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67岁女性患者行肾上腺增强CT前做碘普罗胺过敏试验,静脉注射该药2 ml后15 min,突发心慌、胸痛、恶心、乏力、大汗,血压90/60 mmHg,考虑为对比剂过敏性休克.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2 min后复测血压为145/90 mmHg,但胸痛未缓解,急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上斜型抬高,Ⅰ、aVL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嚼服,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4100 U皮下注射,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50 mg以2 mg/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1 h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此后继续给予抗凝、稳定斑块、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13 d后再次行碘普罗胺过敏试验,观察24 h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提示患者首次对比剂过敏试验出现的心肌梗死为碘普罗胺诱发的类过敏反应.
作者:江泽宇;蔡尚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有白塞病病史的41岁男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静脉泵入他克莫司(2.5~3.0 mg/24 h),维持血药浓度在10.0~15.0 ng/ml.第30天,患者出现烦躁、色觉改变,对答不切题、计算力及定向力下降等谵妄症状.第33天,调整他克莫司剂量使血药浓度维持在6.0~7.5 ng/ml,患者精神异常症状无缓解.第34天停用他克莫司,患者谵妄状态好转.第35天,改为他克莫司口服(初始1.0 mg,1次/12 h,第7天调整为2.0 mg,1次/12 h).口服他克莫司第10天,患者再次出现神志异常,拒绝进食.停服他克莫司,换用环孢素125 mg静脉滴注、2次/d.第2天患者再次出现谵妄症状,有自伤行为;第5天停用环孢素,当日夜间患者神志渐清.此后换用雷帕霉素1 mg口服、1次/12 h,未再出现谵妄症状.
作者:胡蓉蓉;庄俊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29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遵医嘱口服甲巯咪唑20 mg、1次/d,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14 d后,患者血清ALT 122 U/L,AST 87 U/L,停用甲巯咪唑并予保肝治疗.9 d后,患者ALT 42 U/L,AST 35 U/L,遵医嘱再次口服甲巯咪唑片10 mg、1次/d.再次用药第9天,患者全身出现皮疹伴瘙痒,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双肩关节及膝关节疼痛,实验室检查示ALT 134 U/L,AST 109 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药物性皮疹和药物相关关节炎综合征.再次停用甲巯咪唑,给予抗过敏、保肝及止痛治疗.10 d后,患者皮疹基本消退,ALT 36 U/L,AST 24 U/L,关节疼痛稍有改善,可自主活动,偶有活动受限.
作者:李立;石蕊;卢姗;潘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62岁女性患者因左膝骨性关节炎给予注射用复方骨肽9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首次静脉滴注该药约5 min时患者诉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并出现上眼睑水肿、口唇发绀、呕吐淡黄色胃内容物,血压101/72 mmHg,脉搏103次/min,呼吸25次/min.立即停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 mg.约20 min后患者血压降至39/24 mmHg,脉搏59次/min,呼吸24次/min,呈嗜睡状态,并出现二便失禁,考虑为注射用复方骨肽致过敏性休克.再予肾上腺素1 mg肌内注射、多巴胺160 mg静脉滴注及补液对症处理.约40 min后患者心率70次/min,血压95/56 mmHg,呼吸12次/min.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多巴胺10 mg静脉注射.约20 min后患者神志恢复.予去甲肾上腺素10 mg及多巴胺180 mg减速静脉泵入.12 h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体温36.4℃,心率54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94/57 mmHg.
作者:舒文琳;苏志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68岁男性肺癌患者接受培美曲塞二钠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结束后约20 min,患者突发胸闷气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率9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70/40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为培美曲塞二钠致过敏性休克.立即予鼻导管吸氧及心电监护,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和地塞米松20 mg,30 min后患者症状缓解.培美曲塞二钠用药结束后约2 h患者胸部出现皮疹,立即肌内注射异丙嗪12.5 mg,26 min后皮疹消退.皮疹消退约20 min后开始静脉滴注贝伐珠单抗,患者未再出现异常.
作者:季晓英;金序亮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79岁女性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口服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2片,2次/d.用药2个月间断出现头面部不自主运动;用药9个月间断出现头晕,伴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用药1年后因疗效不佳,自行改为每次5片,2次/d.大剂量用药2年后头面部不自主运动和头晕加重,并出现身体后仰、无法站立行走.考虑为长期大剂量服用复方妥英麻黄茶碱片致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停用该药,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腺苷钴胺1.5 mg肌内注射、1次/d.3 d后,患者头面部不自主运动消失,头晕明显减轻;5 d后,在他人搀扶下可以行走;8 d后,可独立行走.
