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类药物的蛋白酶降解稳定性是决定该药物是否长效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以提高多肽药物蛋白酶降解稳定性的主要策略,尤其对特定位置如N端、C端及氨基酸侧链等的化学结构修饰进行了分类和概述,探讨了这些修饰方法对发展多肽药物的贡献及不足.
作者:付慧君;周宁;周英;刘克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腺苷是一种在体内广泛存在的神经调质,特别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腺苷通过其不同类型的受体对睡眠、学习记忆、抑郁和焦虑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产生影响.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使腺苷受体有可能成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新靶点.
作者:王任烨;狄枫;徐英;潘建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由形成孔道的α亚基及具有调节作用的β亚基组成,因其电导大,对调节平滑肌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从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调节机制多种多样,现对其近年来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洪立立;付炜;齐清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鼻息肉的典型组织形态学特征为嗜酸性粒细胞集聚及结缔组织毁损.目前局部和全身用皮质类固醇是鼻息肉药物治疗的首选.如果药物治疗失败,则为手术适应证,但术后常需要药物维持.用其他药物经验很少,如抗组胺药、白三烯拮抗剂和呋塞米,一般加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部分病人中.对皮质类固醇或手术无反应者用阿司匹林脱敏疗法是一种选择.近来新的治疗途径是,使用特定靶向嗜酸性粒细胞聚集(趋化因子受体3,eotaxin)、炎症(白细胞介素-4,-5,-13)和免疫球蛋白E的药物,或者用降低金属蛋白酶活性的药物以减轻组织重构.
作者:朱东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一定范围内有显著的效果,而EGFR突变有望成为吉非替尼敏感性的预测指标.国内外临床和基础研究有助于对吉非替尼的合理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贺亚敏;赖仁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多种肿瘤中存在突变.PTEN基因产物具有蛋白磷酸酶活性和脂质磷酸酶活性,其C端可调节PTEN在膜上的靶向定位.结合到质膜上的PTEN通过催化磷脂酰肌醇3,4,5-三磷酸(phosphatidylinositol 3,4,5-triphosphate,PIP3)的降解来调节细胞内PIP3水平,对PKB/Akt途径进行负调控.在细胞内,PTEN与许多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对一些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负调节,从而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TEN也通过与p53蛋白结合,调节基因转录,进而对细胞生长或细胞凋亡进行调控.
作者:韩杨;程克棣;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随着对慢性疼痛基础研究的进展,对其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其生理及神经损伤后的生理变化可确定疼痛治疗的靶标.本文介绍了其中一个靶标:T-型钙通道.钙通道还有其他类型,如N-,P/Q-,L-型钙通道.到目前为止,关于钙通道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如齐可替特(ziconotide)作用于N-型钙通道.通过动物疼痛模型证明,齐可替特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
作者:刘洪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与认知功能和摄食行为密切相关.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多种化合物进行生物评价,以确定其是否具有5-HT6受体拮抗作用.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大鼠和人5-HT6受体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拮抗作用,并能增强大鼠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保存与巩固,以及空间学习能力.因此,5-HT6受体拮抗剂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相关的认知损伤方面(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较有前景.另外,这些化合物还有助于减少遗传型和饮食型肥胖者的食物摄入、脂肪吸收和体重增加.本文介绍了5-HT6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由于药物滥用等原因造成的耐药性和结核病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靶标.近年来,细菌脂肪酸合成酶系统的单功能酶已成为基因组驱动的新型抗菌药物靶标研究的热点.β-酮酰-ACP缩合酶Ⅲ(KASⅢ,FabH)是催化脂肪酸合成碳链延长循环的起始因子,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在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中起着必要和调节的作用.FabH抑制剂由于其作用靶点与现有抗菌药物不同,有希望成为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一种途径,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抗菌药物新靶标KAS Ⅲ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学辉;于红;王莉莉;李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已经确认的大麻素(cannabinoid, CB)受体有两种亚型:CB1和CB2,它们的分布与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CB1受体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肥胖活性.本文综述了CB受体及其Ⅰ型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梦佳;郑志兵;李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钾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重要的离子通道,在肿瘤细胞中有不同的表达,有些钾离子通道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肿瘤细胞的凋亡也起作用,通过了解钾离子通道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可能的应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王冬艳;张洪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人巨细胞病毒是宫内感染导致胎儿畸形、死胎的病原体,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感染致死及器官移植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仍缺乏有效药物,虽已见从植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的资料报道,但其抗病毒机制及其研究方法尚待完善.本文就抗人巨细胞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策略作简略综述.
作者:刘岚铮;马瑜;孟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神经退化性疾病患者经常发生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改变.神经病学、神经递质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增长了识别介导神经退化性疾病行为变化的特异机制,提供了寻找有效介入治疗的平台.抗痴呆药临床试验的行为效果测定为评价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手段,临床方法学和行为测定法的进步,促进了对此重要治疗靶标的药物开发.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损伤后,神经元通过轴突生长得到再生,轴突生长是神经元胞体、生长锥、CNS细胞外微环境、神经元内在生长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轴突再生机制,内、外因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生长锥部位的内外信号整合机制进行阐述,为探讨CNS急性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悦;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复杂的级联系统,该系统过量表达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T1R)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基于RAS抑制剂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考虑RAS抑制剂有可能降低心肌血管重建术后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然而,有关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冠脉血管再狭窄或再闭塞方面的研究数据并不一致.在多数研究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并不能降低心肌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相反,ACEI甚至与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后的再狭窄率升高有关;但选择性AT1R拮抗剂能降低PCI后的支架再狭窄.
作者:潘雪峰;苏瑞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治疗蛋白革命性地改变了很多疾病的治疗结果,但体内活性低和快速的消除限制了其使用.糖工程是近采用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改变与蛋白相连的糖类来改变蛋白质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这一技术已运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制出一种促红细胞生成素高糖基化类似物DA(darbepoetin alfa),它含有2个附加的N-连接糖类.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增加了3倍,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比较,体内活性增加,提高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可溶性,并且减少了免疫原性.本文讨论了糖基化对蛋白质性质的影响.
作者:卞广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脂蛋白相关磷脂A2(Lp-PLA2)也称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是介导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引起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关键性酶.Lp-PLA2作为一个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发现的新靶点,已发现了许多化合物对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Lp-PLA2的生物学性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抑制剂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福军;王逸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然而由于长期用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药物疗效不是很理想.本文就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耐药机制.
作者:滕光菊;李保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研究表明,大麻素CB1受体是用于治疗药物成瘾的一个新靶标.CB1受体存在于大脑激动环路,能调节药物摄取.在模拟人类成瘾的诱导复发动物模型上,阻断CB1受体能减弱暗示诱导性药物渴求的恢复.在多种滥用药物如精神兴奋剂、阿片、尼古丁及酒精等均可观察到防复发的作用.此外,CB1受体在奖赏相关性记忆中也有重要作用,这与内源性大麻素在记忆相关的可塑性中的作用相一致.临床试验证明,CB1受体拮抗剂利莫那班能够抑制复发反应和体重增加.总之,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均表明,CB1受体拮抗剂为成瘾行为开辟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作者:周培岚;苏瑞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