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军事飞行员的肺功能分析

    目的 分析军事飞行员的肺功能水平,为相应的航卫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对190名年度体检的飞行员,分别按飞行时间、飞行机种、吸烟指数和体质量指数分组,进行肺功能测定,测定指标包括肺容量指标、肺通气指标和小气道功能指标.肺功能结果以实际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来评价.统计各项肺功能结果并进行分析. 结果 190名体检飞行员中,肺功能结果异常的70例(36.84%),其中用力肺活量下降4例,1 s率下降62例,两者均下降1例,小气道功能下降31例.飞行时间≥1 200 h的飞行员,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1 s率和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显著低于飞行时间<1 200 h的飞行员(P<0.05).歼击机飞行员的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高于直升机飞行员(P<0.05),但1 s率低于直升机飞行员(P<0.05).吸烟指数和体质量指数对飞行员的肺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P<0.05). 结论 飞行时间较长、吸烟指数和体质指数较高的军事飞行员肺功能水平下降,因此建议在航卫保障中,对这部分飞行员群体增加定期的肺功能检查,同时也应加强对所有军事飞行员的肺功能变化情况的监测.

    作者:张丹;张宁玲;董俊阳;樊文赟;曾迎玥;罗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疗养飞行人员体检新检出病症分析

    目的 探讨疗养飞行人员年度体检新诊断检出疾病谱病症及其变化规律,以提高飞行人员疾病预防和诊治的针对性. 方法 对2011-2014年参加疗养体检的5 546人次飞行人员(5 546例)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份新检出病症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结果 ①共新检出病症857例,检出率为15.5%;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所占构成比在新检出病症中始终高居首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颈腰椎系统疾病所占构成比始终居第2位,普外科疾病和五官科疾病构成居第3、4位.②居前6位的病症分别为:高脂血症、脂肪肝、肝功异常、腰肌劳损、颈椎病、屈光不正.结论 疗养飞行人员新检出病症中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和颈腰椎疾病居前列,并逐年增加.根据飞行人员新检出疾病谱病症的变化规律,对检出率高的病症进行早期预防.

    作者:任慧峰;贾锐;刘庆峰;刘兆强;王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酰胺对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敏感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对神经酰胺(ceramide,Cer)调控的敏感性改变及其机制. 方法 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悬吊组,每组24只.用4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通过血管环张力描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采用二氢乙啶荧光探针检测血管环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2-·)水平. 结果 对照组与悬吊组大鼠颈总动脉收缩和舒张反应无明显差别.在对照组颈总动脉,C6-神经酰胺(C6-ceramide,C6-Cer)及抗神经酰胺抗体(ceramide antibody,anti-Cer)孵育对动脉收缩和舒张反应性以及O2-·水平均无显著影响.而在悬吊组,C6-Cer孵育后,颈总动脉对氯化钾和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O2-·水平显著增高(t=6.077~12.630,P<0.05),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舒张反应则无影响;anti-Cer孵育则使颈总动脉对氯化钾和苯肾上腺素的收缩反应性、O2-·水平显著降低(t=11.582~32.130,P<0.05),舒张反应亦无改变.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孵育可分别抑制Cer和anti-Cer所致动脉收缩反应改变. 结论 模拟失重大鼠颈总动脉收缩反应对于Cer调控的敏感性增加,其机制与活性氧水平有关.

    作者:程耀萍;苏玉婷;孟星星;张海军;谢小萍;常耀明;暴军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直升机和歼击机飞行员耳气压功能比较

