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4期文献
  • 飞行人员代谢指标异常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BMI及不同年龄段现役飞行人员代谢指标异常特征,为飞行人员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在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住院和门诊健康体检的339例飞行人员的病历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清FPG、TG、TC、HDL-C、LDL-C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计算飞行人员BMI,并按BMI分为<25 kg/m2和≥25 kg/m2两组;按年龄分为<35、35~45、>45岁3组;统计分析各指标在不同BMI组和不同年龄组的差异. 结果 飞行人员各指标异常率分别为BMI 42.77%、TG 22.71%、UA 8.26%、血压7.67%、HDL-C7.08%、LDL-C 6.49%、TC 4.42%和FPG 1.77%.BMI≥25 kg/m2组的血压和TG异常率(13.79%、32.41%)高于BMI<25 kg/m2组(3.09%、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7、13.580,P<0.01).BMI≥25 kg/m2组飞行人员的FPG、TG、TC和LDL-C平均水平[(5.20士0.56)、(1.55士0.92)、(4.86土0.84)、(3.09±0.69)mmol/L]高于BMI<25 kg/m2组[(5.02土0.40)、(1.28士1.17)、(4.67±0.87)、(2.85±0.73)mmol/L],而HDL-C平均水平[(1.20±0.25) mmol/L]低于BMI<25 kg/m2组[(1.33土0.31)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8~4.058,P<0.01或0.05).飞行人员FPG、TG、BMI异常率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58~12.408,P<0.01或0.05),年龄>45岁组FPG异常率(8.33%)高于35~45岁组(0.00%)(P<0.05),<35岁组TG异常率(17.34%)低于其他两组(26.76%、37.50%) (P<0.05),35~45岁组BMI异常率(52.82%)高于<35岁组(33.53%)(P<0.05).飞行人员BMI和FPG、TG水平在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3~3.801,P<0.05),年龄>45岁组FPG水平[(5.34±0.90) mmol/L]高于<35岁组[(5.07士0.44) mmol/L]和35~45岁组[(5.08士0.42)mmol/L](P<0.05),>45岁组TG水平[(1.86±1.40) mmol/L]高于<35岁组[(1.29±1.16)mmol/L](P<0.05),35~45岁组BMI[(25.01土2.18)kg/m2]高于<35岁组[(24.38士2.23)kg/m2](P<0.05). 结论 飞行人员超重或肥胖问题较为普遍,超重或肥胖与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应重视飞行人员健康管理和教育,根据每个患者的自身特点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在飞行人员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舒缓心理压力,重视体重控制,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体重增长.

    作者:钱超;陆树娟;施斌斌;韩志峰;董运礼;杨一龙;陈羽佳;周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清醒维持试验在飞行人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清醒维持试验(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MWT)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飞行人员医学鉴定评估方法的可能性. 方法 对18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为OSA的男性飞行人员进行Epwo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行整夜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区分严重程度,AHI:5~15次/h为轻度,≥15次/h且≤30次/h为中度,>30次/h为重度;次日行4次40 min MWT.依据医学鉴定结论分为两组,特许飞行合格组和暂时飞行不合格/停飞组.比较两组飞行人员ESS评分、PSG数据和MWT结果差异,并分析MWT平均睡眠潜伏期与ESS评分、PSG数据的相关性. 结果 ①18名飞行人员中,特许飞行合格组8人,暂时飞行不合格/停飞组10人.其中5人为轻度AHI,5人为中度,8人为重度.②暂时飞行不合格/停飞组ESS评分、各项AHI指标、觉醒指数、呼吸相关觉醒指数均高于特许飞行合格组(t=2.308~3.779,P<0.05);③MWT平均睡眠潜伏期与ESS评分、AHI、快速眼动期AHI、非快速眼动期AHI、仰卧位AHI、觉醒指数、呼吸相关觉醒指数呈负相关(r=-0.635~-0.481,P<0.05).④暂时飞行不合格/停飞组MWT平均睡眠潜伏期[(10.62士3.91)min]短于特许飞行合格组[(37.80±6.22) min](t=11.333,P<0.05). 结论 MWT可作为评估OSA飞行人员警觉性的可靠客观检查方法.但基于飞行安全的考虑,仍需进一步研究异常MWT与飞行操作能力的关系.

