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4年2期文献
  • 用微阵列方法分离+GZ反复暴露后大鼠心脏组织应激性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筛选+Gz反复暴露后大鼠心脏组织特异性应激基因.方法提取+Gz反复暴露后1 h及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总RNA,分离纯化Poly A+RNA,与Atlas Rat Stress Array膜杂交,经半定量RT-PCR进行差异基因表达的特异性鉴定.结果初步得到10个差异表达基因,选取HSP70、HSP60、HSPB2、HO-1、HMG2、LCAD作为候选基因,经半定量RT-PCR做特异性验证,发现+Gz反复暴露后I h,HSPB2、HO-1和LCAD mRNA水平升高,HSP970和HMG2 mRNA水平下调,HSP60表达水平未发生改变. 结论 HSPB2、HO-1是+Gz反复暴露后大鼠心脏组织中早期重要的保护性物质;应用Atlas Rat Stress Array为研究+Gz反复暴露对心脏组织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石缨;宋志鸿;朱美财;王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低压缺氧后大鼠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的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在急性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只,在低压舱内模拟暴露于7500 m高度停留20 min,建立急性缺氧模型.分别在缺氧前及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1 d、2 d、3 d、4 d和5 d,取大鼠脑颞叶皮质和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脑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大鼠低压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在缺氧后4 d和3 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分别达到高峰,急性缺氧后3 d和4 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1 d(P<0.01).而急性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G1期细胞呈逐渐减少趋势,S期细胞逐渐增加.结论 7500 m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缺血缺氧后的3 d和4 d凋亡细胞率高,5 d凋亡细胞数降低与未缺氧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梅丹;罗军;徐斌;孙奎;王一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海军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表象扫描加工水平研究

    目的探讨飞行训练对飞行员表象扫描加工能力的影响.方法 20名海军歼击机飞行员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为20名大学生及医师,在年龄、利手和文化程度上均与试验组相匹配.试验以反应时附加因素法研究范式测定,并以Kosslyn高水平视觉加工模型对表象扫描加工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除简单任务的反应时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各表象扫描距离上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结论飞行员表象扫描加工的能力并不因系统的飞行训练而明显提高,提示该能力的可塑性较低.

    作者:宗玉国;陈赛铮;徐利平;陈孔彬;吴岩印;游旭群;于立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同水平+GZ暴露后飞行员心脏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不同水平+Gz暴露及高G训练对人体心脏功能的后效应. 方法 24名歼击机飞行员接受基础+Gz耐力测查(高暴露于+4.25~4.5 Gz)、+7.0 Gz或+8.0 Gz高G训练,观察+Gz暴露后2 h心电图、心脏彩超和次日心肌酶(AST、LDH、CK)的变化.结果接受基础+Gz耐力测查和+7.0 Gz高G训练后2 h的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心脏彩超检查示:基础+Gz耐力测查后2 h,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主干内径、左心房和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减小(P<0.05或P<0.01);采取抗荷措施进行+7.0 Gz高G训练后2 h,这种变化无明显加重或有减轻趋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差值、收缩末内径差值和射血分数+Gz暴露后无明显变化.接受+8.0 Gz高G训练后次日,血液中心肌酶无明显升高.结论较高水平的+Gz暴露可在短时间内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造成轻度不利影响,但左心室泵血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在高G训练中采取抗荷措施对心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郑军;肖晓光;姚克纯;刘成刚;徐蜀宣;王学娟;王洪波;纪桂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四氧化二氮及偏二甲基肼混合吸入致小鼠亚急性中毒氧化指标的测定

