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高病死率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创伤、烧伤或手术后患者的生命安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在不同发病阶段其涉及机制也不尽相同,为此人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种相应的治疗方法。本文将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出发,对近年来脓毒症的治疗策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珂琪;张俊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科技的进步、核工业发展及癌症放射治疗等因素,使人们面临辐射的频率越来越高,辐射对人的损伤越来越严重,研究和开发抗辐射药物意义重大。目前的抗辐射药物不尽理想,多数副作用大,应用受到限制,一些中药及天然产物具有很好的抗辐射功能。本文就目前报道的具有抗辐射作用的中药及天然产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伦博书;李东;刘金平;贺欣;王春华;李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血管化拟态(VM)是由具有可塑性的恶性肿瘤细胞构成的一种为肿瘤快速生长提供血供的血管样管道。经典信号通路、Notch/Nodal和低氧诱导因子(HIF)等多条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构成VM细胞的可塑性,其关键蛋白也成为潜在的临床治疗靶点和诊断肿瘤细胞恶性度、侵袭、表型等的标志物。多种类型的肿瘤存在VM,并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及患者的预后有关。本文主要讨论VM起源、参与形成机制的信号通路和关键蛋白,以及针对VM的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张吉刚;张丹丹;左艳华;李晓宇;李琴;刘皋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代相传的智力成果。中医药产业是21世纪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之一,保护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发展中医药产业,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捍卫中国作为中医药原创国的主体地位不受威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归纳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中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探索有效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适合中国中医药文化特色的保护制度和激励机制。
作者:李美英;李先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陷直接影响胰岛素分泌。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过程,它能改善炎症、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等对β细胞功能的损伤,延缓糖尿病的病程。本文将从自噬的定义、自噬相关蛋白和信号调节通路、自噬在维持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胰岛β细胞自噬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吴英智;刘旭;高丽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聚乙烯亚胺(yethylenimine,PEI)是目前比较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之一。载体靶向性或特异性是理想基因载体系统的主要特性,但是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I毒性较大且缺乏肿瘤靶向性,因此,需要对PEI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低毒性基因载体。目前关于PEI被修饰成为靶向性基因导入载体已有许多研究,主要包括:①以转铁蛋白、RGD肽等内源性配体的修饰;②以半乳糖等碳水化合物的修饰;③特异性抗体修饰。其中,以抗体作为靶向元件进行修饰,构建抗体靶向的PEI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靶向性PEI基因导入载体的研究现状。
作者:刘晓芬;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多次局部战争及地区危机中,美军向世界展示了其先进的军队特需药品研发能力。针对战争中经常会面临的包括战伤、化学或生物武器防治、极端环境以及传染病的挑战,美军研发了大量的军队特需药品。本文通过查阅美军医疗产品手册及相关文献,综述了美军在化学武器损伤防治药物、传染病防治药物、战伤救治药物、军事作业药物及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伟;高云华;郑爱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靶向抗癌药物,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靶向选择性和小分子毒素的高效性,在提高抗体药物疗效的同时也扩大了小分子毒素的临床应用范围。auristatin因其较高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用于ADC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临床在研的ADC中占有主导地位。auristatin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不同于其他类毒素,这决定该类ADC对连接子的不同设计要求。本文对auristatin类ADC的各个组成构件及其临床试验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彦明;郝伯钧;钟武;周辛波;李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抑郁症病因复杂,其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和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等多因素有关。抗抑郁药通过影响抑郁调节系统中一个或多个环节而发挥抑郁治疗作用。