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火箭煤油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研究

    目的 观察火箭煤油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性. 方法 24只健康家兔剃毛后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分别进行1次封闭式染毒皮肤刺激性、1次未封闭式染毒皮肤刺激性以及多次非封闭式染毒皮肤刺激性实验,参考Draize评分方法观察火箭煤油染毒家兔皮肤的刺激性反应并计算积分,评价刺激性. 结果 1次封闭式染毒对完整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均为中等刺激性;1次未封闭式染毒对完整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均为轻刺激性;多次未封闭式染毒对完整和破损皮肤的刺激均为中等刺激性.1次封闭式染毒的皮肤刺激反应评分高于1次未封闭式染毒(完整皮肤组:F=170.67,P<0.01;破损皮肤组:F=163.11,P<0.01).1次染毒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组之间的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多次未封闭染毒完整皮肤组与破损皮肤组的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火箭煤油对皮肤有刺激性,1次染毒刺激性大小与皮肤的封闭状态密切相关,反复染毒可加重刺激性,导致严重皮炎发生.

    作者:徐冰心;刘志国;李成林;史煜华;王建营;杨鹤鸣;吴继华;李建忠;崔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黑背景下彩色字符视觉绩效研究

    目的 探讨黑背景下不同颜色字符的视觉绩效,为航空飞行器显示界面的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由120名受试者完成采用选择反应时范式编制的字符类型判断任务,记录其反应时与正确率,分析不同颜色对个体加工数字、字母和汉字3类字符速度的影响. 结果 靶刺激分别为数字、字母和汉字时,个体对不同颜色字符的反应时均存在统计学差异(F=8.854、5.330、8.002,P<0.01).个体对浅褐色、紫红色和红色数字的反应时快,对紫红色、绿色和天蓝色字母的反应时快,对红色、天蓝色、黄色、水绿色、紫红色和绿色汉字的反应时较快,但这几种颜色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个体对蓝色数字、字母和汉字的反应时慢.此外,秩和检验表明,个体对不同颜色字符的反应时存在统计学差异(x2=17.4,P<0.05). 结论 不同颜色影响个体对字符的加工速度.在飞行器界面设计中,为提高飞行员的视觉绩效,当以黑色为背景色时,应优先选择红色、天蓝色、紫红色3种颜色作为前景色,尽量避免使用蓝色、白色和淡紫色.

    作者:朱填莉;张杰;刘旭峰;黄志平;廖扬;张茜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飞行学员银屑病退学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2011年8月入学,入学后2个月,因四肢及腰背部出现米粒至黄豆粒大小斑疹、斑丘疹,呈银白色,上覆鳞屑,易脱屑.检查滴蜡现象、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均为阳性,同形反应阳性.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病理检查:表皮有成层融合的角化不全,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颗粒层减少,棘层增厚,表皮突呈棒槌状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迂曲,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退学处理.

    作者:陈文辉;高原;左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冲击性过载致飞行员重度损伤及成功弹射一例

    一、临床资料歼击机飞行员,男性,39岁,飞行时间2800 h.2005年9月昼夜双机编队飞行任长机,高度5000 m,速度500 km/h,僚机与长机后下方相撞,长机急剧下降,飞行员被骤然上抛,意识瞬间丧失,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能描述.飞行员清醒时感全身剧痛,尤其以头、胸及右臂疼痛明显;双眼视力丧失,约4~5 s左眼视力恢复,但仅有微弱光感,对各种仪表指示不能判读;右臂失能.飞行员清醒后飞机仍在下降,清醒后约10 s使用左手启动弹射手柄,弹射时飞机的状态、高度及速度不能描述.弹射瞬时飞行员意识再次丧失,对弹射、开伞过程无记忆,意识恢复时伞已打开;着陆时足先接触树枝,树枝折断后落地,双足无力站住而坐于地上.

    作者:孟宪志;吴桂云;潘维恩;高燕;游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民航飞行员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民航波音777飞行员,飞行时间13 200 h.主诉间断头痛、头晕1年,加重1个月.常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查体血压140/95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2次/min,心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无杂音.心肺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ST-T改变,次极量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起源无异常,前降支近段钙化及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15%;回旋支近段非钙化斑块,管腔狭窄10%;右冠状动脉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斑块.

