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国际刊号:1002-0837
  • 国内刊号:11-277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616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1996年优秀国防科技期刊
  • 特种医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3期文献
  • 壳体结构模型的减振设计方法研究及试验验证

    目的 针对壳体结构模型进行减振设计,使其能经受宽带随机振动环境考核.方法 在模型与其连接面之间增加一组上下对接的T型橡胶减振器实现减振设计.结果 该减振设计使得系统响应的总均方根加速度值有了明显降低.结论 该减振设计方法可行,能够达到对壳体结构减振的目的.

    作者:杨宁;马爱军;刘洪英;安梅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电信号形态相关性分析

    目的 扩展深化载人航天条件下心电信息的分析方法.方法 针对心电信号波形形态间的相似性信息,提出心电相关序列(electrocardio-correlation sequence,ECCS)的分析方法,并对试验数据、MITBIH数据库中的数据构建出心电相关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心电相关序列较好地展现了心电信号波形形态相似程度的变化趋势.结论 心电相关序列可以在载人航天条件下从一个新的途径研究心肌电活动情况.

    作者:张琳;严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72h睡眠剥夺和社会隔离的心理效应和对抗措施研究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社会隔离等复合因素对小组心理功能的影响并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对抗措施.方法 12名志愿者分为4组,2个对照组和2个干预组,每组3人,睡眠剥夺、社会隔离72 h,实验前对干预组进行小组心理资源整合等心理训练,实验过程中对小组的容纳他人特征、抑郁水平、一般能力和完成小组任务情况进行测试.结果 实验初期干预组较对照组抑郁水平低;睡眠剥夺第2、3天干预组部分能力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成员对小组任务进行有效的协商分工,具有更好的心理相容性.结论 小组心理资源整合等心理训练有效地增进了小组成员的人际相容性,一定程度上对抗了睡眠剥夺等因素的负面影响.

    作者:刘学勇;白延强;刘芳;王峻;景晓路;秦海波;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转换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CNTF对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转换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尾吊方法制备失重性肌萎缩模型,通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方法检测MHC-l/llb和p130或Myf5表达的变化,以揭示CNTF对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转换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体内注射CNTF显著逆转失重诱导的慢肌比目鱼肌重量的丢失.此外,尾吊过程中的动态分析结果也提示,CNTF处理可明显削弱失重诱导的慢肌比目鱼肌重量的丢失及其慢肌向快肌纤维表型的转换.课题组进一步发现CNTF的这种干预效应伴随着肌卫星细胞特异标志p130和Myf5蛋白的上调,这就提示了CNTF处理的慢肌比目鱼肌中肌卫星细胞库增加.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CNTF可通过增加慢肌的肌卫星细胞库干预失重性肌萎缩及其纤维表型的转换.

    作者:张鹏;刘红菊;杨明浩;李莉;葛昕;李翔;王旭;范明;陈晓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基于图像分区和位平面编码的医学超声图像压缩算法

    目的 研究一种适合医学超声图像特点的图像压缩算法.方法 采用掩码图将每帧图像划分为扇形区、变化字符区和背景区.对扇形区图像采用小波变换结合位平面算术编码的压缩算法;对变化字符区图像采用二值量化结合位平面算术编码的压缩算法;对背景图像采用在编/解码端存储的办法.结果 没有采用图像分区技术的算法相比,本文算法的压缩比高、重建图像的质量好、算法的执行速度快.结论 本文算法大大优于不采用图像分区技术的压缩算法,适合超声图像的压缩.

    作者:盛娟;韦明;唐黎明;许鹏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航天操作复杂度模型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目的 确定航天操作复杂度评价模型中4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方法 采用了2种权重分配法:客观权重法和主观权重法.其中主观权重法采用的是Delphi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多专家集值统计的方法,通过10名航天员问卷调查得到;客观权重法采用的是SPSS 15统计软件的nonlinear的分析方法,对模型验证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结果 得到评价指标的2套权重系数.结论 主观权重因集合了多位专家的意见,而能适用于不同操作情境;客观权重则较适用于操作情境相同的情况.

    作者:张宜静;吴斌;王一;施谬佳;李志忠;吴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便携式航天服通风热调节装置的研制

    目的 在地面大气环境下,对穿着航天服作业和移动的航天员进行便携式通风,以达到降温和除湿的目的 .方法 根据航天员在地面着航天服进行便携式通风和散热的需求,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阐述了无刷直流离心式风机、电源、风量调节、智能化系统参数监测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结构、软件等模块的设计方案.结果 研制的便携式航天服通风热调节装置功能完善,工作稳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操作简单,有较好的人一机界面,重量轻,结构紧凑,便于携带.结论 便携式航天服通风热调节装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航天员着航天服时的便携式通风热调节,也满足了航天服使用后的通风干燥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作者:席林斌;李潭秋;李猛;林贵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60Co-γ射线对螺旋藻生长影响研究初探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为今后螺旋藻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源对螺旋藻藻丝体进行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然后对不同处理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再培养,通过观察不同处理间的藻体生长状况、藻丝体形态变化,以及测定藻液的光密度值变化、藻体的光合放氧效率和其它营养生理等指标,考察螺旋藻抗60Co-γ射线辐射的能力.结果 螺旋藻受60Co-γ射线辐照后,其生长速率、光合放氧效率、藻丝体长度以及其它营养生理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但螺旋藻具有较强的抗辐射和自修复能力,其半致死辐射剂量为2.0 kGy.结论 螺旋藻具有一定的尊辐射能力,可作为今后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关键生物部件的优先研究对象.