作者:孙阳;庞冬青;刘琳琳;刘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41岁男性尿崩症患者遵医嘱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0.1 mg、1次/8 h.第3次服药后约8 h出现明显腹胀,此后每次用药后约30 min均出现腹胀,下午和晚上更为明显,未用药时无腹胀感.调整醋酸去氨加压素片为每晚0.1 mg后尿崩症病情未得到控制.调整为0.1 mg、早晚各1次后患者晚上用药后10 min仍出现腹胀.再次调整为早0.05 mg、晚0.1 mg后患者腹胀感逐渐减轻至消失.
作者:陈昭阳;苏娜;朱阳慧;徐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63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肝炎长期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用药第7年患者出现右膝和左肩部疼痛,随后相继出现右侧髋部以及双侧肋骨、髋部、膝盖和足跟疼痛.用药第8年疼痛进展到下背部,右侧髋部痉挛性疼痛,行走无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磷0.48 mmol/L,钙2.28 mmol/L,尿酸77μmol/L;尿糖(+),尿蛋白(++),尿隐血(+),尿 β2微球蛋白2.5 mg/L.骨密度测定提示骨量减少.骨盆X线检查示髋骨骨质疏松,右侧股骨颈骨折.诊断:阿德福韦酯致范科尼综合征合并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停用阿德福韦酯,改用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并给予果糖二磷酸钠(10 g、1次/d)、5%碳酸氢钠注射液(125 ml、1次/d)静脉滴注,碳酸钙(1500 mg/d、1次/d)、阿法骨化醇胶囊(0.25μg、3次/d)口服.1周后行右侧股骨头置换术联合右侧股骨干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继续上述治疗.停用阿德福韦酯后5周复查,血磷0.72 mmol/L,尿酸136μmol/L,尿蛋白(+),骨痛明显好转;停用阿德福韦酯后5个月复查,血磷0.87 mmol/L,尿酸215μmol/L,尿糖(-),尿蛋白(-);停用阿德福韦酯后9个月复查,血磷1.02 mmol/L,可以正常行走.
作者:徐勇;黎志良;冯继红;聂振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收录的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发表的文献,收集明确诊断为DAA药物致HBV再活动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HCV/HBV共感染病例,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7例,来源于13篇英文文献,论文类型均为病例报告.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46~83岁,平均62岁;HBsAg阳性者3例、阴性7例、未报道7例;HBV DNA低水平复制者5例(230~2300 IU/ml),未检测到11例,未报道1例;DAA药物治疗计划疗程14例为12周,3例为24周;12例HBV再活动发生在DAA药物治疗过程中(开始治疗的4~21周),5例发生在治疗结束后4~28周.17例患者中12例HBV再活动病情较重,出现明显的肝病加重症状,ALT、AST和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中4例发展为肝衰竭.出现HBV再活动后13例接受抗HBV药物治疗,11例好转,2例肝衰竭患者行肝移植手术;4例自愈.4例发展为肝衰竭的患者中有3例在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结论 DAA药物导致HCV/HBV共感染患者HBV再活动.HBV再活动多出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停药后数月.出现HBV再活动后给予抗HBV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DAA药物治疗前存在肝硬化是HBV再活动后发生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使用DAA药物时应注意对HBV感染状况进行评估,并密切监测HBV DNA水平及肝功能.
作者:宋蕊;陈凤欣;蔡晧东;闫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骨质疏松患者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后发生急性期反应(APR)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致骨质疏松患者APR危险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7年7月.依据纽尔卡斯-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指标为OR或均数差(MD)及其95%CI.结果 共17篇文献、1981例首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的骨质疏松患者纳入Meta分析,其中APR(+)组979例,APR(-)组1002例.17篇文献NOS评分均≥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APR(+)组患者年龄低于A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27,95%CI:-4.54~-2.01,P<0.00001);有口服含氮双膦酸盐(NBP)史者APR发生率显著低于无口服NBP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7,95%CI:0.17~0.41,P<0.00001);有骨折史者AP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骨折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1,95%CI:1.29~4.13,P=0.005);预防性使用解热镇痛药者APR发生率显著低于未预防性使用解热镇痛药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4,95%CI:0.05~0.37,P<0.0001).体重指数、内生肌酐清除率、钙剂使用史、骨化三醇使用史和性别与APR的发生均无相关性.结论 低龄、骨折史是发生APR的危险因素,既往口服NBP、预防性使用解热镇痛药是有助于减少APR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萍;李潇潇;赵荣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术后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非肾脏外科手术后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用药前肾功能正常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非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用药后发生AKI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AKI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用药情况和用药前后肾功能情况,分析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后发生AKI的风险及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为821例,病例组63例[男性4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1±13)岁],对照组758例[男性425例,女性333例,平均年龄(50±14)岁].病例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肝硬化者占比高于对照组[25.4%(16/63)比13.1%(99/758),P=0.009;9.5%(6/63)比2.8%(21/758),P=0.013],行普通外科手术者占比高于对照组[42.9%(27/63)比26.9%(204/758),P=0.007],行神经外科手术者占比低于对照组[15.9%(10/63)比33.5%(254/758),P=0.004],手术结束至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间隔时间≤24 h者占比高于对照组[20.6%(13/63)比10.7%(81/758),P=0.017].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患者发生AKI风险明显高于合并其他疾病患者(OR=2.847,95%CI:1.498~5.410,P=0.001);术后24 h内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患者发生AKI风险明显高于24 h后使用该药患者(OR=1.956,95%CI:1.154~3.315,P=0.013).结论 术后镇痛使用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的患者可发生AKI,合并高血压和术后24 h内使用该药可明显增加AKI发生风险.
