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5098
  • 国内刊号:11-2271/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3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1997年中国科协期刊二等奖
  • 特种医学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极低频磁场辐照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作用及其阈值研究

    目的探讨极低频(ELF)磁场可能存在的促癌或协同促癌作用.方法应用光漂白后的恢复技术,观察ELF磁场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作用及其阈值.结果0.4mT及以上强度的ELF磁场辐照能明显抑制细胞GJIC功能;0.2 mT及以上强度的ELF磁场单独虽无抑制GJIC的效应,但可增强TPA所诱导的GJIC的抑制;0.1mT的ELF磁场既无单独抑制作用,也无协同TPA的作用.结论一定强度的ELF磁场辐照可能具有促癌或协同促癌作用.

    作者:傅一提;胡根林;曾群力;姜槐;许正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SDF-1的表达与造血细胞回巢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趋化蛋白SDF-1在造血细胞回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和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观察趋化蛋白SDF-1的表达与回巢细胞的关系.结果骨髓内SDF-1主要表达在骨内膜旁、微血管内皮、骨细胞内和供体阳性细胞周围,与非照射组相比,照射预处理组骨髓中的SDF-1在骨细胞中、骨内膜旁有明显高表达,提示放射预处理可能促使髓内各种基质细胞分泌SDF-1,SDF-1与回巢细胞的关系密切.结论照射预处理可能是增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DF-1的激发因素之一,SDF-1在造血细胞回巢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苏平;蔡建明;项莺松;赵芳;黄定德;高建国;杨如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rhM-CSF扩增的基质细胞联合造血干/祖细胞输注对小鼠造血重建作用的初步观察

    增殖期造血细胞是机体中对辐射敏感的细胞.各种急、慢性放射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包括因造血功能衰竭所引起的出血和感染有关,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是改善急性放射损伤所致造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傅晋翔;殷昌硕;张学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床下管X射线诊断机半自动限束装置的研究

    先进的床上管综合诊断X射线机为保护受检者,均设置了自动限束装置,透视采用多边形限束器,使照射野接近圆形的影像增强器输入屏,若使用方形照射野,要求其两直角边不大于影像增强器输入屏直径,但是绝大多数带影像增强器床下管综合诊断X射线机没有这种装置,拍片时不能根据照片尺寸设置照射野,透视时照射野无法控制在影像增强器输入屏范围内,为保证不同规格点片所需要的照射野,往往将照射野开大到小焦像距时(30 cm×30 cm)以上,以适应各种工作情况,这样就使受检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当量大幅度增加,为解决这一照射野失控问题,笔者设计了适用于这类X射线机的一种半自动限束装置.

    作者:李金玉;张松;王伟;吴毅;张志杰;石蕴生;余德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的防护改建

    直线加速器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拥有该设施的医疗单位逐年增多,其放射卫生防护不可忽略.但目前国内有关加速器机房防护设计方面的文献不多.笔者报道一个防护设计实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茅佩兰;李舟;魏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介入放射学操作的DSA准高千伏曝光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操作是通过X射线影像导视来完成诊断、治疗的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但现在介入放射学操作多采用数字减影型X射线机(简称DSA),该机器为适应高清晰度的需要,曝光条件明显高于传统的X射线机,另外,介入手术每次累积X射线曝光时间平均在20 min左右,使患者在介入手术中受到较大的剂量照射[1,2].为降低介入手术中患者的受照剂量,我们利用仿真人体模型,模仿肝癌介入手术研究了在准高千伏条件下曝光降低患者受照剂量的方法,结果如下.

