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239
  • 国内刊号:11-3854/R
  • 影响因子:0.39
  • 创刊:199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年2期文献
  • 高+Gz暴露对飞行员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正加速度(+Gz)暴露对飞行员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Gz应激反应的特点及机制. 方法 47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着抗荷服进行载人离心机训练,分别在+6.5Gz、+7.0Gz和+8.0 Gz暴露前后取其唾液,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唾液sIgA和皮质醇浓度. 结果 ①+6.5Gz、+7.0Gz、+8.0Gz暴露后sIgA稍有上升,但与暴露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6.5 Gz、+7.0Gz、+8.0Gz暴露后唾液皮质醇浓度均高于离心机训练前水平(F=3.427,P<0.05),其中+8.0Gz暴露后唾液皮质醇浓度较+6.5Gz暴露后、+7.0Gz暴露前、+8.0Gz暴露前均高(P<0.05).②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机种、年龄、飞行总时间3个因素对不同+Gz暴露后飞行员唾液sIgA和皮质醇浓度无影响.③飞行员唾液sIgA浓度与年龄、飞行总时间、飞行机种及+Gz值无相关性;飞行员唾液皮质醇浓度与飞行员年龄、飞行机种呈负相关(r=-0.328、-0.694,P<0.05),与飞行总时间、+Gz值呈正相关(r=0.466、0.141,P<0.05). 结论 +Gz暴露对飞行员sIgA浓度无影响;高+Gz暴露可提高飞行员唾液皮质醇浓度,对黏膜免疫功能无影响;唾液皮质醇浓度可作为高+Gz应激反应的监测指标.

    作者:李卫东;薛霞;薛红;赵青平;周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模拟高性能战斗机座舱噪声对健康志愿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模拟高性能战斗机座舱噪声对健康志愿者基本认知操作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中文第3版测评系统对10名健康志愿者在模拟高性能战斗机座舱噪声108 dB(A)(歼A组)、122 dB(A)(歼-B组)和隔声室的本底噪声35 dB(A)(本底噪声组)背景下进行暴露即刻、30 min、60 min的基本认知操作能力测试;采用美国航空航天任务负荷指数量表评价噪声对心理负荷的影响. 结果 ①在3种噪声背景下以及3个时间段之间,系列加减测试能力指数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连续识别记忆能力指数的比较:在测试30 min时,歼-B组低于本底噪声组(t=2.084,P<0.05);在测试60 min时,歼-A组、歼-B组低于本底噪声组(t=2.222、2.783,P<0.05或P<0.01).注意力调转能力指数比较:在测试30 min时,歼A组、歼-B组低于本底噪声组(t=3.614、2.342,P<0.05或P<0.01);在测试60 min时,歼-B组低于本底噪声组(t=2.823,P<0.01);在歼-A组,30 min时低于即刻(t=2.583,P<0.05);在歼-B组,60 min时低于即刻(t=2.222,P<0.05).视复杂反应时能力指数的比较:在歼-B组,60 min低于即刻(t=2.369,P<0.05);在测试30 min、60 min时,歼-B组低于本底噪声组(t=2.232、2.961,P<0.05或P<0.01).②在3种噪声背景下以及3个时间段之间,脑力需求、业绩评估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力需求结果比较:在测试30 min、60 min时,歼-B组高于本底噪声组(t=2.082、2.154,P<0.05).时间需求结果比较:在测试即刻、30 min时,歼-B组高于本底噪声组(t=2.793、2.792,P<0.01).努力程度结果比较:在测试30 min时,歼-B组高于本底噪声组(t=2.793,P<0.01)和歼-A组(t=2.792,P<0.01);在测试60 min时,歼-B组高于本底噪声组(f=3.572,P<0.01)和歼-A组(t=2.901,P<0.01);在歼-B组,60 min高于30 min(t=2.223,P<0.05).挫折程度结果比较:在测试即刻、60 min时,歼-B组高于本底噪声组(t=2.681、2.139,P<0.05). 结论 模拟高性能战斗机座舱噪声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不良影响,且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影响更为严重;应从设备减噪、机身隔噪、个体防噪以及加强飞行员心理干预等多方面入手,尽量减小高性能战斗机飞机座舱噪声对飞行员认知工效的影响.

