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RNA干扰技术(RNAi)下调牙周韧带(PDL)细胞中钙结合蛋白S100A4的表达,获得稳定的细胞单克隆,拟为后续试验提供细胞水平平台.方法 利用RNAi技术,针对人cDNA序列设计了S100A4干扰序列及一个阴性对照,将其连接到RNA干扰载体pGenesil-1上.转染人PDL细胞,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有干扰序列的有效性.结果 干扰片段转染72 h后的mRNA抑制效率为67.83%.结论 RNAi可以有效抑制PDL细胞中S100A4的基因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100A4在PDL细胞中的功能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彬;吕婧;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口腔变形链球菌( S.mutans )ComCDE密度感应系统参与血链球菌(S.sanguinis)的相互竞争作用.方法 采用LIVEDEAD BacLightTM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在CSP信号肽诱导下群体细菌自身死亡变化;通过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菌素以及细菌素免疫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变链菌ComCDE系统参与菌群生存竞争的调控机制.结果 在细菌竞争中,变形链球菌△comC、△comD 、△comE突变株失去不同菌种间的竞争力,无法抑制相邻Ssanguinis的正常生长;只有野生株保持竞争力,抑制相邻S.sanguinis生长,形成缺陷菌环.CSP信号肽诱导下,变链菌群体死菌/活菌率增高58.1%(P<0.05);细菌素及免疫蛋白相关SMU.151、SMU.423、SMU.1913c基因分别升高23.3倍(P=0.00)、15.9倍(P<0.05)、19.3倍(P<0.05).结论 变形链球菌ComCDE密度感应系统调控变链菌的变链素及免疫蛋白产生、参与不同菌种间竞争生存.
作者:张恺;凌均棨;刘佳;霍丽珺;麦俊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个体化钛支架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效果,探讨下颌骨个体化修复再生的途径.方法 以9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磨骨术建立兔下颌骨单侧缺损模型,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快速成型技术等设计制作兔下颌骨个体化钛修复体,再将其与CHA和rhBMP-2复合应用于兔下颌骨标准化缺损修复,通过大体标本观察、骨密度检测、生物力学测试和组织学染色对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再生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兔下颌骨解剖形态恢复理想,生物力学测试、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随时间点延长成骨效果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钛支架内具有大量新骨形成,新生骨组织在24周时已明显成熟.结论 采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的个体化钛支架复合CHA和rhBMP-2,可望通过骨再生途径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修复重建.
作者:王忠东;陈俊兰;陈觉尧;胡文;龚振宇;刘亚雄;林少珍;吴纪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的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对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静磁场加载装置,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进行12.5、125和250 mT的静磁场加载,连续加载0.5、1、3、5和7d,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的.结果 12.5 mT磁场加载组在加载0.5、1和3d,细胞的TGF-βl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相应时段明显增强(P<0.05).125和250 mT磁场组加载静磁场0.5、1、3、5和7d后,细胞的TGF-β1 mRNA的表达升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和12.5mT磁场加载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磁场对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磁性附着体模拟静磁场可以抑制TGF-β1 mRNA基因表达的下降,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赵煜;李冰雁;赵克;巢永烈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A和B (MICA、MICB)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以及MICA、MICB对OSCC细胞生物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提取OSCC患者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从中提取R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ICA、MICB在OS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差异.结果 PCR显示,OSCC患者及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均表达MICA mRNA、MICB mRNA,但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两者中表达差异较大,OS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ICA mRNA表达水平相当于健康成人的(2.8795±0.1343)倍,MICBmRNA表达水平相当于健康成人的(2.3268±0.1367)倍,均显著高于健康成人(P<0.01).结论 OSCC外周血淋巴细胞MICA mRNA、MIC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其在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