    作者:郝建华;郭辉;周锡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空军招飞体检复查心电图不同运动试验后T波淘汰变化分析

    在空军招飞体检中,因心电图单纯T波改变占心电图淘汰总数的23.6%~38.7%[1-2],在基础飞行学院空军体检复查验收中,入校新飞行学员因心电图Ⅱ、Ⅲ、aⅤF导联单纯T波改变淘汰者约占心电图异常淘汰数的31.7%[3].认真做好心电图单纯T波低平者的合格鉴定,是保留生源,避免淘汰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好的学生[4]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郝鹰;范文霞;杜光;李锦;夏莉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民航飞行员屈光不正患病率分析

    飞行员视功能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屈光不正是民航飞行员常见的眼病.笔者回顾分析民航飞行员屈光不正的患病特点,探讨航空医学鉴定方法.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民用航空体检合格证管理系统中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申请体检合格证的民航飞行员26 018名,年龄16~73岁,男性25 857名,女性161名.

    作者:粱艳闯;王雷;李少军;王淼;张海良;李鑫;王树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海军2008-2011年招飞体检初检结果分析

    海军招飞体检20余年以来一直沿用1996年及200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参加招飞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此外,航空武器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提高也对飞行员的体格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自2010年起海军招飞体检开始试行新颁布的《空军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了对新标准试行后的招飞体检工作进行总结,我们回顾了2008-2011年度招飞体检初检的结果并分析如下.

    作者:曹利群;刘瑾红;刘静;刘小鹏;王亦舟;姜丹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招飞体检标准修订前后山东、河南两省心电图异常淘汰情况分析

    心电图检查是招飞体检常规检测项目之一,作为判断招飞学生心血管功能是否正常的诊断依据[1-3],对提高飞行人员身体素质,延长飞行年限,保证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2004-2012年招飞体检标准修订前后心电图淘汰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招飞体检中ECG标准把握提供参考.

    作者:宋平;厉淑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民航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中高眼压症的判定

    2006年颁发的《民航招收飞行学员体格检查标准》[1]规定青光眼、高眼压症不合格.而眼压测量值受多种因素影响,笔者现对招飞体检中高眼压症进行初步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11年6月成都地区参加民航招飞体检的高中生及大学生147人,年龄17~24岁,均为男性.经视力、外眼、色觉、隐斜检查满足招飞标准,散瞳前进行眼压检查.

    作者:张珍;谭立倩;柯善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飞行员斜视的临床研究

    各类斜视发病率在正常人群中大约为1%,飞行员中发病率更低,占飞行员住院疾病谱及停飞疾病谱极小比例[1],其治疗也具有特殊性.现将我科收治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2010年收治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斜视患者共10例,均为男性,年龄25~50岁.包括歼击机飞行员5名,运输机飞行员4名,直升机飞行员1名.其中间歇性外斜3例,斜视度均<30△;外隐斜超标5例;上斜肌麻痹1例,斜视度右眼+15△,左眼+14△;上直肌麻痹1例,斜视度右眼-9△,左眼+8△.全部患者单眼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无内眼疾患.水平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均正常,远、近立体视锐度均达60″.2例麻痹性斜视患者双眼垂直复视,代偿头位,双眼视觉功能损害.

    作者:杨明迪;曹利群;颜少明;彭秀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氧气面罩故障致高原飞行缺氧一例

    一、临床资料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男性,39岁,驻地海拔高度3680m,飞行总时间1924 h,新近至高原飞行.平素健康,能适应空中生活,抗荷抗缺氧能力良好.飞行前睡眠、饮食均好,体检无异常发现,起飞前开始吸氧.高空飞行时感觉吸气困难,头晕,操纵略显困难.检查供氧系统正常,立即启动备用氧,症状无明显改变,随即报告指挥员,下降高度,改自动驾驶,15 min后安全着陆.向航医诉说头晕、心慌,余无异常.检查见面色略苍白,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120次/min,经皮血氧饱和度85%,余无异常.检查供氧设备,发现在吸气时氧气面罩活门盘下降不全,氧气不能顺畅供应,导致飞行员吸气困难.

