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
期刊标签:医药卫生综合
国际刊号:1007-6239
国内刊号:11-3854/R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1990
发行周期: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简介

               199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文发表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高、中级专业人员和航空航天人机工程人员。栏目设置有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航医实践、病例报告、述评、专题论述、国际学术交流、人物述林、学术讲座、读者来信和消息报道等。刊文内容涉: 航空医学、航天医学、航空航天生理学、航空航天神经生理学和(或)视觉科学、各种加速度影响及其防护、航空航天人机工程、航空航天操纵技能与心理生理学、航空医疗运输等。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社征稿要求

  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练、通顺、重点突出、逻辑合理。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并附有500字左右的中文和英文摘要(包括中英文文题、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和姓名)。

  关键词按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译的最新版本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书写。

  文稿中的数据要求准确无误,需要时应当进行统计学处理。参考文献要求精选,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原文文献,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个人咨询、通信、文摘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但可在文中注明。

  来稿需请作者所在单位主管学术的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信中需要注明“未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

  请自留底稿。除非作者声明,一律不予退稿。

  切勿一稿两投,发现不予采用。

  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必须注明首次发表的刊物名称。作者文责自负。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发文量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飞行员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初教-6飞行教员,飞行时间6000 h.因飞行中突发心前区刀割样疼痛,手术后10 d入院.患者于2008年7月22日在驾初教-6飞机带飞过程中,当飞机盘旋下滑致体位后仰时,突然出现心前区刀割样剧烈疼痛,立即由前舱飞行员操纵飞机返航.

    作者:窦月;钟佳音;张宏宇;郑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国际航线乘客空中分娩一例

    一、资料一名女乘客,温州人,24岁,于2003年2月9日9∶20乘坐北京至罗马国航CA939航班,全航程约11 h.飞机起飞约6 h后自觉腹痛阵作,渐显规律,请求乘务员帮助.当乘务长了解到她是一名初产孕妇,而且离预产期只有11 d时,立即向机长报告,并广播寻找乘客中的医师.机组决定在近的莫斯科机场紧急备降,同时将产妇移置头等舱,让有生产经历的乘务员守候在产妇身边,此时产妇的宫缩间隙越来越短,机上仅有的一名内科医师称自己无接生经验,乘务员们只好找来急救手册、机上急救药箱、毛巾、氧气瓶、剪刀、开水等,按照<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乘务员手册>中有关机上分娩的指导逐步操作,下午18:16,女婴顺利出生.

    作者:马文洁;赖红泽;张永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脑动脉瘤术后复飞一例

    患者,男性,44岁,运输机通信员,飞行时间4500 h。于2009年9月23日突发头晕头痛,为头部持续胀痛,伴心慌、心悸,无明显意识障碍,无发热、畏寒,无胸闷、气急,头痛、头晕逐渐加重,并出现喷射性呕吐1次,伴有右腿麻木不适感。查体:体温37.1℃,脉搏90次/min ,血压130/82 mmHg (1 mmHg=0.133 kPa),神情语利,眼睑无下垂,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2 mm ,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克氏征阳性,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考虑为颅内血管病变,急送空军总医院脑外科,查头颅CT 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示: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遂于2009年9月26日在全麻下行左侧翼点入路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住院45 d ,出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地面观察3个月后返院复查。2010年3月、10月返院复查,一切正常。根据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有关规定,结论:飞行合格。复查后正常参加飞行训练,已飞行1520 h。

    作者:王颖;张丹涛;余梅兰;王贺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复高+Gz暴露后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与三叉神经节内神经活性物质基因表达