    作者:郑学文;余文斌;郭金洋;陈晓勤;张清俊;张霞;吴春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04-2010年广州南航水站飞机二次供水卫生调查

    目的 调查广州南航水站飞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为确保机组和旅客用水卫生安全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2004 2010年广州南航水站二次供水的水样,对水样游离性余氯、pH值、微生物指标、感观性状指标和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水站二次供水超标项目主要为游离性余氯、pH值和大肠菌群,其余指标均合格.2004年游离性余氯合格率仅为38.5%(以0.05 mg/L为标准),低于2005 2010年合格率(x2=15.230~24.390,P<0.01);2004 2010年pH值合格率呈下降趋势(x2=47.619,P<0.01),其中2009-2010年低于2004-2006年(x2=8.859~24.417,P<0.01);2004年大肠菌群合格率仅为84.6%,2004-2010年大肠菌群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272,P<0.05).水站末梢水和水车中转水pH值合格率低于飞机末梢水(x2=12.857、10.418,P<0.01). 结论 ①广州南航水站总体上符合飞机二次供水的卫生要求,具备供水资质.②二次供水过程中存在卫生隐患:水质游离性余氯偏低,导致其受微生物重复污染的风险大大增加;水质偏酸性,对飞机供水系统腐蚀作用和对消毒负性作用不容忽视;大肠菌群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伟年;冯显炘;梁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侧管式代偿服与囊式代偿服防护性能和关节活动范围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侧管式代偿服DC 4与囊式代偿服DC-7的防护性能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差异. 方法 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穿戴DC-4侧管式代偿服和DC 7囊式代偿服及配套的头盔和面罩进行试验.按照产生面罩压0、200、400、600、800、1070 mm H2O对应的压力顺序为两种代偿服加压,同时进行加压呼吸.记录受试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TP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及胸、腹、大腿、小腿部位的体表代偿压,并以Vicon 460三维运动捕捉设备记录受试者头颈部、肩、肘、髋、膝关节的活动范围. 结果 加压至800和1070mm H2O后,受试者穿着DC-4的MAP和TPR明显高于DC-7(F=1.392、1.787,P<0.01),但CO在两套代偿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呼吸压力值的升高,两套代偿服的腹部体表代偿压均有显著上升(F=3.218、2.846,P<0.01),DC-7的胸部和大腿体表代偿压明显增加,其他部位的代偿压则无明显增加(P>0.05),但DC-4在各身体部位的代偿压均显著高于DC 7(F=3.587~5.212,P<0.01).运动范围分析表明,DC-4对头颈部、肩、肘、髋及膝关节的活动有更明显的限制(F=10.864,P<0.01),而DC-7则仅对肩、髋关节的活动产生较明显影响(F=5.310、4.231,P<0.01),对头颈部、肘及膝关节影响不大. 结论 DC-4的代偿性能与DC 7相比并无显著差异,但受试者穿着DC 7能更好地活动.DC-7因配套头盔无颈部气囊和采用无袖设计,使得肩、肘关节活动更灵活.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前提下,DC-4可借鉴这样的设计.

    作者:秦志峰;石立勇;李秦燕;丁立;肖华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肾结核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3岁,直-9空中机械师,飞行时间1800 h.2008年6月体检B超检查时发现右肾异常回声区,经体系医院静脉肾盂造影及CT检查考虑为右肾结石、右肾小盏积水.因患者为直升机机械师给予飞行合格.2009年5月因泌尿系刺激症状就诊于地方医院,超声检查右侧输尿管中段扩张,尿中白细胞增多,按输尿管结石伴尿路感染进行抗感染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复查仍提示输尿管结石.再次住体系医院,经膀胱镜检查为泌尿系结石.2009年11月出现发热,夜间出汗增多,再次住体系医院,经超声、MRI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疑诊肾结核,右肾功能差,于2009年12月转送空军总医院.阳性检查结果如下:血沉44 mm/第1h;尿常规检查白细胞满视野;结核杆菌抗体试验阳性;腹部B超示右肾多发钙化影,右肾中、重度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肺CT示右肺上叶尖段、后段、下叶后基底段,及左肺上叶尖后段、舌段多发小片状及结节状密度增高影.

