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1-6821
  • 国内刊号:11-2220/R
  • 影响因子:1.91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14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知网收录(中)
  • 药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不同铂类化疗方案对中晚期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 分析紫杉醇联用不同铂类药物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生存预后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171例中晚期食管癌调强适形放疗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A组40例,B组26例,C组61例和D组44例.4组患者均予以125 mg·m-2紫杉醇,静脉滴注,第1天.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75mg·m-2顺铂,静脉滴注,第2天;B组予以80~100mg·m-2奈达铂,静脉滴注,第2天;C组予以130 mg·m-2奥沙利铂,静脉滴注,第2天;D组予以50mg·m-2洛铂,静脉滴注,第2天.4组患者一个周期均为3周,均接受4个周期的化疗.分析年龄、性别、民族、食管癌家族史、不同化疗方案、肿瘤部位、体积、分化程度和转移淋巴结大直径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B,C,D的1年存活率分别为77.50%(31例/40例),80.77%(21例/26例),78.69%(48例/61例)和81.82%(36例/44例),2年存活率分别为60.00%(24例/40例),57.69%(15例/26例),57.38%(35例/61例)和54.54%(24例/44例),3年存活率分别为50.00%(20例/40例),46.15%(12例/26例),49.18%(30例/61例)和47.73%(21例/4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的肿瘤体积和转移淋巴结大直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对食管癌中晚期调强适形放疗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但肿瘤体积和转移淋巴结大直径是影响食管癌中晚期调强适形放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童华杰;张远强;杨纯平;张忠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贝伐珠单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贝伐珠单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即吉西他滨1.0g· m-2,每周1次;顺铂总量为80mg· m-2,静脉滴注,分3次给药.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用量7.5~15 mg·kg-1,每隔3周1次,共治疗6个周期.观察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79.2%;这2组在生活质量上的总有效率分别37.5%,66.67%,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CD3+、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白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45.83%,29.17%,高于试验组的29.17%,1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辅助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ADR发生率.

    作者:邢若;王鹏;刘玉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首次300 mg,此后每次100 mg,口服,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首次300 mg,此后每次75 mg,口服,每天1次.2组均持续治疗21 d.比较2组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颅内微出血(CMBs)发生情况、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分别为4.26%(2例次/47例次)和17.02%(8例次/47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颅内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28%(10例次/47例次)和14.89%(7例次/47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0.42±5.08)%和(55.08±6.75)%,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09±0.53)和(3.37±0.66)g·L-1,血浆黏度分别为(1.80±0.27)和(2.03±0.23) mPa·s,ADL分别为(49.15±5.82)和(42.93±3.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皮疹,头痛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53%和1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用,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明显增加颅内微出血程度.

    作者:孟祥博;李保华;陈天笑;杨加亮;陈丽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麻醉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的价值.方法 入选我院收治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6例.A组注入0.25%罗哌卡因,用0.75%罗哌卡因1 mL+注射用水2 mL配制而成;B组注入0.50%罗哌卡因,用0.75%罗哌卡因1 mL+注射用水1 mL配制而成.比较2组麻醉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健侧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85.48±6.71),(103.29±10.39)min,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106.37±10.90),(127.21±14.36)m in,感觉恢复时间分别为(160.93±13.42),(195.68±15.46)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健侧下肢运动神经阻滞Ⅰ级(23.91%)多于B组(6.52%),Ⅲ级(26.09%)少于B组(5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麻醉5,10,30 min心率和MAP低于B组(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低于B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浓度罗哌卡因在老年膝髋关节置换中效果优于0.50%浓度罗哌卡因,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王亮;丁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致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致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及艾司西酞普兰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68例CHC患者均予以长效干扰素每次135 μg或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每天1000 mg或1200 mg,tid,口服.治疗12周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分.中、重度抑郁患者为试验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每次10mg,qd,口服;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安慰剂每次10 mg,qd,口服.继续治疗8周后,再次用SCL-90进行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样精神反应危险因素.结果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CHC致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22.06%,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敌对、焦虑和抑郁.试验组治疗12周时和治疗20周时,SCL-90总均评分分别为(3.89±0.65)和(1.76 ±0.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类型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CHC患者发生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感染类型是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CHC致抑郁样精神反应的危险因素,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有效地改善抑郁样精神反应的症状.

