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8-5734
  • 国内刊号:11-4015/R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9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20
  • 全年订价:3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药学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消银颗粒致急性肝损伤

    1例64岁女性患者因全身泛发红疹疑为银屑病,遵外院医嘱口服消银颗粒(3.5 g, 3次/d)和复方氨肽素片(5片,3次/d)治疗.用药15 d后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纳差等症状,17 d后发现尿如浓茶色,24 d后外院实验室检查示ALT 1 500 U/L,TBil 98.5 μmol/L,遂遵医嘱停药.停药后1 d入住北京潞河医院,实验室检查示ALT 1 156 U/L,AST 410 U/L,ALP 259 U/L,γ-GT 198 U/L, TBil 112.8 μmol/L,DBil 92.5 μmol/L.排除病毒性肝炎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后,考虑为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甲硫氨酸维B1、赤丹退黄颗粒、熊去氧胆酸胶囊、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药物治疗.12 d后全身皮疹消退,31 d后黄疸消退,34 d后ALT 19 U/L,AST 17 U/L,TBil 32.9 μmol/L,DBil 26.0 μmol/L.经文献检索分析,患者的肝损伤很可能与消银颗粒相关,该药中含有的白鲜皮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作者:刘洋;陈静;陈世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泊酚致肌红蛋白升高

    1例50岁女性肝移植患者术后在外科重症监护室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同时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1.2 mg/(kg·h)镇静.术后第4天停用呼吸机并停用丙泊酚,当日患者肌红蛋白(Mb)高达1 345 μg/L.术后第6天患者Mb降至803 μg/L,因胸腔积液及肺不张再次行气管插管,同时再次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1.538 mg/(kg·h)镇静.此后患者Mb持续升高,术后第10天升至1 465 μg/L.停用丙泊酚,4 d后Mb降至638 μg/L,11 d后降至320 μg/L.

    作者:杨婧;代扬;樊华;王华光;刘丽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盐酸普萘洛尔致婴儿过敏性结肠炎

    1例出生后70 d女性患儿因血管瘤给予盐酸普萘洛尔口服.用药第5天患儿出现腹泻、便血,停用盐酸普萘洛尔并给予蒙脱石散(1.0 g、3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0.5 g、3次/d)口服,3 d后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1周后再次给予盐酸普萘洛尔口服,2 d后患儿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重复上次药物治疗方案并加用丁桂儿脐贴(1贴/d),治疗7 d患儿症状无改善.经结肠镜检查和肠黏膜活检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给予蒙脱石散(1.0 g、3次/d)、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0.5 g、3次/d)和孟鲁司特钠片(1 mg、1次/d)口服,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喂养.1周后,患儿腹泻、便血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阴性.

    作者:张魁山;马莉;张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伊托必利致锥体外系症状

    1例82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0 mg口服、1次/d,丹参多酚酸盐200 m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盐酸伊托必利片50 mg口服、3次/d,复方消化酶胶囊(Ⅱ)1粒口服、3次/d.用药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发热(体温39 ℃)伴四肢粗大震颤和双上肢意向性震颤.急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盐酸伊托必利片所致锥体外系症状.停用该药,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并进行物理降温、精神安慰等处理.约2h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约8h后震颤消失.其他药物继续应用,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柯巍;刘敏;李月阳;王相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聚明胶肽致过敏性休克误诊为肺栓塞

    1例51岁女性患者因宫颈癌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感染行囊肿切除术,术后当日先后给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2 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0%氯化钾注射液15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聚明胶肽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当聚明胶肽注射液输入约100 ml时,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10次/min,心率120次/min,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血氧饱和度0.70.考虑为肺栓塞,给予兴奋呼吸、升压及肝素抗凝治疗,但症状无缓解且继续加重,血压下降至0.抢救28 min后,因观察到患者皮肤潮红,考虑可能为聚明胶肽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注聚明胶肽注射液,并给予抗过敏、抗休克治疗,患者血压有所回升,但仍不稳定.心脏超声检查示患者心包积液较手术前增多,急行心包穿刺术,抽出积液约80 ml并留置引流管.继续抗过敏、抗休克治疗,约50 min后患者意识恢复,约11 h后血压135/85 mmHg,呼吸18次/min,心率100次/min,血氧饱和度1.00.