    作者:崔丽;王勇;徐先荣;付兆君;郑军;林明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员头部外伤后坐过山车致颅内硬膜下血肿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5岁,运-8飞行员,飞行时间1000 h.2011年1月2日乘坐单位大巴车外出,因急刹车右侧颞顶部碰撞到前座后背,当时无头痛、头晕,无意识障碍,局部无红肿、头皮撕裂,未就诊.2月6日陪孩子坐过山车,头部无碰撞伤.2月7日排便时感头痛、头昏,站立不稳,自行休息后减轻,但头痛、头昏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2月14日到体系医院就诊,头颅CT示:右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查体:四肢自主活动,肌力左右侧、上下肢均正常.血尿便常规、空腹血糖、血脂均正常.ECG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9次/min.入院后脱水治疗,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作者:杨崇格;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员下肢深静脉血栓并肺栓塞放飞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运输机飞行员,飞行时间3200 h.2012年4月27日因发热、胸闷、咳嗽住体系医院.胸片提示右肺炎,白细胞12.99×109/L,血小板20×109/L,动脉血氧分压57.2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①右肺炎;②Ⅰ型呼吸衰竭;③血小板减少症.给予抗感染及祛痰、平喘药物.骨髓穿刺检查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效果不佳.2012年5月6日患者出现右下肢肿胀,B超检查提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5月7日右下肢肿胀进行性加重伴胸闷及头痛.当日行下腔静脉滤网置入术并行双肺动脉造影,提示右上肺动脉闭塞及右下肺后叶及部分肺动脉闭塞,术中给予尿激酶1.2×106 U溶栓后患者喘憋症状明显缓解,再次造影提示:右肺上下动脉灌注良好.

    作者:付兆君;徐先荣;刘红巾;熊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员海蜇蜇伤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运-7飞行员,飞行时间4000 h.患者于入院4d前在海边散步时被海蜇蜇伤双小腿,当即伤口处出现红斑、刺痛和肿胀,并且逐渐出现线状皮疹,如鞭痕状.当日夜间出现发热,高体温39.0℃.在当地医院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d,症状无明显好转,体温高时仍38.5℃,并且出现恶心、胸闷、纳差和失眠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8月8日来我院,查体:双下肢条索状红色斑疹,稍有肿胀,局部见清亮水疱,血细胞检查示中性粒细胞比值稍高(74.4%).

    作者:李悦;刘德宝;王秀明;何东东;陈英;李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员上颌左侧第三磨牙牙根形态畸形一例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直升机飞行员,飞行时间800 h.该飞行员在队坚持体育锻炼,适应空中生活,飞行耐力好.2012年10月,疗养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于2012年11月12日转入我院.住院期间诉:口腔不适.专科检查:左上颌第三磨牙颊向移位部分萌出,牙龈轻度红肿,颊腭侧牙龈无瘘管,左下颌第三磨牙未完全萌出,牙周袋深达3 mm以上,远中有盲袋.颌骨侧位X线检查显示:左上颌第三磨牙颊向移位,余未见异常.诊断:①左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②左上颌第三磨牙颊向阻生.于2012年12月8日在左上颌神经腭前神经(腭大孔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麻醉显效后,局部消毒,先分离牙龈,用二号牙挺从左上第三磨牙的近中颊侧牙槽骨间隙寻求支点,将其挺松后使其脱位,使用牙钳拔出患牙时阻力较大,牙钳向下垂直及颊颚向力量无法将牙拔出,将牙向近中牵引后向远中滑动,牙齿顺利拔出.

