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飞行疲劳对不同年龄民航飞行人员视觉融合的影响

    目的探讨跨时区长时间飞行中飞行疲劳与年龄因素的关系,为年大飞行人员延长飞行年限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检测、划消测验等方法,对执行不同航线跨时区运输任务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47名男性飞行人员(年龄27~58岁),在飞行前1 d、空中飞行3 h、6 h、9 h和落地后当天、第2天、第3天晚上睡觉前进行7次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均数差异检验.结果CFF值和划消测验成绩在飞行3 h、6 h、9 h的过程中逐步降低,飞行9 h下降到低点.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检测时间为主要变异源,时差效应和工种效应均不明显(P>0.05).年龄因素对CFF值未产生显著影响(F=1.38,P=0.26).划消测验成绩与年龄因素显著相关(F=8.50,P<0.01),成绩差异主要存在于40岁以下(含)和41岁以上(含)飞行人员之间.41岁至58岁飞行人员的数字划消成绩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P=0.53).结论对41岁至58岁飞行人员来说年龄不是导致飞行疲劳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支持有限制地特许延长部分年大飞行人员飞行年限.

    作者:葛盛秋;武国城;徐先慧;姚永祥;郝学芹;金兰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四氧化二氮对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频率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氧化二氮(N2O4)对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变化的影响.方法ICR小鼠,体重20~2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染毒模型制作方法:将动物置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的120 L染毒柜中,使用100 μl微量注射器定量抽取液态N2O4,注入120 L染毒柜中.染毒柜内备微型电扇,以保证推进剂充分蒸发及均匀分布,维持染毒柜内N2O4浓度为70 g/m3,染毒时间15 min.SCE标本制备:小鼠饲养3个月后,将小鼠用乙醚麻醉,埋入5-溴脱氧尿核苷药片,24 h处死小鼠,于活杀之前腹腔按3μg/g体重注射秋水仙素液,制备骨髓的染色体标本.采用荧光+吉姆萨染剂分染法处理标本.SCE记数方法:先在中倍镜(20×)下选M2期细胞,再用油镜观察互换次数,凡在中间互换的记为2次;在末端互换记为1次.每只小鼠记数30个M2期细胞,结果以互换次数/细胞表示.与对照组小鼠比较SCE频率. 结果N2O4染毒组的SCE频率(2.58)明显高于对照组(1.80).结论结果提示N2O4中毒对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并影响遗传物质的稳定.

    作者:岳茂兴;李建忠;陈英;敬华;刘志国;李轶;徐冰心;化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莫达非尼对睡眠剥夺汽车兵汽车驾驶能力和疲劳感的影响

    目的观察36 h睡眠剥夺(SD)条件下服用莫达非尼对汽车兵汽车驾驶能力和疲劳感的影响.方法60名男性汽车兵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莫达非尼组(各组n=30).试验第1日起床(6:00)后,36 h保持不睡眠,于当日夜间23:00、第2日5:00、11:00三次服用莫达非尼或安慰剂200 mg.于试验第1日8:30和14:30及用药后4个时刻(即试验第2日7:00、10:00、13:00、16:00)共完成6次驾驶任务.测定指标包括考核场汽车驾驶能力、视听反应能力和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斯坦福嗜睡量表和自认疲劳分级量表评分.结果两组的汽车驾驶成绩和视听反应能力无明显差异.与安慰剂组相比,莫达非尼组的CFF明显增加、主观嗜睡和疲劳感显著降低. 结论36 h SD条件下分次服用常规剂量的莫达非尼具有显著降低机体疲劳感的作用,且对汽车驾驶能力无明显不良影响.

    作者:詹皓;韩学平;葛朝丽;韦四煌;辛益妹;李彤;唐桂香;李砚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青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

    目的为制定中国青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273个单位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测定的27 679例青年男性血红蛋白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中国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54.34).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一个回归方程:Y=165.0+0.006 528X1-0.002 920X2-0.081 87X3-1.232X4+0.006 381X5±23.3. 结论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地理因素,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依据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分为青藏区、西南区、西北区、东南区、华北区、东北区等6个区.