    作者:刘启良;李冰;杨晓光;李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监测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是介入放射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UAE需在X射线透视指引下进行,患者暴露于辐射场内而缺乏防护,故对术中患者所接受X射线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奔;陈春林;曾北蓝;刘萍;吕军;余莉萍;刘佩鸣;邹蓉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X射线1/4照射野的输出剂量计算及剂量测量验证

    新型的直线加速器中均配有独立准直器,在某些临床治疗中,需要用到非对称射野来削弱线束扩展的影响,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有时为了相邻野的衔接,避免组织中剂量冷热点的出现,也要用到独立准直器功能.对于常规不对称射野处方剂量的计算许多文献均有论述[1-3],某些病例如乳腺癌病人等需用到的双不对称射野,X轴切线照射避免正常肺受量,Y轴切线照射能使得与锁骨上野有良好衔接.笔者分析了这一类双不对称射野(简称1/4照射野)的剂量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实测验证,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国平;严英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骨髓移植前的分次照射技术及临床应用

    全身照射(TBI)是骨髓移植(BMT)治疗白血病预处理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但通常所用的单次大剂量TBI(10 Gy以上)可产生重度造血型放射病或轻度肠型放射病[1].为提高病人的耐受性,降低照射引起的反应,我们采用分次全身照射方案(FTBI)进行4例BMT获得成功.

    作者:孙朝阳;石梅;王连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鼠一氧化氮吸入装置的建立及应用

    NO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不同于自由基[1].具有多种功能,其中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功能是具有抑制机体某些细胞的异常增生[2,3]、舒张血管平滑肌等生物学作用.目前一些研究机构根据NO能舒张肺动脉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应用NO吸入的方法来降低肺动脉高压和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4,5].但为了准确控制所吸入的NO气体的含量,需要有一套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进行监控,包括NO N气监测仪和CO2-O2监测仪.由于经费短缺及实验的具体要求,本课题组自行设计并组装了一套简易的NO吸入装置,用以对小鼠进行NO吸入,进行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崔雪梅;宋良文;彭瑞云;王德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温泉中氡浓度的调查

    为了解地热水应用中不同场所氡浓度的水平,笔者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SSNTD)测量了温泉疗养院不同场所空气中氡浓度,结果报道如下.选择辽南两家有代表性温泉疗养院(T、Q),并选取民用井水作对照,测量温泉水中放射性核素镭、氡含量,测量用水场所公共水疗浴室、更衣室和高干病房的洗浴间以及带有该洗浴间的卧室空气中氡浓度.

    作者:毕治英;赫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天然石材γ辐射水平和放射性核素含量

    为掌握天然石材的辐射水平,笔者对济南石材市场出售的石材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李福生;陈英民;许家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997年俄国Sarov临界事故医疗处理简介

    一、临界事故概况1997年6月17日9:30俄罗斯Sarov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在临界装置进行试验,后者主要是个铜制反射器,中心棒为浓缩铀.他违反了放射安全操作条例自己单独做这项试验.10:50临界装置上部反射器里的一个组件突然从这名技师带橡皮手套的手中滑落到已被装配好、并含有浓缩铀棒的临界装置下面的部分,超过了临界点,出现一道闪亮蓝光,并出现一股热浪.

    作者:郭梅;叶根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离辐射和创伤难愈

    电离辐射损伤在平战时均可发生.合并电离辐射时组织修复明显延缓,创伤愈合延迟[1],可出现创伤难愈现象.创伤愈合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相互区分而又联系的阶段:①炎症反应期,创伤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可以溶解、清除坏死组织,并可抵抗外源性病原体入侵;②增殖期或肉芽组织形成期,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修复细胞迁移、增殖,形成肉芽组织,以修复组织缺损;③组织改建期,包括多种细胞外基质沉积、降解和重塑等过程.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身放射损伤影响皮肤创伤愈合的剂量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全身不同剂量照射对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1~8Gy,照后1h内,用特制的圆孔刀致大鼠背部全层皮肤22mm创面2个(占体表面积的25%).结果创伤合并0、1、2、3、4、5、6、7、8 Gy全身照射后,随照0剂量增加,创伤愈合速度明显减缓,残留面积明显增大,如伤后7 d,单创组有33 5%的创面未愈合,复合伤组分别有35.4%,38.1%, 41.6%, 48.8%, 53.9%, 63.7%, 69.2%, 73.9%的创面未愈合.统计学显示,伤后不同剂量与未愈合创面%()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据此推导出9个剂量效应公式.这些结果主要为群体判估放创复合伤伤情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结论放创复合伤时创伤愈合延迟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冉新泽;程天民;林远;屈纪富;徐辉;王军平;粟永萍;阎国和;王文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早期局部组织核转录因子NF κB活性的影响

    炎症反应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早发生,对启动整个修复过程至为重要.以往研究观察到,大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后,伤口局部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加,巨噬细胞膜受体和TGF β、PDGF等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受抑制,愈合过程显著延迟[13],提示大剂量电离辐射后,在修复过程的早期启动阶段即发生了障碍,但对于伤后这种修复启动延迟的分子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

    作者:史春梦;程天民;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伤口难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顽症.电离辐射、局部营养障碍、局部感染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均可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其中,电离辐射引起伤口难愈,至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报告.