    作者:郭滨;马江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内镜下治疗飞行员消化道息肉的临床观察

    消化道息肉在军事飞行员中并不少见,虽然是良性病变,但是部分息肉有癌变的可能,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从而增加飞行员停飞率,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采用内镜下治疗息肉方法,如高频电、氩气、激光、注射、冷冻等疗法[1],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和高频电切除治疗飞行员消化道息肉4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桂云;钟学军;许刚;吴战军;闵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高性能武装直升机飞行员改装体检结果分析

    高性能武装直升机具有超低空、大速度、高机动等性能特点,飞行员需要承担高生理和心理负荷,对飞行员的身体条件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对参加高性能武装直升机改装体检的57名飞行员的体检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丹;张宁玲;孙宁东;吴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员腰椎许莫氏结节X线分析

    许莫氏结节是椎间盘组织经断裂的软骨终板疝入椎体内形成的软骨结节,典型的许莫氏结节多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没有临床症状.飞行员患腰椎许莫氏结节,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许莫氏结节形成可能会影响腰椎椎间盘的黏弹性,从而影响飞行员抗荷、抗振动的能力,加速腰椎、椎间盘的退变而引起临床症状.现将我中心2012年以来检出的50名飞行员腰椎无痛性许莫氏结节X线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郭彦祥;邓泳川;沈雪江;张文;董文;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健康疗养飞行人员新发现疾病分析及鉴定

    疗养期间新发现疾病是指既往未能查出或未能确诊,来疗养后经检查发现而确诊的疾病[1].为了解飞行人员健康疗养期间新发现疾病状况,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疗养效果,减少医疗减员,笔者对来我部健康疗养的飞行人员新发现疾病情况及健康鉴定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沈江洁;王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民航飞行员脂肪肝、胆囊结石和高脂血症的调查研究

    随着飞行员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受到飞行工作时间长、生活节律性差及缺乏必要的体力锻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飞行员人群中,脂肪肝、胆囊结石和高脂血症等代谢相关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本文通过对飞行员脂肪肝、胆囊结石及血脂水平的相关分析,旨在了解飞行员脂肪肝、胆囊结石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延长飞行员的飞行寿命.

    作者:陈欣杰;刘云;付卿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住院疾病谱分析

    飞行人员是航空兵部队战斗力的主体,研究飞行人员住院疾病谱的构成及演变对于掌握新时期航卫工作特点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统计分析了2008-2012年在我院住院飞行人员的疾病谱,并根据年度、机种及飞行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疾病谱的流行趋势、机种及飞行时间对疾病谱构成的影响,为新时期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施斌斌;缪冬梅;周春蕾;吴小玮;杨茜文;陆木偶;周长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8名飞行员睡眠监测结果分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睡眠呼吸暂停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引起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可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OSAHS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20%~30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是预测冠心病死亡的独立危险指标[1].我国军事飞行人员OSAHS患病率在0.8%~1.9%之间[2],是航空医学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睡眠障碍对军事战斗力的影响及其干预方面的研究.军事飞行人员患OSAHS易出现飞行疲劳,生理、心理功能下降,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可能影响其认知和操作能力,出现飞行安全隐患[3],甚至引发飞行事故,特别是中年飞行骨干OSAHS发生率较高,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庞剑;段建宝;郭永敬;邓昌磊;刘杰峰;王秀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美军空中救护体系的解读和启示

    自从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采用空运伤员以来,美国极其重视伤员的空中救护体系建设[1],该体系建设在实际运作中主要是依托军队.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及美军在海外军事行动的增加,对空中救护体系建设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000年以后,该体系建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重点加强了后送途中医疗救治能力[2].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均借鉴使用美军空中救护体系,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空中救护体系基本与美军相似.笔者分几个方面对其体系进行介绍.

    作者:谭映军;吴凡;马兴;罗皓;刘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民航飞行员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微颗粒水平的变化

    目的 研究民航飞行员高脂血症患者循环内皮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度南方航空公司飞行员体检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年龄35~45岁的男性民航飞行员43名.根据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将其分为2组,其中高脂血症飞行员20名(高脂血症组),血脂水平正常的飞行员23名(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飞行员血浆中的CD31+/CD42b-EMPs水平,并分析其与TC、TG和LDL-C的关系.结果 高脂血症组和对照组比较,TC、TG和LDL-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7、5.734、7.490,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飞行员血浆中的EMPs水平显著升高(t=20.570,P<0.01);EMPs水平与TC、TG和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403、0.8003、0.7668,P<0.01).结论 EMPs水平升高反应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是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受损的敏感指标,也可预测飞行员的心血管功能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对高脂血症飞行员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预防和治疗.