    目的 研究重复高+Gz暴露后,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 caudalis,SpVc)内P物质(substance P)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antagonists,NMDAR),以及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内前速激肽原A(preprotachykinin A,PPTA)、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β-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β-CGRP)、与钠通道PN3、NaN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重复+Gz引起颞颌关节疼痛的原因与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00~30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5Gz组、+10 Gz组.将各组大鼠分别固定于动物离心机转臂末端的固定装置上,并使之呈俯卧位,头朝向转臂轴心.离心机转臂半径为1 m.G值增长率1 G/s、峰值持续时间30 s,每天连续离心5次,2次之间间隔60 s,每周4d,共持续3周.+5Gz组暴露峰值为+5Gz;+10 Gz组暴露峰值为+10 Gz;对照组按上述相同时间和频次在离心机上静止固定.取大鼠TG与SpVc,提取RNA,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P物质、NMDAR、PPTA、β-CGRP、PN3与NaN的mRNA表达变化. 结果 ①重复+Gz暴露后大鼠TG内PPTA、β-CGRP、PN3及NaN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1 030,P<0.01),且与+Gz值成正比.②大鼠SpVc内P物质与NMDAR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8、1 062,P<0.01),且与+Gz值成正比. 结论 在重复高+Gz环境下,初级感觉神经元的生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神经活性物质在颞下颌关节疾病引起的疼痛传导中发挥了作用,与颞颌关节疼痛的外周及中枢的传导作用机制相关.

    作者:陈新;冯岩;尹音;曹均凯;栗洪师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PERIOD3基因多态性频率及与睡眠的关系

    目的 鉴定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PERIOD3(PER3)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其与睡眠分型的关系. 方法 获取104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各2 ml,提取基因组DNA样本.应用PCR扩增基因片段,鉴定个体的PER3基因型.根据Horne-Ostberg生理时钟问卷调查,进行睡眠类型分类. 结果 104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PER3基因型频率为:PER34/4基因型频率占70.2%(73/104);PER34/5基因型频率占26.9% (28/104);PER35/5频率占2.9%(3/104).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与普通汉族人PER3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7,P>0.05).Horne-(O)stberg生理时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PER3的3种基因型在睡眠分型上没有差别. 结论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与普通汉族人PER3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飞行员睡眠分型中,未提示PER35与昼行睡眠偏好相关.

    作者:安怀杰;李鸣皋;熊鸣;何立东;赵晓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歼击机飞行员累加Coriolis加速度耐力试验调查

    目的调查歼击机飞行员累加Coriolis加速度耐力水平和运动病易感者脱敏习服训练效果. 方法 70名23~38岁歼击机飞行员为观察对象,在VTS-0型电动转椅上用阶梯式累加Coriolis加速度刺激,以Graybiel急性运动病诊断标准的MⅢ为耐受终点判定累加Coriolis加速度耐力等级;对5名空晕病易感者进行了脱敏习服训练. 结果歼击机飞行员的累加Coriolis加速度耐力水平平均为11.2±6.2 π2cm/s2.经过2次脱敏习服训练后空晕病易感飞行员的累加Coriolis加速度耐力由2.4±2.1 π2cm/s2提高到11.1±2.5 π2cm/s2(P<0.05). 结论歼击机飞行员需要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以提高Coriolis加速度耐力水平,脱敏习服训练实际有效.

    作者:顾定扬;季思菊;于立身;李交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反复体位改变试验中人体心血管参数变化特征

    目的 观察人体在头高、头低反复体位改变试验刺激膛心血管参数的变化特征. 方法 在电动立位旋转床上对18名健康男性进行头高、头低反复体位改变试验,实时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l out,CO)、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TPR)等指标,取试验前平卧位数据为对照,选取每个体位第20秒和第60秒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试验中有6名受试者心电图出现了室上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节律改变;18名受试者心血管参数均随着体位改变而变化,其中CO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TPR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经过10次头高、头低体位改变后,受试者在-15°/+50°立位应激时SBP、MBP、SV、CO下降幅度有所增加. 结论 头高、头低反复体位改变试验中人体心血管参数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该模式的反复体位改变对人体立位耐力有不利影响.