    作者:艾为党;郭双生;董文平;唐永康;秦利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力/失重条件下密闭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通风和换热特性研究

    目的 在地面条件下研究、评估载人航天飞行中密闭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通风和换热特性.方法 在实验室密闭舱内构建一个温湿度控制系统,测量舱内不同剖面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分析重力和失重条件下该温湿度控制系统的效能.结果 全面评估了构建的温湿度控制系统重力和失重务件下的温度、湿度控制能力,系统分析了重力和失重条件下的气流分布状态,证明它满足空间站的使用要求.结论 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作为密闭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辅助手段,用于任意重力条件下的密闭舱布局设计和大气环境分析.

    作者:傅岚;袁修干;韩海鹰;冯红旗;杨春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脉冲响应法在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在骨力学特性的研究中脉冲响应法是一种振动分析技术可用来分析人体骨骼的动态特征.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这种振动分析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骨生物力学研究中.本文就该方法基本原理以及在骨生物力学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叙述.

    作者:祝郁;刘炳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

    载人航天环境模拟技术是航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分支.本文在阐述了载人航天环境模拟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载人航天人工大气环境、空间环境、动力学环境、失重环境以及载人航天产品环境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马爱军;黄晓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长期载人航天中的医学挑战与对策

    针对长期载人航天飞行以及星际探索中面临的关键医学问题,如辐射生物效应、失重生理效应、疾病风险、心理及行为问题,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讨论了长期飞行任务航天医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防护策略,并展望了我国长期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给医学提出的挑战.

    作者:白延强;吴大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空间时间生物学研究进展

    空间时间生物学是未来制约长期载人航天乃至月球和星际飞行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大都集中在生物节律,特别是近日节律,对航天员的影响问题上.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节律,特别是航天飞行生物节律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根据人类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开展空间时间生物学研究的问题;同时对空间时间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模型进行了描述.根据空间时间生物学的基本模型,提出了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从而为空间时间生物学学科及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苏洪余;陈善广;李建辉;王志魁;徐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国失重生理学研究进展

    失重生理学是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学科.我国的失重生理学研究经历了40多年研究历程,特别是近10年来成绩菲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简要地介绍我国失重生理学研究的概况,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作者:沈羡云;王林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载人航天实施医学的建设与发展

    航天实施医学是航天医学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载人航天型号任务中为保障任务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航天实施医学概念、研究内容与任务、建设、发展几个方面对航天实施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郭志峰;李勇枝;盖宇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医药在载人航天中的应用

    将中国传统医学与航天医学结合起来,是我国航天医学发展的独特优势.多年来,我国的航天医学工作者,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航天医学体系,探索解决航天医学难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究方面:1)建立了航天中医药体系的理论框架;2)研制适用于载人航天飞行的有效方剂;3)探讨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机理.在应用方面:理念上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预防为主,寓治于防.强身固本.方法 上彰显中医药的辨证施治、整体调节、个体化诊疗特色优势.将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与航天员选拔和医学监督、医学保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航天员中医辨证理论和方法,研制了适应航天员医监医保要求的中药制剂.对航天员身体功能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功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中.实验研究和航天实践表明,发挥中国传统医学优势,深化航天医学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作者:李勇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长期飞行航天营养和航天食品面临的挑战

    本文在NASA对ISS长期飞行航天员营养状态观察结果的基础上,阐明航天环境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对航天营养研究和航天食品研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白树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技术研究与工程实施

    航天飞行训练模拟器是用于航天员训练的地面重要设备之一.本文在国际通用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研制的模拟器进行了技术原理和工程实施介绍,探讨模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并对后期发展提出了展望.

    作者:晁建刚;陈善广;薛亮;姜国华;王宪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我国航天环境医学研究的实践与成就

    本文首先对我国航天环境医学研究的框架进行了概述.进而对其研究中涉及的环境因素测量与模拟、人体和生物效应研究、环境因素的医学和工程个体防护进行了论述.后对航天环境医学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作者:虞学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国航天员选拔训练回顾与展望

    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是载人航天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和飞行安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各国载人航天计划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实践的经验表明,能否选拔训练出合格的航天员将直接影响到载人航天计划的顺利实施和飞行任务的成败.本文阐述了航天员选拔训练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回顾总结了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各阶段在选拔训练体系的创建、首批航天员的选拔训练、两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的选拔训练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并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的规划及选拔训练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我国航天员选拔与训练体系未来建设的目标、发展方向与研究的重点.

    作者:黄伟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国航天医学工程学发展与展望

    航天医学工程学是在我国40年载人航天发展与实践中,孕育催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技术,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本文简介了航天医学工程学的概念、体系构成,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高效工作为核心,概述了航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成就和后续发展目标.

    作者:陈善广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