作者:马平平;杨宏宇;余术宜;罗娟;王锋;孟玉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磷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BONJ)的临床特点和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BONJ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为曾使用或目前正在使用BPs药物、颌骨骨质外露持续8周以上、颌骨没有接受过放射线治疗.结果 有12例患者诊断为BONJ,使用药物时间为10 ~ 90个月.临床表现以颌骨疼痛、牙齿松动、死骨外露等为主,合并感染后流脓和瘘管形成等.X线示骨质破坏,边缘欠光滑.7例手术治疗能令病情得到控制,但5例保守治疗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结论 BONJ诊断不难,但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
作者:黄如冰;吴晓林;俞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错(牙合)畸形及正畸治疗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QoL)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用口腔健康研究量表(OHIP-14中文版)测量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人群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162例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开始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12个月(T4)、治疗结束拆除矫正器(T5)、治疗结束后6个月(T6)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变化,分析患者OH-QoL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量表各领域中Angle Ⅰ类错殆组及Angle Ⅱ类错(牙合)组在心理不适(领域3)得分高,而Angle Ⅲ类错(牙合)组在功能限制(领域1)得分高,患者正畸治疗开始后1个月(T1)OHIP-14平均总得分高(P<0.05);同时T0与T1 、T1与T2、T2与T3、T4与T5、T5与T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T6)得分低于治疗前(T0)(P<0.05),即患者治疗后总体OH-QoL比治疗前提高.各条目中,正畸治疗前(T0)“其他人面前觉得不自在”常给错(牙合)畸形患者带来负面影响,T1“出现过明显疼痛”、“吃什么东西都不舒服”、“在其他人面前觉得不自在”、“感到紧张不安”、“对自己的饮食不满意”给固定正畸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大,与正畸治疗前(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健康状况对本研究患者OH-QoL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不适领域,而对于Angle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方面;错(牙合)畸形的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治疗后能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作者:陈月明;麦理想;李业荣;招顺秀;许碧晖;吴奕添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Adper Easy One一年复诊期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有2颗恒磨牙(牙合)面洞的患者27例,按随机数表选择其中一颗牙使用Adper Easy one自酸蚀粘接剂(自酸蚀组),另一颗牙使用Scotchbond酸蚀剂及Adper Single Bond 2粘接剂(全酸蚀组),两颗牙均充填Filtek Z350树脂.术后即刻、1周、半年及1年复诊评价术后敏感,并按USPHS/Ryge标准评估充填体情况.结果 自酸蚀组1例发生术后敏感,全酸蚀组2例发生术后敏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酸蚀组1例充填体边缘不完整,自酸蚀组所有病例充填体边缘完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充填体颜色匹配、解剖学形态、表面质地均在1年复诊期内保持良好,未发生洞缘变色及继发龋.结论 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1年复诊期内术后敏感发生率低,临床效果保持良好.
作者:韦曦;何庆银;凌均棨;林正梅;徐琼;刘建伟;麦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种植牙冠根比对种植体生存率、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间52例种植修复的患者,均部分或个别牙缺失,采用延期种植技术,共植入83颗ITI种植体.在种植体完成冠修复时和功能负载3年后分别对种植牙采用标准化X线投照技术,拍摄种植体数字化牙片.利用CliniView 6.1.3软件,分别测量计算出种植牙的冠根比与种植体周围骨垂直高度丧失的数值.结果 观察期间3例患者4颗种植体失败,种植体的3年累积生存率为95.2%;解剖冠根比平均为(0.99±0.32);临床冠根平均为(1.41±0.33).不同种植体冠根比之间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种植体周围骨垂直高度丧失平均值为(-0.64±0.30) mm.按解剖冠根比小于1、1~ 1.9和大于或等于2将种植体分为3组,骨垂直高度丧失分别为(-0.86±0.25) mm、(-0.46±0.20)mm和-0.11 mm,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临床冠根比小于1、1 ~ 1.4、1.5 ~ 1.9和大于或等于2将种植体分为4组,骨垂直高度丧失量分别为(-1.84±0.84) mm、(-0.77 ± 0.08)mm、(-0.36±0.09)mm和(-0.17±0.05)mm,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牙区种植牙的解剖冠根比或临床冠根比大小没有对种植体生存率和周围骨垂直高度丧失产生影响,冠根比大的种植体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邹康元;李树荣;张佩芬;符镇南;陈觉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手术显微镜下切除儿童及青少年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经验.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6例原发于颈侧和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外科切除,患者均为儿童及青春期少年,其中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膜瘤3例,副神经节瘤1例.神经来源包括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丛、颈丛神经、舌下神经及颈动脉体.结果 6例肿瘤中5例完全切除,1例近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的Horner氏征1例,暂时性呛咳1例,暂时性伸舌偏斜1例,暂时性手臂握持无力1例,随访期内均完全恢复.持久性迷走神经切除1例.结论 在显微镜下切除神经源性肿瘤有一定优点,主要有尖源明亮、组织辨别度高、神经损伤小、重要结构观察清晰的特点,易于同期做神经修复等.
