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正加速度(+Gz)暴露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的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影响.方法 28只8周龄雄性SHR及14只8周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随机分为6组:SHR+ Gz暴露组(SHR+ Gz)7只,SHR对照组(SHR-C)7只,替米沙坦治疗SHR+ Gz暴露组(TT-SHR+Gz)7只,替米沙坦治疗SHR对照组(TT-SHR-C)7只,WKY+ Gz暴露组(WKY+ Gz)7只,WKY对照组(WKY-C)7只.+Gz暴露采取+5 Gz持续10 s和+9Gz持续10 s交替3次进行,+Gz作用总时间94 s,Gz增长率为1 Gz/s.休息20 min后,重复暴露1次,连续进行7d暴露.对照组大鼠不进行+Gz暴露.结果 替米沙坦治疗后,两组服药大鼠SBP降低至正常水平.每日+ Gz暴露后1h,WKY+ Gz大鼠SBP与WKY-C大鼠相比无明显变化.SHR+ Gz大鼠从+ Gz暴露的第1天至第7天,暴露后1h的SBP始终高于SHR-C大鼠(P<0.01).TT-SHR+Gz大鼠在+ Gz暴露开始后的第1,2天,暴露后1h的SBP出现了一过性下降,第3天以后该现象消失.每日+Gz暴露后6h,两组SHR的SBP均可恢复至每日+Gz暴露前水平.结论 SHR在+Gz暴露后可产生明显的SBP升高反应,替米沙坦可抑制该反应,可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郑军;巴特金;崔丽;刘晶;付兆君;熊巍;王建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型密闭系统中几种共培养植物的光合效率等特性,为开展人与植物的物质交换实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实验平台植物舱开展常压下生菜等4种共培养色拉型蔬菜的光合效率研究.植物共培养面积为36.0 m2;采用Hoagland营养液培养;光源为90%红+10%蓝LED组合光源,光照强度为450μmol·m-2·s-1PPF,光照周期为24 h;根据植物不同生长阶段调节CO2浓度,控制范围为0.2% ~0.8%.结果 系统运行平稳,环境参数控制状态良好,植物生长状态基本正常;共培养植物产O2量和CO2吸收量平均分别为0.915 kg·d-1和1.204 kg·d-1,植物平均每天能产生约1.1人呼吸所需的O2,同时吸收其排出的CO2.结论 通过该实验,基本掌握植物共培养技术及系统放O2和吸收CO2的能力,可为开展多人多天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郭双生;艾为党;唐永康;程泉勇;任锦;沈韫赜;秦利锋;朱景涛;马加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神经元的突触多输入连接以及动作电位的连续传递特性,提出一种阵列级联FHN神经元模型,用于实现弱信号的复原.方法 采用光栅扫描和Hilbert扫描相结合的方法对二维图像进行降维,以充分反映图像像素在邻域上的关联性,并基于峰值信噪比指标对低信噪比图像复原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阵列级联FHN神经元模型能够有效抑制噪声,凸显信号轮廓边缘与细节,使信号层次感更强,同时对内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结论 基于阵列级联FHN模型的随机共振机制将为弱信号复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陈金龙;范影乐;武薇;高云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研究被动高温对注意网络中3个子系统(警觉、定向、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高温和对照条件下运用ANT测试16例右利手健康志愿者的注意网络功能,记录反应时、正确率、核心体温和体重变化.结果 志愿者在被动高温环境下的核心体温变化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体重变化,总反应时和准确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执行控制功能的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警觉和定向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被动高温可影响注意网络的执行控制功能,但不影响警觉和定向功能.
作者:闫戈;杨晓;刘锴;李勃;李理;孙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目前技术条件下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设计一种快速稳定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通讯控制系统.方法 在根据系统需求设计CAN网络后,首先设计CAN硬件接收电路,然后制定CAN网络通讯协议,后采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和CAN的知识产权逻辑核实现扫描流程的软件设计.结果 螺旋扫描实验表明,系统各节点在扫描过程中能够快速稳定地进行通信.结论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多排螺旋CT扫描流程的控制,并且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实时性和扩展性.
