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 国际刊号:1002-0837
  • 国内刊号:11-277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616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Pж(AJ) 文摘杂志(俄),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1996年优秀国防科技期刊
  • 特种医学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系统结合方法及防护性能

    目的 建立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技术方法.方法 实验对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进行了设计,观察6名受试者在HP动作与抗荷服装结合,PHP动作与抗荷供氧装备结合,6.5G持续45 s抗荷性能,以及8G持续15 s抗荷性能实验时+Gz耐力、心率(HR)、呼吸率(BR)、双下肢蹬力(Fleg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耐力分别达到(7.25 ±0.39)G,和(7.13±0.59)G;KH-X和DC-X的抗荷性能均为(2.04±0.10) G(P <0.01);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1.83±0.49)G和(1.92 ±0.56) G(P <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及供氧装备的耐力分别达到(7.13 ±0.21)G和(7.08±0.20)G;P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2.17 ±0.13)G和(2.17±0.20) G(P <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综合抗荷耐力,均达到6.5G持续45 s及8G持续15 s.各耐力终点时的HR,Flegs随G值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既充分发挥了装备的抗荷效果,又可以合理分配体力,既节省体力,又具有良好抗荷防护性能.

    作者:徐艳;林榕;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卫晓阳;吴三元;王海霞;刘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abatier化学反应热特性仿真研究

    目的 借鉴前人的实验研究工作,采用比表面积拟合的方法对Sabatier化学反应的热特性进行验证计算,从而证明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方法 文章采用质量作用定律与Arrhenius公式建立表面化学过程,并分两部分进行计算:第一部分通过比较热化学特性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提出需要采用拟合法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采用不同比表面积模型进行化学特性计算,得到拟合式后实验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结果合理性 结果 本研究提出的比表面积拟合法在573 K与723 K的温度条件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但是在623 K与673 K的条件下有较大偏差.结论 比表面积拟合法可用于简化计算较大比表面积条件下的Sabatier化学反应的热特性,但是目前该方法并不适应多温度工况,仍需继续完善.

    作者:史乔升;杨春信;霍立琴;张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过程建模的环控生保系统动态仿真

    目的 在环控生保系统设计初期通过系统仿真的手段完成物质流计算以及方案验证与评估,为后续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针对一类典型的基于物化再生技术的环控生保系统建立了动态过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其中,包括密闭舱大气环境变化模型、航天员代谢过程模型、电解制氧过程模型、CO2去除过程模型、缓冲池模型(水箱、气瓶等)以及各控制算法(压力控制算法、电解制氧工作流程、CO2去除工作流程等).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当水处理子系统每天生成电解水的能力应不小于3.14 kg/d,密闭舱总压不会小于87 Kpa,氧分压稳定在21至23 Kpa之间,水闭合程度不大于77% 结论 仿真结果真实、准确的展示了基于物化再生技术的环控生保系统内物质流动态转移过程以及密闭舱内大气总压、氧分压以及CO2分压的动态变化过程,为方案验证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作者:郭锐;余青霓;董文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泡供氧固定床反应器催化氧化水中乙醇的研究

    目的 开发一种无泡供氧的催化氧化固定床反应器,在不产生气泡的情况下直接把氧气溶解到废水中,解决微重力条件下气液分离困难、气泡附着等问题.方法 以疏水性微孔中空纤维膜为气液分离介质建立无泡供氧单元,以H2O2预处理活性炭载体,采用氯铂酸浸渍法制备Pt/C催化剂,组合建立无泡供氧固定床催化氧化反应器.结果 当反应器内供氧压力控制在5 kPa、水力停留时间为20 min时,对乙醇的催化氧化降解率可达99%以上.结论 Pt/C催化剂对乙醇具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活性,对乙醇的去除率高可达100%;无泡供氧催化氧化固定床反应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尤宏;王树涛;金大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低浓度CO2吸附过程中水对固态胺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水对固态胺材料吸附低浓度CO2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比较无水和水存在时固态胺材料吸附0.4% (v/v) C02的性能,考察水对固态胺材料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 当吸附气中水含量3.71 ~ 12.84 mg/L时,固态胺材料的CO2平衡吸附量从50.53 mg/g提高到69.83 mg/g,水含量在12.84 ~22.37 mg/L时,固态胺材料的CO2平衡吸附量从69.83 mg/g下降至~48 mg/g.吸附气水含量为8.5 mg/L时,水参与下固态胺材料的CO2吸附速率更大.结论 实验所用固态胺材料的CO2平衡吸附量受到水的影响,适量水存在能提高固态胺材料的CO2平衡吸附量,但水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固态胺材料的CO2平衡吸附量有下降趋势.在20 ℃吸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含量(8.5 mg/L)不但能提高固态胺材料对CO2的吸附速率且并不影响固态胺材料的CO2脱附性能.