    目的 比较直升机和歼击机飞行员的耳气压功能,为直升机飞行员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询问飞行合格的220名飞行员(直升机飞行员130人,歼击机飞行员90人)的病史,并对飞行员进行电耳镜、纯音测听、声导抗及前鼻镜、鼻内镜检查,无低压舱检查禁忌证者进行耳气压功能检查.①直升机飞行员和歼击机飞行员均坐于低压舱内模拟飞行,以15~20 m/s速率上升至4 000 m,停留5 min,再以5 m/s速率下降返回地面,出舱后再次行电耳镜、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与进舱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②歼击机飞行员坐于低压舱内,以20~30 m/s速率模拟上升至4 000 m,停留5 min,再以20~25 m/s速率模拟下降返回地面,出舱后再次行电耳镜、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与进舱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组飞行员耳气压功能不良的发生率. 结果 ①1例直升机飞行员患感冒,电耳镜检查鼓膜Ⅱ度充血,纯音测听轻度传导性聋,声导抗示C型曲线,故未安排进舱而终止检查.②低压舱模拟慢速率(5 m/s)下降时,直升机飞行员耳气压功能不良的发生率(6.20%)高于歼击机飞行员(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P<0.05).③低压舱模拟快速率(20~25 m/s)下降时,歼击机飞行员耳气压功能不良的发生率为7.78%(7/90),与慢速率下降高度时直升机飞行员耳气压功能不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P>0.05).结论 对不同机种飞行员进行低压舱耳气压功能检查和航空医学训练时,应按不同速率的上升/下降方案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价.

    作者:徐先荣;汪斌如;金占国;张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精神类疾病诊治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

    目的 总结患精神类疾病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为相关疾病的诊治及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飞行人员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按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及诊断标准第三版对病例资料进行疾病分类.依据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1996年),并参考美国相关标准,进行医学鉴定. 结果 126例飞行人员精神类疾病中,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63例;情感性精神障碍54例;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之失眠症9例.医学鉴定结论:18例飞行合格,29例暂时飞行不合格,79例飞行不合格. 结论 飞行人员精神类疾病种类较多,诊治有其特殊性;应根据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借鉴美国相关标准,结合飞行机种、职别、飞行经验、个人意向及部队需求进行医学鉴定.

    作者:郎晓光;刘红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模拟高空跳伞“分腿”半蹲式着陆对双足垂直作用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伞兵“分腿”半蹲式着陆时双足受到的垂直反作用力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跳伞着陆损伤机制及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18名现役伞兵穿06伞兵作训靴,模拟“分腿”半蹲式、标准半蹲式两种着陆方式,分别从30 cm及60 cm两种高度平台跳下着陆于三维测力台.模拟“分腿”半蹲式时,根据双足所受大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大小分为受力较大足、受力较小足.不同高度双足受力情况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着陆方式受力情况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 ①模拟“分腿”半蹲式着陆时,受试者受到的大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双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31,P<0.01),且随着高度增加差异增大;受力大缓冲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腿”半蹲式时双足受力大缓冲时间均明显大于标准半蹲式着陆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1、22.12,P<0.01). 结论 模拟跳伞“分腿”半蹲式着陆时,双足受到的大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大.该着陆方式双足受力不均导致着陆时姿势不稳,易造成伞兵着陆损伤.

    作者:胡袒;郑超;伍骥;黄蓉蓉;吴迪;李毅;王隆风;王林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民航客机蜚蠊侵害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通过对民航客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情况的调查,为研究客机蜚蠊的生态特性及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2015年8月,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三亚及海口机场的19架A320及A321客机进行蜚蠊密度监测;比较两种不同机型、不同机龄以及客机4个不同部位蜚蠊侵害情况. 结果 共调查19架客机,蜚蠊总侵害率为84.21%;客机蜚蠊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不同机型客机的蜚蠊侵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2,P>0.05);不同机龄客机蜚蠊侵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81,P>0.05);客机不同部位蜚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29,P<0.01). 结论 应根据客机特殊的结构、运行特点、安全要求,并结合德国小蠊在客机上的分布特点,采取环境治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梁朝晖;王锦平;冯显炘;彭伟年;卢江民;王晓雨;林国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复+Gz暴露对兔腰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模拟高载荷环境下兔腰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3,MMP-3)的表达情况,探讨+Gz环境下兔腰椎退变的机制. 方法 4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z4周组、+Gz8周组和+Gz12周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Gz组运用高速离心法于轴向+7Gz环境下每周暴露2d(每天连续暴露3次,每次暴露60 s,间隔300 s).实验结束后取L6-S1椎间盘行HE染色,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Ⅰ、Ⅱ型胶原、MMP-1、MMP-3表达情况.结果 +Gz组较对照组Ⅰ型胶原、MMP-1、MMP-3的表达均增高(F=878.715~1 994.852,P<0.01),Ⅱ型胶原均降低(F=441.084,P<0.01),随暴露时间延长,差异越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Gz环境可引起兔腰椎间盘退变,随暴露时间延长退变越明显.椎间盘细胞外主要基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变化,可能是+Gz引起兔腰椎退变的途径之一.

