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821
  • 国内刊号:11-2220/R
  • 影响因子:1.91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4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药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年1期文献
  • 5-氨基水杨酸锌结肠定位肠溶胶囊在人体内的转运释放和吸收

    目的 观察5-氨基水杨酸锌结肠定位肠溶胶囊的体内转运释放和吸收特征.方法 健康受试者和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各10例,定时X线拍片观察胶囊在体内的位置和溶解情况;同时检测血浆5-氨基水杨酸(5-ASA)和乙酰-5-氨基水杨酸(AC-5-ASA)及锌离子浓度.结果 10例健康受试者:胶囊到达升结肠的平均时间为(5.80±1.99)h,胶囊崩解平均时间为(8.00±1.63)h.10例患者:胶囊到达升结肠的平均时间为(6.80 ±3.65)h,崩解的平均时间为(9.75 ±2.50)h.9例健康受试者:口服5-氨基水杨酸锌1.0g,5-ASA主要参数Tmax为(12.33±1.73)h,Cmax为(325.72±197.52)μg·L-1,AUCo→t为(3.66±2.26)mg·L-1·h;排泄总量:5-ASA为(94.4842±61.3647)mg,AC-5-ASA为(120.4207±78.2098)mg,经尿液排泄的5-ASA约为剂量的9.4%.8例患者:口服5-氨基水杨酸锌1.0g,5-ASA主要参数Tmax为(11.38±5.72)h,Cmax为(235.83±177.90)μg·L-1,AUC0→1为(3.19±1.58)mg·L-1·h.结论 5-氨基水杨酸锌结肠定位肠溶胶囊能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健康受试者结肠定位释药,两者释放特征、吸收情况相近.

    作者:钟国平;胡海棠;李勇;刘思德;黄丽慧;曾桂雄;王雪丁;谭炳炎;廖晓星;黄民;赵香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两种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消毒剂的抗药性

    目的 研究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方法 遴选2011年无锡市人民医院分离出的2种典型病原菌,测定4种常用消毒剂的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 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大肠埃希菌的MICs分别为(34.40±17.12),(162.50 ±83.85)mg·mL-1;含氯消毒片为(1800.00 ±447.21),(2800.00±1095.45)mg·mL-1;三氯生消毒凝胶为(0.32 ±0.16),(3.13±1.91)mg·mL-1;含碘消毒液为(7.21 ±3.58),(18.34 ±7.18)mg·mL-1.4种消毒剂对2种病原菌的实际使用浓度与推荐浓度存在差异.结论 调整消毒剂使用浓度,加强监测,有利于控制日常消毒及医院感染.

    作者:马明;林莉莉;诸绪娴;常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YP3A4*18B基因多态性与卡马西平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 CYP3A4* 18B基因多态性与卡马西平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我院2008至2010年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儿病例资料302例并分2组:正常组(无不良反应,200例)与不良反应组(发生不良反应,102例);测定患儿卡马西平稳态血药浓度及CYP3A4* 18B基因型.结果 2组间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给药剂量、血药浓度、CYP3A4* 18B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组,以GGT异常升高的病例为主.与总有效病例比较(36.8%),CYP3A4*18B等位基因频率在总无效病例中的比例升高(51.6%).结论 CYP3A4* 18B与卡马西平耐药具有相关性,根据其基因型调整卡马西平给药方案,可改善疗效.

    作者:何晓静;汝继玲;肇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YP2C9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价CYP2C9基因多态性对中国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华法林初始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 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54名中国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CYP2C9基因多态性,观察6d,比较不同CYP2C9基因型患者术后前5d华法林累积剂量、术后第6d的INR能否达到治疗窗、INR首次达到治疗窗时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CYP2C9基因型患者,术后前5d华法林累积剂量及首次进入治疗窗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 =0.669,P=0.933);*1/*1基因型患者于术后第6d进入治疗窗的机会是携带*2和/或*3突变基因患者的4.8倍.结论CYP2C9基因多态性仅影响中国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术后第6d的INR能否进入治疗窗.

    作者:娄莹;谢爽;刘红;韩璐璐;许莉;李一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盐酸替利定口服液用于镇痛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目的 评价盐酸替利定口服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以盐酸吗啡片为对照药.144例手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73例)口服替利定1支和安慰剂1片;对照组(71例):安慰剂1支和吗啡1片.58例癌性疼痛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26例)口服替利定每天2支×4次,同时口服安慰剂;对照组(32例)口服吗啡每天2片×4次,同时口服安慰剂,疗程均5天.以疼痛强度差(PID)作为镇痛效果主要疗效判定指标.结果 术后与癌性的疼痛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PID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结论 替利定可治疗各种手术后引起的急性中重度疼痛和慢性癌性疼痛,与吗啡相似,是一种强效、安全的镇痛药.

