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李福生;陈英民;许家昂
为了解地热水应用中不同场所氡浓度的水平,笔者用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SSNTD)测量了温泉疗养院不同场所空气中氡浓度,结果报道如下.选择辽南两家有代表性温泉疗养院(T、Q),并选取民用井水作对照,测量温泉水中放射性核素镭、氡含量,测量用水场所公共水疗浴室、更衣室和高干病房的洗浴间以及带有该洗浴间的卧室空气中氡浓度.
作者:毕治英;赫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利用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采用荧光示踪技术、形态学观察、胶原染色、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等多种指标,观察了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结果间充质干细胞能加快创面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合成.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有明显的促愈效应.
作者:艾国平;粟永萍;阎国和;冉新泽;刘晓宏;罗成基;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医学会是我国医学界大、历史悠久的学术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医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她通过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医学期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等一系列活动,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而上述各种活动均是由她下属的78个专科分会来体现和完成的.
作者:刘亚君;祝汉民;于水;周湘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阐明机体免疫功能的放烧复合效应,为放烧复合伤免疫功能障碍的调控提供依据.方法于不同时相点测定放烧复合伤小鼠(5Gyγ射线照射合并12%Ⅱ度烧伤)的脾体比,脾脏组织学观察,分离脾脏T细胞,RT-PCR检测其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①伤后放烧组的脾脏指数和组织结构的恢复明显快于单放组;②放射损伤后T细胞IFN-γ和IL-4的基因表达均受到抑制,但与IL-4比较,IFN-γ表达量的降幅小、恢复快;③放射损伤后脾脏指数和T细胞IL-4的基因表达呈双向变化;④放烧组IFN-γ表达量明显高于单放组,而两伤组IL-4表达量无区别.结论①放射损伤是放烧复合伤的主导损伤因素;②IL-4的辐射敏感性高于IFN-γ;③烧伤因素能促进放烧复合伤后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FN-γ的表达,不能促进IL-4的表达;④受照机体内仍然存在着促进IL-4表达恢复的有效机理.
作者:王延江;粟永萍;艾国平;冉新泽;刘晓宏;练燕;郭朝华;胡川闽;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一、临界事故概况1997年6月17日9:30俄罗斯Sarov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在临界装置进行试验,后者主要是个铜制反射器,中心棒为浓缩铀.他违反了放射安全操作条例自己单独做这项试验.10:50临界装置上部反射器里的一个组件突然从这名技师带橡皮手套的手中滑落到已被装配好、并含有浓缩铀棒的临界装置下面的部分,超过了临界点,出现一道闪亮蓝光,并出现一股热浪.
作者:郭梅;叶根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身不同剂量照射对皮肤软组织创伤愈合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均匀照射1~8Gy,照后1h内,用特制的圆孔刀致大鼠背部全层皮肤22mm创面2个(占体表面积的25%).结果创伤合并0、1、2、3、4、5、6、7、8 Gy全身照射后,随照0剂量增加,创伤愈合速度明显减缓,残留面积明显增大,如伤后7 d,单创组有33 5%的创面未愈合,复合伤组分别有35.4%,38.1%, 41.6%, 48.8%, 53.9%, 63.7%, 69.2%, 73.9%的创面未愈合.统计学显示,伤后不同剂量与未愈合创面%()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据此推导出9个剂量效应公式.这些结果主要为群体判估放创复合伤伤情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结论放创复合伤时创伤愈合延迟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冉新泽;程天民;林远;屈纪富;徐辉;王军平;粟永萍;阎国和;王文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多年来,人们对骨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血干细胞上,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骨髓除了有造血干细胞以外,还存在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mesenchymal cells),它具有能够分化形成至少7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脂细胞、成肌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等组织细胞的潜能,所以又被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1].如同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赋予骨髓组织强大的造血功能以维持血液系统的新陈代谢一样,多潜能的MSC存在为骨、软骨、肌肉等间充质组织的损伤修复提供了潜在的结构和功能修复的源泉.研究和利用MSC可能为促进创伤修复指出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周进明;邹仲敏;郭朝华;何颖;朱波;王蒙;冉新泽;罗成基;程天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直线加速器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拥有该设施的医疗单位逐年增多,其放射卫生防护不可忽略.但目前国内有关加速器机房防护设计方面的文献不多.笔者报道一个防护设计实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茅佩兰;李舟;魏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局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射复合伤难愈创面具有良好的促愈效果,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抗放作用.