    作者:王隆风;伍骥;郑超;李松林;黄蓉蓉;叶玉国;文偃伍;马金超;胡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样变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样变患病情况,并分析引起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样变的危险因素,以便为早期合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来本院健康疗养的1 004名飞行人员进行病史采集并问卷调查.病史采集内容包括腹部B超探查胆囊结果、血生化结果;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飞行时间、飞行机种、饮食生活习惯、是否存在工作压力与精神紧张.分别按年龄、性别、飞行时间、飞行机种分组统计胆囊息肉样变患病率.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1 004例飞行人员中诊断为胆囊息肉样变58人,患病率5.78%.不同年龄、性别、飞行时间、飞行机种、高糖饮食、饮酒、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睡眠质量差与胆囊息肉样变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脂饮食、刺激性饮食、不规则饮食、吸烟、工作压力大、高脂血症与胆囊息肉样变成正相关,是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样变的危险因素. 结论 胆囊息肉样变是飞行人员多发病及常见病,在飞行人员疾病谱排名和疗养期间新发现疾病排名中均占前10位.改变飞行人员生活方式,监测血生化指标,放松身心可以有效降低飞行人员胆囊息肉样变的患病率.

    作者:杨崇格;杨竞择;宋光;陈明;王丽;李萌;周漫;蔡凌昱;曹晓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结核性脑膜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和航空医学鉴定. 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1996年6月至2014年5月空军总医院空勤科收治的3例飞行人员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航空医学鉴定. 结果 例1患者症状和脑脊液不典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杆菌涂片阳性确诊,四联(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2年、停药1年半后飞行合格;3年后复发,四联(异烟肼、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治疗2年后飞行合格.例2患者症状和脑脊液典型,结核杆菌涂片阳性,伴腰椎结核,现四联(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莫西沙星)抗结核联合激素治疗期间,暂时飞行不合格.例3患者症状不典型,脑脊液压力很高,结核杆菌涂片阴性,四联(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后好转,飞行合格. 结论 飞行人员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典型.应仔细观察临床表现及分析相关检查,尽早做出诊断,避免误诊、漏诊.医学鉴定要根据病情轻重、飞行机种及飞行经验等综合评定.

    作者:雷会利;刘红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创腔镜手术技术在治疗飞行人员难治性上尿路小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微创腔镜手术技术治疗飞行人员难治性上尿路小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4年10月空军总医院采用微创腔镜手术技术诊疗的26例难治性上尿路结石飞行人员病例资料. 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50岁;输尿管结石13例,肾结石13例;术前CT提示结石长径0.2~0.8 cm.输尿管结石患者均因肾绞痛发作人院;肾结石患者均为体检行超声检查时发现,无腰腹疼痛、尿路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1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碎石治疗,均治愈.肾结石患者中,10例单纯采用输尿管软镜治愈,1例患者单纯采用经皮肾镜治愈,2例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联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术后均医学鉴定为飞行合格. 结论 对于飞行人员难治性上尿路小结石,微创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避免因该疾病医学停飞,使飞行人员重返飞行岗位.