    作者:叶莎;余青霓;雷乐成;陈建凯;朱京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期低压低氧对莴苣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目的 在低压环境下培养植物,探索低压和低氧对植物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 预培养15天的莴苣植株在2种总压(101和30 kPa)和3种氧分压(21,6和2 kPa)下进行了20 d生长试验.结果 在两种总压下,降低氧分压(6或2 kPa)显著抑制了莴苣植株生长,生物量、根冠比、含水量、矿质养分、有机组份含量(维生素C、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但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相同氧分压下,总压降低(30 kPa)并未显著提高莴苣植株的生物量,但植株的根冠比和含水量增加;降低了低氧条件下莴苣植株中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了莴苣植株中多种矿质养分和有机组份的含量.结论 30 kPa低压并不能显著促进莴苣生长,但可以提高莴苣抵抗低氧逆境的能力和植株的营养品质.

    作者:唐永康;高峰;郭双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吸附材料结构与CO2吸附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

    目的 探究分子筛、活性炭、Cu-BTC及Ni/DOBDC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4种吸附剂的结构一性能关系. 方法 测试4种材料在-196℃时对N2吸脱附性能以此分析材料结构特性.通过联用PCTProE&E和Calvet Calorimeter(PCT和C80)设备研究了上述材料对CO2等温吸附量与等量吸附热的特性,并建立2种MOFs的微观吸附模型.结果 温度为35℃时,相对于13X型分子筛和活性炭,MOFs材料对CO2的吸附能力强,其中Ni/DOBDC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高达10.9 mol/kg.两类MOFs的吸附热差异比较大,分子筛与活性炭的吸附热介于两者之间.四种材料的比表面积与孔容呈线性增加趋势;压力为1000 kPa时,CO2吸附量同比表面和孔径的比率呈二次曲线关系.结论 构效关系的研究为新型吸附剂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汪辉;屈治国;余青霓;张雯;周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可用于载人航天器冷凝水深度处理的SPE水电解臭氧发生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催化剂制作工艺对水电解产生臭氧的电流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SPE固体聚合物水电解器做臭氧发生器,以二氧化铅为阳极,碳载铂为阴极,考察不同催化剂下水电解制备臭氧的电流效率.结果 以PbO2为原材料,均匀混合2 wt%的PTFE所制得的阳极材料,在表观电流密度1.6A·cm-2下工作,长时间工作的平均电流效率都在30%以上.结论 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较低的能耗在深度处理载人航天器冷凝水上发挥作用.

    作者:尹永利;陈述声;胡晓宏;周元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短臂离心机诱发前庭本体性错觉形态多样性表现的观察

    目的 观察短臂离心机不同暴露阶段前庭本体性错觉的形态表现特点,探寻可用短臂离心机进行模拟训练的前庭本体性错觉类型.方法 在SAC-Ⅲ型短臂离心机上对145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前庭本体性错觉模拟,观察其在离心机启动加速、匀速不动头、匀速动头和制动减速4个阶段的主观感觉.结果 启动加速阶段诱发出前倾扭转错觉,诱发率47.6%;匀速不动头阶段诱发出前倾错觉,诱发率47.6%;匀速动头时诱发出科里奥利翻转错觉(包括头右旋和头左旋时)和科里奥利旋转错觉(包括头前倾和头回靠时),诱发率分别为95.2%,94.5%,68.3%和24.1%;制动减速阶段诱发出离心机反旋转错觉和后倾错觉,诱发率分别为100%和35.9%.各错觉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089,P<0.01).前倾扭转错觉、前倾错觉和后倾错觉均为躯体重力错觉,离心机反旋转错觉为躯体旋动错觉.结论 在短臂离心机上可诱发出3种前庭本体性错觉:躯体旋动错觉、躯体重力错觉和科里奥利错觉,短臂离心机可用于以上错觉的地面模拟训练.

