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国家级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82-600
  • 国内刊号:1001-0726
  • 影响因子:0.51
  • 创刊:198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600
  • 全年订价:177.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外科学
国际刊号:82-600
国内刊号:1001-0726
邮发代号:82-600
创刊时间:1989
发行周期:双月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简介

本刊内容新颖,结构规范,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普及与提高兼顾,基础与临床并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地影响,是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之一。

栏目设置

编者·作者·读者、体表溃疡研究与治疗、烧伤研究与治疗、创伤研究与治疗、皮肤疾病的研究与治疗、整形美容的研究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杂志收录/荣誉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真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层次分明,格式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研究报告、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其他文稿限3000字以内。

  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突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实词。

  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一般为1~5名,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单位应标注于作者下方,注明所在省、市、区名和邮政编码。如果作者有电子邮箱,可在单位名称后加圆括号写出,如:(Email…)。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4 摘要 论文需附中、英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中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国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作者姓氏汉语拼音字母应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复姓应连写,例如:赵臻、张现娜、诸葛华分别译为ZHAO Zhen, ZHANG Xian-na, ZHUGE Hua。

  5 关键词 论文需标引2~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词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各词汇之间以分号“;”间隔,如应激性溃疡;治疗,英文为:Stress ulcer;Treatment。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其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6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品词汇》(非法定药物)的中文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7 图表 图表应随文编排,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中英文图(表)题,表题应置于其上,图题应置于其下,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凡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应在注释中说明。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凡是涉及分子生物学的论文,必须提供有分子量标示的电泳照片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并取得版权许可。

  8 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制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计量单位的使用必须规范。所用计量单位符号均为正体。

  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百分符号和英文字母均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10 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书写,书写时需特别注意这些字母是英文还是希文、是大写还是小写、字母顶端的标记及上下角标,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x(_,中位数用英文大写斜体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_;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斜体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斜体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斜体v;⑨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⑩在判断统计学处理的意义时,应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1,P=0.05,P<0.01,P<0.05,等。

  11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使用中文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12 参考文献 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加“等.”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de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39-143.

  [2]Artz CP,Moncrief JA.The treatment of burns[M].2nd ed.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69,22-88.

  [3]王成传,刘洪宾,孙天林,等.MEBT治疗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12(4):1-3.

  [4]Caruso DM,Schuh WH,Mazin F, et al.Cultured composite autografts as coverage for an extensive body surface area burn: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J].Burns,1999,25(8):771-779.

  [5]阎新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N].科技日报,2000-11-13(5).

  1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以[基金项目]脚注于作者下方,如×××基金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或单位科管部门的证明函。本刊对基金项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术研究述评可优先发表。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发文量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湿润烧伤膏纱条在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纱条在包皮环切术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根据病人自愿原则,将96例患者分为MEBO纱条包扎组(A组),和凡士林纱条包扎组(B组),A组51例,B组45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24小时VAS评分:A组为4.10±1.29,B组为5.18±1.11;拆线时A组为4.16±1.36,B组为6.33±1.49,两组两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MEBO纱条能有效减轻包皮环切术后痛苦,疗效满意.

    作者:俞卫军;陈学璋;陆敏康;李彩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氢气在皮瓣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