    目的探讨四氧化二氮(N2O4)和偏二甲基肼(UDMH)混合推进剂亚急性中毒时,机体氧化指标的变化,从而确定氧化损伤在推进剂引起的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置于染毒柜内,吸入含有不同浓度混合剂的挥发气体(10 mg/m3,2 h),每天1次,连续4 d,第5天称重、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结果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400mg/m3染毒组动物体重显著减轻(P<0.01),血清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各染毒组肺组织MDA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90 mg/m3染毒组血清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10 mg/m3、90 mg/m3组肺组织的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 结论连续数天高浓度混合推进剂吸入中毒后,动物体重减轻,提示中毒可引起动物兴奋性增高;中、高浓度中毒时自由基产生相对减少,氧化指标测定结果提示染毒组小鼠机体未发生显著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推进剂对机体造成的病理损害中,氧化损伤可能不占主导地位,其损伤机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成刚;刘瑞;梁欣;海春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与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与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在离心机上测定122名飞行员的基础+Gz耐力,≤4.0 G为低耐力组(n=78),≥4.5 G为高耐力组(n=44),收集年龄、飞行时间、身高、体重、心率、血压、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血糖等指标.将高耐力组与低耐力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比较,飞行时间、年龄、身高、血糖、血红蛋白、脉搏、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三酰甘油、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体重、体重指数及血清胆固醇则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终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3个指标被选入回归方程,相关指数R2=0.243,回归方程为:+Gz耐力=-2.563+0.015 28×收缩压+0.067 58×体重指数+0.135×血清胆固醇.结论体质因素对飞行员基础+Gz耐力有影响,尤以收缩压、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3个指标为重要,在招飞体检综合评定时应予考虑.

    作者:肖晓光;郑军;邓方明;郝英;朱克顺;张希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适当体位旋转训练对人体前庭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过适当体位旋转训练的方法,提高人体前庭系统耐受科里奥利加速度能力.方法将第一次转椅检查前庭自主神经反应I度和Ⅱ度者,随机分为训练1个月组、训练3个月组和对照组,训练组人体前屈120°,右手从左臂下方绕过拉住左耳廓,头向左侧偏曲呈60°,两腿并拢伸直,左手指向脚尖,原地向左转5圈后迅速直立,每天1次.结果转椅复查,对照组效果较其它两组差,训练1个月组与训练3个月组效果差别不大.结论适当体位旋转训练可提高人体前庭系统耐受科里奥利加速度能力,但提高是有限度的.

    作者:李天印;赵锦荣;路贵友;张九新;宋新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姜素预防犬运动病的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实验设计,观察7.2 mg/kg,3.6 mg/kg和1.8 mg/kg 3种剂量姜素及苯海拉明(乘晕宁3.2 mg/kg)、盐酸苯环壬酯(飞塞乐0.2 mg/kg)对犬运动病预防效果和对豚鼠视前庭系统的影响.犬运动病采用三角离心摆动方式(峰速240°/s,频率0.05 Hz)诱发,以一定时间内犬的呕吐发生率作为犬运动病的观察指标;以正弦摆动(峰速60°/s,频率0.05 Hz)加光条刺激方式诱发豚鼠视前庭相互作用眼震,以眼震次数、慢相速度和增益作为视前庭相互作用观察指标.结果 3种剂量姜素均可显著降低犬呕吐发生率,且在7.2 mg/kg和3.6 mg/kg剂量时其效果较苯海拉明、盐酸苯环壬酯显著,各种药物对豚鼠VVOR眼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姜素用于预防对抗运动病效果显著且不会影响正常的视前庭功能.

    作者:贾宏博;李仓明;任建平;谢溯江;王锦铃;刘广莉;毕红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左冠状动脉主干高度狭窄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轰-5飞行员,飞行时间2500h.既往身体健康,一直正常飞行.2003年2月24日上午打篮球约5 min后突然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伴视物模糊,全身虚汗.即测血压60/40mm Hg,经休息几分钟后症状缓解.后到当地医院行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均正常,为明确诊断,于2003年3月12日送来我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20年,约20支/d.体格检查:血压120/86 mm Hg.肥胖体型,体重90 kg,身高172 cm.心界不大,律齐,心率66次/min,心尖部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及第4心音,两肺清,无干湿哕音,余无异常.

    作者:郝唯蔚;俞启福;李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飞行员带状疱疹面瘫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1500h.因右侧头痛、耳痛4 d伴右侧面瘫2 d于2003年5月29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痛、外耳轻至中度疼痛呈持续性.驻地军医院诊断为:右耳软骨炎,给予抗炎治疗4 d,于第5天症状加重出现右侧口眼歪斜,流泪,同侧面部疼痛,麻木感,而转入本院.查体:体温36.2℃,右侧额纹完全消失,右鼻唇沟消失,鼓腮右侧漏气,口角左偏斜,伸舌居中,右眼睑不能闭合.颈部抵抗感(±),疼痛涉及颈项.右侧外耳道口旁见簇粟粒状疱疹,听力正常.