    作者:丁佳;吴萍;谷志明;刘兴华;周越;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医学鉴定的探讨——附二例病例报告

    目的 分析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意义,探讨民用航空医学体检鉴定的政策、标准、方法和措施,提高体检鉴定水平.方法 报告2例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特点;检索并借鉴国外航空医学的处置政策及具体方法,对我国民用航空医学的体检鉴定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 确诊2例飞行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亦不具备介入和(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根据我国现行民航飞行人员体检鉴定标准,仅可按特许鉴定方案进行体检鉴定;两例飞行员特许鉴定合格后,分别恢复飞行3个月和13个月,飞行耐力良好,未见因医学原因出现的飞行事故或飞行事故征候.结论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航空医学评定应遵循个别评定、风险评估和谨慎的原则,若无症状、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证据、不具备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指征等,总体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在飞行员自我认识、密切航医监控、定期专科会诊的前提条件下可给予特许合格,或考虑授权航空体检医生进行协助特许体检鉴定.

    作者:吕天翔;曹善云;范玉坤;张弓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远程飞行劳动负荷特点与卫生保障措施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远程飞行劳动负荷特点与卫生保障措施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47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远程飞行的主要应激因素,例如持续仪表观察、长时间活动受限、频繁出现的生物节律紊乱等.总结了民用和军事航空远程飞行的劳动负荷特点,其中民用航空飞行人员的疲劳问题非常突出:宇宙辐射损伤增加,女乘务员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症状多发;下肢水肿常见,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发病率增加.军事航空远程飞行常常出现飞行耐力和操作能力降低,如果复合飞行疲劳与生物节律紊乱的影响将威胁飞行安全.介绍了国内外民用和军事航空远程飞行卫生保障措施,主要包括身心机能适应性训练、睡眠保障、营养调节、合理用药以及任务中疲劳监测和预警等,列举了国外远程飞行综合卫生保障的典型实例.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开展军事远程飞行卫生保障工作的建议. 结论 针对远程飞行的劳动负荷特点,强调采用综合卫生保障措施维护飞行人员的作业能力.

    作者:詹皓;焦志刚;张清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的抗急性低压缺氧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的抗急性低压缺氧作用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组.各组动物于每日清晨灌胃,连续14d.其中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组给予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500 mg/kg灌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14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大鼠行8h的模拟海拔8 000m的急性低压缺氧暴露.断头处死各组大鼠,取血、分离脑组织,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的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NO、乳酸(lactic acid,L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SOD、ATP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的活力.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阴性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或血清中的GLU、NO、LD、LDH和MDA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Na+-K +-ATP酶、Ca2+-Mg2+-ATP酶、T-AOC、SOD和GSH-PX的活力均显著降低(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的GLU、NO、LD、LDH和MDA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Na+-K+-ATP酶、Ca2+-Mg2+-ATP酶、T-AOC、SOD和GSH-PX的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 结论 在模拟海拔8 000 m急性低压缺氧环境下,雪莲培养细胞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或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预防脑组织和血清中GLU和LD的堆积;通过保护细胞膜上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功能,预防能量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继发毒性反应,减轻细胞水肿,保护脑组织和细胞的完整性及其功能,有效地阻止急性低压缺氧的损伤.

    作者:周湘洁;邸敏;张丽芬;杜学礼;赵华丽;钟悦;尚颖;周晓春;郭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nblove** 的反馈:

9月中旬在投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的稿,10月就通知录用啦,速度杠杠的。需要说的是,这本杂志的编辑排版很严格,录用后会有多次排版校对,编排质量很高,编辑工作非常严谨认真,值得赞扬!

谢飞明** 的反馈:

尊敬的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大大,请问我的文章初审通过了没有,已经投了快一个月了,好急啊

江东宇** 的反馈:

请问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投稿时需要附单位介绍信吗?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迷途风雨** 的反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审稿较快,14天左右就发回退修,退修之后10天左右再次退修,我吸取上一篇投稿的教训(退修了两次仍未达到要求,退稿了),仔细按照编辑发来的要求修改,顺便提一下,编辑人很好,修改之后很快录用,9个月之后见刊。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小鲸** 的反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在同类刊物里面相对比较容易中,审稿有回复,退稿有温度(笔者之前的文章因改动较大,杂志建议退稿之后修改重投),不失为一种选择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