    作者:赫立恩;白万军;董占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替格瑞洛致呼吸抑制2例

    2例男性患者(例1,75岁;例2,63岁)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防止支架血栓形成,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 mg口服、2次/d.2例患者均在首次服用替格瑞洛后约4 h出现胸闷和呼吸抑制,呼吸频率减慢(例1为9~12次/min,例2为9~13次/min),例1术后当晚睡眠中曾出现呼吸暂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3、2天停用替格瑞洛,改用氯吡格雷,分别在停用替格瑞洛后12和10 h呼吸抑制症状消失,随访3 d和6 d未再发作.

    作者:赵娴;张培;王雨来;卢振;孙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垂体后叶素致腹泻及电解质紊乱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鱼刺卡喉致间断咯血4 d,在当地医院接受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泵入(泵速1.92 U/h)治疗5 d,咯血量稍有减少,治疗过程中排水样便2次.咯血第11天,患者因病情加重转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入院当夜至次日清晨仍反复咯血,次日上午静脉泵入垂体后叶素(24 U/d,泵速1.92 U/h).约8 h后患者出现腹痛,并在4 h内排水样便5次.实验室检查排除肠道感染因素,考虑腹泻可能为垂体后叶素所致,将该药泵速降至1.73 U/h,并加用酚妥拉明持续静脉泵入(泵速2 mg/h),患者未再发生腹泻.入院第6天,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对答不切题、定位障碍、烦躁等精神症状,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及脑梗死,电解质检查示血钠111 mmol/L、血钾2.9 mmol/L,考虑为垂体后叶素引起电解质紊乱继发精神症状,将该药泵速调整为0.77 U/ h并补充电解质.2 d后,患者精神症状消失.

    作者:陆建平;刘敏;齐栩;罗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序贯依替米星引起剥脱性皮炎

    1例35岁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因合并肺炎给予阿奇霉素0.5 g静脉滴注、1次/d,首次滴注结束后约10 min,患者上肢、胸部及背部散发粟粒状红疹伴瘙痒.考虑为药疹,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1次/d,氯雷他定片10 mg口服、1次/d.次日抗感染用药改为硫酸依替米星0.3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7天,患者皮疹消失、无瘙痒,停用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片30 mg口服、1次/d,每3天减量10 mg,于第14天停用,氯雷他定片继续使用.第15天,患者出现全身弥漫性红斑、面部及四肢水肿,再次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1次/d.第17天,患者红斑消退、水肿减轻,面部、躯干及四肢出现脱屑,诊断为剥脱性皮炎,给予0.1%哈西奈德溶液混合郁美净润肤霜局部外用、3次/d.第19天,患者皮肤脱屑好转、水肿消退,地塞米松减至5 mg、1次/d.第22天,患者皮肤少量脱屑,停用地塞米松,改为泼尼松片30 mg口服、1次/d,每5天减量5 mg.第26天,患者皮肤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个月,患者皮疹无复发.

    作者:齐晓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万古霉素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肾衰竭患者超敏反应综合征

    1例51岁男性肾衰竭患者在当地医院因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万古霉素(1.0 g、2次/d)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 g、2次/d)静脉滴注,共用药7 d.停药第22天患者颜面和双下肢出现水肿性红斑;停药第26天出现发热,WBC 19.7×109/L,中性粒细胞0.67,嗜酸粒细胞0.16,CRP 76.5 mg/L,降钙素原10.9 μg/L,ALT 68U/L,ALP 452 U/L,γ-GT 118 U/L,Scr 1 324 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53.5 s,在当地医院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并再次给予万古霉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再次用药6 d后,红斑扩至全身并融合成大片,并出现全身皮肤脱屑,口周、足背皮肤溃疡.转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考虑与万古霉素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用有关.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2次/d,甲泼尼龙30 mg静脉滴注、2次/d(逐渐减量至20 mg、1次/d),静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共400 U,并给予抗组胺药和外用药对症支持治疗.22 d后,患者水肿消失,全身皮疹基本消退,WBC 5.6×109/L,嗜酸粒细胞0,ALT 13 U/L,ALP 66 U/L,γ-GT 54 U/L,Scr 719 μmol/L,PT 12.7 s.