    作者:宋新亮;周娅蕾;耿艳;孙喜庆;段虹;丁聚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民航60周岁以上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60周岁以上民航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的总体状况、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10名60周岁民航航线飞行员进行计算机化的基本认知能力测试,将其与普通人常模进行差异比较及频次分析,其中56名飞行员的认知成绩与医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同时,118名飞行员自60周岁起每半年追踪测试1次,长者追踪至62周岁,通过差异比较观察其发展变化.结果 飞行员群体在数字鉴别、心算、数字工作记忆测验的成绩显著优于普通人群(P<0.01),而在汉字快速比较和记忆再认测试上与普通人群没有显著差异,频次分布显示60岁飞行员群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均存在个体差异.追踪观察的结果表明60岁以上飞行员认知能力随年龄增加并未出现显著衰减.任何医学指标与认知的相关均未达到统计显著性,只发现以总飞行时间为代表的飞行经验与数字鉴别、图形再认相关显著(P<0.05).结论 60岁以上的民航航线飞行员群体,其认知能力优于普通人群,且追踪两年并不存在明显的认知衰减.本研究为特殊职业退休政策的制定和年长飞行员的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证据.

    作者:姜薇;张忠栋;周毓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叠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均是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的呼吸系统疾病.二者共存于同一个体上,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OS).本文对BA-OSA重叠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策略的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综述,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超;欧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载人航天领域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在未来星际航行和长期在轨任务中,由于通讯延迟和在轨时间延长的影响,地面指控系统对航天员的支持受到不同程度制约,需要提高航天员自主获得信息支持的能力,增强现实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手段.本文介绍了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在航天员在轨辅助支持上所具有的优势;综述了增强现实在国内外航天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了其在未来航天应用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作者:朱秀庆;刘玉庆;周伯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推进剂中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推进剂中的纳米材料主要是指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具有纳米尺寸用于提高推进剂推进性能的材料,包括单一金属粉、复合金属粉、氧化物及稀土氧化物、碳纳米纤维与碳纳米管等,主要作为高能添加剂、燃烧催化剂、储能材料等.本文对推进剂中纳米材料的一般毒性、毒性靶器官、剂量-效应关系、国外航天领域对推进剂中纳米材料毒性的关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研究趋势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展望,为更好地将纳米材料应用于推进剂领域及做好人员防护、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作者:徐建富;李丽琴;张瑞华;宋良才;黄启斌;陈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狭小密闭环境下72 h睡眠剥夺对个体情绪的影响

    目的 评估睡眠剥夺和狭小密闭环境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POM1S)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ositive affect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考察实验组(n=11)和对照组(n=11)在72 h狭小密闭条件、72 h睡眠剥夺条件以及对照条件下,实验的前、后情绪变化的情况.实验组完成72 h狭小密闭和72 h睡眠剥夺实验.结果 与单纯隔离条件相比,实验组在睡眠剥夺条件下,更容易产生疲劳、慌乱负性心境,也更容易出现心烦意乱的负性情绪;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处于隔离条件时,两组的以上项目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72 h狭小密闭的社会隔离环境并没有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72 h的睡眠剥夺造成个体负性心境和负性情绪上升.

    作者:刘卿;刘芳;周仁来;吴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于聚类分析和半监督学习的蛋白质质谱数据分类

    目的 针对高维冗余的SELDI蛋白质质谱数据,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和半监督学习的数据分类方法.方法 算法首先运用t-test对蛋白质质谱数据进行初步降维;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用聚类分析算法进行进一步降维;后运用半监督学习算法传递标签,充分提取有标记样本和无标记样本的信息,从而进行分类.结果 在公共卵巢癌数据集OC-WCX2b和公共前列腺癌数据集PC-H4上获得了99.15%和96.75%分类准确率.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临床乳腺癌数据集BC-WCX2a上获得了95.18%的分类准确率和100%的敏感性.结论 基于聚类分析的半监督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未标记的质谱样本信息,与经典的监督学习算法相比,其分类性能更理想、实用性更好.

    作者:祝磊;曹凯敏;游晓璐;徐平;应南娇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