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1366
  • 国内刊号:11-9285/R
  • 影响因子:0.59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36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口腔科学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电子版)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颌间高度降低对颞下颌关节负荷影响的实验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牙体磨耗至颌间高度降低对颞下颌关节(TMJ)负荷的影响。方法在已建立的人TMJ负荷分析模型上,记录并分析不同颌间高度咬合时的双侧TMJ上下腔关节面压力分布情况。结果(1)不同颌间高度降低时,双侧TMJ负荷的力度中心均往右侧关节下腔关节面偏移,但幅度不大,各关节面压力集中区位置有不同程度的位移;(2)随着颌间高度的降低,各关节面压力峰值均逐渐增加(F 左上腔=23.90、F 左下腔=18.55、F 右上腔=24.36、F 右下腔=33.14,P均<0.05),下腔关节面均比上腔高;(3)随着颌间高度的降低,各关节面压力接触面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 左上腔=0.052, P 左上腔=0.95;F 左下腔=0.122,P 左下腔=0.89;F 右上腔=0.312,P 右上腔=0.74;F 右下腔=0.097,P 右下腔=0.91)。结论牙体磨耗至颌间高度降低可造成关节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改变其内在受力环境,终可能引发其生物力学改建。

    作者:陈正;麦志辉;陈琳;陈奇;王语旋;艾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喷砂酸蚀粗化种植体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喷砂酸蚀(SLA)的钛种植体表面粗化处理方法,分析比较不同表面理化特性的差异。方法自制表面光滑钛种植体分两组:一组依次采用LT-G20W光纤激光打标机轰击、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阳极氧化法制纳米管3个工序联合粗化光滑面的纯钛种植体表面;另一组依次采用喷砂(Al2O3颗粒)、18%盐酸和49%硫酸的混合物酸蚀法2个工序粗化钛金属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植体表面形貌;应用表面电子探针(EPMA)对种植体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元素化合状态进行分析;应用3D表面形貌仪在白光共聚焦扫描模式下对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两者的表面形貌、化学组分、表面粗糙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制备两种粗化的钛种植体表面。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表面的粗糙度大于SLA表面的粗糙度。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组:轮廓算术平方差Ra=(8.19±0.09)μm,轮廓各点高度均方根Rq=(10.64±2.10)μm,轮廓大峰高度Rt=(43.42±6.18)μm;SLA组:Ra=(2.09±0.13)μm,Rq=(2.70±0.18)μm,Rt=(15.36±0.50)μm,两者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Ra=-16.709,tRq=-9.206, tRt=-10.178,P<0.05);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组的表面清洁;SLA组表面可见尖锐的边缘,散在的一些Al2O3颗粒。结论采用激光酸蚀联合纳米管与SLA的钛表面处理方法均可以获得粗糙表面,前者较后者更为清洁规则,粗糙度更高,可控性更好。

