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B-737机长,31岁,总飞行时间7086 h.1996年招飞体检时心电图大致正常,电轴右偏.在航校学习和训练期间,体检均合格.1999年毕业分配到我航空公司,已飞行8年,极少患病,出勤率高.2003年8月检查心脏彩色超声示:房间隔中部可见连续中断10 mm,心房水平可见连续性分流血流信号,左向右分流,右室流出道增宽(37 mm),肺动脉主干不宽,右房、右室稍大,左室、左房大小正常.左心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为71%,左室短轴缩短率为37%.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作者:张波;刀丽梅;李琦;赵宪礼;费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空乘人员年度大体检没有要求眼底检查,但是检查眼底对于了解眼部和全身健康状况很有必要.为此我们行年度大体检时增加了眼底检查项目,期间发现视网膜有髓神经纤维1例,并进行了眼科检查,报道结果如下……
作者:王丽;张东;李琳;李莉;耿佳;葛泽松;张作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一、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9岁,波音-737飞行员,总飞行时间9000 h.因间歇性右上腹部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1周就诊.B超提示:胆囊颈部胆囊结石1枚(直径6 mm)、胆囊体前壁胆囊息肉(单发,直径4 mm)伴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厚4 mm).于2006年3月8日入院.入院查体: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莫菲征阳性.入院诊断: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于2006年3月13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手术顺利,胆囊床渗血约10 ml,无胆汁漏及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作者:涂向群;李谦;赵宝玉;周迈;黄智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航空医师格外关注的一种疾病,因其突然发作、不可预测,发病时造成低血压影响器官血流灌注,容易造成大脑和心肌缺血,从而造成晕厥或栓塞形成,甚至可能引起空中失能,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特别是在紧急状况下及飞行的关键阶段(起飞与着陆).
作者:农清兰;沈燕;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检验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主要由仪器设备、试剂性能、检测方法以及人员操作所决定.检测质量的保证主要涉及3个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随着实验室各项条件的不断优化、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室内和室间质控的开展,分析中和分析后各项实验误差已经被控制到了低限度,而分析前的质量往往被忽略,并且难以控制.
作者:刘瑾红;袁世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因原发性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住院的军事飞行员的疾病特点、飞行结论 及放飞观察情况. 方法 对95例因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住院的飞行员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95例住院患者中56例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其中停飞15例,飞行暂不合格3例,飞行合格38例,放飞观察中延长飞行年限1~26年,平均6.36±1.43年.36例怀疑青光眼者进行青光眼排除检查,33例排除了青光眼,飞行合格;3例临床可疑,飞行暂不合格.3例诊断为高眼压症,飞行合格. 结论 飞行员多见的青光眼类型是开角型青光眼;患POAG的飞行员若视功能稳定,在严密观察下能够继续飞行;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作者:赵蓉;刘兵;王恩普;茹海霞;徐先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飞行员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断价值和医学鉴定的意义. 方法 对我院近10年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662例男性飞行员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检查目的 不同分为改装体检组、年度大体检组及疾病组,对疾病组依据不同种类的疾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同TET阳性率的差别.结合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阳性检出率及终停飞情况. 结果 662例飞行员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22例(占3.32%).可疑阳性32例(占4.83%),阴性608例(占91.85%).其中改装体检组、年度大体检组TET阳性率与疾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疾病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间TET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13例TET阳性结合临床分析不能排除冠状动脉疾病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1例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先天异常,2例存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经鉴定此3人飞行不合格. 结论 飞行员群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飞行员冠状动脉病变初步筛选有一定的协助诊断价值,但应结合临床症状及年龄选择TET检查以提高临床性价比.