本文基于现有的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各种假说,提出抑郁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到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营养物质、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并且从抑郁的调节机制出发,综述了抗抑郁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慕磊;孙建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胍丁胺单独给药及联合α2-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育亨宾用药对吗啡致小鼠行为敏化的影响。方法1.观察药物处理对小鼠基础活动性的影响。将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盐水对照组、胍丁胺(1、10、20、40和80 mg/kg)组、育亨宾(0.3、1、2和8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组,给予胍丁胺(sc)或育亨宾(ip)后测试小鼠60 min的水平移动距离;2.观察药物处理对吗啡诱发小鼠高活动性的影响。小鼠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10 mg/kg)组、胍丁胺(1、20和80 mg/kg)+吗啡(10 mg/kg)组、育亨宾(2 mg/kg)+吗啡(10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吗啡(10 mg/kg)组,单独给予胍丁胺(sc)或育亨宾(ip)以及两药联合使用后给予吗啡(sc),测试药物处理后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3.观察药物处理对吗啡诱发小鼠行为敏化精神依赖行为的影响。采用连续间断给药方式建立敏化模型,在预适应分组后分别在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给予吗啡(10 mg/kg),同时检测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实验设计中分为盐水对照组、吗啡(10 mg/kg)组、胍丁胺(1、20和80 mg/kg)+吗啡(10 mg/kg)组和育亨宾(2 mg/kg)+胍丁胺(80 mg/kg)+吗啡(10 mg/kg)组,单独给予胍丁胺(sc)或联合育亨宾(ip)用药后给予吗啡(sc),并在给药当天测试小鼠60 min的移动距离,比较给药组与吗啡模型组的差异。结果1.单独给予胍丁胺(1~80 mg/kg)或育亨宾(0.3~2 mg/kg)的系列剂量后,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小鼠的移动距离无明显差异;2.急性吗啡诱发高活性实验中,伴随给予胍丁胺(1~80 mg/kg)或育亨宾(2 mg/kg)后,与吗啡组比较,小鼠的移动距离均无明显差异,而胍丁胺(80 mg/kg)与育亨宾(2 mg/kg)联合用药后小鼠的移动距离为(22581.6±11694.0)cm,显著低于吗啡组(37577.9±9657.4)cm (P<0.05);3.在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模型中,伴随给予胍丁胺(1~80 mg/kg),其测试当天的移动距离与吗啡模型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当胍丁胺(80 mg/kg)与育亨宾(2 mg/kg)联合用药后小鼠在敏化实验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移动距离分别为(21112.7±5586.7)cm、(37672.7±10518.8)cm和(47681.0±15845.3)cm,均显著低于吗啡组(31156.4±8010.5)cm(P<0.01)、(51724.9±11364.51)cm(P<0.05)和(63572.2±12151.2)cm(P<0.05),提示胍丁胺和育亨宾联合用药显著抑制吗啡诱导小鼠行为敏化的形成。结论在C57BL/6J小鼠中,胍丁胺与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联合应用具有抗吗啡行为敏化的作用,为吗啡精神依赖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新策略。
作者:姜蕾;赵太云;吴宁;宋睿;李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识别中药砂仁品质的科学评价方法。方法引入电子鼻建立中药砂仁的气味指纹图谱,以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25批砂仁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分类器建立其“品与质”的电子鼻判别模型,并基于盲样回判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经十折交叉验证法、外部测试集验证法验证,所建立的气味判别模型正判率分别为78%和84%,表明电子鼻可以完成对阳春砂道地与非道地样品的定性分析;此外,传感器响应值为0.04和0.03的砂仁,预测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乙酸龙脑酯)含量情况分别为>3.5 mg/g和<1.8 mg/g,表明电子鼻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结论电子鼻技术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鉴别中药“品与质”的潜在分析方法。
作者:邹慧琴;拱健婷;赵丽莹;陶欧;李佳慧;任智宇;闫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从野生蛇足石杉中筛选产生物碱和石杉碱甲内生真菌。方法从野生蛇足石杉中分离获得的33株内生真菌为研究起点,采用生物碱沉淀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筛选产生物碱菌株;构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模型、通过薄层色谱(TLC)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析是否产生石杉碱甲,并利用形态学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出7株产生物碱菌株,并从中筛选出一株产石杉碱甲菌株V,初步鉴定为1株青霉菌属真菌。结论在分离自野生蛇足石杉叶片中内生真菌产生物碱真菌比例较高,内生真菌V能在发酵条件下产生石杉碱甲。利用生物碱沉淀法及酸性染料法共同筛选产生物碱菌株更具有高效性,利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模型进行活性检测及TLC/HPLC进行结构检测筛选更具有方向性。
