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1988年创刊,中英文混编,原为季刊,1996年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请将电子档投至信箱suhongyu@vip.sina.com,同时要求邮寄纸质稿件1份,单位介绍信1份(证明无失泄密、无政治问题、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议,在校生还需导师签字)、作者简介1份(必须有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1来稿应当用E-mail发电子档至编辑部投稿信箱,并请注明通讯方式;投稿须附单位介绍信,证明所做工作的真实性,稿件不涉密,作者署名无争议,未一稿多稿(在校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来稿需导师签字认可);
2编辑部收到稿件后进行登记编号,并给回执,日后查询应告知编号;本刊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答复处理意见;
3稿件刊出后应按相应规定支付作者稿酬。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目的观察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致猴内脏损伤的影像学改变.方法 8只健康雄性成年恒河猴被随机分为+15 Gx组、+18 Gx组和+21 Gx组,分别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相应峰值的抛物线形过载曲线作用;8只恒河猴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2 h、24 h、7 d进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检查,并对+15 Gx组行脑灌注成像.结果各Gx组在过载作用后即刻肺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肿,部分出现气胸、肺出血;7 d后肺部影像基本恢复正常.灌注成像显示+15 Gx过载作用后2 h、24 h大脑呈缺血性改变,7 d后血流灌注基本恢复正常.其它实质脏器如肝、胆、胰、脾、肾脏、睾丸未出现明确损伤(仅一例出现肝脏的局部损伤).结论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主要引起肺部损伤和脑缺血性改变,MSCT可早期检出损伤,并具有扫描速度快,重复性好,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载人航天过载损伤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费军;吴斌;张朝利;由广兴;刘瑛琪;姜世忠;王宗烨;耿振林;焦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检验飞机仪表平视显示系统与下视显示系统的可用性特点.方法 观察专业组和业余组飞行员基于两种显示系统完成仪表飞行任务时的操作绩效,以及次任务对之的影响,同时监测两组受试者的眼动过程.结果 相对于下视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地平仪上注视数据减少(注视比率、平均注视时间),跳读地平仪频率增加;高度偏差增加,航向偏差减少.平视显示系统不影响业余组高度偏差,却导致专业组高度偏差增加.此外,次任务状态对业余组的影响程度甚于其对专业组的影响程度.结论 平视显示系统与下视显示系统各有优势与不足,两种显示系统的可用性特点受到个体经验的调节.
作者:刘志方;陈朝阳;苏永强;苏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益胶囊对-10°头低位卧床28 d诱导的猕猴下肢骨骼肌萎缩的保护作用,开发红益胶囊在肌萎缩防护中的新用途.方法 采用-10°头低位卧床制备猕猴模拟失重性肌萎缩模型;猕猴分为对照组和喂食红益胶囊组,分别在卧床前(0天)和卧床后28 d取一侧比目鱼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等方法,分析红益胶囊对肌萎缩形成的影响.结果 1)卧床28 d后,猕猴小腿平均围径和比目鱼肌肌纤维平均直径较卧床前显著下降(P<0.05),直径较小肌纤维含量明显增多,提示-10°头低位卧床28 d明显诱导了猕猴下肢骨骼肌和肌纤维的萎缩.2)卧床28 d后,猕猴比目鱼肌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下降,但红益胶囊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3)-10°头低位卧床28 d后,肌萎缩特异因子Atrogin-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红益胶囊组Atrogin-1 mRNA的表达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结论 红益胶囊可通过抑制肌萎缩特异因子Atrogin-1 mRNA的表达对抗-10°头低位卧床诱导的肌萎缩.提示了红益胶囊在肌萎缩防护中的新功能.
作者:罗维;张鹏;李文炯;刘红菊;王晶;李景龙;陈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人肺癌YTLMC-90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和3H-TdR掺入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研究异鼠李素对YTLMC-9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结果异鼠李素抑制YTLMC-90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凋亡,使bcl-2, c-myc、 H-ras癌基因表达下降,增强bax、c-fos基因表达.结论异鼠李素可能通过下调bcl-2、 c-myc、 H-ras基因的表达,增强bax、c-fos基因表达来达到抑制YTLMC-90细胞增殖和生长,诱导凋亡和分化.
