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读到中国工程院谢立信院士撰写的<小小真菌可致盲>一文后感触颇深,过去角膜病变的致病菌首推细菌和病毒.近十余年来角膜真菌病患病率上升到首位,由原来的31.6%上升到46.5%,也就是说接近半数角膜病由真菌感染引起,而且患病率还有上升趋势.真菌(fungus)确实很小,直径只有几个微米(μm),但一旦侵犯人的眼睛,就可能使人失去光明.
作者:虞瑞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深部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人类感染性疾病,它不但可侵犯皮肤、粘膜,而且可以侵犯肌肉、骨骼和内脏,其中由念珠菌、隐球菌和曲霉菌等条件致病菌引起的真菌感染已经成为院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肺部真菌病的发病率居所有内脏真菌病的首位,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段蕴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正常情况下,人类心脏的起搏点位于窦房结,每天窦房结有规律地产生约计10万次的激动,并将其传导至左、右心房组织,经过结间束及房间传导束,将窦房结产生的激动传导至房室结区,该区是连接心房和心室的特殊部位,又称交界区,在房室结区激动传导速度减缓,而后经过房室束(希氏束)至室间隔肌部顶端,再传入心室,经左、右束支至与心室肌细胞相连的蒲倾野氏纤维,传达到心室工作细胞上,使心脏按一定节律收缩和舒张,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在前述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出现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都将出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本文主要介绍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
作者:刘国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VVC)是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占阴道感染疾病之第二位.据报道,健康妇女发病率为10%~55%,估计75%成年妇女有过一次VVC.此病常易复发.
作者:郑淑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任何可导致人体深部组织感染的真菌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奴卡菌、巴西芽生菌等,均可由呼吸道直接进入或由血行扩散,进人脑、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部位.而隐球菌、念珠菌和曲霉菌侵袭型更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对而言,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比其他部位的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低.近年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案报道也不少,且误诊率高,治疗困难,预后差;而对其他真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报道很少,可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故对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张慧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隐球菌属中某些种类或变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感染,其病情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来隐脑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突出表现在艾滋病(AIDS)人群中,据统计,美国约有5%~10%的AIDS患者发生隐脑;我国以散发、非AIDS人群为主,但也有AIDS并发隐脑的报告.本文对治疗该病的临床用药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春;邹启圆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新抗真菌药研究方面1.1国际方面由于现有抗真菌药物或毒性大、或抗菌谱窄、或易产生耐药,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有效药物.各国进行了大量筛选研究,探索具有新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物质.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寻找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该酶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哺乳动物没有细胞壁,因此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对真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毒性.
作者:蔡年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是药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者探讨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命运,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后者研究药物作用机制与效能.药物发挥药理作用,必须作用于机体特定部位(如受体、酶),这种特异结合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和药物性质及浓度有关;药代动力学过程影响药效发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1].
作者:肖永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术后、肿瘤化疗,特别是艾滋病的广泛传播,机体免疫力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常见的原因.由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多数抗真菌药的特异性不强,作用于真菌的同时也易对宿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不良反应已成为限制抗真菌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真菌感染概况、抗真菌药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作者:梁蓓蓓;王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以及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和艾滋病(AIDS)的出现,免疫抑制人群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抗深部真菌药的研究是目前抗微生物药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盛瑞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真菌引起的感染可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致病菌是各类癣菌,传染性强,主要侵犯人的皮肤、毛发、指(趾)甲等.浅表真菌感染约占真菌病患者总数的90%.深部真菌感染较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和新隐球菌,主要侵犯人的内脏器官和深部组织,其发病率虽低但危害性极大,常可危及生命.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人体生存内外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使得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尤其是全身真菌感染发病率不断增高,故抗真菌药物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杜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3年由葛兰素威康公司资助、由北京协和医院陈民钧教授主持的耐药监测,开始了中国小规模的耐药监测.由1994年开始至今还在继续的由美国默克公司资助的全国35家医院的耐药监测,对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趋势获得了丰富而可靠的数据;其间1996年中国政府(卫生部医政司)直接介入、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金少鸿散授主持的全国61家(累计)医院的耐药监测,是中国参加单位多、覆盖面广的监测;此外,由李家泰教授主持的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对13家医院院内感染(HI)和社区感染(CAI)的致病菌做了监测;由汪复教授主持的自1998年至今上海细菌耐药监测协作组总结了上海地区11家医院的院内感染致病菌的耐药性.
作者:张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耐药趋势.方法用E-test方法监测2003年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低抑菌浓度和耐药趋势.结果2003年临床常见的1 449株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1%,热带假丝酵母菌6.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2%,光滑假丝酵母菌45%,克柔假丝酵母菌66.7%[1].结论氟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
作者:陶凤蓉;李卫敏;姚毅;张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来可信是国产盐酸万古霉素,由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研制并上市.现在我国对万古霉素制定的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来可信的质量标准是要求每毫克盐酸万古霉素效价≥950万古霉素单位;美国药典26版和日本药局方14版收藏的标准都是≥900万古霉素单位.
作者:王汝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有人类文明纪录以来,传染病一直占各种人类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如1918年在欧洲一次流感就死亡4 000万人.20世纪中叶发明的抗菌素对各种细菌性疾病取得疗效,细菌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病死率因之下降;同时对易感者开发了疫苗技术,抑制了天花、麻疹等传染病发病率,使它们的致死率低于心血管病及肿瘤的致死率而退居各种疾病致死率之三;而今更使肆虐多年的天花被消灭,这是健康文明的历史丰碑.
作者:姜素椿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甲型流感病毒的众多亚型中H5和H7亚型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自1997年世界上首次证实禽流感H5N1感染人后,相继又发现H9N2和H7N7亚型感染人类[1].2004年初亚洲流行的禽流感病毒H5N1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苏楠;林江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