    作者:郭华;陈清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飞行人员体检发现脑膜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预警机战斗指挥员,飞行时间540 h.年度大体检时诉嗅觉明显减退半年余,偶有右前侧头痛伴头晕,无癫痫、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病史,无其他特殊不适.查体:双侧嗅觉功能差,无视力、视野、听觉障碍,无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大体检常规项目未见明显异常.查头颅CT显示:前颅窝底处可见一直径4.5 cm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境界尚清,其内散在斑点状钙化灶影,周围见片状低密度影,大脑前纵裂及双侧额叶受累,双侧侧脑室前脚略受压,余脑裂及脑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诊断:前颅窝底占位性病变,多考虑脑膜瘤.

    作者:白博;乔宗林;王争羊;黄运菊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民航飞行员血脂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中国民航飞行员的血脂现状,为做好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9年度中国民航11 817名飞行员的血脂数据,分析和评价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国籍飞行员的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 结果 中国民航飞行员的血脂平均水平及其异常率分别为:TC:(4.65±0.94) mmol/L和25.7%; TG:(1.35±0.91) mmol/L和23.0%; HDL-C:(1.31±0.38) mmol/L和21.2%;LDL-C:(2.73±0.90) mmol/L和21.4%.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51.4%,男、女性飞行员分别为52.2%、29.5%,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增加的趋势.此外,男性飞行员血脂TC、TG、HDL-C及LDL-C的异常率高于女性飞行员(x2=6.31、61.48、59.29、14.20,P<0.05或0.01).与中国籍飞行员相比,外籍飞行员的TC和LDL-C的水平较高(Z=13.29、14.92,P<0.01)、异常率较高(x2=154.14、240.24,P<0.01). 结论 中国民航飞行员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医学干预.

    作者:费翔;徐占民;李谦;曹善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飞行人员疲劳特征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人员疲劳特征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填写疲劳评定量表,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924名军事飞行人员的疲劳评定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与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 结果 ①评定疲劳症状阳性343人,占37.1%;疲劳症状阴性581人,占62.9%.②对343例疲劳症状阳性飞行人员予以中医体质判定,结果属正常体质111人,占32.4%;偏颇体质232人,占67.6%.偏颇体质出现疲劳症状阳性的几率更大(x2=120.805,P=0.000).③各种体质类型出现疲劳症状阳性的频率有差异,偏颇体质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体质,出现疲劳症状阳性较高的前5种体质类型为气虚质、痰湿质、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④疲劳评定量表各因子及总分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分析显示:因子1(疲劳严重程度)、因子2(疲劳的环境特异性)、因子3(疲劳的心理影响)及总分与8种偏颇体质呈正相关,与平和体质呈负相关.结论 军事飞行人员疲劳特征与其中医体质属性存在内在相关性.

    作者:郭建生;陈士伟;白菁;李娜;沈嘉平;季思菊;应淑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1990-2011年79起飞行人员因素导致的飞行事故分析

    目的 分析1990-2011年共79起飞行人员因素导致的飞行事故,指导飞行安全.方法 在航空安全网数据库中的机组人员原因分类中,收集1990年至2011年发生的79起国际运输机飞行事故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统一录入标准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79起飞行事故原因构成中,飞行人员空间定向障碍与情景意识改变为首要原因(21.0%),其后依次为缺乏休息或疲劳(17.3%)、无资质(13.6%)、注意力分散(11.1%)等.飞行阶段中进近(39.2%)和巡航(30.4%)阶段发生事故多,其次是着陆阶段(16.5%).79起飞行事故中75起属于1级全损型事故(94.9%),64起为死亡性事故.飞行事故基本涵盖了所有飞行类型,其中货运飞行发生率高(25.3%),国内定期航班次之(19.0%),与飞行总量较大有关.事故发生年度分布无聚集性. 结论 飞行人员的心理生理状况与人的因素导致飞行事故密切相关,应引起飞行人员和航卫人员的重视.