    作者:朱业;李婷;张莹;揭晓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民航外籍飞行员听力的调查

    目的 初步调查中国民航外籍飞行员的听力状况并分析其特点. 方法 收集分析2007-2010年持有中国民航Ⅰ级体检合格证的外籍飞行员的纯音听阈测试数据,共计776例,1552耳.按不同年龄分为4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按不同测试音频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民航外籍飞行员语频及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语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4.38%(34例);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9.59%(152例),其中6000 Hz处阈移程度显著;3000 Hz处阈移发生的时间及幅度介于高频听阈与语频听阈之间;在40岁之后纯音听阈的阈移幅度逐渐增大且向3000 Hz处扩展累及(P'<0.017). 结论 民航外籍飞行员高频听阈损失较严重,尤以6000 Hz听阈为甚;3000 Hz纯音听阈变化可能对语频听阈阈移具有一定的早期提示作用;40岁之后听力损失的发展进程加剧,听力防护应及早开展.

    作者:胡墨绳;杨剑;杨秀云;马峰杰;艾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民航飞行员小肠憩室伴溃疡出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飞行员小肠憩室的诊断、治疗和医学鉴定,为军事及民航飞行员航空医学鉴定和招飞体检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1例民航飞行员患小肠憩室伴溃疡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小肠憩室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结果 该例民航飞行员经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小肠憩室伴溃疡出血.经止血、抗感染及加强营养等治疗,成功治愈并放飞.经随访18个月,飞行正常. 结论 患小肠憩室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飞行员,应使用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确诊.小肠憩室若处于静止状态,无需治疗,一般不会影响飞行;小肠憩室合并溃疡出血及感染需进行止血和抗感染等治疗.军事运输机及民航客机飞行员临床治愈,失血纠正,体力恢复,可下飞行合格结论;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憩室病灶反复出现并发症,要考虑手术治疗,术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需个别评定.在招飞体检中建议开展常规胶囊内镜检查以了解消化道的情况,从而为招飞对象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李银喜;黄连顺;岑跃进;许燕;王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夜尿对飞行人员夜间睡眠时间和白天嗜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夜尿对飞行人员夜间睡眠时间、嗜睡评分以及白天精神状态的影响.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1397名男性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1392份问卷.排除慢性疾病和其他可能导致睡眠时间变化和嗜睡的因素,研究对象510名飞行人员.根据“每夜因排尿必须醒来≥1次”的夜尿标准,对170名夜尿飞行人员(夜尿组)和340名非夜尿飞行人员(非夜尿组)的夜间睡眠时间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进行分析,并对夜尿与非夜尿组睡眠质量不良、白天困倦、精力不足和焦虑或抑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夜尿组夜间睡眠时间较非夜尿组更短(t=2.745,P<0.01);夜尿组ESS评分(6.23±4.62)明显高于非夜尿组(4.01±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7,P<0.01).夜尿组睡眠质量不良、白天困倦、精力不足和焦虑或抑郁的发生率(23.53%、37.65%、12.35%和40.00%)均高于非夜尿组(10.88%、20.59%、5.59%和2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175~17.026,P<0.01). 结论 夜尿可导致飞行人员夜间睡眠时间减少,白天嗜睡增加,可能对飞行操作和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建议航空卫生部门加强卫生宣教,重视其对飞行操作的影响,积极防治.

    作者:王莞尔;崔丽;洪泉;陈同欣;段莹;王建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龋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龋状况,为飞行员口腔健康保健提出建议. 方法 通过口腔和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查对1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男性103名,女性19名)的患龋牙数、龋损程度、根尖周病变情况和接受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其龋损程度分为龋损未达髓腔和龋损已达髓腔两类,对龋损已达髓腔牙齿的根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龋率为41.0%,其中男性为35.0%,女性为73.7%,男女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9.950,P<0.01);根尖周病变率为9.0%,其中男性为7.8%,女性为15.8%,男女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共检出患龋牙数为155颗(94.2%已做充填治疗),其中63颗龋损已达牙髓腔(54.0%进行了根管充填),17颗患牙有根尖周病变. 结论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需进一步完善现行飞行员口腔医学选拔标准,特别是潜在急性炎症的慢性牙病;采取医疗保健措施,提高飞行员口腔卫生保健水平.

