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利用多尺度模糊熵特征提高脑电信号的识别率.方法 采用滑动均值滤波使粗粒化后脑电信号各尺度上的序列尽量保留原始信息,然后用多尺度模糊熵进行特征提取,通过Fisher得分对不同尺度模糊熵的特征分类能力排序,选定排序靠前的多尺度模糊熵组成优特征向量,实现特征降维.结果 在BCI Competition实验数据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用支持向量机做分类器,准确率平均达88.94%.结论 本文提出的多尺度模糊熵对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具有针对性,既提升了识别率又保持了算法效率.
作者:傅炜东;罗志增;任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检验飞机仪表平视显示系统与下视显示系统的可用性特点.方法 观察专业组和业余组飞行员基于两种显示系统完成仪表飞行任务时的操作绩效,以及次任务对之的影响,同时监测两组受试者的眼动过程.结果 相对于下视显示系统,平视显示系统地平仪上注视数据减少(注视比率、平均注视时间),跳读地平仪频率增加;高度偏差增加,航向偏差减少.平视显示系统不影响业余组高度偏差,却导致专业组高度偏差增加.此外,次任务状态对业余组的影响程度甚于其对专业组的影响程度.结论 平视显示系统与下视显示系统各有优势与不足,两种显示系统的可用性特点受到个体经验的调节.
作者:刘志方;陈朝阳;苏永强;苏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视角转换条件下,个体对多个物体间位置关系的判断绩效规律.方法 在2个和4个物体构成规则构型的情况下,对62名受试者进行基于虚拟人场景的视角转换实验,研究不同角度和物体数量对物体空间关系判断的视角转换绩效的影响.结果 受试者在2个物体或4个物体规则构型条件下的位置判断绩效随想象视角角度增加没有出现逐步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视角转换条件下,相对于0°视角,在想象的虚假视角位置上,受试者对物体之间关系的判断绩效有明显下降,且想象位置的视角不同,判断绩效明显不同.2个或4个物体规则构型的视角转换绩效均存在正斜差异,正视角下的位置关系判断绩效好于斜视角;4个物体规则构型的反应时比2个物体规则构型的反应时更长,同时斜视角下4个物体规则构型的空间判断正确率更高.结论 多个物体间的视角转换绩效没有随角度增加而逐步上升或下降,受试者的个人参考系对位置判断绩效起着重要作用;规则构型下,2个物体与4个物体位置判断的视角转换绩效存在差异.
作者:赵宗金;田志强;王笃明;葛列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长期隔离和限制环境下乘组人际关系互动与心理状态变化,并探究乘组人员行为动作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方法 三位乘组人员参与了月宫一号(空间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综合实验),完成80天的长期密闭隔离实验.乘员的行为分析基于视频记录的午餐互动过程,并在后期通过Observer XT软件进行人工编码.同时,三位乘员还完成了每周1次的心理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POMS)以及每2周1次的团队环境量表(group environment scale,GES)与工作环境量表(work environment scale,WES).结果 乘组午餐用时时长随实验开展而显著增长,并与乘组人员的精力显著相关.积极面部表情与3个心理量表的诸多维度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吃饭时长和积极面部情绪可以反映乘组人员的情绪状态,并可以帮助评估乘组人员对团队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感知.