    作者:王可敬;高彩林;王海燕;陈国庆;刘志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学员患突发性聋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经初检、全面体检和复查等3次体检,各科合格,于2003年8月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学员.入学后因对新环境适应性调整不济,常有失眠.自觉约半月后展起出现持续性耳鸣,偶有重听感,间有恶心,无呕吐、眩晕,仍坚持学习和训练.至9月中旬空军复查体检,先后4次检测其听力,低频段听力损失左耳为35±5 dB、右耳为40±5 dB,中频段听力损失左耳为40±5 dB、右耳为50±5 dB,高频段听力损失之和为320±20 dB.否认近期耳部外伤史,鼓膜及其他项目检测均无异常.

    作者:刘庆东;郝英;张锁良;陈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放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歼-6飞行员,飞行时间2100h.2002年7月在疗养体检中发现颈前区有一杏仁大无痛肿物,不伴有咽痛,无吞咽不适,无声音嘶哑,无疲惫乏力,无多食易饥,无发热、心悸、盗汗等症状.查体:一般状态良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峡部可触及1.5 cm×1.5 cm大的肿物,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边界清,无压痛,活动度好,肿物随吞咽动作移动.颈部淋巴结未触及.

    作者:陈英;任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体检发现外籍飞行员患先天性红绿色盲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1岁,民航波音737驾驶员,飞行时间10000 h.该飞行员一直在巴西国内飞行,拥有巴西民航局颁发的飞行体检合格证.

    作者:曾晓明;徐秉兴;麦英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两例

    一、临床资料例1,男性,31岁,歼击机飞行员,总飞行时间1320 h.1995年5月向航医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团块状阴影(9点位置)1周.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8,眼底黄斑部水肿,少量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给予能量合剂、激素、高压氧治疗,视力有所好转.送上级医疗进一步检查治疗,眼底无明显变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右黄斑区透见荧光.

    作者:郭壁砖;邓晗;王海松;王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犬咬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6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650 h,2002年3月初在与自家饲养的宠物犬嬉戏时不慎被咬伤右手中指,即感疼痛,无肿胀、麻木.查体:右手中指远、近关节间可见一排犬齿印,伤至皮下组织伴皮肤损伤,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在当地医院行简单清创、包扎,并注射了狂犬疫苗、破伤风抗毒素后,于3月中旬即入我院疗养.入院后检查:右手中指肿胀、疼痛,并有少量脓性渗出物,局部皮肤温度较高,活动受限.

    作者:丁书荣;李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招飞体检中鼻内窥镜技术的应用

    为了将鼻科学的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于招飞体检,我们在广空招飞体检复检中,开展了鼻内窥镜检查项目.但目前,我军尚未制定招飞体检鼻内窥镜检查标准.我们在2003年度广空招飞复检中,对208名受检者进行了鼻内窥镜检查,结果如下.

    作者:汪运坤;叶晓军;胡光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空降兵某部口腔健康教育一年后牙周指数的变化

    我们在2001年对空降兵某部人群口腔牙周健康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针对性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一年后,再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两次调查情况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于海;王新民;程波;李伟;张敏;高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机场急救演练的体会

    民航急救中心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是对飞行活动的应急救护.通过救援演练,可以有效地检验急救预案的可行性和各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有目的地锻炼急救队伍.