    作者:刘珏;李梦华;杨萍;吴黎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致肾损伤

    1例58岁男性患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口服、1次/d,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1次/d,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含丁苯酞25 mg,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2次/d,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10 ml静脉滴注、1次/d.7 d后实验室检查示血尿素6.9 mmol/L, Scr 131 μmol/L,血胱抑素C 1.54 mg/L,考虑可能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所致肾损伤.停用该药,继续应用其他药物,并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和百令胶囊等药物治疗.6 d后复查,血尿素6.2 mmol/L,Scr 104 μmol/L,血胱抑素 C 1.05 mg/L;2个月后复查,血尿素5.9 mmol/L,Scr 101 μmol/L,血胱抑素C 1.00 mg/L.

    作者:王带媚;赵二义;钟敬波;韩方璇;吕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粘菌素B致色素沉着2例

    2例男性肝移植术后患者(例1,46岁;例2,41岁),因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给予多粘菌素B 75 mg(首次剂量例1,175 mg;例2,150 mg)静脉滴注、2次/d,分别于用药第13、15天出现头颈部皮肤色素沉着,其他部位肤色未发生变化.例1因感染未控制继续用药,头颈部皮肤颜色继续加深,至用药第29天因多器官衰竭死亡时,头颈部皮肤呈深棕褐色.例2因病情好转于用药第31天停用多粘菌素B,停药时头颈部皮肤呈深棕褐色;停药后随访4个月,头颈部皮肤颜色明显转淡,但未完全恢复.

    作者:石晓萍;吕迁洲;王婷;许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致间质性肺炎

    1例62岁男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治疗前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第2个周期给药结束后1周,患者出现咳嗽、胸闷、运动后气喘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肺部炎症,给予拉氧头孢治疗.但患者症状逐渐加重, 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不能站立,遂转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影及网络样改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考虑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所致.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1 d后患者呼吸困难、胸闷症状明显缓解;4 d后咳嗽、气喘症状明显好转;17 d后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有所好转.

    作者:常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卡托普利错用为卡马西平致恶性高血压

    1例60岁男性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氨氯地平(10 mg、1次/d)、卡托普利(37.5 mg、3次/d)并接受规律血液透析(3次/周)治疗,血压维持在150~160/60~70 mmHg (1 mmHg=0.133 kPa).患者去药店买药,药店店员误将卡马西平当成卡托普利卖给患者.患者在误服卡马西平(0.3 g、3次/d)3 d后发现用错药,自行停用,但未再服用卡托普利,仅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停服卡托普利第12天,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自测血压200/70 mmHg.3 d后,患者血压升至250/100 mmHg,诊断为恶性高血压并收住院.入院后给予硝普钠静脉泵入(浓度为1 mg/ml,泵速为6~8 ml/h),缬沙坦氨氯地平片(1片、2次/d)、盐酸特拉唑嗪片(4 mg、2次/d)、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1次/d)口服,并继续行血液透析(3次/周).入院第6天,停用硝普钠,换用尼卡地平静脉泵入(浓度为0.6 mg/ml,泵速6~11 ml/h);第10天,患者血压降至150/82 mmHg,加服螺内酯20 mg、3次/d;第20天,患者血压降至124/83 mmHg,出院.出院后2个月电话随访,患者未再发生高血压事件.

    作者:魏丽娜;李萍;杨雪;付蕾;程成;孙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唑来膦酸相关上颌骨坏死

    1例81岁男性患者因前列腺癌骨转移,在当地医院给予注射用唑来膦酸4 mg静脉滴注、1次/月,用药31次后改为1次/ 3个月,用药3次后停药,唑来膦酸累积剂量为136 mg.停用该药后2个月,患者出现咀嚼食物时左上颌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牙髓炎,先后行4次拔牙术.末次术后创面不愈合,局部溢脓伴疼痛.入中日友好医院后口腔 CT检查示左上颌骨坏死.考虑与唑来膦酸有关.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甲硝唑0.5 g静脉滴注、2次/d,0.02%醋酸氯己定溶液20 ml漱口,3次/d,并行左上颌骨感染病灶清除术.术后用药同术前,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术后4 d患者局部炎症好转,3周后创面愈合.