    作者:张选斌;何劼;岳洪梅;郭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飞行人员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加深对飞行人员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认识,探讨航空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分析1例运输机通信员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健康鉴定情况,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该飞行人员临床特点主要以脑血管病变为突出表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持续性增高;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等治疗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缓解,但遗留左手运动功能障碍,目前仍在治疗中. 结论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易诊断,在飞行人员体检中应引起重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该病的医学鉴定应根据飞行人员职责、治疗效果及脏器损害情况进行个别评定.本病例的航空医学鉴定结论应为飞行不合格.

    作者:巴特金;郑军;刘晶;付兆君;崔丽;熊巍;刘红巾;徐先荣;宋东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飞行人员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息肉切除术临床分析——附七例临床病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飞行人员保胆取石和取息肉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疗效以及对飞行人员术后复飞影响. 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7例飞行人员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单纯胆囊结石患者4例,其中3例为单发结石,1例为多发胆囊结石;单纯胆囊息肉患者1例,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结石合并息肉患者2例,均为胆固醇性息肉.7例患者均行胆囊底部切开取石及取息肉术.胆囊切口采用4-0 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3例,采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4例.术中使用胆道镜或腹腔镜查看胆囊内结石或息肉是否取净.所有患者术后地面观察1~3个月. 结果 7例保胆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没有1例中转剖腹手术.手术时间80~150 min.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住院3~7 d,均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未发现胆囊结石或息肉复发.其中5例患者按时复飞,状况良好.另2例因患其他疾病(分别为血管性头痛及颈椎病)仍在地面观察中. 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和取息肉术保留了胆囊及胆囊功能,维护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针对飞行人员胆囊结石(息肉)患者,有选择性地施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息肉)术有利于飞行人员术后复飞.

    作者:徐新保;张洪义;张辉;刘承利;肖梅;张宏义;冯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招收飞行学员和飞行人员耳气压机能不良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从招飞体检源头降低飞行人员耳气压伤发病率和停飞率的可能性. 方法 ①收集某区招飞体检耳鼻喉科资料12 812份,统计捏鼻鼓气法或改良捏鼻鼓气法耳气压机能不良的检出率,并与120例结论为飞行合格的歼击机飞行员问卷调查中耳气压伤的发病率进行比较.②收集某医院歼击机飞行员住院病例资料273份,统计耳气压伤住院人数占耳鼻喉科疾病住院总数的比率;收集某医院飞行人员耳鼻喉科疾病停飞资料50份,统计耳气压伤停飞人数占耳鼻喉科停飞总数的比率,并与招飞体检耳气压机能不良淘汰人数占耳鼻喉科疾病淘汰总数的比率进行比较. 结果 ①招飞体检耳气压机能不良的检出率为0.12%(16/12 812),明显低于飞行人员耳气压伤63.33%(76/120)的发病率(x2=6724.52,P<0.01).②招收飞行学员耳气压机能不良淘汰比率为0.84%(16/1914),明显低于飞行人员耳气压伤23.08%(63/273)的住院比率(x2=339.44,P<0.01),也明显低于飞行人员耳气压伤20.00%(10/50)的停飞比率(x2=136.99,P<0.01). 结论 改善招收飞行学员耳气压机能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有望提高耳气压机能不良的检出率,降低飞行人员耳气压伤的发病率和停飞率.

    作者:徐先荣;汪运坤;汪斌儒;叶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招飞体检心电图检查发现右旋心一例

    一、临床资料受检者男性,19岁,参加招飞体检.心电图检查示: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Ⅲ、Ⅴ1~Ⅴ6导联直立.QRS波群在Ⅰ导联呈qr型,T波倒置,aVR、aVL导联呈rSr'型,Ⅱ、Ⅲ、aVF导联呈qRs型;胸导联呈逆钟向转位,Ⅴ1~Ⅴ6主波均向上,Ⅴ1~Ⅴ2呈RS型,R/S逐渐降低,Ⅴ3~Ⅴ6呈qRs型,Ⅴ1~Ⅴ6导联S波逐渐变浅.疑右旋心,随即把Ⅴ1~Ⅴ6导联的电极依次置于Ⅴ2、Ⅴ1、Ⅴ3R~Ⅴ6R位置,进行校正,结果胸导联QRS波群呈RS型,除Ⅴ1导联外Ⅴ2~Ⅴ6R仍以R波为主,但R波的振幅明显增高,符合正常心电图的演变.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右旋心.正位胸片证实了心电图诊断:心影大部分位于右侧胸腔内,心尖指向右下方,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左侧.腹部B超示各脏器位置正常.