    作者:孙莉;李潇潇;梁军成;朱天岳;谢启伟;刘端祺;谢广茹;徐国柱;邓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阿立哌唑与文拉法辛联用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8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文拉法辛缓释片)和对照组(文拉法辛缓释片+安慰剂),在治疗前、后的4,8,12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作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对照组与正常组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在改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治疗因子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ESS评分,治疗后4周末,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而8,12周末,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阿立哌唑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确切,对认知功能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郭振宇;王红霞;孙群星;刘勇;范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观察普瑞巴林对因药物过度使用而致头痛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治疗因药物过度使用而致头痛的疗效.方法 69例符合偏头痛和药物过度使用头痛患者,每次口服普瑞巴林75 ~ 150 mg,每日2次,连用3周后,缓慢停药;观察期间,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 mg,连用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SF-36)、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以评定疗效.结果 普瑞巴林治疗后,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严重程度以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普瑞巴林可以改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患者停用止痛药物后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头痛程度.

    作者:李继川;陈春富;张君;郁飞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α-细辛醚抗癫痫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α-细辛醚对Lithium-pilocarpine模型大鼠的抗癫痫作用及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α-细辛醚对癫痫模型皮层脑电图、癫痫白发与反复发作(SRS)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 α-细辛醚可延长SRS潜伏期,减少SRS数量及发作严重程度(P<0.05);能显著延长痫性放电潜伏期,降低痫性放电频率(P<0.05);能显著降低水迷宫训练的平均潜伏期,改善大鼠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储存及提取再现能力(P<0.05);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以200 mg·kg-1作用强.结论 α-细辛醚能显著改善大鼠癫痫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控制癫痫发作及抑制癫痫放电有关.

    作者:苗静琨;陈启雄;李春;李晓文;刘振球;吴小玫;张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盐酸益母草碱对药流后大鼠内皮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研究盐酸益母草碱对药流后大鼠内皮素(ET)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早孕大鼠灌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制备不完全流产模型,连续给药7d后,取左侧子宫一半,用于ET和NO的测定;剩余部分冻存待测ET受体.培养右侧子宫平滑肌细胞,用于PLC的活性、[Ca2+]i和PKC的检测.结果 盐酸益母草碱能明显提高血清ET水平及ET/NO比值,上调ETAmRNA及PKC蛋白的表达,增强PLC的活性;但对ETB 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盐酸益母草碱能通过调节ET介导的信号通路来促进药流后大鼠子宫的收缩,从而抑制其异常出血.

    作者:赵懿清;李霞;袁凤来;贺春晖;吕卫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醛固酮诱导大鼠肾脏衰老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醛固酮是否诱导肾脏衰老.方法 将大鼠右肾切除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模型组(n=8)、依普利酮组(100 mg·kg-1·d-1;n=8)及肼苯哒嗪组(80 mg· L-1,饮用;n=1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泵入醛固酮(0.75 μg·h-1),观察5周后肾脏衰老改变.结果 醛固酮可诱导5周龄的大鼠肾组织衰老标记物β-ga1、p53和p21表达升高,SIRT1基因表达下降,伴高血压及蛋白尿、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排泄率增加,这些变化可以被依普利酮阻断,但是肼苯哒嗪影响不大.结论 醛固酮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衰老是通过醛固酮受体和p21依赖的途径.

    作者:范愈燕;孙永新;支楠;张善东;黄雯;张梅;西山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PAE).方法 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接触浓度、不同接触时间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的PAE;用扫描电镜观察两药PAE期间MRSA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且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接触浓度的增加,PAE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体外PAE期间没有观察到两药MRSA形态有显著的变化.结论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在体外对MRSA均能产生中度PAE,两药在体外PAE期间MRSA形态无明显的变化.

    作者:梁蓓蓓;王瑾;白楠;周家军;裴广胜;王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白芍总苷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关节肿胀度和组织学的影响.方法 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7~27d,用药组每日白芍总苷(TPG,25,50,100 mg·kg-1·d-1)灌胃,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CIA大鼠足爪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关节指数、体重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TPG可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指数(P<0.05),大、中剂量白芍总苷使CIA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1).结论 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明显改善CIA大鼠症状.

    作者:常景芝;尤丽菊;陈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环维黄杨星D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的体外细胞毒性

    目的 观察环维黄杨星D对正常人肝细胞(L-O2)的体外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予以不同浓度的环维黄杨星D作用L-O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ATP酶活力.结果 环维黄杨星D可显著抑制L-O2细胞的增殖,改变细胞形态,促进细胞凋亡和LDH释放,降低Na+、K+-ATP酶、Ca2+、Mg2+-ATP酶及Ca2+-ATP酶活性;但对MDA和SOD无显著影响.结论 一定剂量环维黄杨星D对肝细胞L-O2有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TP酶活力有关.

