称性的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本项研究证明,上下颌单侧拔牙能成功地矫治中度牙列拥挤且拥挤集中于牙弓一侧的患者,具有简化疗程和减少拔牙的优点.
作者:陈莉莉;段银钟;李若萱;王海雪;徐璐璐;毕惠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观察这些 SNP 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应用 3700型自动测序仪对106名中国汉族非亲缘关系人的GHR基因部分外显子进行序列测定,确定其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及基因型.结果在外显子 6、10 上共有6 个 SNP 位点,5 个集中于第10 外显子,各等位基因频率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报道均有差别,位于 1630 A>C (I526L) 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杂合度高,为 47.6%.其中 1483A>C (P477T)、1735 A>C(P561T)、1319 G>T (C422F) 均有极性改变.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报告的外显子 6的 536A>G未在本项研究人群中检测到.结论生长激素受体基因 SNP 呈不均匀分布且具有种族差异性.
作者:周晶;吕婴;白玉兴;王艳萍;沈岩;王邦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霍克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根管预备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介绍常用的3种方法和相关概念,髓腔和根管预备中的问题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作者:张成飞;王嘉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前哨淋巴结(sentinel node, SN)活检能否准确评价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适应范围.方法使用术前核素扫描法和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对临床N0(cN0)舌癌20例和临床N+(cN+)舌癌5例进行SN示踪,对比SN和颈清扫标本石蜡切片病理结果.结果全组25例检出SN 24例,检出率为96%,共53个,平均每例2.2个;cN0组20例全部检出SN并准确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cN+组5例中检出SN 4例,4例中cN+颈部5侧,其中有4侧检出SN,2侧为假阴性,cN0颈部3侧中2侧检出SN,均为SN+pN+.结论核素扫描法和生物染料法结合能有效地对舌癌进行SN示踪;SN活检能准确地评价cN0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能否用于评价cN+病例的cN0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彭汉伟;曾宗渊;陈福进;郭朱明;张诠;魏茂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健康人和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遗传特征及其与毒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法(RAPD)分析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OLP患者(62株)及非糜烂型OLP患者(24株)共112株白色念株菌的基因型特征,并采用蛋黄培养基沉淀环面积测量法及颊细胞黏附实验法检测这些菌株的磷脂酶活性和颊细胞黏附力,以了解菌株基因型特征与毒力特征的相关性.结果采用的RAPD分析法可大致将所有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分为A、B、C、D 4种基因型;而健康对照组、糜烂型OLP和非糜烂型OLP组的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基因型构成均具有差异,其中,健康对照组以B、D型为主,糜烂型OLP组以A、C型为主,非糜烂型OLP组以A、D型为主;对4种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黏附力的比较显示,高为A型,其次为C型,后为B、D型;对4种基因型白色念珠菌的磷脂酶活性的比较显示,A、C型较高,其次为B型,后为D型.结论某些具有特定基因型的高毒力白色念珠菌分离株与OLP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
作者:曾昕;陈谦明;聂敏海;李秉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本实验拟比较曲面断层片与螺旋CT重建图像在牙种植临床应用中的精确性及诊断价值.1.仪器与材料:曲面断层机(Siemens,Orthopantomo-graphy10,德国),螺旋CT(PQ-6000,美国),Blbc种植体,商业纯钛棒,真空热压成型机,游标卡尺,夹板成型片,定位器.