    作者:张玉华;尹素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94~2002年民航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制员常见疾病变化趋势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以下简称管制员)常见疾病的横向统计分析报道较多,纵向统计分析未见报道.笔者通过分析1994~2002年民航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制员常见疾病变化,旨在探讨管制员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为管制员疾病的预防、诊治和航空卫生保障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骆路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的特点

    飞行活动具有特殊性,飞行职业对人的认知能力要求远高于普通职业.认知功能是飞行员必需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尤其是空间定向能力与飞行密切相关.随着飞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飞行员逻辑思维、信息加工、记忆等智能的要求随之提高.因此,检测飞行员的基本认知能力对飞行学员的选拔及飞行能力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丹笑颖;万憬;庄开颜;戴成祥;尹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一种鉴定飞行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新方法

    目的为飞行员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提供一种新的、简便、无干扰的鉴定方法.方法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MSMSMS)和多道睡眠图(PSG)对30例SAHS病人、8例疑有SAHS的飞行员和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同步对照检测与分析;用MSMSMS检测40名健康、无鼾症飞行员并对其中20名进行重复检验.统计分析MSMSMS检测呼吸事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根据MSMSMS检测的发生睡眠呼吸事件的特征性变化,提出了用MSMSMS判别阻塞性呼吸暂停、睡眠呼吸低通气和中枢性呼吸暂停的标准.所有经MSMSMS诊断为SAHS患者的结果与PSG的诊断结果完全一致.用MSMSMS检测呼吸事件的敏感性为88.6%~94.0%;特异性为86.0%~92.7%. 结论 MSMSMS能可靠地鉴定飞行员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作者:张宏金;杨军;俞梦孙;吴锋;王青青;徐先荣;陈同欣;赵显亮;成奇明;周玉彬;金璋瑞;刘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航校飞行员飞行前后及运动前后血尿蛋白尿发生率分析

    目的探讨航校飞行员飞行前后及运动前后血尿、蛋白尿发生率及在航空医学鉴定中的价值.方法 212例航校飞行教员和学员为受试对象,用于化学法筛查飞行前后及运动前后血尿、蛋白尿.以镜检法红细胞≥3个/HP;加热醋酸法尿蛋白≥(+)者为阳性判定值,统计其阳性发生率.结果血尿、蛋白尿阳性发生率特点是:运动后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高于飞行后;运动后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尿的发生率;飞行学员运动后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飞行教员.飞行后血尿、蛋白尿的发生率较低;飞行后发生血尿、蛋白尿者运动后同样产生血尿、蛋白尿.飞行前或运动前有轻度血尿者,在飞行后或运动后血尿仍为阳性,个别血尿程度加重.结论建议建立和完善尿液检测标准化方法和制度.飞行员无症状血尿、蛋白尿的防治以个体化防治为宜.运动试验可用做评价肾功能状态的客观方法.

    作者:王林生;刘湘香;曹伟民;刘爱兵;王庆元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飞行员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健康鉴定提出依据.方法 49例高血压病飞行员为试验对象,进行动态血压及睡眠监测.根据所得结果区分为单纯高血压组(38例,Ⅰ组)和高血压合并OSA组(14例,Ⅱ组).对两组睡眠质量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血减氧饱和度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及睡眠结构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OSA对睡眠结构的改变呈正相关.在动态血压监测中两组对比收缩压昼间Ⅱ组与Ⅰ组有显著性差异,舒张压昼夜Ⅱ组均高于Ⅰ组.同时Ⅰ组中出现非杓型血压发生率(9/35)明显低于Ⅱ组(9/14).结论 OSA与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睡眠呼吸紊乱的加重,夜间血压生理性下降减少.对高血压飞行员应做睡眠监测,及时发现OSA,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王青青;刘爱兵;陈宏;王志勇;韩江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变压性眩晕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目的回顾变压性眩晕(AV)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进一步研究AV的建议.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本领域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和综述.资料引用引用文献35篇.资料综合简要概述了有关AV发生机制的各种不同观点和预防措施.结论国内外对飞行员AV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领域突破性进展还不多,应继续研究,为航卫保障尤其是为新机部队的航卫保障服务.

    作者:金占国;徐先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飞行员医学失能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策略--1%法则的建立与发展

    目的综述欧盟推行的1%法则及其医学风险评估技术与管理策略.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相关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资料引用论文、综述、研究报告和标准16篇,专著1本.资料综合阐述1%法则的内涵及其外延技术,包括:医学失能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价模型、风险控制与管理策略.结论 1%法则提出了独特的安全管理理念和风险评估技术,倡导航空医学鉴定的重点应放在飞行员的失能绝对风险评价上,而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病种的归因风险评定,为航空医学标准的制定和体检认证决策提供了准则,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方法学.

    作者:周毓瑾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