    作者:朱巧枝;朱岳龙;刘进;叶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歼击机飞行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医学鉴定的探讨——附二例临床病例

    目的 探讨歼击机飞行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治疗、航空医学随访方案及医学鉴定原则. 方法 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歼击机飞行员临床诊治过程及终医学鉴定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2例歼击机飞行员均无临床症状、体征,体检时心脏超声检查意外发现,缺损直径小于≤10 mm,无明显心脏扩大,治疗前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栓塞引起的脑梗塞.2例均经导管介入成功封堵治疗.术后9~13个月地面观察随访,心脏功能正常,封堵完全,局部无残余分流,无新发心律失常.经离心机、加压呼吸等模拟航空环境下检查,封堵器稳定,心脏功能正常,给予特许飞行合格.其中1例经限制双座机实际飞行检验,空中适应性良好,监测心律正常,目前已取消限制,正常参加单座机飞行约120 h,定期检查未发现异常.另1例目前正限制双座机飞行. 结论 歼击机飞行员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后,心脏结构恢复正常,血液动力学稳定者可考虑放飞.飞行适应性评价除常规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外,应进行次极量运动试验、离心机、加压呼吸等与飞行耐力相关的检查,并逐步放飞,适当进行空中生理参数监测.

    作者:崔丽;郑军;徐先荣;李利;熊巍;刘晶;付兆君;徐蜀宣;刘红巾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重力环境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文献综合分析航天飞行和地面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多种免疫细胞活性与功能的影响. 资料来源与选择 选择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 资料引用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50篇. 资料综合 来自长期航天飞行实践和地面模拟研究的结果均发现微重力环境影响多种免疫细胞活性与功能的现象,包括免疫细胞数量和亚群的改变,T细胞增殖活性的降低,多种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变化等. 结论 微重力环境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表面受体及细胞功能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传递和细胞表观遗传事件等对免疫细胞产生负面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明确免疫细胞感受重力的分子机制,寻找能够逆转微重力环境下免疫细胞功能受到抑制的方法,为开展长期太空科学研究和空间生活提供保障.

    作者:李琦;梅其柄;车速;杨慧;黄庆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军事跳伞着陆踝关节损伤危险因素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军事跳伞踝关节着陆损伤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28篇. 资料综合 随着生物力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军事跳伞踝关节着陆损伤的机制和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有了更好的理解,相应的损伤防护措施也不断进步. 结论 影响军事跳伞中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的因素很多,传统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虽然可以反映踝关节骨与韧带的基本受力情况,但是无法发现军事跳伞中不同受力情况下的踝关节骨骼、软组织等内部的应力传递机制,借助数字化技术及运用有限元法模拟足踝部生物力学研究是当前和今后研究的热点.

    作者:崔松超;伍骥;郑超;黄蓉蓉;文偃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美军飞行疲劳管理规章制度

    目的 综述美军飞行疲劳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通过分析其经验与做法,阐述对我军飞行疲劳研究和规章制度建设启示. 资料来源与选择 美国陆、海、空三军飞行指令或条例以及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 资料引用 4份美国陆、海、空三军飞行指令或条例,2部专著,28篇文献. 资料综合 介绍了美国陆、海、空三军飞行指令或条例中有关飞行时限、值勤时间、休息与睡眠要求、空中疲劳对抗措施、兴奋及催眠药物使用等飞行疲劳管理措施和相关规章制度,分析了美军对飞行疲劳规章制度重要性和管理措施多样性的认识及对我军的启示,简要回顾了我军飞行疲劳相关研究工作. 结论 美军非常重视飞行疲劳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将其作为飞行条例条令的必要内容强制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职责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性强.美军飞行疲劳对抗措施相关研究工作贴近实战、针对性强,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飞行疲劳已经成为威胁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军应将飞行疲劳危险管理纳入相关规章制度.

    作者:刘保钢;孙晓艳;王聪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