作者:朱艳;徐萍;王清;罗建权;肖轶雯;周艳钢;李一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万古霉素是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重要药物,急性肾损伤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证据表明与万古霉素可致肾小管损伤相关.老龄、较差的病理生理状态、联用肾毒性药物、长疗程、较高的血清谷浓度会增加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肥胖不会增加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但是幼龄、给药方式是否增加万古霉素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风险依然存在争论,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给予更有针对性的防护.
作者:潘坤明;马凌云;周颖;杨莉;崔一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妊娠期用药对胎儿利弊并存.妊娠期常用药物包括:(1)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以叶酸和铁剂为主,妊娠早期应用叶酸可减少胎儿神经管畸形及多种风险,但也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形成.补充铁剂可有效降低母体贫血、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和早产风险.(2)消化和代谢系统药物,包括止吐药,抗酸药,镁、钙等矿物质,胰岛素和降糖药.维生素B6、H 1受体拮抗剂、三甲氧苯酰胺和甲氧氯普胺具有安全的止吐作用,但吩噻嗪类对胎儿具有致畸风险.(3)全身用抗感染药物,除临床多用的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外,还有难以通过胎盘屏障的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应慎用对胎儿有毒性的克拉霉素和螺旋霉素.(4)皮肤病用药,应首选局部用药,包括炉甘石洗剂、抗真菌药、抗生素软膏和皮质类固醇软膏,对胎儿影响较小.妊娠期用药风险防控措施包括孕期安全用药教育、加强医务人员与妊娠期患者的沟通、为孕妇提供安全用药咨询和个体化用药建议.
作者:林小凤;王芳芳;费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在医疗事故鉴定会上了解到一起乙胺丁醇致视神经损伤事件的始末.1 例 73 岁女性患者(体重39 kg)因间断咳嗽、咳痰、乏力、盗汗、低热 1 个月,于2016年 8月入住某医院.入院后痰涂片查抗酸杆菌3次均阳性,X线胸片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结节影,诊断为肺结核,既往史无特殊.
作者:关月;王婧雯;王磊;杨晓娟;文爱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82岁男性房颤患者因听从他人介绍自行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个月余后出现肌肉酸痛、乏力、棕红色尿液,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红蛋白>3000μg/L,CK>16000 U/L,BUN 16.0 mmol/L,Scr 347μmol/L,肌酐清除率为15 ml/min,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损伤,考虑与阿托伐他汀钙有关.停用阿托伐他汀钙并接受补液、碱化尿液、利尿等综合治疗13 d后,患者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清肌红蛋白2340μg/L,CK 61 U/L,BUN 7.1 mmol/L,Scr 189μmol/L,肌酐清除率30 ml/min,尿检无异常.
作者:刘志艳;赵荣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1例61岁女性患者,在接受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后,予注射用血塞通40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6 d.停药次日患者突发全身红疹伴瘙痒,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1次/d,氯苯那敏4 mg口服、3次/d.治疗7 d症状未见好转.第8天,停用地塞米松、氯苯那敏,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5 mg静脉滴注、1次/d,左西替利嗪、西咪替丁、氯化钾缓释片口服.第10天,患者背部出现新发皮疹,躯干、四肢见弥漫性水肿性红斑,红斑上见淡黄色脓疱,部分脓疱融合成片,结合腹部皮疹处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考虑为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此后患者病情好转,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渐减量,同时给予护胃、外用润肤等治疗.第18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减量至20 mg、1次/d,并予甲泼尼龙12 mg口服、1次/d.第32天,停用甲泼尼龙.第37天,患者背部出现新发皮疹,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g一次性肌内注射,复方甘草酸苷80 mg口服、3次/d,雷公藤总苷20 mg口服、3次/d.第50天,患者皮疹色泽变暗,脓疱基本消退,无明显水肿,无新发皮疹,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改为甲泼尼龙20 mg口服、1次/d.甲泼尼龙逐渐减量至2 mg、1次/d维持治疗约4.5个月后,患者皮疹完全消退,停用甲泼尼龙.
作者:王海飞;孙国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高警示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的安全使用,是近年来药事管理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医疗活动中,用药错误是导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高警示药品用药错误的危害性远甚于一般药品.因此,高警示药品的使用与监督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重点工作.
作者: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高警示药品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