    作者:陈晓红;程天民;冉新泽;高京生;粟永萍;林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鼠5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

    目的探讨5 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60Coγ射线5 Gy全身照射大鼠复合背部植入聚乙烯醇海绵的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后伤口FBs的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影响.结果 5 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FN、TGF 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bFGF,FN,TGFβ1.而W11-a12能显著增加未照射组和照射组伤口中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结论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中FBs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增强FBs合成和分泌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作者:舒崇湘;程天民;李树楠;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影响小鼠脾脏T细胞IFN-γ和IL-4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阐明机体免疫功能的放烧复合效应,为放烧复合伤免疫功能障碍的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于不同时相点测定放烧复合伤小鼠(5Gyγ射线照射合并12%Ⅱ度烧伤)的脾体比,脾脏组织学观察,分离脾脏T细胞,RT-PCR检测其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伤后放烧组的脾脏指数和组织结构的恢复明显快于单放组;②放射损伤后T细胞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均受到抑制,但与IL-4比较,IFN-γ表达量的降幅小、恢复快;③放射损伤后脾脏指数和T细胞IL-4的基因表达呈双向变化;④放烧组IFN-γ表达量明显高于单放组,而两伤组IL-4表达量无区别.结论①放射损伤是放烧复合伤的主导损伤因素;②IL-4的辐射敏感性高于IFN-γ;③烧伤因素能促进放烧复合伤后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FN-γ的表达,不能促进IL-4的表达;④受照机体内仍然存在着促进IL-4表达恢复的有效机理.

    作者:王延江;粟永萍;艾国平;冉新泽;刘晓宏;练燕;郭朝华;胡川闽;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内皮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及MTT法观察6 Gy和12 Gy辐射对内皮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VEGF对内皮细胞放射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放射损伤组在细胞大小和形态方面发生明显改变,6 Gy能引起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增强,而12 Gy则导致活性下降;VEGF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并能改善12 Gy所引起的损伤.结论 VEGF可作为放射损伤的拮抗剂,在创面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晓启;刘旭盛;刘爽;刘亮;冉新泽;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软X射线照射对大鼠伤口愈合影响规律的研究

    目的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胶原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 0.50、1.01、1.96、3.26、4.00、5.21 Gy组照射侧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侧分别延长了1.6、4.2、5.4、6.6、8.2、9.4 d,7.0及10.0 Gy组则创面不愈(>40 d).各组的已愈创面百分率在3~9 d之间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变化的幅度亦减小,表明创面愈合速度减慢.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结论局部软X线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延迟,在0.50~5.21 Gy之间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作者:刘建忠;周元国;程天民;周萍;刘霞;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局部辐射对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规律

    辐射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对其规律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是提高促愈措施的突破口之一,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宏观观察和测量伤口撕裂张力,其导致创伤愈合延迟的分子机理是什么,尤其是细胞周期和凋亡在伤口愈合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刘霞;刘建忠;周元国;程天民;周萍;王华;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移植后在体内的定位分布

    多年来,人们对骨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干细胞上,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骨髓除了有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s),它具有能够分化形成至少7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细胞、成肌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等组织细胞的潜能,所以又被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1].如同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赋予骨髓组织强大的造血功能以维持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一样,多潜能的MSC存在为骨、软骨、肌肉等间充质组织的损伤修复提供了潜在的结构和功能修复的源泉.研究和利用MSC可能为促进创伤修复指出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周进明;邹仲敏;郭朝华;何颖;朱波;王蒙;冉新泽;罗成基;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变化及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含量变化.结果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在伤后5、7和10d显著少于单纯创伤组,并显著延迟高峰期;伤口局部PCNA和CDK4含量在伤后3、5和7d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伤口局部Cyclin E含量在伤后3、5、7和10d也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全身放射损伤可抑制伤后早期细胞周期G1期到S期的转变,抑制细胞增殖,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这可能是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许霖水;史春梦;冉新泽;林远;阎国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神经生长因子同时促进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局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射复合伤难愈创面具有良好的促愈效果,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抗放作用.