    作者:梁涛;瞿凌晨;梁卫;吕高虹;许立;宋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促黑素对小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促黑素对小鼠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B)和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含量的影响.方法 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 mL和促黑素100 nmol(加生理盐水0.2 mL),注射1,3,5d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ALP-B和CTX-Ⅰ的含量.体外培养原代成骨细胞,用RT-PCR法测定黑皮质素受体(MCR)的表达.结果 皮下注射促黑素3,5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的ALP-B含量显著减少而CTX-Ⅰ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表达MClR ~2R、MC,4R ~5R.结论 促黑素可能通过MCR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小鼠血清ALP-B和CTX-Ⅰ产生影响.

    作者:乔珍;綦才辉;刘欣;杨美子;金勇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群体药代动力学(PK)用统计学和动力学原理,对不同的人群定量计算其PK参数,并描述其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的特征以及来源.近年来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群体PK的原理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新刚;赵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以万古霉素为对照,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住院感染患者215例,其中,利奈唑胺组(观察组)102例,万古霉素组(对照组)113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发生率分别为40.2%和8.0%;利奈唑胺组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对危险度较高[RR =6.30,95%CI(2.69 ~ 14.77),P<0.01].结论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临床使用利奈唑胺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变化.

    作者:张抗怀;崇大鑫;宁亚萍;蔡艳;王海涛;仵文英;方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鸦胆子油乳液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或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方案与单纯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治疗NSCLC的化疗方案为鸦胆子联合NP或GP所有随机对照研究,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研究,总样本量714例.试验组治疗NSCLC的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但是试验组可提高疾病控制率(P=0.004),并降低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发生率(P <0.00001).结论 鸦胆子油乳液联合NP或GP化疗方案可增加疾病控制率,并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

    作者:吴国兰;申屠建中;刘健;周惠丽;胡兴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MS/MS同时测定人尿液中氟莱哌素的代谢物——对氟马尿酸和对氟苯甲酸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尿液中对氟马尿酸和对氟苯甲酸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为内标,尿液样品经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后,氮气吹干,流动相复融,用CAPCELL PAK C18 MGⅡ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05%甲酸甲醇-水(90:10),流量为4 mL·min-1,柱温为18℃;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ESI),多重反应选择离子监测(MRM),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 对氟马尿酸和对氟苯甲酸线性范围为20~4000 g·mL-1(r>0.99).高、中、低质控样品的日内RSD< 6%,日间RSD< 7%,绝对回收率均>75%.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能够有效地检测人尿液中2种代谢物的含量.

    作者:付立智;高新昌;徐万红;申屠建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抗糖尿病药物复方制剂研发的几点考虑

    联合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达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抗糖尿病药物复方制剂的研发,不是简单的将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用于糖尿病的药物组合在一起,而是需要以临床需求、临床实践以及可靠和稳健的临床试验结果为基础.为此本文提出了现阶段研发抗糖尿病药物复方制剂的原则和建议.

    作者:张杰;王薇;王宏宇;杨志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回顾性分析药源性的间质性肺疾病53例

    目的 回顾性分析药源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特点.方法 检索1994-2012年CHKD数据库,对53篇药源性IL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药源性ILD,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5:1.0);用药后出现ILD的时间分布在2天~10年,死亡率高达37.7%左右;引起ILD的14种药物中,列第1~4位的依次是胺碘酮、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来氟米特.

    作者:龙锐;邱峰;朱深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司帕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 评价2种司帕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用开放的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单次口服试验药物或参比药物司帕沙星胶囊0.2g后,用HPLC内标法测定血药浓度.用DAS2.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药物和参比药物的体内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1.23±0.23),(1.23±0.23)μg·mL-1,tmax分别为(3.70±1.56),(3.85±1.53)h,t1/2分别为(19.98±5.04),(19.11±5.22)h,AUC0-72 h分别为(27.61±4.89),(26.53±5.84)μg·h·mL-1;受试药物司帕沙星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3±16.7)%.结论 试验药物和参比药物在健康人体的处置过程基本一致,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廖明琪;李琳;焦凯;李玲;马海忠;邵婷玑;王婷;梁莉;李丹;乔华;常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环丙沙星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分析

    目的 观察环丙沙星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2010年在新生儿科住院时发生院内感染的168例新生儿,92例新生儿给予环丙沙星治疗,76例给予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1 d,检测2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尿素、肌酐.评估2组(n =50,38例)在出生后6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分离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优势(占73.8%),前3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大肠埃希菌(22%).这3种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分别为92%,82%,100%.所有病原菌对环丙沙星的总敏感性为90%.环丙沙星组治愈率72.8%,总有效率88.0%,与对照组(70.6%,89.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半年,未发现环丙沙星组的患儿出现关节病的改变.结论 环丙沙星治疗新生儿院内感染效果良好,也较安全.

    作者:邵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