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2-0098
  • 国内刊号:11-2144/R
  • 影响因子:1.19
  • 创刊:1953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6)
  • 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文献
  • 放射性口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口炎(radiation stomatitis)即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adiation oral mucositis),是放射线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损伤.因临床常见于头颈部肿瘤接受放疗的患者,故又称为放射治疗诱发性口腔黏膜炎(radiotherapy-induced oral mucositis,RTOM)[1].

    作者:邱敏;魏娇;王甲一;曾昕;陈谦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各颈椎骨龄期不同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年龄差异性研究

    目的 比较相同颈椎骨龄期不同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年龄差异,为临床评估不同骨性错(牙合)的矫治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5月至2014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6~ 20岁),共2 575例,根据头颅侧位X线片ANB角,分为骨性Ⅰ类(ANB角为0°~5°,1 317例)、骨性Ⅱ类(ANB角>5°,685例)和骨性Ⅲ类(ANB角<0°,573例);采用改良颈椎分析法(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 stage,CS)观察颈椎骨龄,分为CS2~ CS6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同颈椎骨龄期相同骨性分类男女患者的年龄差异,以及相同颈椎骨龄期不同骨性分类男性或女性患者的年龄差异.结果 CS3 ~ CS6期骨性Ⅰ类、CS5和CS6期骨性Ⅱ类、CS3和CS5期骨性Ⅲ类男女患者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3期骨性Ⅱ类男性和女性年龄[分别为(11.6±1.5)和(11.7±1.3)岁]均显著大于同期同性别骨性Ⅲ类患者[(10.3±1.9)和(9.3±1.5)岁](P<0.05).CS5和CS6期骨性Ⅱ类男性和女性年龄均显著小于同期同性别骨性Ⅲ类患者(P<0.05).结论 相同颈椎骨龄期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年龄存在差异,且临床不能忽视同颈椎骨龄期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患者骨龄的性别差异.

    作者:左常艳;丛超;王诗惠;谷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正畸力诱导下白介素17在大鼠不同状态牙周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正畸力作用下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在不同状态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牙周炎正畸治疗机制.方法 77只6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移动组(正常、牙周炎活动期和牙周炎恢复期移动组,每组21只)和2个对照组(牙周炎和空白对照组,每组7只).各牙周炎组大鼠采用结扎+涂易感菌+糖水喂养建立牙周炎活动期模型,牙周炎恢复期移动组建模后去除上述刺激因素并行牙周治疗,进入牙周炎恢复期.处死2个对照组大鼠,并用镍钛拉簧以0.49 N力近中移动各移动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并分别于移动后第3、7和14天处死(每组每个时间点7只).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IL-17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IL-17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牙周炎对照组及3个移动组各检测时间点牙周组织IL-17均呈强阳性表达.实时定量PCR显示,除正常移动组和牙周炎恢复期移动组第14天IL-17 mRNA表达量(1.00±0.07和1.19±0.15)与空白对照组(1.0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各时间点IL-17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牙周炎恢复期移动组第3和7天IL-17 mRNA表达较同时间点正常移动组显著增高、较同时间点牙周炎活动期移动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 IL-17参与调节正常及牙周炎正畸牙齿移动.相对于正常牙周,牙周炎恢复期正畸力在初期更易增加IL-17的表达,IL-17于加力后期可恢复正常.而牙周炎活动期施加正畸力可使IL-17始终维持较高水平.

    作者:陈莉;李小彤;范晓川;魏晓清;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研究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短期及长期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采用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治疗前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3年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上气道,对治疗前后上气道各段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和容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口咽段容积[(9 021±4 263) mm3]、舌咽段容积[(9 236±5 963) mm3]及总容积[(28 619±9 854) mm3]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分别为(11 365±4 523)、(12 853±5 436)、(34044±10 352) mm3](P<0.05).术后3年除第一颈椎平面处矢状径[(15.9±3.5)mm]和截面积[(996±398) mm2]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外(P>0.05),其余部位与术后6个月相比均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治疗前.结论 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可造成上气道缩窄,随时间推移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作者:王宏伟;齐素青;闫明;张超;任素锋;张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牙髓成牙本质细胞和神经组织中钠钙交换体1型通道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钠钙交换体1型(Na+/Ca2+exchanger 1,NCX1)通道蛋白在人牙髓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s,OD)和神经纤维组织中的表达,为解释牙髓组织的修复和感觉传导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8~ 25岁患者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健康完整的第三磨牙20颗,通过牙本质涎磷蛋白抗体染色与改良Bielschowsky嗜银染色分别定位OD层和神经组织,通过特异性抗体染色分析NCX1通道蛋白在人牙髓组织OD细胞层和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Image Pro Plus软件半定量比较20例离体牙样本冠部和根部上1/3两个部位牙髓OD中NCX1通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牙髓OD胞体和神经组织的NCX1通道蛋白均为阳性表达.Image Pro Plus分析显示,NCX1通道蛋白在牙冠部与根部上段OD中的表达(A值分别为0.146±0.021、0.120±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牙髓组织OD层和神经组织均明显表达NCX1通道蛋白;NCX1在牙冠部和根部上段OD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作者:臧程程;赵志颖;陈阵;阙克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舌裂畸形伴腭裂、口底肿物一例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舌裂畸形伴腭裂、口底肿物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19个月,足月剖腹产,出生体质量4 100 g.出生时即发现腭裂、畸形舌.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系第二胎,第一胎身体健康.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母亲妊娠期未患病,否认放射线、毒物接触史及用药史.