作者:王贻宁;冷斌;程勇;施斌;吴朝晖;张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寻求正颌外科治疗的牙颌面畸形患者,不仅伴有明显的上下颌骨位置异常,也必然伴有咬合关系异常,例如牙齿排列、牙弓关系、牙轴方向、Spee 曲线异常等.尽管正颌外科手术可以矫正异常的颌骨位置关系,改善咬合关系,甚至通过多个区域的分块截骨调整异常的(牙合)曲线和牙轴方向等,但要达到满意的咬合关系重建,缺少口腔正畸医生的参与,不经过术前术后的正畸治疗却是无法达到的.以往,医生们关注更多的是牙颌面畸形患者容貌的变化,而忽略了患者的咬合关系.颌面外科医生更加侧重手术技巧,总是以颌骨截除量和骨骼畸形改变的大小以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来判断治疗的成功与否.但是,现代正颌外科治疗的标准已不再停留于仅仅满足患者容貌的改善,而是更加注重于患者咬合关系的改善和口颌功能的恢复,从而使患者容貌美、牙齿外观美及咀嚼等口颌功能良好.因此,正颌外科的术前术后正畸已经成为牙颌面畸形外科矫正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
作者:周彦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开发建立颌面缺损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方法通过对一例耳廓缺损和一例眼缺损患者修复的实例,详细介绍应用镜像技术、布尔运算及 FreeForm 软件等图像处理方法与相关软件,建立的颌面缺损修复CAD技术.结果建立了颌面修复CAD 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眼、耳缺损修复的 CAD 过程,方便而快速地获得了缺损区耳廓、眼的三维图像与数据,为进一步实现计算机辅助制作(CAM)打下基础.获得的图像对称性好,修复体与组织面良好贴和.结论本项研究建立的颌面缺损修复 CAD 技术,能基本解决颌面部常见缺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婷;张富强;孙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旨在对非手术矫治成功的12~20岁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侧位片作头影测量分析,进行牙(牙合)及软组织侧貌的评价,为临床矫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18 例恒牙期与成人严重骨性Ⅲ类牙颌畸形病例,男 5 例,女 13 例.年龄 12~20 (14.6±2.5)岁.12 例采用 Tip-Edge 差动直丝弓矫正技术,6 例采用 Begg 细丝弓矫正技术.平均治疗时间为(2.5±0.8)年.病例选择标准:①近中或超完全近中磨牙关系,后者指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恒磨牙颊沟;②下颌不能后退;③Ⅲ类骨型 (ANB<-1.5°);④多为高角病例,SN-MP 平均值为(34.9±5.9)°,有4例合并前牙开(牙合)畸形;⑤侧貌呈凹面型;⑥已经其他正畸医师诊断为手术适应证,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手术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影测量片,用常规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头影测量各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采用配对 t 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上颌前牙发生明显的唇向倾斜移动,下颌前牙发生明显的舌向倾斜移动,建立正常覆(牙合)覆盖关系.U1-SN 角平均增加了 5.9° (P<0.001),L1-MP 角平均减少了 6.6°(P<0.001).上下唇至 Sn-Pg 审美线的差距,由矫治前的负均值变为矫治后的正均值且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001).结论差动矫正技术能够大范围地倾斜移动牙齿,使 12~20 岁的严重Ⅲ类骨性牙颌畸形得以成功矫正,并对软组织侧貌有显著的影响,由治疗前的凹面型变为治疗后的直面型.
作者:林久祥;谷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口腔医学临床学科,牙体牙髓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依照国家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考生要掌握各类牙体牙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各种治疗技术.牙体牙髓病学试题大约占整个考试题的11%,其分量仅次于口腔颌面外科学和口腔修复学,因此考生应予以重视.笔者认为考生既要系统掌握牙体牙髓病学的理论知识,又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应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作者:董艳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采用我曲方丝弓技术对一例严惩开(牙合)畸形进行非手术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PSS)患者个性心理特点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方法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简称MMPI)测试30例PSS患者和57名健康女性,并将两者比较;10例患者分别进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经颅三维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检查.结果测试有效的27例患者处于前3位的量表是疑病(hypochondriasis, Hs)、癔病(hysteria, Hy)和精神衰弱(psychasthenia, Pt),且Hs、Hy的 T分明显高于健康女性;9例行EEG者3例异常,9例行TCD者5例异常,1例MRI异常.结论 PSS患者的个性特点为神经质样个性,其中枢神经系统亦有改变,而且心理异常与神经系统异常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后者可能是前者的病理学基础.
作者:王雁;王松灵;邹义壮;栾国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