    作者:崔丽;高和;郑军;徐先荣;郭静静;李燕;王建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空中交通管制任务致脑力疲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目的 探究空中交通管制员(空管员)在脑力疲劳状态下风险决策的特征,为减少脑力疲劳状态下管制决策失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41名空管员间断完成6h空中交通管制任务,任务前后分别完成主观疲劳感、客观疲劳水平及风险决策评估,比较任务前后的评估结果. 结果 管制任务后主观疲劳感得分(39.98±13.55)显著高于任务前(18.69±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4,P<0.01).管制任务后作业绩效发生变化,反应能力测试的正确率由(55.19±8.68)次/min降为(49.43士7.65)次/min,错误率由(0.80±0.83)次/min升高至(2.93±3.38)次/min,反应时间由(805.75±105.06)ms延长至(860.42±129.6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4.297,P<0.01或0.05).交通管制任务前后空管员剑桥赌博决策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时间由(2.16土0.80)s延长至(2.63士1.0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0,P<0.05).冲动指数、理性冒险指数、冒险指数分别由(0.15士0.23)%、(0.64±0.14)%、(0.60土0.13)%增加至(0.27±0.27)%、(0.71±0.13)%、(0.68土0.10)%,风险调节能力由4.15士3.37降低至1.27±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0~3.118,P<0.01或0.05). 结论 脑力疲劳状态下空管员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冲动,对概率信息变得不敏感,不能对自身的决策行为进行有效调节.

    作者:毛男;黄荷;魏巍;肖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磁场环境下雷达兵外周血象指标的变化

    目的 通过比较雷达站官兵和健康体检人员的外周血象指标,探讨磁场环境对外周血象的影响. 方法 试验组为某雷达站官兵189人,平均年龄(23.2士3.5)岁,从事雷达操作工作2年以上,生活工作区均在辐射范围内,无特殊防护措施.对照组为来空军总医院体检的官兵53人,平均年龄(21.3±2.6)岁,无电磁辐射暴露史.检测和比较两组人员的血常规,分析电磁辐射对外周血象的影响. 结果 ①试验组雷达兵外周血象不合格率为60.90%,其中试验组的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而中性粒细胞则低于正常值;试验组淋巴细胞、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不合格率较高(39.68%、21.69%、17.46%、17.46%);对照组血细胞比容、淋巴细胞不合格率为3.77%、5.66%.②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雷达兵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磁场环境会对雷达站官兵外周血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地采取防护措施对抗电磁辐射.

    作者:程苏琴;孙绍权;朱美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变应原血清免疫球蛋白E检测对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变应原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检测对飞行人员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意义. 方法 抽取拟临床诊断为AR的128例飞行人员静脉血2 ml,采用变应原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总IgE(total IgE,tIgE)及14种变应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包括7种吸入性变应原和7种食入性变应原.比较AR飞行人员吸入性变应原和食入性变应原强阳性反应率的差异,分析血清tIgE值与变应原sIgE阳性反应率的相关性. 结果 128例AR飞行人员血清tIgE阳性反应率为85.9%(110/128),sIgE的阳性反应率为91.4%(117/128).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反应率前3位为屋尘螨/粉尘螨(66.4%)、树组合(柏树/榆树/梧桐/柳树/杨树)(32.8%)、屋尘(23.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反应率前3位为水果组合(芒果/菠萝/苹果/桃子/草莓)(18.0%)、海鲜组合(虾/蟹/扇贝)(16.4%)、鱼类组合(鳕鱼/鲑鱼/鲈鱼)(13.3%);二者同时阳性反应率为12.5%(16/128).吸入性变应原以强阳性反应为主,食入性变应原以弱阳性反应为主,两者强阳性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81,P<0.05).变应原血清sIgE阳性反应率与tIgE值呈正相关(r=0.517,P<0.01). 结论 变应原血清IgE检测判读客观、准确、无创,且不受年龄、疾病、药物、操作等外界条件限制.检测结果可以(半)定量分级显示并可同时测定tIgE水平,在提高飞行人员AR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邰旭辉;李凯;廉永昕;张晓慧;王秀明;刘德宝;杨昕;褚彦玲;薛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民航飞行员角膜屈光术后远期视觉质量的评估分析

    目的 评估角膜屈光术后民航飞行员的视觉质量和视功能,探讨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稳定性. 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297名飞行员进行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及主观问卷调查.根据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组,屈光正常组:任一眼的SE≤+0.50 D或≥-0.50 D;屈光不正组:任一眼的SE为-0.75~-6.00 D;屈光术后组: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飞行员.比较3组飞行员视力情况、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结果 屈光正常组99例(198眼),SE(0.00士0.50)D;屈光不正组90例(180眼),SE(-2.06士1.75)D;屈光术后组108例(216眼),SE(0.00±0.74)D,±0.50 D范围内占68.1%,土1.00 D范围内占90.3%.屈光术后组飞行员裸眼视力≥1.0的眼有185只(85.6%),≥0.5的眼有213只(98.6%).3组飞行员仅BUT、空间频率为12时的眩光对比敏感度、角膜散光、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910~26.075,P<0.05);屈光正常组与屈光术后组的BUT、S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65、4.449,P<0.017),其他视觉质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屈光术后飞行员在症状、社会活动、精神心理3个模块的评分与屈光正常飞行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 结论 屈光术后飞行员的远期视觉质量和视功能比较稳定,可以达到屈光正常飞行员的标准.