作者:韩文霞;宋涛;杨时珍;李小峰;张寒;武永红;杜东辉;王钰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HPLC法建立苍柏祛痛胶囊镇痛活性组分的指纹特征图谱,对不同生产批号苍柏祛痛胶囊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Waters XSELECT CSH-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4 nm。以盐酸黄柏碱、龙胆苦苷、芍药苷、粉防己碱和盐酸小檗碱为参照物,对10批苍柏祛痛胶囊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苍柏祛痛胶囊特征图谱中共有20个共有峰,并在其中对出黄柏、秦艽、赤芍和防己的特征峰,各批样品的相似度均>0.9。结论采用HPLC特征图谱可实现全面和整体的评价,为有效提高苍柏祛痛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贾忠;吴晶;刘鸿雁;刘丽娜;刘渊;王兴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微小RNA-27a(miR-27a)与微小RNA-451(miR-451)在A2780/T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与抑制多药耐药基因1(MDR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茎环法聚合酶链反应(stem-loop PCR),检测miR-27a与miR-451的表达水平,分别评价0~40μmol/L的原花青素刺激A2780/T细胞0~48 h后细胞内miR-27a与miR-451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转染miR-27a和miR-451的模拟或抑制片段,分别过表达或沉默相关的微小RNA,采用RT-PCR法评价原花青素对转染后细胞内MDR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原花青素显著抑制了miR-27a与miR-451的表达水平,并且均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原花青素能够显著抑制过表达miR-27a与miR-451而上调的MDR1 mRNA水平,而对通过miR-27a与miR-451的沉默而下调的MDR1 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原花青素能够通过抑制A2780/T细胞内miR-27a与miR-451的表达,从而抑制MDR1 mRNA的表达。
作者:张庆;赵博欣;王胜奇;梁倩莹;杨富恒;王雅甜;蔡云;李国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5年上半年美国FDA首次批准上市含新分子实体的单药或复方11项,生物制品许可申请5项,合计16项。本文根据FDA批准的处方资料,简要介绍新药概况、作用原理、临床研究、黑框警告、适应证、剂量和用法、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及特殊人群中使用要点。并讨论了2015年上半年在药物研发和审评中的首次和重要事件。
作者:汤仲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他尼珠单抗治疗慢性疼痛辉瑞和礼来公司宣布准备重新开始他尼珠单抗(tanezumab)用于治疗慢性疼痛的Ⅲ期临床试验。此决定是FDA根据2015年提交的该药对交感神经反应的非临床资料后,解除了该药的部分临床试验暂停措施而作出的。先前的临床试验有11000名患者参与,该药与安慰剂和常用止痛药对比,对疼痛减轻有一定作用。由于对成熟动物的交感神经有不良影响,2012年暂停了临床试验(晚期癌症除外)。他尼珠单抗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地靶向神经生长因子(NGF)。 NGF水平的增加会导致炎症和慢性疼痛。该药选择性地与NGF结合,可抑制激活疼痛信号。
作者:黄世杰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解析阐明新天然产物的立体化学,往往涉及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鉴于科研工作者在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往往会面临如何确定立体化学的技术难题及方法学方面的问题,本刊拟于2015年底编辑出版“解析天然产物立体结构的技术与方法”专辑,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作者:《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其研究的难度大。近年来随着新型分离材料及方法的应用,以液质联用为代表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配套数据库、软件的开发,中药化学成分的组成表征、定性定量分析、分离纯化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实例,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和分离的技术方法、策略及其解决的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作者:马百平;康利平;庞旭;晏仁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噻托溴铵和奥洛特罗(olodaterol)复方(Stiolto Respimat)为口腔吸入喷雾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每日1次,使用时间相同,每24 h不可超过2次。噻托溴铵是一种长效毒蕈碱拮抗剂,为抗胆碱能药,具有类似于毒蕈碱亚型受体(M1~M5)的亲和力,通过抑制支气管平滑肌M3受体而发挥药理作用。奥洛特罗是一种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β2-adrenergic agonist,LABA),吸入后通过结合和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而发挥作用。气道中这些受体被激活后可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介导cAMP的合成,从而使气道平滑肌细胞松弛,支气管扩张。
作者:赵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利福昔明(rifaximin,xifaxan)是一种半合成的利福霉素衍生物和非系统性消化道定点广谱抗生素,通过结合到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从而阻断转录步骤,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用于治疗成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此口服片剂的推荐剂量是550 mg,每日3次,持续14 d。若患者症状复发可改为每日2次,剂量相同。