作者:王新增;胡广书;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飞行学员和普通专业大学生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的加工模式,以期为合格飞行学员的选拔和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目标追踪范式和目标融合技术,20名飞行学员和21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在3种不同融合程度的刺激连接条件下对不同类型探测物进行反应.结果 飞行学员在融合性较低的条件下对目标和非目标的反应都很快,对目标刺激的追踪克服了整体特征的干扰,只有对非目标的反应受到刺激整体特征的影响.大学生在各种相融性水平上都出现对目标反应快的特点,且无论是目标还是非目标的加工都受到刺激整体特征的影响.结论 飞行学员比大学生有更大的注意广度和更集中的注意分配,这些加工差异在飞行员的选拔和训练时需加以注意.
作者:姜薇;丰廷宗;潘静;李永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多步降维特征提取方法.方法 算法首先运用t-test对样本特征进行筛选,初步降低特征维度;然后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对小波系数进行相对熵排序,筛选出新的特征子集;接着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主成分;后运用半监督学习算法BB-LLGC进行标签传递,充分提取有标记和无标记样本的判别信息.结果 在公共卵巢癌数据集OC-WCX2b和公共前列腺癌数据集PC-H4上获得了99.13%和97.20%分类准确率.在浙江省肿瘤医院临床乳腺癌数据集BC-WCX2a上获得了92.78%的分类准确率和100%的敏感性.结论 多步降维的特征提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SELDI质谱数据的特征维度,结合半监督学习算法BB-LLGC,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作者:游晓璐;祝磊;曹凯敏;韩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提出一种简便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研究睡眠期间的HRV特征.方法 利用小波分解提取RR序列的低频(low frequency,LF)和高频(high frequency,HF)成分后,采用过零点分析法分别计算睡眠各阶段RR序列及其LF,HF分量的过零点特征(过零点间隔均值和归一化过零点间隔标准差),同时计算RR序列的频谱特征(LFn,HFn,LF/HF)和样本熵.分析各特征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差异性,以及过零点特征与其它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RR过零点特征在觉醒、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动(non-REM,NREM)睡眠期间具有显著差异;三个过零点特征与频谱特征和样本熵具有较强相关性.结论 本文提出的HRV分析方法计算简单,能同时反映频谱和复杂性特征,为研究睡眠期间自主神经活动和发展基于心电图的睡眠监测技术提供了新指标.
作者:肖蒙;严洪;李延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一种T波检测新方法,以提高检测形态异常T波的准确率.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矢量机技术,设计了一种准确性高且适用于检测心电信号多形态T波的新方法,并从QT数据库下载了50组真实心电信号中5000个形态多样的T波数据验证新方法的性能.结果 将实验结果与库中专家标注的信息对比,在误差容忍度20 ms内,检测准确率达到96.38%,敏感度达到98.04%,阳性预测率达到100%.与现有其他类似方法比较,新方法的平均检测精确度和敏感度分别高出6.73%和4.48%.结论 本文方法对于各种形态的T波均具有高的检测准确率,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和可扩展性.
作者:王云鹤;钱梦瑶;刘定宇;饶妮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在保持生物体扩散张量物理性质和控制张量行列式轮廓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张量插值的质量.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与轮廓控制扩散张量图像轮廓控制插值方法,也即基于邻近多个张量值的对数-欧氏距离,对基于黎曼测地线上非匀速运动的轮廓控制插值方法的空间距离进行修正.结果脑部磁共振扩散张量图像的插值重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其他常用插值方法相比,3种在不同的误差度量下误差较其他方法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任取样本的各项异性分数值误差也有一定的减小.结论 在脑磁共振扩散张量图像插值中,本文方法能保持生物体扩散张量物理性质并控制行列式轮廓,减少扩散张量插值的误差,改善插值效果.
作者:甄帅;孙创日;蒋飚;夏顺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制用于肿瘤化学热消融的实验装置系统,并研究化学热消融系统的加热性能.方法 搭建实验装置系统,主要包括注射泵、热电偶及红外热像仪等,特别设计制作了两流道、尖端可反应的注射针.结果 对该装置系统进行系列实验测试,整个实验过程安全可控,少量反应物即可产生显著的温升,可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结论 该装置系统安全高效,有望进一步推广到临床应用.