    作者:伍叶;张珍;唐雪林;傅方;刘陇黔;姚华;谭立倩;李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分析与探讨

    目的 分析和讨论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了解飞行员抗荷耐力水平,为训练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 199名飞行员的载人离心机训练数据,并按训练任务类型分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飞行员两类,对飞行员的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不同类型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 结果 877名进行航空医学鉴定训练的飞行员中有594人完成了8G10s训练,106人完成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9.1%.180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中,有141名飞行员通过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8.3%.142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二代机飞行员中,有140名飞行员通过了7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98.6%,显著高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x2=31.141、29.318,P<0.01),但后两组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P>0.05).G-LOC的发生率为5.0%,A-LOC生率为2.7%.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飞行员的G-LOC和A-LOC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x2=4.983、7.528,P<0.05).1 199名飞行员仅有2例(0.17%)发生较严重的急性腰扭伤. 结论 我军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所采用的抗荷措施先进,训练时意识丧失和脊柱损伤发生率低,但训练方案仍需要继续丰富和改进,训练成绩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金朝;李宝辉;徐艳;王海霞;谭清坡;张立辉;邓略;卫晓阳;王红;王全;张慕哲;吴三元;李毅峰;林榕;耿喜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飞行学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停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直升机飞行学员,男性,21岁.2017年度大体检检出白细胞异常增高,腹部B超示:脾大13.2 cm×4.5 cm.遂急诊送至体系医院,复查血常规示:WBC:193.74×109/L,原始及幼稚细胞占41%;Hb 103 g/L;血小板570×109/L;考虑白血病.给予碳酸氢钠、别嘌醇及水化治疗.经会诊后转入空军总医院血液科.患者无发热、乏力、胸疼.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脾肋下3横指,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余未见异常.骨髓穿刺示:粒细胞系明显增生,红细胞系增生减低,疑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报告:可见9号、22号染色体长臂部分发生易位.结合临床、血常规、骨髓穿刺及基因检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学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

    作者:李森;岳俊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飞行员肾恶性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 336 h.患者2013年10月疗养体检时超声检查示“左肾上极低回声团块,大小94 mm×70 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相应肾皮质受压,团块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汇入”.患者无血尿、脓尿,无腰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患者有20年吸烟史,既往小体检和年度大体检结果均正常.其父亲患“肝硬化,肝癌”.为进一步诊治患者2013年11月入海军总医院.入院诊断:肾上极肿瘤(左侧):肾癌?肾上腺肿瘤?腹膜后肉瘤?入院后查头颅MRI未见异常,肺部CT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李建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民航招飞体检耳鼻咽喉科淘汰原因分析

    2017年伊始,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组织对现行《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格检查鉴定规范》[1](以下简称“招飞标准”)进行修订.为充分了解民航招飞体检鉴定耳鼻咽喉科情况,提高体检医师的诊断水平,笔者对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进行招飞体检学生的耳鼻咽喉科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淘汰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的招飞体检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赵功伟;马峰杰;胡墨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招飞体检学生脊柱椎体楔变X线分析

    脊柱椎体楔变影响脊柱功能,对于飞行学员能否胜任将来的飞行任务有影响.如何科学地进行脊柱椎体楔变筛选,提高招飞质量,是招飞体检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笔者对2015-2016年参加招飞体检的5 215名学生进行外科脊柱检查,放射科进行脊柱X线平片检查,现将有关脊柱椎体楔变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环加军;黄韬韬;徐红卫;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5例飞行人员疥疮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探讨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层内引起的接触性皮肤病,其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如握手等;疥螨除在人身上活动外,还可在衣服、被褥、枕巾、毛巾上生存,因此也可通过接触这些物品而间接传染[1-2].航空兵部队在转场驻训中因卫生条件较差且集中住宿,疥疮可小范围流行.疥疮结节好发于男性患者阴囊、阴茎等部位,表现为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淡红色或褐色结节,瘙痒剧烈;严重者可并发肾脏病变,影响飞行安全和飞行寿命.近来疥疮在部队的流行时有发生[3-4],但在航空兵部队中罕有报道[5].笔者拟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5例飞行人员疥疮的临床资料,探讨飞行人员疥疮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旨在维护航空兵部队战斗力,提高对皮肤性疾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水平.