    作者:张月丽;覃旺军;邓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1例71岁急性脑干梗死男性患者因出现肺部感染,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3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约3 h,患者出现手足红肿、全身多处皮肤泛红伴皮疹;滴注结束后约6 h,患者手部、大腿根部及会阴部多发大疱样水泡.考虑可能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所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改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继续应用,并给予抗过敏、皮损处局部用药、皮肤破溃处可见光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5 d后患者全身皮疹消退.

    作者:朱明辉;高义玲;陈军;姚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平阳霉素和环磷酰胺致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肺间质纤维化并死亡

    1例46岁男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ABVD方案(平阳霉素+表柔比星+长春地辛+达卡巴嗪,28 d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经吸氧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未见好转.换用CHOPE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醋酸泼尼松+依托泊苷,28 d为1个周期)1个周期后,呼吸困难加重,血氧分析示pH 7.5,动脉血氧分压51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2 mmHg,血氧饱和度0.89,双肺可闻及大量Velcro啰音,胸部CT检查示双肺间质性改变,考虑可能为平阳霉素和环磷酰胺导致的肺间质纤维化.给予甲泼尼松琥珀酸钠、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及无创机械通气,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作者:侯继秋;张红梅;肖金宝;黎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不良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GSTP1)313A>G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CP)不良反应的关系. 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7月),收集以GSTP1基因313A>G多态性与CP不良反应关系为主题的临床研究文献.依据STREGA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效应指标为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共7篇,质量评价结果均为可靠(评分均≥3分),共涉及1 3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P1基因313A>G AA基因型组与AG/GG基因型组患者采用CP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和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基因型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AG/GG基因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6, 95%CI:0.22~0.97,P=0.004);单用CP治疗的情况下,AA基因型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AG/GG基因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7,95%CI:0.08~0.91,P=0.03). 结论 CP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以及CP单药治疗所致骨髓抑制可能与GSTP1 313A>G多态性有关.

    作者:陈頔;赵明;梁良;朱愿超;杨莉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目的 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门急诊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含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的门急诊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分析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判定用药合理性.结果 共收集到门急诊处方3 647张,其中含阿托伐他汀钙处方2 730张(74.9%),含辛伐他汀处方917张(25.1%);3 221张(88.3%)为联合用药处方,其中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处方2 432张(75.5%),辛伐他汀联合用药处方789张(24.5%).3 221张联合用药处方中,联用细胞色素P450 (CYP)3A4底物处方878张(27.3%),主要包括二磷酸腺苷受体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其中以氯吡格雷、硝苯地平等出现频次较多;联用CYP 3A4抑制剂处方311张(9.7%),主要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等,其中以氨氯地平、地尔硫(卓)等出现频次较多;联用CYP3A4诱导剂处方17张(0.5%),主要包括吡格列酮和卡马西平.与CYP 3A4抑制剂联用的处方中,存在配伍禁忌的处方6张(辛伐他汀与克拉霉素联用),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钙剂量高于推荐剂量的处方15张. 结论 陕西省人民医院门急诊阿托伐他汀钙或辛伐他汀的部分处方中联合用药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与存在潜在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联用,以及与CYP 3A4抑制剂联用时超剂量用药.