作者:杨春蕾;王正荣;张敏;陶大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能否用QT间期来预测飞行员对+Gz应激的反应情况.方法 37名空军飞行员在人用离心机上经受峰值为4G的正向加速度作用,根据被试者对+Gz应激反应的不同,将其分成A组(反应良好组,n=18)、B组(反应亢进组,n=14)和C组(反应抑制组,n=1).实验结束后测量+Gz作用前、中、后心电图的QT间期和RR间期,并对能够测量出QT间期的33人(89.2%)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Gz作用中QT间期和RR间期明显缩短,QT间期对RR间期的敏感性明显增加(与+Gz作用前比,P<0.001);A组与B组相比,+Gz作用中QT间期对RR间期的敏感性差异显著(P<0.001);用+Gz作用中的QT间期和RR间期建立的判别方程有效,其总的判别正确率为81.8%.结论 +Gz作用下QT间期的改变与自主神经均衡性的变化有关;用心电图的QT间期和RR间期通过判别方程可以预测飞行员对+Gz应激的反应情况,本研究提出的指标和方法有可能在G-LOC预警系统中得到应用.
作者:吴斌;谢宝生;薛月英;路盛强;由广兴;刘兴华 刊期: 1999年第05期
目的 系统分析中国空间站水回收系统研制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方法 依据任务需求,采用系统总体设计方法,综合分析俄罗斯和美国空间站水回收系统构架特点,并概要提出我国空间站水回收系统的特点及技术研究的重点.结果 我国空间站水回收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冷凝水处理技术和尿蒸馏技术,水回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应当特别重视冷凝水处理技术的中温催化氧化的能耗问题、尿蒸馏技术的VCD技术和膜蒸馏技术难题以及微生物污染问题.结论 在关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冷凝水净化装置和尿蒸馏装置原理样机的研制已经完成且满足设计要求.我国空间站水回收系统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后续研究解决.
作者:杨松林;丁平;赵成坚;吴志强;周抗寒;董文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与5-羟色2A(5-HT2A)受体基因T102C和A-1438G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19例飞行人员GAD患者及55名正常健康对照飞行人员两基因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GAD组与健康对照组飞行人员在T102C位点基因型的构成比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A-1438G位点基因型的构成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组G-1438等位基因型频率(65.8%)明显高于对照组(34.2%).结论 5-HT2A基因A-1438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飞行人员GAD相关,G-1438等位基因可能是飞行人员GAD的一个易感基因.
作者:郎晓光;刘红巾;蔡庆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心肺循环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超声多谱勒技术对12名健康男性青年,在头低位-30° 45min时,测量了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中右心室射血时间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大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延长,右心室心输出量在10min、30min显著下降(P<0.05),心率、右心室心搏量、肺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肺动脉血流加速度均有下降的趋势,但不具有显著性.左心室输出量、左心室心搏量及血压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外报道的相似.结论从右心功能的各个参数的变化,提示在头低位的实验过程中肺循环阻力增高,阻力的增加是肺动脉压增高的直接原因.
作者:仲崇发;鲁力立;杨静生;赵国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空间条件下几株条件致病茵及生物降解真菌的生物学效应.方法可能影响航天员身体健康及降解空间材料的几株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经搭载7 d后,应用常规微生物检验技术对它们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空间条件下菌株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普遍生长较快,多数菌株产生色素;形态特征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某些菌株对个别药物的抗性有所减弱,对多数药物的抗性不变.结论微生物在空间条件下繁殖能力增强,搭载后生长加快,形态分化提前,对药物的抗性基本稳定.
作者:谢琼;李勇枝;石宏志;吴元亮;宿双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 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CA)将混合在观测信号中相互独立的源信号分离出来.方法 记录3个正常人自然眨眼和水平扫视条件下7道脑电信号和2道眼电信号,选取7道脑电信号进行处理,2道眼电信号用来指示干扰源的情况.使用扩展相似对角化算法(JADE)将脑电信号分解成多个独立分量,同时利用伪迹脑地形图特征,判断出与眼电伪迹相关分量并将其去除.结果 存在于前额电极的眼电干扰被消除,同时其他电极上的信号细节成分较好地保留下来.独立分量分析方法成功去除了脑电信号中的眼电伪迹.结论 本文中算法可以用于实现脑电信号中眨眼和水平扫视干扰的去除,其中对前者的去除更加有效.
作者:董洁;王涛;张爱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
急急,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投稿要多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投了好久了,没见一点动静,有人告诉我么
请问一下,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请问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