    作者:王敬旭;丁祥龙;容明灯;赵红宇;周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扁平苔藓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目的研究正常口腔黏膜、口腔扁平苔藓(OLP)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和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的相关性。方法 OLP标本23例、OSCC标本50例和正常口腔黏膜标本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H.pylori的感染、p53蛋白、p16蛋白的表达,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卡方分析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组、OLP组及OSCC组中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0、47.8%和48.0%,正常口腔黏膜组与OLP组和OSC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P=0.013;χ2=8.00,P=0.004);OLP标本中 H.pylori 阳性组和阴性组 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5%和16.7%,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36.4%和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P=0.043;χ2=3.89,P=0.048);OSCC标本中H.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91.7%和84.6%,p16蛋白表达率为分别20.8%和30.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669;χ2=0.65,P=0.526)。结论 H.pylori感染与OLP和OSC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ylori感染在OLP和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姚小武;林敏校;陈仕生;卢子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关节盘细胞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颞下颌关节盘软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大鼠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三向分化鉴定其干性,大鼠关节盘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收取BMSC培养24 h上清液制作条件培养基,CCK-8检测条件培养基对关节盘软骨细胞细胞增殖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条件培养基培养7、14 d关节盘软骨Ⅰ、Ⅱ、Ⅹ型胶原基因表达。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获取的大鼠BMSC具备三向分化能力,大鼠关节盘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免疫荧光表达。 CCK-8结果显示,培养48 h 后条件培养基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5,P<0.05);RT-PCR结果显示:条件培养基组7 d时抑制Ⅹ型胶原表达(t=2.586,P<0.05),14 d时促进Ⅱ型胶原表达(t=6.501,P<0.05)。结论大鼠BMSC分泌物促进关节盘软骨细胞增殖,抑制关节盘软骨细胞肥大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邢超;孙养鹏;郑育亮;刘文静;郑有华;张志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舌鳞状细胞癌顺铂耐药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人舌鳞状细胞癌(TSCC)化疗耐药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以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及其顺铂耐药细胞株CAL27/CDDP、SCC15/CDDP为研究对象。 MTT检测两组亲本细胞及耐药细胞的半抑制率(IC50),显微镜下观察两组亲本细胞及耐药细胞的形态,免疫荧光和Weston blot检测EMT相关分子标记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Weston blot检测EMT转录因子Twist1和Slug的表达,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AL27/CDDP较CAL27 IC50提高7.5倍(χ2=13.8043,P<0.01),SCC15/CDDP较SCC15 IC50提高8.3倍(χ2=10.464,P<0.01)。 CAL27和SCC15均为上皮细胞形态,CAL27/CDDP和SCC15/CDDP呈间质细胞形态,且两组耐药细胞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表达上调,EMT转录因子Twist1、Slug表达上调,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结论顺铂能成功诱导人舌鳞癌细胞发生EMT。