    作者:费晓;方凯;张晓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每次4 ~8 mg,每天1次,微泵推注维持.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每次80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2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TSP-1、CRP、IL-8水平、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36例/40例)和71.74%(33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TSP-1分别为(107.49±11.67)和(127.19±15.60)ng·mL-1,CRP分别为(3.59±0.52)和(5.07±0.56)mg·L-1,IL-8分别为(12.31± 1.21)和(16.04±2.45) ng·L-1,血肿体积(5.84±0.54)和(9.36±1.35)mL,NIHSS分别为(9.43±1.07)和(12.20±1.50)分,ADL评分分别为(67.78±8.73)和(59.09±8.9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急性肾损伤、消化道反应、皮疹为主,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87%和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TSP1、CRP及IL-8水平,且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罗建平;沈益金;吴爱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拉莫三嗪用于癫痫治疗的有效浓度范围评价

    目的 研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药物疗效-浓度曲线,确定拉莫三嗪的有效浓度范围,为癫痫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癫痫患者病例,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165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治疗指南中的疗效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121例,73.33%)和无效组(44例,26.67%).有效组的稳态谷浓度为(4.48 ±3.01)μg·mL-1,无效组的稳态谷浓度为(3.40±2.76)μ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OC曲线评价中,以拉莫三嗪稳态谷浓度作为预测因子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0.632,显示出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当灵敏度为0.760时,对应的ROC曲线上佳临界值切点为2.25μg·mL-,说明当拉莫三嗪稳态谷浓度为2.25 μg·mL-1时大多病例可获得满意疗效.在药物浓度-效应曲线中,拉莫三嗪稳态谷浓度在2.48~7.54μg·mL-1时,发作得到明显控制,发作频次减少率较稳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通过临床随访观察,初步探讨拉莫三嗪稳态谷浓度水平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确定拉莫三嗪稳态谷浓度的有效浓度范围为2.25~7.54 μg·mL-1.

    作者:王环鑫;王鸣璐;申红爽;赵曼;马艺溢;肇丽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姜黄素单次和多次给药在动物体内的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单次和多次给予实验动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性质和程度,找到大给药量和无毒反应剂量.方法 用大给药量法进行小鼠和Beagle犬单次给药毒性实验,用SD大鼠和Beagle犬研究重复给药26周和39周的多次给药毒性,分别检测外观体征、体重、摄食量、临床病理和毒性病理等指标,系统研究姜黄素灌胃给予3种动物后的急慢性毒性反应.结果 单次给药毒性实验结果显示,20 g·kg-1姜黄素灌胃给药1次,可引起小鼠体重增长缓慢、毛色变黄和尿液黄色;Beagle犬10g·kg-1灌胃给药1次,可引起呕吐、便稀、便黄和毛色变黄.多次给药毒性实验结果显示,8 g·kg-1姜黄素连续灌胃给予SD大鼠26周,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分别为(1.26±0.46),(0.60±0.16) mmol·L-1,4 g·kg-1姜黄素组分别为(1.31 ±0.34),(0.75±0.31)mt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 g·kg-1姜黄素连续灌胃13周的脾、肝和肾系数分别为(0.28±0.02)×10-2,(3.19±0.15)×10-2,(0.76±0.04)×10-2,连续灌胃26周肝和肾系数分别为(0.23±0.04)×10-2,(3.04±0.28)×10-2,(0.77±0.08)×10-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Beag1e犬连续灌胃4 g·kg-1姜黄素39周,血清中TC、TG、血糖分别为(3.14±0.40),(0.40±0.06),(5.23±0.59) mmol·L-1,对照组分别为(3.90 ±0.72) (0.47±0.07) (6.00±0.37) 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姜黄素小鼠和Beagle犬单次给药大给药量分别为20,10 g·kg-1;SD大鼠和Beagle犬多次给药大无毒反应剂量(NOAEL)均为4g·kg-1.