作者:考笑梅;邓中山;刘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为研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及药物的防治提供一种功能完善、高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动物认知行为分析方法.方法 集成图像分析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建立奖励操作条件反射实时测试分析处理系统,系统软件采用Microsoft Visual C# 2008.net语言环境开发,利用Wistar大鼠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 本系统能对刺激信号种类、操作方式、奖励物质进行复杂组合,建立分阶段的认知行为检测模式,建立动物对复杂信号的认知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动物验证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可靠.结论 本系统可应用于航天环境下动物兴趣、注意力、反应力、决策力等认知行为的研究.
作者:陈铃铃;石哲;陈善广;李莹辉;曲丽娜;李海清;李翊华;刘新民;曾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可再生燃料电池双功能催化剂的优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浸渍还原法、烧结法、共沉积法分别制备载量为20%的Pt/IrO2,对3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XRD表征,并且观测其作为URFC氧极催化剂时电池的性能.结果 从操作方法来看,烧结法更为优越;从XRD测试看,浸渍还原法所制得催化剂的Pt-Ir干涉峰更为强烈;从电池极化曲线上来看,浸渍还原法也占有优势.结论 浸渍还原法所制得的催化剂性能更为优越,然而受实验中还原剂浓度,pH值等因素影响较大;共沉积法在离心过程中催化剂损耗较大;烧结法易于放大及批量生产,然而催化剂性能一般.
作者:黄武博;周抗寒;胡晓宏;周元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对Oozeer视神经纤维的膜特性进行仿真,研究不同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Matlab编程和欧拉数值计算法对Oozeer视神经模型的膜动力学特性进行仿真;相平面图法分析脉冲电流对膜电位的相图和有无A型电流存在的dV/dt对V的相图.结果 相图分析表明,动作电位的上升阶段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快速钠离子流,而A型电流在复极化阶段起主要作用,持续钠离子流和慢速钾离子流的影响较小.A型电流存在时产生延迟的动作电位,且缩短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膜电位升高到尖峰阈值时,膜电位的上升减缓.结论 不同离子电流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起不同作用,A型电流使视神经纤维膜动作电位复极化,对超极化后电位起主要作用.
作者:尹珊珊;乔清理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载人航天任务条件下可伸缩视频框架在超声图像编码中的应用,提供在轨超声检测图像实时传输的码流抽取方法.方法 使用一种新的码流抽取算法,通过编码端的重建信息来估计漂移失真;考虑帧到帧的漂移失真传播系数,重建编码的失真估计模型.结果 本文所使用的方案相比可伸缩视频编码参考模型(joint scalable video model,JSVM)使用的质量层分配方案,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相当或略有提升,而计算量上避免了反复解码的复杂操作,对相同测试序列的平均抽取时间提高了10倍.结论 本文提出的码流抽取方案,不需要复杂的解码操作,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在载人航天超声图像等可伸缩视频应用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作者:许文龙;艾明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微流控芯片具有小型微型化、消耗试样少、集成化高通量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手段方法被应用微流控芯片.细胞作为细胞生物学中基础的研究对象,成为微流控芯片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针对微流控细胞培养芯片近几年来的相关报道进行简要综述:包括材料选择,方法和在线细胞培养等,并介绍和分析这种芯片在生物学上的应用,后预测其在空间生物学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瑞;徐建栋;邓玉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从经典的认知与姿势控制双任务研究范式出发,对认知与姿势控制的相互影响及其神经心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回顾.研究表明,认知与姿势控制任务同时进行会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双任务绩效受姿势控制任务性质、认知任务需求、任务环境、注意水平、心理负荷、年龄和专业技能水平等因素影响.注意资源竞争模型,U型模型和任务优先模型是目前该领域研究提出的主要理论解释模型.航天员受长期微重力环境的影响,姿势控制需要耗费更多的注意和认知资源,返回地球后姿势控制将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功能低下和逐渐恢复状态.研究航天员认知与姿势控制的内在关系,建立有效的微重力效应对抗措施,对于改善航天员工作能力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芷;王健;冯金升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