    作者:傅海燕;郑慧;葛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既往运动病易感性对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既往运动病易感性水平对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病易感量表筛选58名不同运动病易感的健康志愿者,采用垂直轴旋转刺激(每秒钟60°顺时针旋转)使身体旋转,以恶心评定量表、恶心问卷和旋转耐受时间为指标观察不同易感者的症状程度和旋转耐受时间的差异.结果既往运动病易感组童年期运动病易感得分、成年期运动病易感得分、运动病易感总分均高于非易感组(P<0.01).运动病易感组和非易感组旋转耐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易感组旋转前、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 min、30 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均高于非易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易感组恶心问卷总分、消化道不适得分、情绪困扰得分高于非易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既往运动病易感性与旋转耐受时间不相关;与旋转前、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 min、30 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恶心问卷总分、躯体不适得分、消化道不适得分和情绪困扰得分呈显著相关.结论既往运动病易感性影响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可作为试验性运动病的预测指标.

    作者:潘芳;Sibylle Klosterhalfen;Sandra Kellermann;Paul Enck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股静脉及颈静脉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21 d模拟失重及间断性头高位45°对兔股静脉及颈静脉内皮素(ET-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雄性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拟失重组和对抗组,每组8只.模拟失重组在21 d实验期间保持头低位-20°.对抗组在21 d模拟失重期间每天保持45°头高位倾斜2 h.实验结束后取股静脉和颈静脉,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ET-1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股静脉组织ET-1表达明显,颈静脉组织表达不明显;21 d模拟失重后,股静脉ET-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颈静脉E-1明显升高;对抗组的股静脉和颈静脉ET-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 结论21 d模拟失重可引起兔股静脉ET-1表达减少,颈静脉ET-1表达增高;每天2 h头高位45°可对抗模拟失重所引起的股静脉及颈静脉E-1表达的改变.

    作者:孙会品;孙喜庆;王冰;姚永杰;石菲;耿捷;王永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模拟失重状态对人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使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研究模拟失重状态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青年航天训练志愿者进行卧床3周的模拟失重试验.试验前后使用fMRI对其进行脑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卧床前在完成执行功能任务时,所有受试者双侧额叶、扣带回和丘脑均出现显著激活,激活信号强度和范围与任务难度相关.卧床后完成相同任务时,激活脑区的范围减少,信号强度下降.卧床前后行为学数据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重状态对兴奋脑区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能力具有明确的负性影响,可能因而影响人脑的认知功能.

    作者:刘刚;金真;李科;曾亚伟;李勇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进高原对新兵脑功能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急进高原对新兵脑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平原(海拔500 m)和高原(海拔3685 m)对30名空运入藏新兵进行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测试;观察新兵入藏前后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的测试分值和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对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进行分析.结果进入高原后的测试值与平原时比较,数字跨度、目标追踪分值明显下降(P<0.05);简单反应时略有增加(P>0.05),视觉保留和译码测试分值略有下降(P>0.05);提转捷度测试习惯手和非习惯手的分值明显增加(P<0.05).新兵进藏后,晨脉显著增快,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血压无明显变化.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为13.3%.结论急进3685 m高原后新兵的及时听觉记忆能力、手部运动的速度及准确性明显下降.