作者:吴瑞林;马倩颖;Gro M.Sandal;王雅;刘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缩短红杆菌(Rubrobacter sp.)YIM93620和YIM9941对紫外线、γ射线照射及低能碳离子注入后的生物学效应,揭示二者的辐射抗性及耐辐射机制.方法 分别对这两株菌进行不同剂量的紫外、γ射线照射及低能碳离子注入,以E.coli K-2为阴性对照,绘制致死率曲线;检测DNA损伤修复(RecA基因)以及辐射过程中耐辐射微生物蛋白酶变化.结果 YIM93620和YIM9941在UV辐照剂量达30 J/m2时,与阴性对照菌比较(<1%),受试菌株存活率均高达95%以上.在γ辐照剂量达0.1kGy时,阴性对照菌株的生存率已经低至21%,而阳性对照株和受试菌株均未见死亡.YIM93620基因组内RecA和RecR表达较高(P<0.01),而YIM9941基因组内RecR表达较高(P<0.01).YIM93620和YIM 9941菌体细胞中含有较高的SOD活性和CAT活性,其中YIM93620细胞内的SOD活性比E.coli K-12高5.8倍,CAT活性高26.8倍.结论 YIM 93620和YIM 9941两株菌生长均有强的耐UV和γ射线特性,与其细菌的重组修复和抗氧化特性有关.
作者:辛冰牧;吴元亮;王佳平;王静;张红;谢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IL-37对模拟失重后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细胞回转模拟失重,以细胞转染技术实现IL-37b在THP-1细胞中的过表达,以qRT-PCR、ELISA以及Western blot技术研究IL-37对模拟失重后LPS诱导THP-1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转染IL-37b后,与未转染组相比,模拟失重后LPS刺激细胞产生的TNF-α、IL-6、IL-13表达降低(P<0.05或P<0.01),IL-37b明显升高(P<0.01),NF-κB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转染IL-37b后,与未转染组相比,模拟失重后LPS刺激细胞释放的TNF-α、IL-6、IL-13浓度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HP-1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可以稳定低表达IL-37,模拟失重条件下给予LPS刺激后,IL-37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同时NF-κB p65的表达也明显升高;IL-37b转染THP-1细胞后,过表达的IL-37可明显抑制模拟失重条件下LPS诱导的NF-κB p65表达.结论 过表达IL-37可通过下调NF-κB蛋白表达抑制模拟失重后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姚静;李洁平;程江;王静宇;袁敏;郑洪伟;刘佳;袁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针对PET/SPECT伪彩色图像空间分辨率低而MR灰度图像空间分辨率高的融合问题,探究一种新方法来提升PET/SPECT和MR图像的融合质量.方法 对待融合图像进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得到各自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然后采用绝对值取大规则去融合高频子带,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Haar小波的能量(Haar wavelet based energy,HWE)规则去融合低频子带,后对融合后的高、低频分量进行逆NSST从而获得融合图像.采用40组脑PET/SPECT和MR图像对本文所提出方法进行测试,并与其他典型的融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本文方法与基于DTC-WT,NSCT,NSCT-SR和NSST的融合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4个指标上优,1个指标上次优.结论 本文方法在PET/SPECT和MR图像的融合中具有优越性,可提升此类医学影像在辅助临床诊断和放疗手术计划中的精准性.
作者:邱陈辉;赵奋强;王媛媛;夏顺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提出一种主视通路信息流层级传递和响应的新模型用于检测图像轮廓的新方法.方法 以RuG图库40幅图片为实验对象,利用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模拟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LGN)对视觉信息的频域分离作用;构建LIF神经元网络模型来表达视觉神经系统中的电生理活动,通过CRF机制整合空间信息;同时,利用局部半波整流的高斯差函数来模拟nCRF的全局调节机制.有朝向性地将多个LGN细胞感受野进行关联.同时构建皮层下视通路来模拟它对于主视通路进行视觉信息处理的协同作用.然后,经过非极大值抑制和阈值处理,得到本文轮廓检测结果.后将本文检测结果与3种经典方法(Noninh,SSC,ISO)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本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基准轮廓图的平均P指标为0.46,大于经典的3种检测方法(P指标分别为0.36、0.40、0.42).结论 本文算法不仅对纹理和背景具有抑制的作用,而且能有效区分纹理强边缘和主体轮廓,获得较佳的效果.