    作者:刘墨;张斌;王安训;黄洪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切开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方法将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气管切开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2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20例)、0.9%氯化钠溶液组(N组,20例)。在开始缝合切口时(约术毕前1 h),R组和D组分别用3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N组以同样的时间输注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在术毕气管切开更换气管套管时,R组在气管套管外壁涂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苏醒期间呛咳、躁动的情况以及心率(HR)、血压(BP)和呼吸(RR)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2)苏醒期R组追加芬太尼的次数和追加芬太尼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至90%以下的例数均明显少于D组和N组(D组:χ2=7.619,P=0.006,χ2=8.547, P=0.003;N组:χ2=25.600,P<0.05,χ2=24.000,P<0.05),D组少于N组(χ2=7.619,P=0.006;χ2=6.995, P=0.008);(2)苏醒时呛咳评分R组明显低于D组和N组(D组:P=0.006;N组:P<0.05),D组明显低于N组(P=0.007),追加芬太尼后D组和N组呛咳评分明显下降,苏醒30 min至1 h又再度上升,而R组的呛咳评分在苏醒期各时间点都较低且无明显波动(F=0.716,P=0.702);(3)苏醒期Rass评分显示R组一直处于平稳的佳镇静状态(F=0.886,P=0.662),而D组和N组的镇静程度不佳,在追加芬太尼前后呈现由烦躁到镇静过度的转变,其中N组为明显(D组:F=4.335,P=0.017;N组:F=20.476,P<0.05);(4)麻醉诱导前与苏醒期R组HR、BP及RR的变化均不明显(HR:F=1.876,P=0.225;MAP:F=1.520,P=0.301;RR:F=1.112,P=0.465),D组和N组的波动比较明显,其中N组波动明显(D组HR:F=3.472,P=0.041;MAP:F=3.465,P=0.042;RR:F=3.982,P=0.032;N组HR:F=5.674, P=0.005;MAP:F=5.442,P=0.006;RR:F=15.232,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套管用于术毕气管切开的患者,能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呛咳和躁动,使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作者:徐晓莹;傅钢兰;赵小朋;何波;潘朝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合型人工骨预制体在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制作的复合型人工骨预制体在个性化颌面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颌面骨缺损的患者利用复合人工骨进行骨缺损修复,术前对颌面骨缺损部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三维重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制造快速成型机、复合人工骨材料及一系列的工序处理后制成三维颌面模型及个性化的颌面骨预制体,术中在模型指导下将颌面骨预制体精确定位与固定。其中3例并明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则予同期或二期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全部颌面预制体术中能准确快速的就位及固定,无预制体断裂等发生,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血运良好,除1例经口内切口患者术后部分伤口裂开予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愈合外,余伤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至4年,无预制体移位、排斥等并发症发生,双侧颌面外形基本对称,外形满意。结论应用CAD/CAM制成的个性化复合材料颌面骨预制体能达到颌面骨缺损的精确重建,有效地解决植入体塑形困难,简化了手术程序及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伟强;姚媛媛;陈宇宏;冀晨阳;潘淑娟;张金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CIK过继性细胞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改良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iCIK)过继性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3年4月60例OSC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iCIK组(手术治疗+iCIK治疗)及对照组(手术治疗),不良预后者术后行放疗或放化疗。统计两组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分析iCIK组培养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iCIK细胞的T细胞亚群比例及Th1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 iCIK组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16.67%vs 40.00%,χ2=4.022, P=0.045),且无病生存期高于对照组(50.96±3.69 vs 38.15±4.90,χ2=4.163,P=0.041)。但两组的死亡率及总体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CIK培养后T细胞及CTL细胞比例、IL-2及IFN-γ水平显著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iCIK辅助治疗可延长OSCC患者无病生存期,减少复发或转移的发生,但未改变终的预后,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iCIK高表达CD3+CD8+,分泌高浓度的Th1细胞因子,具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及抗肿瘤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作者:梁培盛;蒋盼;肖栋涛;杨菁;凌均棨;汪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即刻牙本质封闭对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程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牙本质即刻封闭技术对牙体预备后活髓基牙牙本质敏感程度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行后牙三单位固定义齿修复,每例口内有2颗活髓后牙参与实验,基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基牙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随后取模。对照组在基牙预备后常规取模,不进行即刻牙本质封闭。1周后行终修复,全冠粘接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时检查记录患者的牙本质敏感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固定义齿粘接后1周及1个月,实验组出现敏感基牙数少于对照组(1周:Z=-1.88,P=0.03;1个月:Z=-2.15,P=0.02)。粘接后6、12及18个月两组敏感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Z=-0.69,P=0.30;12个月:Z=-0.41, P=0.69;18个月:Z=-0.42,P=0.52)。比较两组敏感程度结果显示,实验组敏感的基牙,敏感程度主要为1度;对照组主要为1度及2度。1周及1个月观察点两组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P<0.05,1个月P=0.027)。结论活髓基牙牙体预备后行即刻牙本质封闭,可有效降低术后短期内牙本质过敏的发生率,减小患者的术后不适感。

    作者:温玉洁;黄达鸿;汪竹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快速扩缩弓并前牵引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疗效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 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 mm、牙性改变2.8 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可取得较大的牙关系改善。

    作者:李新桂;张栋杰;叶金梅;邓利琴;翟佳羽;陈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研究进展

    正颌术术后的复发往往与颞下颌关节(TMJ)结构和位置异常有关,包括髁突移位、进行性髁突吸收和关节盘移位等。正颌外科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手术,对TMJ的结构和位置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牙颌面畸形患者往往术前即有TMJ的疾病,因此正颌手术本身对TMJ的影响是否导致了复发和产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需要多项研究探索。有一些学者提出,正颌手术同期行关节盘复位术可提高手术效果稳定性。对预防由于TMJ结构和位置异常引起的复发或TMD,目前临床尚无特定方法。鉴于此,本文将在正颌外科对TMJ结构的影响,与TMD的关系,以及预防术后复发和TMD的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叶周熹;史俊;杨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磁场促进成骨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关研究表明,静磁场可以促进细胞成骨作用,并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关于其具体机制,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大量学者通过实验试图明确这一机制。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作者:周洋;曾融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对论著摘要写作的要求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和“结论(Conclusion)”的结构式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和名均首字母大写,复姓中间加入连字符,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3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细些。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征稿及征订启事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于2007年2月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承办。本刊2011年起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口腔医学及相关专业医生和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口腔医学领域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经验,以及与口腔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对文稿附图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图片必须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的符号(包括箭头)必须标注。病理照片务必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大体标本照片应有尺度标记。若用人像,应征得患者的书面同意。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像素/英寸),线条图应用制图软件绘制。每幅图均应冠有图题及说明,如图中使用缩写,请注释其中、英文全称。图号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查询说明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行业管理归口部门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方法:首页(http://www.gapp.gov.cn/)“办事服务”→“便民查询”→“新闻出版机构查询”→“连续型电子期刊”,“期刊名称”输入我刊名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对论文中统计学处理的要求