    作者:陈柏彤;张茂银;孙玉华;彭玲玲;李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疑难口腔黏膜疾病的诊断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除部分单独由局部因素导致的口腔黏膜病损外,多为局部和全身因素等综合作用所致.近年来,由于民众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口腔黏膜病的就诊率不断上升,除大量常见病病例,还有许多疑难病例,其纷繁复杂的临床表现常常让口腔黏膜病专科医师也感到困惑.

    作者:但红霞;曾昕;陈谦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工老化对硅氧烷基和甲基丙烯酸基复合树脂颜色和透光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人工老化对硅氧烷基和甲基丙烯酸基复合树脂颜色和透光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3种光固化复合树脂:甲基丙烯酸基复合树脂A (FiltekTM Z350)、B(FiltekTMP60)和硅氧烷基复合树脂C(FiltekTM P90).每种树脂制备10片试样(直径10 mm,厚度1 mm),均分至水储存(37℃,180d)和冷热循环[(5.0±0.5)与(55.0±1.0)℃,10 000次]两种老化方式中.用分光光度比色仪测量老化前后3种树脂在黑、白、灰背景下的明度(L+)、红绿色品(a*)和黄蓝色品(b*),计算色差(△E)、透光性参数(TP)及其改变(△TP).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种树脂△E、△TP差异以及各树脂老化前后TP差异;用偏相关分析老化前后△L*、△a*、△b*对△E的影响和黑白背景下色品差值的变化对△TP的影响.结果 树脂C水储存(白、灰背景)和冷热循环(3种背景)老化后均出现视觉可辨的色差(△E>2.75),且均显著大于树脂A、B(P<0.05).与冷热循环前相比,树脂C冷热循环后TP显著降低(P<0.05),且△TP显著小于树脂B(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于树脂B,白背景下冷热循环后AE与△L*和△b*相关(P<0.05);对于树脂C,白背景和灰背景下水储存后△E均与△b*(P<0.05)相关,冷热循环后△E均与△L*和△b*相关(P<0.05),但黑白背景下色品差值的变化与△TP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人工老化后硅氧烷基复合树脂颜色和透光性变化较明显,且与丙烯酸基复合树脂存在差异.

    作者:刘畅;潘洁;林红;沈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用于口腔癌老年患者的探讨

    目的 探讨患者年龄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2002年2月至2013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并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同期修复的1 100例患者(1 132块),所有患者分为A组(<60岁)781例、B组(≥60岁)319例,记录并统计所有患者的围手术区并发症.结果 两组皮瓣总成功率97.2%(1 100/1 132)[A组97.3%(781/803)、B组97.0%(319/3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27.5% (302/1 100)[A组25.9%(202/781)、B组31.3%(100/3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多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的发生与美国麻醉医师协会患者分级(P<0.001)、手术时间(P=0.021)、患者是否伴发疾病(P=0.002)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高龄并不增加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围手术期并发症;控制手术时间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

    作者:任振虎;吴汉江;谭宏宇;王铠;龚朝建;张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从病理学角度看关于口腔扁平苔藓潜在恶性性质的争论

    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常见的、由T细胞介导、以基底细胞损伤为主要特点的口腔黏膜慢性炎症状态.虽然WHO很早就将OLP列为癌前状态,并且2005年关于口腔癌的分类中将OLP定义为潜在恶性病变[1],但目前对于OLP的潜在恶性性质仍有较大的争论[2-4].争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至今仍无公认的OLP病理诊断标准,对研究样本的纳入标准不同所致.

    作者:高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一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B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B,MEN2B)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和马凡体征(Marfanoid habitus),在临床上较少见,且病情严重[1].甲状腺受累常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这一类甲状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作者:刘瑶;付洁;符月;孙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正畸诊断性排牙中牙根位置初探

    目的 通过数字化技术模拟正畸诊断性排牙的牙根位置,探讨牙根信息在正畸诊断性排牙中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安氏Ⅰ类减数和非减数患者各1例,激光扫描获得治疗前石膏模型牙冠表面三维数据,根据大视野锥形束CT数据,采用Mimics及Geomagic软件重建包含牙根的数字化模型Mo,冠根融合后各牙齿以STL格式独立保存.3名正畸医师和1名高年资正畸技师分别对治疗前石膏模型进行诊断性排牙,激光扫描排牙模型,以牙冠为重叠基准,将冠根融合后各牙齿分别重叠于排牙模型相应牙冠表面三维数据上,得到包含牙根的数字化排牙模型Ma、Mb、Mc、Md.同法构建治疗后数字化模型M.观察Ma~ Md牙根平行情况;以磨牙为重叠基准,分别将Ma ~ Md与Mo重叠,观察牙根外露情况;以磨牙为基准,将Ma~ Md分别与M重叠,通过距离偏差色阶图分析差异.结果 4名操作者对2例患者的8个排牙模型中均存在牙根不平行和多处牙根外露现象.排牙模型与治疗后数字化模型的上颌大差异为8.79 mm,下颌大差异为9.96 mm.结论 以牙冠为依据的诊断性排牙并不能避免牙根不平行以及牙根外露,将牙根纳入诊断性排牙过程并进行诊断设计非常必要.