作者:周涛;范影乐;朱亚萍;武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人体上肢处于可达域的舒适握力与大握力.方法 根据中国成年人体身高尺寸,按百分比选取510名受试者(男性250名,女性260名),以典型抓握动作为基础,设计30°肩关节伸展、0°、30°、60°、90°、120°、150°、180°肩关节屈曲角度,测量在8个不同肩关节角度的舒适握力及大握力.结果 男性平均舒适握力(30±16)N,女性平均舒适握力(27±15)N.男性平均非优势手大握力(302±77)N,男性平均优势手大握力(326±82)N,女性平均非优势手大握力(198±73)N,女性平均优势手大握力(214±79)N.男性舒适握力为大握力的10%左右,女性舒适握力为大握力的14%左右.身高等因素与舒适握力、大握力相关系数较大.结论 通过研究特定作业姿势的握力数据,可为航天及地面活动使用的产品工效学设计提供参考.
作者:罗恢育;刘畅;田寅生;丁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在动物肿瘤磁感应热疗线圈式磁场发生装置的设计中,对传统螺线管线圈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治疗磁感应强度及均匀度.方法 采用螺线管线圈两端加补偿线圈的方式,通过COMSOL5.1有限元软件仿真,构建多匝线圈及补偿线圈模型,研究补偿线圈离端口的距离、电流以及匝数对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确定了补偿线圈的佳位置、通入补偿线圈的电流以及匝数.结果 采用补偿线圈的设计方案与不采用补偿线圈方案相比,在佳位置处,相同条件下,其中心磁感应强度提高了约4.2%,磁场的均匀性提高了约66.7%.结论 与原设计相比,优化设计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的均匀性达到了较理想状态.
作者:王军;逯迈;刘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查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对一套航天员虚拟训练系统进行可用性评估.方法 设计了一份可用性主观问卷,综合运用用户测试法、事后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任务绩效、易学性、易用性、交互性、沉浸感、学习有效性、舒适性、满意度及副作用等指标开展实验研究.结果 系统在任务绩效测试中已满足基本要求;易学性、易用性、交互性、沉浸感、学习有效性等指标显著高于中值3分,副作用程度较低,具备较好的可用性.结合访谈结果,对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挖掘,获得系统开发人员较高认可度,可为系统改进提供参考.结论 该评估实验可为系统可用性的提升提供指导.
作者:刘鹏;姜国华;刘玉庆;安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针灸刺激对于肱二头肌疲劳产生和恢复的影响,以及能否通过肌电信号来量化针灸刺激的影响.方法 利用BTE PrimusRS运动康复系统,令受试者肱二头肌达到疲劳状态,针刺足三里、内关穴,进行肌电时频域分析、幅频联合分析、疲劳阈分析.结果 在疲劳产生阶段,针灸能使肌肉疲劳产生的时刻延后;针灸刺激能提高肌肉疲劳恢复的能力.结论 针灸刺激可用于解决肌肉疲劳问题;可以通过肌电信号来量化针灸刺激的影响.
作者:朱昭苇;许东;项燕;丁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介观尺度脑网络节点间存在的较大耦合时延对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基于神经群模型为节点构建介观尺度的脑网络模型,然后分析信号间的相位同步,从而研究时延和耦合强度对相位同步的影响.结果 耦合时延和耦合强度导致功能连接的变化,耦合强度主要影响空间连接结构:而耦合时延主要改变时间结构和脑区间信号的相位关系.结论 耦合时延对相位同步总体上具有周期性影响规律;耦合时延与耦合强度(或连接概率)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周期性影响规律的具体形式.
作者:段洁;张春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载人航天任务时限不断延长,固体废弃物处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不同航天任务中固体废弃物的构成特点和成分差异,并与地面生活垃圾的组成进行比较,阐释了航天废弃物的元素组成特点,结合对国外长期航天任务废弃物处理方案的剖析,归纳提出了适合中长期航天任务实施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案和管理策略,以期对我国中长期航天任务中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和合理处置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史瑞;张志远;张付申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