    作者:周春蕾;严道金;杨翔;缪冬梅;孙勇;施斌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一起航空器发现活鼠的应急处置

    2017年1月20至22日,按照公司《航空器上发现活鼠应急处置指引》等操作规程的要求,某航空公司总值班经理室、航空卫生中心、机务工程部、运行指挥中心(System Operations Control,SOC)等单位联合对一起航空器上发生的鼠患事件成功地进行了应急处置.现将此事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峰;卢江民;彭伟年;冯显炘;梁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民航机上饮用水卫生风险分析与管理

    《国际卫生条例(2005)》[1]指出,防范疾病传播,全球机场要加强和保持公共卫生能力,包括饮水供应.民航机上饮用水安全是航空安全的重要环节,其管理能力与快速增长的民航运输量不平衡发展日益突出.民航机上饮用水安全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机场以及民航企业对机上饮用水卫生管理模式各不相同,这对航空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Handschuh等[2]研究显示,长航线航班比短航线航班的机上饮用水污染更严重;输水车是机上饮用水微生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笔者借鉴国内外民航机上饮用水卫生的研究成果,从水站、输水车、飞机3个环节探讨民航机上饮用水的安全管理模式(图1,见封三).

    作者:卢江民;张铮铮;冯显炘;彭伟年;王海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军事飞行人员皮肤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向

    目的 综述军事飞行人员皮肤病发病特点及其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以期对实施预防措施、控制诱发因素、减少发病率有所帮助.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相关文献29篇. 资料综合 飞行人员皮肤病以感染性和心身性为主.感染性皮肤病主要包括由真菌、病毒以及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足癣、手癣等,多因气候、环境影响及飞行训练紧张所致.飞行人员易患的心身性皮肤病主要有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其与人体的状态和免疫状况相关,临床上病情缠绵,容易复发.荨麻疹和湿疹患者皮肤瘙痒感觉突出,极易影响飞行安全.飞行人员皮肤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①对飞行人员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强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航医进行定期培训,使常见皮肤病得到及时发现并稳妥处理,减少误诊误治率.②心身性皮肤病应作为今后预防和治疗重点,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生物反馈及腹式呼吸训练等放松疗法,促进临床转愈,预防再次复发.③对浅部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防治多集中在治疗方面,预防和防护措施尚缺乏,有一定的研究和实施空间. 结论 做好科普宣传、加强预防措施、控制诱发因素、提高心理应激能力是减少飞行人员皮肤病发病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力军;郑学文;单庆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空降兵训练腰部损伤危险因素与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空降兵跳伞训练腰部损伤的危险因素、力学特点及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腰部肌肉生物力学及防护机制,为降低空降兵腰部训练损伤的防护提供研究策略.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论著.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51篇. 资料综合 空降兵跳伞训练腰部损伤在训练伤中的比例较高,急性损伤主要发生在高空跳伞着陆过程中;慢性损伤主要发生在长期地面模拟着陆训练.早期有关空降兵跳伞训练腰部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测量方法简单,数据误差大,不能真实反映腰部损伤机制和力学特点.现代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包括运动捕捉、生物建模、有限元分析、肌电信号等,动、静态研究相结合,能够精确计算腰部受力情况,为研究空降兵跳伞训练腰部损伤及防护装备的研制提供数据资料. 结论 利用现代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进行准确的生物力学测试及腰部力学分析,合理改进训练方法,以降低腰部训练伤的发生率,减少非战斗减员.

    作者:郑超;王林飞;伍骥;黄蓉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

    目的 综述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30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有关腕式体动仪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腕式体动仪是基于记录腕部活动并根据睡眠与觉醒的活动差对机体的睡眠-觉醒状态进行分析估算的设备.研究表明,腕式体动仪不仅可用于普通倒班工作人群、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的睡眠监测和作业疲劳评估;而且可用于上述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措施的效果评估,例如,在睡眠不足条件下安排小睡的效果评价、合理应用催眠与促醒药物对睡眠与觉醒功能的影响评估以及预防长时间连续作业疲劳的嗜睡状态监测预警技术研发等. 结论 腕式体动仪具有可接受性强、经济性好、操作简便、结果可信度较高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群体睡眠卫生保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视情结合其他相关方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检测评估效能.

    作者:詹皓;吴峰;葛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从耐力到效能:载人离心机训练技术的发展

    飞行员持续性加速度耐力问题始终受到航空医学界的关注.飞机机动产生的正过载,使供给大脑的血液向下流动,从而引起大脑缺氧,出现视觉障碍,甚至是意识丧失.航空医学将因持续性加速度作用导致的空中意识丧失,称为加速度致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在航空医学中G-LOC的定义为“因正加速度增加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使感知发生改变的一种状态,使人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感知”[1].G-LOC可导致严重飞行事故,因而是航空医学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2].根据美国空军1982-2002年的事故统计,G-LOC的发生率为每百万飞行架次25.2次[3].

    作者:吴铨;张霞;马月欣;王志翔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