    作者:陈琳;吕晶;臧晓霞;李冬霞;柯杰;王建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16名飞行员听觉功能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飞行员的听力损失状况,探讨飞行对飞行员听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 飞行员116名,男性,年龄23~56岁,飞行时间120~6000 h.根据年龄分为4组:飞行员A组61名,年龄23~29岁,平均(24.6±1.7)岁,飞行时间(354.0±200.8)h;飞行员B组20名,年龄30~39岁,平均(34.1±2.6)岁,飞行时间(1866.3±785.9)h;飞行员C组28名,年龄40~49岁,平均(44.0±2.4)岁,飞行时间(2913.6±1085.6)h;飞行员D组7名,年龄50~56岁,平均(52.6±1.9)岁,飞行时间(4528.6±799.4)h.同时选择同年龄的无噪声暴露史的74名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A组17名;对照B组21名;对照C组24名;对照D组12名.对受试者进行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检测. 结果 ①飞行员的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3000~8000 Hz;飞行员A组和B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高于双耳;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飞行员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逐渐增加,在飞行员C组中,单耳和双耳听力损失率相近;在飞行员D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0%,双耳达85.70%.②飞行员组表现为以6000 Hz为中心的听力曲线切迹,在6000 Hz处听力先下降且显著;对照A组、B组、C组各频率听阈都在正常范围;对照D组为坡型听力曲线,在8000 Hz处听力下降显著.③飞行员A组与对照A组纯音听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飞行员B组听阈值在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3.428,P<0.05);飞行员C组听阈值在2000、3000、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5.524,P<0.05);飞行员D组听阈值在500、1000、2000、3000、4000、6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4.121,P<0.05).④飞行员组DPOAE引出率在3000、4000、6000 Hz频率处低于对照组;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DPOAE引出率逐渐下降;DPOAE引出率6000 Hz处低于4000 Hz处,4000 Hz处低于3000 Hz处. 结论 长时间的飞行可损伤飞行员的听觉功能,听力损失以6000 Hz发生早且显著;DPOAE监测噪声性听力损失更敏感;人耳对噪声的易感性存在着个体差异.

    作者:张雁歌;张霞;孙雪蕾;谢溯江;田大为;陈勇胜;王致洁;姜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国内外关于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 资料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49篇. 资料综合 飞行人员中普遍存在肥胖、饮酒、吸烟及精神紧张等问题,同时飞行相关的正加速度(+Gz)暴露、噪声、振动及缺氧等特殊环境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结论 高血压病是由多种复杂危险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疾病.更好地认识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做好飞行人员的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有效保障飞行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巴特金;郑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正加速度致意识丧失的综合监测

    目的 概述正加速度致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的生理监测指标、方法和手段.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论著及综述. 资料引用 相关文献28篇. 资料综合 正加速度致意识丧失是当前威胁飞行安全的仅次于空间定向障碍的主要因素.本文回顾了G-LOC生理监测的指标、方法和手段,分析了飞机机动状态、生理指标、头部位置和眨眼等相结合的意识丧失系统监测方案. 结论 目前为止,尚没有实际应用的综合监测方法和机载G-LOC监测系统;生理指标和飞机机动状态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是G-LOC监测的发展趋势.

    作者:姚永杰;刘秋红;王伟;陈伯华;丁江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国卫生飞机体系建设的思考

    卫生飞机是用于伤病员空运医疗后送和医学救援的航空器,既可以是专用的飞机医院或救护飞机,也可以是临时加改装的各类客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因其鲜明的技术特色,卫生飞机的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不可或缺的国家级卫勤保障手段[1].一、发展卫生飞机的意义1.卫生飞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特性决定了国家利益的日渐全球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应用也由水平参差不齐的小区域自足逐渐向大区域高端共享的合理目标发展.这就要求伤病员能够更快捷地到达或在医疗机构间转运[2].

    作者:费伊;李法林;钟方虎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