作者:刘星伟;樊韵平;李春阳;夏文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高度的牙本质肩领设计对预成碳纤维桩核修复后牙体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24颗完整、离体、单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于颊侧釉牙骨质界上1.0 mm处截冠,经根管治疗后制备残根模型.通过模拟正畸牵引术(牙合)向牵引残根并在残根颈部预备一定高度的牙本质肩领;按预备的牙本质肩领高度不同(0.0、1.0、2.0 mm)依次分为A、B、C三组,预成碳纤维桩核联合铸造全冠修复残根.试件自全冠颈缘完成线下2.0 mm包埋于自凝塑料内,电子万能试验机以与牙长轴成150°、横梁位移速度1.0 mm/min于颊尖顶加载,测定折裂载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组试件的折裂载荷(kN)均值依次为(1.13±0.15)、( 1.63±0.14)、(1.92±0.19).预备牙本质肩领可显著提高牙体的折裂载荷(F=48.437,P<0.001);并且随着预备的牙本质肩领高度增加,牙体的折裂载荷显著增大(P<0.05).结论 在残根颈部设计牙本质肩领,可明显提高牙体的折裂载荷.
作者:孟庆飞;陈丽娟;孟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颌面部中、小手术后合理有效的创腔引流方式.方法 将80例颌面部中、小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橡皮条引流组(A组)和负压引流组(B组),每组40例,观察术后创腔积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B组术后引流量,分析比较两种引流方式对患者术后外观和护理影响.结果 B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占总引流量的83.57%,第2~3天占16.43%.A组患者术后创面敷料渗透,甚至渗透患者衣物,而B组术后创面清洁,便于术后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渗出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 颌面部中、小手术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比橡皮条引流具有保持创面清洁、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李新青;吴大铭;沈全明;周鹏;王景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上颌窦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方法,但与之相伴随的一系列并发症可能会影响种植治疗的效果,因此正确的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增加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系统性疾病及不良习惯、上颌窦解剖结构和病变、手术操作和感染、种植修复设计等几个方面对上颌窦提升术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董凯;柳忠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纯钛因其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以及相对低廉的价格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口腔各种修复体的制作,尤其是口腔种植体的制作.但是纯钛在高温下易氧化,在钛表面生成一层过厚的而低附着力的氧化膜,而且钛与瓷粉间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等因素导致钛-瓷结合强度较低,从而限制了纯钛应用于烤瓷修复体.因此,关于提高纯钛与瓷粉之间结合强度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本文重点对提高纯钛与瓷粉之间结合强度的表面处理技术(喷砂、预氧化、涂层、粘接瓷、化学处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艺萍;叶剑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发生在颌骨、肌肉、筋膜、皮肤之间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1].纵隔脓肿多为外伤手术或纵隔感染引起的急性结缔组织化脓性炎症,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50%[2].纵隔中上段脓肿形成主要是颈部感染下行及中上纵隔感染本身引起,如牙源性感染、咽旁隙及咽后隙感染下行或是上段食管损伤引起纵隔脓肿.下纵隔脓肿形成主要源于下段食管损伤,常并发单侧或是双侧胸腔感染.而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纵隔脓肿非常罕见,且临床上容易忽视.现将成功救治的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菊;王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针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口腔材料学课程的高分子科学基础教学部分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组织,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以自由基聚合为主线,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理论课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具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积极运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实验课上合理选择、设计和实施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理论课上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和总结,巩固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重点内容.为改善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和总结,全面提升口腔材料课程中高分子科学教学水平.
作者:徐永祥;孙志辉;林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12年6月18至22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协办的“2012年医学电子出版物编辑业务培训班”在五彩缤纷的羊城隆重举行.
作者:陈晓鹰;鲁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