    作者:程振田;袁祥萍;戴晓莉;薛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脂与改善炎症反应的作用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的脂肪细胞炎症水平以及肥胖的影响.方法 按照体重将C56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10只.用高脂饮食喂养20周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后,实验组加用西格列汀15 mg·kg-1,1次/天,连续4周.检测小鼠血糖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2(IL-1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血糖分别为(10.72±0.74),(19.49±0.78)和(14.57±0.62)mmol·L-1;这3组的TNF-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7,4.15±0.56和3.29±0.60;这3组的IL-1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0.03,0.26±0.03和0.76±0.07,上述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西格列汀可以通过降低脂肪组织炎症,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肥胖现象.

    作者:蔡清颜;林开阳;李良毅;黄惠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丹参素对中波紫外线照射后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丹参素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人角质成细胞(HaCaT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UVB组和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空白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UVB组用30 mJ·cm-2 UVB处理,实验组用低、中、高3个浓度(1,10,100nmol·L-1)丹参素预处理24后,再用30 mJ·cm-2 UVB处理.用比色法测定干预后HaCaT细胞活力和LDH释放量;用氧化敏感荧光探针检测细胞中活力氧簇(ROS)水平;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组、UVB组和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0.00)%,(71.30±3.78)%,(84.83±4.95)%,(90.62±11.07)%和(91.90±14.74)%;这5组的LDH释放量分别为0.72±0.04,1.10±0.05,0.88 ±0.06,0.90±0.03和0.87±0.08;这5组的ROS水平分别为54.43±0.22,86.67±3.35,76.75±2.06,76.36±2.34和73.30±2.16,UVB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而LDH释放量与ROS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与UVB组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升高,而LDH释放量与ROS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这5组的蛋白表达水平(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比值)分别为0.52±0.06,0.24±0.02,0.35±0.04,0.27±0.01和0.22±0.02,UVB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2个浓度实验组与UV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丹参素可以抑制UVB诱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王爽;李墨灵;张泽曦;张翕婷;唐巍巍;夏庆梅;李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T细胞应答对白塞病眼受累致盲小鼠的影响

    目的 研究T细胞应答对白塞病眼受累致盲小鼠的影响.方法 按照体重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与正常组,每组15只.模型组小鼠建立白塞病眼受累致盲模型.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 +8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的淋巴细胞中CD4+表达水平分别为(96.77 ±8.13)%,(77.44±8.14)%;这2组的CD8+表达水平分别为(9.20±0.22)%,(19.33±6.25)%;这2组的IL-2含量分别为(31.94±2.49),(9.22±1.84),pg·mL-1;这2组的IL-17含量分别为(30.44±3.98),(15.53±2.98) pg· mL-1.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模型组的CD4+、CD8+表达水平与IL-2、IL-17水平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 IL-2和IL-17通过影响Th1/Th17型的平衡来影响白塞病眼受累的免疫反应.

    作者:王玲;刘伟仙;黄雄高;李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黄芪甲苷Ⅳ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Ⅳ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2,4,6-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结肠灌注建立UC大鼠模型.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0.5% CMC-Na灌胃;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300 mg·kg-灌胃;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黄芪甲苷Ⅳ10,20,40mg·kg-1,1次/天,连续8d.收集结肠并测定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结肠组织MPO活性分别为(0.11±0.04),(4.66±1.22),(3.63±0.40),(3.30±0.68)和(2.85±0.57)U·mg-1;这5组结肠组织TNF-α含量分别为(176.92±70.27),(478.96±91.27),(357.21±96.22),(328.37±99.24)和(287.09±87.57) pg·mg-1;这5组结肠组织IL-1β水平分别为(402.59±37.58),(1045.83±213.59),(817.93±104.60),(772.18±146.94)和(717.42±82.44) pg·mg-1.上述这3个指标: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黄芪甲苷Ⅳ可明显改善UC肠道病变,其作用与减轻炎症反应、提高黏膜屏障功能有关.