作者:郝建华;郭辉;王青青;蒋毅;陈静;孙力;李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本世纪初东北地区军事飞行人员停飞疾病分布,为新时期航卫保障工作的实施提供临床流行病学依据. 方法 统计分析东北地区2000~2006年因伤病停飞的病历资料,编制2000~2006年停飞疾病分布表和2000~2006年历年停飞疾病分布表.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两个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①21世纪初东北地区军事飞行人员停飞疾病居前10位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头痛、耳聋、晕厥、耳气压机能不良、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肠溃疡、颈椎病和高血压病,②因骨科和耳科疾病停飞的人数增多. 结论 ①7年的统计中,虽然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停飞的人数多,但近2、3年呈下降趋势;②结果 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头痛、耳聋、心律失常、颈椎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东北地区飞行人员常见的住院和停飞疾病,应引起关注;③晕厥停飞人数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各级航卫保障机构要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何东东;孟威宏;刘德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海军飞行员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采用自体4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的手术方法 及远期疗效. 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ACL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对11例ACL损伤飞行员行重建术. 结果 术后11例飞行员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均小于I度.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9.1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7.5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8.335,P<0.01).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6.793,P<0.01).11例飞行员中8例飞行合格,2例飞行暂不合格,1例飞行不合格. 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4股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 ,关节镜下重建ACL是ACL损伤飞行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其创伤较小、卧床时间短、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王亦舟;孙笑非;马贵喜;刘静;刘荣津;林建宁;崔洪鹏;任文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紧张型头痛(TTH)飞行人员认知功能的改变. 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因患TTH在我院住院的11名飞行人员作为TTH组,10名来院体检的飞行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理学仪器测试,包括:临界闪光融合频率、选择反应时、注意力集中能力、记忆能力、警戒性、听觉Oddball任务、视觉Sterberg任务及手控跟踪+听觉Oddball双任务. 结果 TTH组飞行人员的闪光融合频率显著低于CON(t=2.212,P<0.05);对红色、黄色和绿色灯光的选择性反应时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681、2.999、2.409,P<0.05);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3.718,P<0.01);而出错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4.533,P<0.01).TTH飞行人员的听觉Oddball反应时、视觉Sterberg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对照组(t=2.221、2.172,P<0.05).结论 紧张型头痛飞行人员的部分认知功能下降.
作者:付兆君;徐先荣;崔丽;郑军;刘玉华;王露今;崔彩娟;徐蜀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患有精神类疾病飞行人员的临床特点. 方法 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对近5年收治的88例患精神类疾病的飞行人员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分类,统计各类疾病对飞行结论 的影响,并统计各类疾病在不同机种、年龄段、年份及生活事件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 ①按一级编码诊断第5类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类所占比例高,按三级编码诊断前3位疾病依次是:神经衰弱、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焦虑症.②歼、强击机飞行员所占比例高.③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1~40岁.④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所占比例高.⑤外伤或身患疾病、飞行安全压力是常见的生活事件. 结论 应重视军事飞行人员的精神类疾病,在招飞时严格心理评估及家族史、既往史的调查,对现役飞行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心理精神健康教育,对情绪异常者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治.
作者:崔丽;徐先荣;刘福麟;郑军;付兆君;刘玉华;刘晶;熊巍;徐蜀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垂直运动方向不同振动频率下歼击机飞行员视力变化情况,为建立该条件下歼击机飞行员运动状态视力的测试方法 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测试48名歼击机飞行员和46名健康地面受试者,在0、4、4.5、5、5.5、6、6.5、7 Hz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10 cm条件下做持续垂直运动的视力,并进行F检验和t检验分析. 结果 在振动幅度恒定的前提下,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地面受试者和飞行员运动状态下视力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4、4.5、5、5.5、6、6.5和7 Hz频率,地面人群动态视力明显低于飞行员(f=10.20~14.90,P<0.01). 结论 飞行员的动态视力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特点,静态视力检查时不能发现这种差别,提示在飞行医学员鉴定时进行运动状态视力检查很有必要,可以作为一种评价前庭眼动反射和特殊职业人员鉴定的测试方法 .
作者:郭世俊;国佳;田晓文;林年香;潘鹏;金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飞行人员的健康鉴定原则. 方法 分析1例飞行员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16篇. 结果 患者以间歇性跛行为首发症状,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色超声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右侧腘动脉闭塞,下肢血管及腘窝核磁检查提示右侧腓肠肌内侧头起始位置升高,使腘动脉位于股骨内上髁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的狭窄缝隙内. 结论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动脉造影、血管超声、CT及MRI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及早诊断有利于指导手术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飞行人员患腘动脉压迫综合征,应个别评定飞行结论 .