    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字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关于论文二次发表的声明

    某些由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制定的指南以及作者以其他语言发表的科研成果等,需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根据国际惯例(参考《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供相应材料,本刊允许或接受论文用同一种语言或另一种语言的二次发表。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为了提高编辑部对于学术不端文献的辨别能力,端正学风,维护作者权益,《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已正式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来稿进行逐篇检查。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如查出作者所投稿件存在上述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将立即做退稿处理并予以警告。希望广大作者在论文撰写中保持严谨、谨慎、端正的态度,自觉抵制任何有损学术声誉的行为。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对作者署名和志谢的要求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互相探讨和沟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根尖手术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技术与材料的进步,根管治疗和非手术再治疗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牙治疗后根尖周病变持续不愈,由此提出根尖外科手术的需求。根尖外科是将根管治疗术和外科手术结合以治疗根尖周病患牙的方法,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生理环境,以利于根尖周病变愈合和组织再生。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引导组织再生术、CBCT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手术器械和生物活性材料的应用,赋予根尖外科新的内涵。与传统根尖手术比较,显微根尖手术在口腔手术显微镜和显微手术器械的辅助下操作,术者可清晰观察根尖周病变范围,准确定位根尖、侧副根管、管间峡区等结构。超声工作尖行根尖倒预备,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改善根尖区的手术入路和可视度,达到精确倒预备和严密充填的效果,从而提高根尖手术的成功率。本讲座将就根尖手术中切口设计与美学效果、临界骨缺损与引导组织再生术、余留牙根长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进行讨论。

    作者:韦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下颌骨升支骨结核一例

    颌骨结核作为肺外结核的少见病近年呈增多趋势,其发病形式、临床表现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容易被误诊为炎症或良恶性肿瘤。本文就近期收治的1例发生于下颌升支骨结核的临床表征、病理表现及相关实验室特点作一阐述,并通过文献复习,分析颌骨结核的临床特征,以期引起重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作者:李志萍;孟箭;顾倩平;张杰;庄乾伟;吴蕊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种植义齿患者中应用健康教育处方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处方在口腔种植义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3例口腔门诊行种植义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与实验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通过宣教前后患者种植知识水平评分和复诊依从性对健康教育处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宣教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口腔种植知识平均分分别为(16.83±13.06)、(18.00±14.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1,P>0.05);两组患者宣教前后知识水平得分差值分别为(44.83±28.35)、(63.19±19.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7,P<0.05);复诊平均次数分别为(2.26±0.605)、(3.27±0.70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6,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对种植义齿患者进行个性化宣教,可提高患者的宣教效果和复诊依从性,值得在口腔专科门诊推广。

    作者:林丽婷;杨冬叶;古佩明;张雪玲;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口腔正畸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丛性的实践效果。方法对286例错畸形患者在口腔正畸治疗时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临床,开展相关护理。结果整个护理过程护患沟通良好,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率逐年上升,2012年患者的满意率为95.2%、依从性为93.8%,2013年满意率为97.3%、依丛性为95.6%,2014年满意率为99.5%、依丛性为98.5%。结论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可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互动与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程锡芳;余玲玲;丁香莲;石恺;游滢滢;魏旺荣;李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病的研究进展

    根管内血运重建术是Iwaya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一种牙髓再生方法,主要通过彻底有效的根管消毒,为牙髓干细胞、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等增殖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多用于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至今,已有多位学者报道采用该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即患牙的根尖周损害影像消失、牙根继续发育。本文将从根管内血运重建术的发生原理、组织学来源、抗菌剂的应用及组织支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述评。

    作者:凌均棨;曾倩;林家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