    作者:臧凯宏;吴建军;段海婧;马清林;任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厚朴酚对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厚朴酚对咪喹莫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按照体重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涂抹等量凡士林,同时灌胃0.9% NaC1 0.2 mL)、模型组(涂抹咪喹莫特60 mg,同时灌胃0.9%NaCl 0.2 mL)、阴性对照组(造模的同时,灌胃脂肪乳0.2 mL)、阳性对照组(造模的同时,灌胃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kg-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造模的同时,灌胃90,30,10 mg·kg-1的厚朴酚脂肪乳制剂0.2 mL),每组6只.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造模后第6天开始给药,连续7d.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Janus激酶2(JAK2)、信号传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为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模型组与高剂量实验组的IL-17分别为671.32±225.63,290.83±83.89;这2组的IL-23分别为580.36±108.63,273.41±57.29;这2组的JAK2分别为509.16±183.98,283.71±83.47;这2组的STAT3分别为551.84±126.47,270.19±75.72.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剂量厚朴酚对咪喹模特诱导的皮肤银屑病样损害具有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与IL-17/IL-23炎症通路下调JAK 2和STAT 3的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有关.

    作者:蔡肇栩;莫斯喻;祝曙光;陆少君;钟淇滨;余伟;臧林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氟甲基鸟氨酸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实验组给予2%二氟甲基鸟氨酸,对照组与模型组皮下注射0.9%NaCl,均4周.以异丙肾上腺素5 mg·kg-1连续皮下注射1周复制心肌肥大模型.计算心脏指数;用Msaaon染色评价纤维化程度;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心房钠尿肽(ANP)、鸟氨酸脱羧酶(ODC)和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mRNA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的心脏指数(mg·g-1)分别为3.49±0.21,3.76±0.32和3.55±0.27;这3组的间质纤维化率分别为(6±2)%,(24±5)%和(14±2)%;这3组的ANP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0±0.08,1.20±0.44和0.65±0.13;这3组的ODC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5±0.19,1.67±0.21和1.17±0.09;这3组的SSAT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5±0.28,1.57±0.18和1.85±0.17.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FMO对大鼠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多胺合成代谢和增强分解代谢有关.

    作者:肖薇;李波;赵宇;王珺;贾伟伟;林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2只,其中54只用手术建立C5-C7臂丛神经撕脱、C6神经根再植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接受假手术.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给予0.9% NaCl 2 mL,qd,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8.5 mg· mL-1氯化锂溶液2mL,qd,腹腔注射;实验组给予10.0 mg·mL-1银杏叶提取物溶液2mL,qd,腹腔注射.各组均连续干预12周.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再生运动神经元数量、肌皮神经再生神经轴突的数量和再髓鞘化程度,以及肌皮神经Slit1蛋白、Slit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的Terzis梳洗试验评分分别为(4.21±0.59),(3.73±0.51),(0.22±0.03)和(4.83±0.67)分,痛阈压力差分别为(1.45±0.16),(2.26±0.31),(4.53±0.62)和(0.37±0.05)N,停留时间差分别为(4.02±0.37),(6.47±0.75),(10.85±1.28)和(1.53±0.21)s,再生运动神经元数量分别为(414.25±43.63),(365.54±35.48),(175.47±21.17)和(82.17±10.23)个,肌皮神经轴突总数分别为(16.64±2.18),(13.43±1.53),(8.65±1.12)和(1.62±0.19)×103·mm-2,有髓轴突数量分别为(9.27±1.28),(6.84±0.73),(4.37±0.56)和(0.83±0.11)×103·mm-2,再生轴突髓鞘厚度分别为(0.77 ±0.11),(0.65±0.08),(0.46±0.06)和(0.89±0.12) μm,肌皮神经Slit1蛋白IOD值分别为(130.59±14.28)×102,(116.84±12.14)×102,(99.75±11.14)×102和(80.32±10.12)×102,Slit2蛋白IOD值分别为(224.86±30.45)×102,(165.86±22.85)×102,(127.54±15.45)×102和(104.83±13.24)×102,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促进大鼠臂丛根性撕脱再植后神经元轴突再生及再髓鞘化,加速运动和感觉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组织表达Slit1蛋白和Slit2蛋白有关.