作者:史春梦;程天民;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全身照射(TBI)是骨髓移植(BMT)治疗白血病预处理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但通常所用的单次大剂量TBI(10 Gy以上)可产生重度造血型放射病或轻度肠型放射病[1].为提高病人的耐受性,降低照射引起的反应,我们采用分次全身照射方案(FTBI)进行4例BMT获得成功.
作者:孙朝阳;石梅;王连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极低频(ELF)磁场可能存在的促癌或协同促癌作用.方法应用光漂白后的恢复技术,观察ELF磁场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的作用及其阈值.结果0.4mT及以上强度的ELF磁场辐照能明显抑制细胞GJIC功能;0.2 mT及以上强度的ELF磁场单独虽无抑制GJIC的效应,但可增强TPA所诱导的GJIC的抑制;0.1mT的ELF磁场既无单独抑制作用,也无协同TPA的作用.结论一定强度的ELF磁场辐照可能具有促癌或协同促癌作用.
作者:傅一提;胡根林;曾群力;姜槐;许正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5 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采用60Coγ射线5 Gy全身照射大鼠复合背部植入聚乙烯醇海绵的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后伤口FBs的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影响.结果 5 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FN、TGF 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bFGF,FN,TGFβ1.而W11-a12能显著增加未照射组和照射组伤口中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结论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中FBs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增强FBs合成和分泌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作者:舒崇湘;程天民;李树楠;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变化及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含量变化.结果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在伤后5、7和10d显著少于单纯创伤组,并显著延迟高峰期;伤口局部PCNA和CDK4含量在伤后3、5和7d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伤口局部Cyclin E含量在伤后3、5、7和10d也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全身放射损伤可抑制伤后早期细胞周期G1期到S期的转变,抑制细胞增殖,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这可能是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许霖水;史春梦;冉新泽;林远;阎国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炎症反应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早发生,对启动整个修复过程至为重要.以往研究观察到,大剂量60Coγ射线一次性照射后,伤口局部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加,巨噬细胞膜受体和TGF β、PDGF等细胞因子分泌减少,成纤维细胞增殖受抑制,愈合过程显著延迟[13],提示大剂量电离辐射后,在修复过程的早期启动阶段即发生了障碍,但对于伤后这种修复启动延迟的分子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
作者:史春梦;程天民;屈纪富;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软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胶原染色)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软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 0.50、1.01、1.96、3.26、4.00、5.21 Gy组照射侧的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侧分别延长了1.6、4.2、5.4、6.6、8.2、9.4 d,7.0及10.0 Gy组则创面不愈(>40 d).各组的已愈创面百分率在3~9 d之间的变化幅度均比对照侧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变化的幅度亦减小,表明创面愈合速度减慢.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结论局部软X线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延迟,在0.50~5.21 Gy之间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作者:刘建忠;周元国;程天民;周萍;刘霞;李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掌握天然石材的辐射水平,笔者对济南石材市场出售的石材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明;李福生;陈英民;许家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伤口难愈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顽症.电离辐射、局部营养障碍、局部感染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均可导致伤口难以愈合.其中,电离辐射引起伤口难愈,至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报告.
作者:陈晓红;程天民;冉新泽;高京生;粟永萍;林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电离辐射损伤在平战时均可发生.合并电离辐射时组织修复明显延缓,创伤愈合延迟[1],可出现创伤难愈现象.创伤愈合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相互区分而又联系的阶段:①炎症反应期,创伤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可以溶解、清除坏死组织,并可抵抗外源性病原体入侵;②增殖期或肉芽组织形成期,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修复细胞迁移、增殖,形成肉芽组织,以修复组织缺损;③组织改建期,包括多种细胞外基质沉积、降解和重塑等过程.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冉新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生长因子可以调节创伤修复中的多种细胞反应,对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都具有重要作用[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3],但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局部其含量变化及其意义仍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拟对此进行研究,以期深入阐明放创复合伤创伤难愈的理论机理,并为进一步制订促愈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屈纪富;程天民;许霖水;史春梦;林远;冉新泽;阎国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NO是近年来发现并证实的一种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不同于自由基[1].具有多种功能,其中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功能是具有抑制机体某些细胞的异常增生[2,3]、舒张血管平滑肌等生物学作用.目前一些研究机构根据NO能舒张肺动脉和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应用NO吸入的方法来降低肺动脉高压和缓解支气管痉挛症状[4,5].但为了准确控制所吸入的NO气体的含量,需要有一套价格昂贵的精密仪器进行监控,包括NO N气监测仪和CO2-O2监测仪.由于经费短缺及实验的具体要求,本课题组自行设计并组装了一套简易的NO吸入装置,用以对小鼠进行NO吸入,进行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的研究.
作者:崔雪梅;宋良文;彭瑞云;王德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