    作者:李建业;郭和清;孙斌;王建昌;盛海波;周高标;穆大为;姚志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转场部队飞行员飞行疲劳分析

    目的 调查转场部队飞行员飞行疲劳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转场期间开展综合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转场及非转场部队飞行员各90名,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assessment instrument,FAI)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进行测评.选取转场及非转场部队飞行员各38名,连续记录1h心电信号,检测分析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并对疲劳状况与心理健康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FAI评分:转场部队飞行员FAI的总分及因子1、3、4的分值均明显高于非转场部队飞行员(t=1.981~4.570,P<0.05).②HRV检测:转场部队飞行员的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总功率、低频、高频均明显低于非转场部队飞行员(t=4.475~8.644,P<0.01),低频与高频比明显高于非转场部队飞行员(t=7.681,P<0.01).③相关性分析:飞行员FAI的总分、因子1、2、3的分值与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分值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165~0.452,P<0.05或0.01),FAI因子4的分值与SCL-90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分值呈微弱正相关(r=0.158~0.175,P<0.05). 结论 转场部队飞行员飞行疲劳程度明显高于非转场部队飞行员,飞行员飞行疲劳状况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在转场期间应积极开展以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干预,以保障飞行安全.

    作者:陈宏;鲜荣华;周瑜;施方媛;魏冰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飞行员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0岁,民航空客A320飞行员,总飞行时间24 500 h.患者于2015年9月进行年度换发体检合格证体检,眼科查体:裸眼远视力:右1.0,左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晶状体密度稍增高,前房深度正常,周边无狭窄或黏连;右眼底视盘色正,杯盘比0.8,左眼视乳头色淡,杯盘比0.7;双视盘下方盘沿缩窄,动静脉走形正常,中心凹反光不明确,可疑青光眼眼底改变,建议临床会诊.遂于当地三甲医院行相关检查,眼压:右眼眼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7.0 mmHg;房角镜检查双眼各象限均为宽角;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右眼视盘上方,下方和鼻侧神经纤维层不同程度变薄,左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均有不同程度变薄;视野检查:右眼生理盲点扩大,左眼中心视敏度下降.考虑视野检查假阳性等干扰因素的影响,1个月后复查,视野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诊断:双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建议每4~6个月复查视野.结论:不合格.

    作者:傅方;尚雯;张珍;谭立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招飞复检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二例

    一、临床资料例1,男性,18岁.2014年3月参加招飞体检复选.体检: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界不扩大,心率63次/min,律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ECG示:窦性心律,心率63次/min,可见两种形态的QRS波.一种为正常QRS波,QRS波时限0.06s,ST-T正常;另一种为P-R间期缩短<0.12 s.QRS波增宽为0.12s,起始部可见预激波,其P-R间期固定,并伴有ST-T改变,为预激综合征.两种QRS波交替间歇出现,频率均为63次/min.ECG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结论:不合格.

    作者:刘卫民;贾秀敏;肖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飞行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后复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直升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 700 h.因“腰部疼痛3年,右下肢麻木6个月”入院.患者于2010年11月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就诊并行腰椎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次系统保守治疗无效.2013年5月出现右下肢麻木,在空军总医院行系统保守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查体:腰椎略强直,L5-S1棘突间及右侧棘旁压痛(+),并向右下肢放散至小腿外侧,右小腿、右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Ⅴ级,直腿抬高试验30°(+).CT示:L5-S1椎间盘突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5-S1双侧稚板间小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术后给予甲强龙、甘露醇、兰索拉唑等对症治疗,指导双下肢及腰背肌系统功能训练.术后2周腰部无疼痛及活动受限,右小腿和足外侧皮肤感觉减退部分缓解,肌力Ⅴ级,直腿抬高试验60°(-).术后3个月感觉减退完全恢复.结论:飞行合格.