作者:赵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配体制药公司宣布LGD-6972治疗2型糖尿病的Ⅰb期临床试验有较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结果,证实其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空腹血糖。 LGD-6972是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剂,能降低肝生成葡萄糖。试验表明,LGD-69725、10和15 mg是安全的且耐受良好。在血液、尿液、心电图和生命体征方面检测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停药者。副作用均为1~2级轻中度。随LGD-6972剂量增加,血药浓度呈线性升高,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当,支持每日1次用药。 LGD-6972能降低正常人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LGD-6972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与基线比血糖大降幅600 mg/L。基线和第14天血糖测定表明,LGD-6972在24 h内对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有降低作用。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可待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复方(Tuzistra XR)是一种缓释口服混悬液,前者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可镇咳;后者是组胺H1受体拮抗剂,用于缓解成人咳嗽症状和上呼吸道过敏或普通感冒。12 h口服1次,不受进食影响。
作者:赵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克洛维斯肿瘤科学公司宣布更新PARP1和PARP2强抑制剂rucaparib治疗有BRCA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Ⅱ期临床试验资料,证实具有令人非常信服的临床疗效。Ⅱ期临床ARIEL2试验研究了rucaparib对204名卵巢癌患者的疗效。有BRCA基因突变患者的平均无病情加重存活时间为9.4个月,生物标记物阴性者为3.7个月,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BRCA基因突变患者82%(32/39)达到实体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RECIST和肿瘤标记物CA-125测定的有效标准,只达到RECIST有效反应者为69%(27/39),疾病控制率为73%;生物标记物阴性患者疗效较差,只有21%(13/62)达到实体瘤治疗效果评价标准RECIST和肿瘤标记物CA-125测定的有效标准,而仅RECIST达到有效反应者为13%(8/62),疾病控制率为39%。此药耐受良好,常见不良反应是疲乏无力、恶心和贫血。对3/4级副作用,调整剂量即可解除,无因为副作用而停药者。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致癌基因制药有限公司宣布治疗转移性膀胱癌新药apatorsen(OGX-427)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药600 mg加入癌症预后不良患者的一线化疗,与单用化疗比较,显示死亡危险降低。 apatorsen每周1次静脉给药,可抑制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产生,从而使癌细胞丧失防御能力,也克服了治疗阻力。HSP27是癌细胞内蛋白,支持癌细胞的生存,促进肿瘤耐药性和更具侵蚀性。伍用此药可增强在用癌症治疗药的效果,延长存活期。此次Ⅱ期临床试验为多国、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apatorsen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一线化疗药物,治疗患者转移性膀胱癌。入选180名不适合手术或放疗的转移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到apatorsen 600 mg、1000 mg+吉西他滨+顺铂组,以及安慰剂+吉西他滨+顺铂组。结果显示,加用apatorsen 600 mg联合组平均总存活时间为11.9个月,单吉西他滨+顺铂组平均总存活时间则为9个月。用卡氏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肝损害、低血红蛋白和高碱性磷酸酶等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表明,apatorsen 600 mg联合组患者死亡危险降低50%。所有加用apatorsen组均耐受良好,常见3级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和高血压,但加用apatorsen 600 mg组因不良反应停药者较多。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奈韦拉平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深入剖析《中国药典》、《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中关于奈韦拉平的检测方法,实际检测某药厂生产的3个连续批次的奈韦拉平原料药,比较有关物质检查检测情况。结果按《中国药典》方法检测出3个杂质,按美国、欧洲药典检测出4个杂质,《中国药典》漏检大的单个杂质。结论证明《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奈韦拉平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存在漏检杂质的情况,建议修订奈韦拉平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作者:王宏亮;陈盼盼;何计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含麦芽糊精的枸杞提取物干粉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醇沉后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优化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的工艺,比较酶解麦芽糊精后测定多糖含量、直接测定多糖含量与样品中多糖含量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并考察糖化酶对枸杞多糖的水解能力。结果糖化酶水解麦芽糊精的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酶与底物比例为1∶5,反应时间为30 min。与样品中枸杞多糖含量的真实值相比,直接测定值显著偏高,组间比较数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酶解麦芽糊精后测定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直接测定值相比,酶解麦芽糊精后测定值显著降低(P<0.01),且糖化酶对枸杞多糖无水解能力。结论糖化酶水解法可消除麦芽糊精对枸杞提取物干粉中多糖测定的影响,且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贾东升;崔施展;谢晓亮;温春秀;李荣乔;刘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