    作者:蒋春华;黄庆愿;高钰琪;刘福玉;翟羽;周其全;牟信兵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型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的温度生理学评价

    目的评价新型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的热负荷及防寒性能.方法①隔热值测定:A组+B组装备配穿于暖体假人上,测定其隔热值.②热负荷试验:5名受试者配穿A组装备,在25℃气温环境试验60 min,测定热应激反应.③防寒性能试验:2名受试者配穿A组+B组装备,在-30℃气温环境试验60 min,评定其防寒性能.结果服装隔热值为4.22 clo;受试者在25℃试验环境60 min,产生轻度热应激;在-30℃、无风环境试验60 min,受试者无明显全身不适(冷)反应.结论新型高空海上联合救生服的热负荷很大,在25℃左右环境中,为了维持飞行员良好的工效,穿着时间不宜超过30 min;建议该装备在重新设计时,适当减少保暖材料.

    作者:任兆生;石立勇;王琼;薛利豪;臧斌;肖华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飞行员睡眠时间的监测调查

    目的为客观掌握飞行员睡眠状况,建立睡眠不足的评价标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MSMSMS)对飞行员睡眠进行无干扰连续监测,在部队飞行员宿舍和医院空勤科对3组44名飞行员545夜的睡眠进行连续监测,并对各组的睡眠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飞行员的夜间睡眠时间差别显著(P<0.01),其中,体检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长(7.11±0.38 h),夜间睡眠时间短于6 h的占11.3%;南方组平均夜间睡眠时间短(6.21±0.34 h),夜间睡眠时间短于6 h的占37.4%.结论①建议以个体化方法界定飞行员睡眠不足;②南方组飞行员睡眠不足的比例较高,应格外关注.

    作者:杨军;俞梦孙;张宏金;赵显亮;吴家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空中突发肾绞痛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民航飞行学员,飞行时间114 h.2005年5月12日8:00由患者驾驶TB20准时从洛阳机场起飞.起飞后10 min,患者突感左上腹疼痛,呈绞痛样难以忍受,大汗淋漓,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等.因飞机状态保持不好,被机长及时发现,并由机长驾驶,果断返航.8:30到卫生科时疼痛已有所缓解,查体发现左中腹脐旁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左肾区有叩击痛,余(一).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在出场前,即感左上腹隐隐作痛,自以为能忍受,未引起重视,也未向值班航医反映.

    作者:赵百林;郭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飞行员下颌部撕裂伤术后放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歼教-5飞行教员,总飞行时间939 h.2003年10月因意外车祸致下颌部撕裂伤及中切牙牙冠部分缺失,及时送当地人民医院进行清创缝合,伤愈后出现舌搅拌功能及发音功能障碍.

    作者:沈彤;周敏;居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飞行训练对飞行员尿酶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飞行训练对飞行员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歼-7飞行员,收集飞行前、飞行后第1天及第2天空腹尿标本,分别检测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不同时间组的尿标本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飞行员飞行前晨尿的NAG及mALB在正常范围,飞行后第1天及第2天NAG均无明显变化.飞行后第1天有8人(26.67%)晨尿mALB升高,与飞行前及飞行后第2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普通飞行训练对肾小管功能无明显影响,对部分飞行员肾小球滤过功能有一过性影响.

    作者:吴桂云;郎冬梅;赵志文;张建滨;高燕;王春荣;马骁;潘为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肌缺血的评定方法在飞行人员医学鉴定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有胸痛症状或心电图异常的飞行人员采用的常用临床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对飞行结论的诊断价值.方法1991~2004年5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飞行人员患者,根据其心前区不适和(或)无创性检查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分为仅有检查异常组、仅有症状组和症状检查均异常组,比较3组间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以及对飞行结论的影响;按飞行结论的不同比较心血管危险因素、负荷试验结果和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的发生率.结果3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分别为94%、71%和6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飞行结论不合格人员中危险因素、胸痛、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合格者(P<0.01,P=0.01和P<0.01),心电图ST-T改变和负荷试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飞行鉴定中要重视有胸痛症状合并有心电图、负荷试验异常者,并结合危险因素综合判断;因造影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飞行结论,应积极而合理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作者:刘朝中;孙津津;罗惠兰;吴晓君;谈维洁;黄从春;魏璇;王俊华;郑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