    作者:屈金良;陈庆贺;芦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招飞体检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首次参加招飞体检.裸眼视力:右0.7,左1.0;双眼色觉、外眼、眼球运动无异常;瞳孔对光反射正常.散瞳检查:双眼前节正常,前房深度可,晶状体透明.左眼眼底未见异常,右眼眼底检查:玻璃体腔内光滑管状组织从视盘鼻侧盘沿发出,近视盘段为半透明,向前延伸呈白色,直接检眼镜检查不能探及前方止端位置.后自行到医院行三面镜、眼B超及眼底照相检查.三面镜检查:前端止于睫状体与视网膜黏连,未见裂孔.B超示:双眼可见玻璃体腔内点状中等强度回声,玻璃体后运动阳性,右眼后极部周边视网膜处可见小片中高等强度回声,玻璃体后运动阴性.眼底照相可见管状组织.诊断: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ersistent hyperplastic primary vitreous,PHPV).结论:不合格.

    作者:谭立倩;尚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民航空中女乘务员卵巢囊肿蒂扭转与普通女性的比较

    航空公司女乘务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工作环境一般在海拔10 000 m以上,还要应对起飞、降落时以及恶劣天气空中气流对身体的冲击,故对女乘务员身体是极大的考验,甚至会造成某些疾病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1].卵巢囊肿是20~50岁女性多见的妇科肿瘤,临床上一般将直径<5.5 cm的卵巢囊肿暂不手术治疗.本研究选取患卵巢囊肿的空中女乘务员作研究对象,与普通地面工作人员比较,观察其囊肿蒂扭转的发生率及发生蒂扭转时的囊肿直径,为研究高空作业对女性身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作者:舒长江;刘瑞峰;罗俊芳;王淑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在民航招飞体检中的应用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现役民航飞行员停飞的重要原因,也是初次招飞被淘汰的常见原因.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物理检查,能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正确评估.因此,选择超声心动图检查来提高招飞体检时心脏疾病的检出率,避免在飞行技术成熟后因心脏疾病而终止飞行造成的重大损失,是招飞体检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部分体检资料,对超声心动图在招飞体检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李谦;徐占民;刘萍;潘胜梅;张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疲劳评估与卫生防护措施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综述有关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sychomotor vigilance task,PVT)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疲劳评估与卫生防护措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38篇. 资料综合 回顾了有关PVT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疲劳评估与卫生防护措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PVT是常用的警觉性评价方法,主要检测受试者对视标刺激的持续注意力和反应时间.在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已进行了小型智能化的设备改进,而且单人次的检测时间亦明显缩短,进而提高了检测效率.研究表明,在睡眠剥夺、高认知负荷以及环境热应激等试验条件下,PVT可较好地进行中枢疲劳评估;在模拟与实际航空航天作业条件下,PVT可用于飞行人员和航天员的疲劳测评.此外,PVT还可用于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疲劳卫生防护措施,如合理作息安排、白光照射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非药物措施,以及合理使用短效类催眠药与促醒药的应用效果评价. 结论 PVT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信等优点,已在航空航天及相关作业疲劳评估及卫生防护措施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工作中,视情结合其他相关方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测评效能.

    作者:詹皓;葛华;付威威;董月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慢性胃炎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特殊的飞行环境及飞行工作紧张、心理负荷大等因素容易引起飞行人员消化功能紊乱.门可等[1]统计,2012年参加体检的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飞行员和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的疾病谱中,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及营养和代谢疾病是主要类型.董燕等[2]分析某军队医院10年来住院飞行人员资料,认为飞行人员常见疾病种类主要分布于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中慢性胃炎居第3位.付兆君等[3]分析了空军总医院40年来飞行员消化系统疾病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在战斗机飞行员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位居首位[3].本研究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270名飞行员进行了关于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慢性胃炎在此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长农;许刚;张胜利;陈虹汝;易大莉;马金鹏;董燕;潘维恩;刘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机种军事飞行员职业胜任特征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随着我国军事航空飞行器日益快速发展,对飞行员的素质能力要求也更高.研究基于飞行职业胜任特征模型,从人力资源管理新视角思考新机种飞行员心理选拔的新方法、新技术,建立相适宜的心理选拔与考核、培养与评价机制,能够更大范围地选拔与高性能航空器发展相匹配的优秀潜质飞行人才,准确实现“人-岗”匹配,并逐步将其纳入军事临床航空医学标准体系.

    作者:宋华淼;王颉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