    既往氢气(H2)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性惰性气体,像氮气一样不与生物体内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但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氢气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氢气在皮瓣移植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皮瓣移植手术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彭敏;廖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果糖口服溶液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乳果糖口服溶液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2017年1月瓦房店妇婴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预防性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对照组患者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前两天不予以任何通便药物治疗,术后第3天给予仍未排便且有粪便蓄积的患者开塞露灌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排便及疼痛等情况.结果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治疗组患者中出现排便困难者10例,排便疼痛<2分者30例,出现粪便嵌塞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排便困难者28例,排便疼痛<2分者15例,出现粪便嵌塞者16例.两组患者出现排便困难例数、排便疼痛<2分例数及出现粪便嵌塞例数对比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值分别为16.241、11.429及14.050,P值均为0.000,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预防性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可有效避免大便干燥,促进排便,缓解因排便困难而导致的疼痛,降低粪便嵌塞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耿壹;侯再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描图纸作为铺垫材料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寻找烧伤湿润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佳铺垫材料.方法:回顾我院336例Ⅲ度大面积烧伤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分析我院1999年以来阶段性采用脱脂无菌棉垫、一次性无菌无纺布、无菌描图纸作为创面与床单之间的铺垫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应用无菌描图纸能明显减少创面药膏被铺垫材料吸附而造成药膏浪费的现象,从而延长了创面供药时间,减少了创面供药次数,节省了医务人员处理创面的时间,更主要的是使创面持续保持有效的药物成分,达到MEBT/MEBO治疗烧伤创面的目的,终减轻了病员的痛苦,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结论:无菌描图纸可替代无菌棉垫和一次性无菌无纺布作为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佳铺垫材料,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赵文芳;王怀奇;刘敏;李丽君;达素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足溃疡的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足的重视和中医学研究的深入,包括中药熏洗、中药溻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及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在内的中医外治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尤其是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大降低了糖尿病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得到了临床医师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外治法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防治糖尿病足溃疡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辉;金萌;唐乾利;吕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应用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102只慢性泪囊炎采用泪道探通手术与MEBO置留治疗.常规泪点表面麻醉,扩张泪点,用生理盐水或氯霉素眼水冲洗鼻泪管、泪囊、泪小管,再用无菌注射器装入5mlMEBO,用5号自制泪道冲洗针沿泪道方向插入,直达泪囊推药,使鼻泪管、泪囊、泪小管内充满MEBO,一周后继续上述方法治疗,一般连续治疗2-5次.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100%,随访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在泪道探通手术后随即留置MEBO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良好,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文东;李群年;李本友;王平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74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Ⅰ(60例)和对照组Ⅱ(54例),治疗组采用MEBO联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Ⅰ单纯采用LEEP刀治疗,对照组Ⅱ单纯采用MEBO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Ⅰ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Ⅱ总有效率为96.30%;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Ⅰ创面愈合快(P<0.01),阴道排液时间短(P<0.01),术后出血量少(P<0.01).结论 MEBO联合LEEP刀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创面愈合快,不适反应轻.

    作者:吕亚利;张彩霞;赵万堂;许粉利;胡巧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高频超声在烧伤创面深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超高频超声检测烧伤部位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突破情况与烧伤创面深度的关系.方法: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标准,应用13MHZ超高频超声检测41例烧伤患者62个烧伤部位的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是否突破.结果:烧伤后6小时内,27个部位浅Ⅱ°烧伤创面真皮肿胀度为32.75%±13.23%,20个部位深Ⅱ°烧伤创面真皮肿胀度为76.09%±15.88%,Ⅱ°烧伤创面真皮-皮下界面完整,15个部位Ⅲ°创面真皮肿胀度为150.46%±24.06%,且大部分Ⅲ°创面(13/15)真皮-皮下界面被破坏.经统计学处理,三组间真皮肿胀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烧伤深度增加,真皮肿胀度亦增加,大部分Ⅲ°创面真皮-皮下界面被破坏.超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客观的方法,可望在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赵柏程;周启昌;钱利;徐俊;章鸣;周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压疮的分期

    2007年,美国国家压疮指导专家组将压疮的定义更新为,身体局部组织由于压力或在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复合作用下导致骨隆突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另外一些因素也参与压疮的形成,如营养、应激等,但这些因素的致病机理尚未得到阐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一江春水** 的反馈: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这个刊物免审稿费,版面费正常,效率高

爱有天意** 的反馈:

昨天联系了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杂志社说我的文章还在初审当中,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出结果,好急,菩萨保佑过了,过了

大圣西归** 的反馈:

先后投了两篇文章,审稿1个多月,直接退稿!搞不明白。。。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一江春水** 的反馈:

文章接收速度还可以,我投稿的时间有些尴尬,恰逢是在放假的时候,耽误了一段时间。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在学术界还是有一定地位,还是不错的。编辑老师也很不错,比较推荐大家投此杂志。

春风沉醉de早上** 的反馈:

求助各位学友,还有3天就投稿满一个月了,但是现在目前仍然是初稿待处理,请问这样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现在想撤稿了,官网也没有撤稿的选项,请问该如何撤稿呢?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姓名保密** 的反馈:

审稿速度很快,我是2月10日投的稿件,一个月不到就返回了审稿意见,速度上还是很认可的,编辑老师很认真负责,专家也很专业,给出的意见都很可观,让我受益很多。

haiyu** 的反馈: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谢正勇** 的反馈:

请问一下,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投稿授权证明要不要盖单位的章,录用了,说要搞个什么授权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