    作者:方志远;李倩;骆静;廉江平;周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预防老年房颤患者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比较老年房颤患者长期服用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设计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选自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且需要实施抗凝治疗的患者,研究起始时间为2015年3月20日,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达比加群酯110 mg口服,2次/d)和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定期门诊随诊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保持在2~3之间),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按患者年龄分层(<60岁组,60~ <80岁组,≥80岁组),比较颅外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截至2015年11月,共纳入患者180例,男性114例(63.3%),女性66例(36.7%);<60岁者65例(36.1%),60 ~ <80岁者108例(60.0%),≥80岁者7例(3.9%).达比加群酯组患者90例,华法林组90例.随访2年期间,2组患者中发生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事件者各6例,颅内出血事件各5例;发生颅外出血事件者华法林组为12例,达比加群酯组为16例,2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P>0.05).比较2组不同年龄患者颅外出血发生情况,达比加群酯<60岁组患者颅外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11.4%比13.3%),60~ <80岁和≥80岁组患者颅外出血发生率高于华法林组(分别为19.6%比12.2%、50.0%比33.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长期服用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预防卒中的有效性和颅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似,高龄老年患者的颅外出血风险尚需扩大样本做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井成;纪元;朱萌;周学军;朱傲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皮内试验对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预测价值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回顾性探讨皮内试验(皮试)对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的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随机等距抽样法,抽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使用头孢曲松钠前进行皮试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皮试结果,将患者分为皮试阳性组与皮试阴性组,分析皮试阳性组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皮试阴性组使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过敏反应患者的年龄、过敏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和转归.根据Poisson分布原理,计算皮试阴性组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过敏反应发生率与假设的不进行皮试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过敏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共943例,皮试阳性组30例(3.18%),皮试阴性组913例(96.82%).皮试阳性组患者均未再进行阳性与阴性对照试验及激发试验,在此后治疗中分别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舒巴坦、替考拉宁和莫西沙星,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皮试阴性组913例患者在使用头孢曲松钠过程中有10例(1.10%)出现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0%.发生过敏反应的1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5例,年龄10个月~52岁,≤10岁者6例;4例过敏反应发生在用药后20 min内,6例在用药后4~10 d.主要症状为皮疹和瘙痒,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皮试阴性组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发生率(1.10%)与假设的应用头孢曲松钠前不进行皮试过敏反应发生率(1%)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88,P=0.77). 结论 使用头孢曲松钠前进行常规皮试阴性者未显著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提示皮试对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无明显的预测价值.

    作者:林志强;王灿明;洪珊珊;吴娜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引发相关药品监管的思考

    近日,中美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其中禁售芬太尼列为谈判条件之首,引起我国公众的关注.芬太尼属于阿片类止痛剂,在我国作为麻醉药品管制,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镇痛及麻醉相关领域.为什么芬太尼在美国会受到如此关注?阿片类药物在美国滥用的现状如何?美国出现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对我们有什么警示作用?我国的相关药品管理体系是否能够防范这类风险?我国目前是否有潜在的阿片类药物滥用风险和管理漏洞?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俊;谢菡;邓昂;冀连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挑战与思考

    当前,公众对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度很高,而且似乎比对西药的关注度更高.那么,是由于中药本身安全性存在问题,还是由于缺少可靠的数据带来的恐慌?如何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不断提高中药安全用药水平?如何改进监管制度和政策,使中药安全性评价与合理用药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尝试从分析当前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和挑战切入,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以期为提高中药安全用药研究水平提供思路和参考.

    作者:王伽伯;宋海波;宁可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腺瘤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生重症肌无力引发的思考

    2016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了1例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该患者67岁,女性,10年前(1996年底)出现胸痛,1997年2月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胸腺瘤并于同月26日行胸腺瘤摘除术,术后病理示淋巴细胞型胸腺瘤(胸腺瘤传统分类).1997年4月于当地医院行局部放疗,此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征象.2015年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气短.4月2日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胸骨后肿物、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4月16日行心包积液穿刺置管术引流,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4月20日,患者因咯出肉样软组织,首次就诊于我院,行肉样软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支持胸腺瘤,以皮质型胸腺瘤(胸腺瘤新分类)可能性大.考虑患者胸腺瘤复发,建议行全身化疗,患者家属拒绝.2015年4—12月,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具体不详).2015年12月,当地医院胸部CT检查示患者胸骨后肿物较前增大,侵犯心包、纵隔、右侧胸膜,心包积液较前减少.

    作者:陈喆;丛明华;杨珺;宋晨鑫;李馨艳;李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