    作者:史春梦;程天民;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利用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采用荧光示踪技术、形态学观察、胶原染色、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等多种指标,观察了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结果间充质干细胞能加快创面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合成.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有明显的促愈效应.

    作者:艾国平;粟永萍;阎国和;冉新泽;刘晓宏;罗成基;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放创复合伤时创伤局部bFGF和NG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生长因子可以调节创伤修复中的多种细胞反应,对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都具有重要作用[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3],但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局部其含量变化及其意义仍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拟对此进行研究,以期深入阐明放创复合伤创伤难愈的理论机理,并为进一步制订促愈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许霖水;史春梦;林远;冉新泽;阎国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放创复合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原位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凋亡变化及凋亡调控分子Bcl-2和Bax含量变化.结果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Bax含量也显著增加,Bcl-2含量和Bcl-2/Bax比值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全身放射损伤可使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伤口局部Bcl-2,Bax含量及其比值异常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许霖水;史春梦;林远;阎国和;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5.21Gy软X射线局部照射伤口后组织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组织细胞周期的时相变化.方法 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BrdU掺入后采用SABC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在伤后3~9 d,对照侧G0/G1期细胞逐渐减少,S期细胞增加,9 d时达到峰值;G2/M期细胞增加,15 d时达到峰值.照射侧G0/G1期细胞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在伤后12~22 d,照射侧S期细胞逐渐增加,22 d时达到峰值,大量的细胞停留在S期.在整个愈合过程中,G2/M期细胞百分数均低于对照侧.BrdU掺入SABC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结论 5.21 Gy软X射线局部照射后,细胞发生G1期阻滞和S期延长,G2/M转换障碍,细胞分裂增殖受抑,创伤愈合延迟与细胞周期的紊乱有关,G1期阻滞和S期延长越严重,愈合延长时间越长.

    作者:刘建忠;周元国;程天民;周萍;刘霞;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室内氡与肺癌关系研究

    目的直接调查居室水平氡浓度对居民肺癌危险度的影响,并与由矿工受照结果推导的结论相比较.方法在甘肃省平凉、庆阳两地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该地区居民稳定而室内氡水平较高.肺癌病例必须是在1994年1月至1998年4月期间诊断,年龄在30~75岁之间,居住在平凉和庆阳两地区的居民.根据人口调查资料随机选取对照,对照要在年龄、性别、地区方面与病例相匹配.在过去5~30年期间,凡住过两年以上的房间都布放了氡探测器.氡测量涵盖了77%的照射周期.结果病例居室的平均氡浓度为230.4Bq/m3(n=768),对照为222.2Bq/m3(n=1 659).居民肺癌危险度随室内氡水平的增高有所上升(P<0.001).根据线性模型,对全部研究个体而言,在100 Bq/m3情况下,附加比值比(EOR)为0.19(95% CI:0.05,0.47).对测量涵盖了100%照射周期的个体,为0.31(95% CI:0.10,0.81).在对照射的不确定度进行调整后,估算值可增加70%.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室内水平氡照射会增加肺癌危险度,增加值等于或超过从矿工数据外推的结果.

    作者:王作元;Lubin JH;王陇德;张守志;Boice JD Jr;崔宏星;张淑蓉;Conrath SC;夏英;尚兵;Brenner A;雷苏文;Metayer KC;曹吉生;Chen KW;雷淑杰;Kleinerman RA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着眼未来,搞好传帮带,促进中青年人才的成长-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将中青年的培养工作作为学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华医学会是我国医学界大、历史悠久的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她通过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医学期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而上述各种活动均是由她下属的78个专科分会来体现和完成的.

    作者:刘亚君;祝汉民;于水;周湘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