    作者:侯瑜琳;赵一姣;王勇;王斯维;刘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PD-1/sPD-L1在OL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内科黏膜病专科门诊的OLP患者36例(网纹型20例、糜烂型16例)(OLP组)及1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OL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16++56+)状况,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G、IgA、IgM、C3、C4),并与实验室正常值进行比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sPD-1、s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PD-1、sPD-L1表达水平与OLP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实验室正常值相比,OLP患者细胞免疫中CD3+、CD4+、CD8+、CD16++56+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值,CD19+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体液免疫中C3、C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值,IgM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OLP患者血清中sPD-1及sPD-L1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26.10(8.81,40.00)及29.53(21.47,36.76) 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65(0.00,26.10)及22.79(1.19,28.29) ng/L](P<0.05);但sPD-1、sPD-L1表达水平与OLP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sPD-1表达量与OLP患者CD4+(r=-0.378,P=0.007)及CD16++56+(r=-0.365,P=0.009)存在负相关关系,与CD19+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2,P=0.000);sPD-L1表达量与CD4+存在负相关关系(r=-0.286,P=0.044),与IgG存在正相关关系(r=0.365,P=0.029).结论 OLP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紊乱;sPD-1、sPD-L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OLP免疫机制的调节,在OLP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罗亮;舒美兰;李舒眉;蔡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牙槽突裂植骨疗效的影像学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 提出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的三维分级标准,完善Bergland评价系统.方法 本研究选择于2014年1至4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40例,均在二期牙槽突裂植骨术后3个月拍摄植骨区牙槽突局部锥形束CT片,提出牙槽突高度分级(H-Ⅰ~H-Ⅳ级)、厚度分级(T-Ⅰ ~T-Ⅳ级)、牙槽突综合分级(H+T)及临床成功标准(高度和厚度总分级均为Ⅰ或Ⅱ级时,属于临床成功型).结果 33侧植骨区牙槽突高度为临床成功型(18侧H-Ⅰ级和15侧H-Ⅱ级),牙槽突厚度属于临床成功型(总分级为T-Ⅰ级或T-Ⅱ级)共有25侧.结论 牙槽突裂植骨疗效的三维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牙槽突植骨的真实情况,尤其是牙槽突厚度.

    作者:刘璐玮;马莲;林久祥;贾绮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腭裂术后听力水平与软腭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腭裂术后患者软腭运动功能对改善中耳功能和减少听力损害的作用.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唇腭裂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64例非综合征型腭裂术后患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腭裂术后头颅侧位X线片(包括静止位、发“i”音位)行头影测量.记录测量结果并对其听力阈值与软腭抬高角度和腭咽闭合率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4例患者软腭抬高角度平均值为(29.31±18.36)°,腭咽闭合率为(0.54±0.13)%,听力阈值为(14.56±8.79) dB.相关分析显示腭裂术后听力阈值与软腭抬高角度间的相关关系为低度负相关(r=-0.339,P<0.01).随软腭抬高角度增大、听力阈值减小,腭裂术后听力阈值与腭咽闭合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277,P<0.01,两者的相关关系为低度负相关.随腭咽闭合率增大、听力阈值减小,腭裂术后听力阈值与软腭抬高角度和腭咽闭合率均存在相关性,但与前者相关程度更高.结论 腭裂术后患者的软腭运动功能与腭咽闭合状况均影响患者听力,两者相比前者对听力影响更大.

    作者:娄群;马潇然;马莲;罗奕;朱洪平;周治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平阳霉素与32P胶体混合局部注射治疗黏液囊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32p胶体局部注射治疗黏液囊肿的疗效.方法将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门诊及核医学科门诊就诊的214例黏液囊肿患者按照局部注射药物不同分为3组:平阳霉素组(50例)、32P胶体组(50例)、平阳霉素+32p胶体组(114例),3组在黏液囊肿局部注射药物后观察疗效.疗效标准:治愈、基本治愈、有效和无效.用xx检验3组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平阳霉素组84% (42/50)、32p胶体组82%(41/50)、平阳霉素+32P胶体组98%(112/114).3种方法治疗黏液囊肿均有效(P< 0.05),平阳霉素组与32p胶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阳霉素+32p胶体组治疗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单独使用的并发症.结论 平阳霉素+32p胶体局部注射治疗黏液囊肿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痛苦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

    作者:庞小溪;陈雪红;胡金贵;柳江燕;王晓慧;郭方舟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