作者:刘晶;徐先荣;竹兆君;毕永民;吴迪;魏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飞行员头盔重心要求,是飞行员头盔设计的基本、重要的参数之一,是关系到飞行员健康、安全和人-机效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指标.以头盔为平台安装显示、瞄准或夜视装置的综合头盔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在增强头盔功能同时,也给飞行员健康、安全带来影响.装备研制急需制定头盔重心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资料来源与选择该领域的标准、相关研究论文和综述. 资料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标准、论著、论文和综述19篇. 资料综合对通过解剖法和CT法得到的人体头部重心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对飞行头盔的重量、重心要求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 结论 未查到政府组织发布的头盔重心标准,研究文献中提出的头盔重量、重心要求基本一致,但对头盔侧向重心的要求仍无定论,需开展研究.
作者:吴明磊;卜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综述空间时间生物学中航天飞行近日节律研究进展,并探讨飞行中近日节律的导引问题. 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科技报告、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等. 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53篇. 资料综合空间时间生物学中的近日节律系统由感受器-起搏器-效应器组成.哺乳动物的起搏器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CN).通过神经元与感受器和效应器相连接.参与连接的有3种神经递质和1种激素.这些物质的分泌与光或暗和非光环境某些因子相关,在地球光或暗环境下近日节律系统运行周期约为24 h.空间环境时间暗示条件的改变使得这些物质的分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近日节律的正常运转. 结论 根据航天飞行光或暗与非光时间暗示条件的变化规律与特点,总结了近日节律的导引问题.
作者:苏洪余;王志魁;李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从期刊被引计量指标、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以及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 方法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对该刊1999~2006年所载论文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被引半衰期,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1997~2006年所载论文的被引率、期刊自引率以及作者情况等进行分析及评价. 结果 该刊1999~2006年总被引频次、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及被引半衰期均呈递增趋势.1997~2006年共刊文1491篇,被引478篇,总被引次数1385次,平均刊文被引比例为32.06%.单篇论文平均被引2.90次.单篇论文高被引22次. 结论 该刊论文质量较高,有独立风格和特色,且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该刊是我国航空航天医学研究领域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作者:张向阳;刘飒;张霞;刘珺;陈敏;孙玮;张凌;王志翔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歼-8、强-5飞行员飞行训练后肺通气功能、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证实飞行训练中供氧呼吸防护装备的效果. 方法 对40名歼(强)击机飞行员分别按不同飞行机种、飞行高度、飞行场次、飞行强度和吸烟情况分为两组,于飞行前30 min和飞行训练后15 min内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脉搏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 在不同飞行机种、高度、场次和强度下,飞行训练前后飞行员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75%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V<,75>)、50%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V<,50>)、25%肺活量时的大呼气流速(V<,25>)、大通气量(MVV)、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组飞行员飞行前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75%>和V<,50>下降.与非吸烟组飞行员飞行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 结论 不同飞行机种、高度、场次、强度的飞行训练对飞行员肺通气功能、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影响;飞行训练中机载供氧呼吸防护装备有效、可靠;吸烟可影响飞行员的小气道功能.
作者:祝筱姬;杨华;孙劲松;李辉;孙丰斌;范秀红;张克利;刘书锋;王丽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以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影响,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小肠黏膜的改变. 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对照(CON)、尾部悬吊14 d(SUS-14 d)和尾部悬吊21 d(SUS-21 d)大鼠小肠绒毛的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光镜下SUS-21 d组和SUS-14 d组大鼠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降低、宽度增加、隐窝变浅,与CO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94.24、60.05、328.63,P<0.05);电镜下SUS-21 d组和SUS-14 d组大鼠小肠黏膜的微绒毛高度减低、表面积缩小,微绒毛间的间距增宽,微绒毛糖衣厚度减小,与CO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34.90、138.07、104.69、195.35,P<0.01). 结论 模拟失重14 d和21 d,光镜和电镜结果 均提示小肠黏膜可出现绒毛和微绒毛的变稀少,变短、变宽,表面积减小等改变.本工作还提示小肠黏膜微观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造成航天员在航空飞行中出现腹泻、腹胀等消化和吸收不良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陈英;杨春敏;王萍;毛高平;任力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