    作者:韦勇;邓丹琼;吴盛龙;林烈宝;黄飞飞;朱兵;陈磊;陈秀丹;冯清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薏苡的茎和叶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分离组分抗肿瘤活性筛选研究

    目的 研究薏苡的茎和叶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组分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薏苡茎叶的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萃取后,以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流动相将石油醚相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所得洗脱液以乙酯比例10∶1石油醚-乙酸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分析,合并相同极性段,各极性段经甲醇结晶处理共得到4个分离组分(样品1,2,3,4号),用CCK-8法检测这4个分离组分对3种肿瘤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结果 从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20∶1的洗脱剂中得到了样品1号和4号,从石油醚-乙酸乙酯比例15∶1的洗脱剂中得到了样品2号和样品3号,4个样品均为干燥的混合物.4个样品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3号分离组分的抗肿瘤活性好,3号样品对人宫颈癌(HeLa)、肝癌(HepG2)、胃癌(SGC-7901)等细胞株的IC5o值分别为126.1,145.5,129.2 μg·mL-1.结论 薏苡的茎、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组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3号样品抗肿瘤活性好.

    作者:喻巧容;黄锁义;李庭树;雷智冬;陈石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四逆散高效液相色谱质量标准的建立

    目的 研究四逆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梯度洗脱,用Kromasil 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速1.0 mL·min-1,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结果 四逆散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含量:芍药苷2.44%、柴胡皂甙A2.12%、柚皮苷3.02%、甘草次酸2.36%.10批四逆散样品在240 nm和210 nm分别确定了20,24个共有峰,且相似度分析结果均在0.99以上.结论 用HPLC方法测定四逆散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及指纹图谱研究,方法可靠,操作简单,可用于全面控制四逆散的质量.

    作者:李越峰;边甜甜;曹瑞;牛江涛;司昕蕾;严兴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治疗药物监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因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进而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硫酸羟氯喹和免疫抑制药(霉酚酸酯、钙调磷酸酶抑制药)在SLE患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对目前关于SLE患者中的治疗药物监测(TDM)研究(羟氯喹、霉酚酸酯、钙调磷酸酶抑制药)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文慧;张卓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桑叶多糖治疗糖尿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及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用药,不仅医疗负担重,且有药物不良反应,造成严重的健康、经济问题.研发更加有效的降糖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尤其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桑叶多糖降糖效果确切且来源广泛、易获取.本文就桑叶多糖降糖、调脂、抗氧化、抑制β细胞凋亡、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抑制α-糖苷酶、调节肠道菌群及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等几方面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春亮;齐鹏;陈爱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分析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万方数据库,入选标准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采用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栓治疗患者的前瞻随机与非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核对,用RevMan 5.3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3958例患者,其中利伐沙班组2458例,华法林组150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分析显示利伐沙班组栓塞、大出血、小出血风险均小于华法林组(P<0.05),5项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显示,二者上述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可能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侯晓林;曾庆华;陈旸;贺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用咪喹莫特诱导的方法激发银屑病样模型并研究模型的形态学变化与稳定性.方法 按体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涂抹面积2cm×2cm),空白组小鼠于背部涂抹凡士林,每次涂抹21 mg,1次/天,连续7d.于末次涂药后,眼球取血,处死,背部皮肤固定于福尔马林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2(IL-22)的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灰度值).结果 模型组和空白组的血清IL-17分别为(0.48 ±0.24),(0.27±0.15)pg·mL-1;这2组的IL-18分别为(0.48±0.06),(0.36 ±0.09) pg·mL-1;这2组的IL-22分别为(0.59±0.12),(0.46±0.06) ng·mL-1;这2组的PCNA分别为62.28±3.23,135.51±5.07;这2组的VEGF分别为90.16±3.11,132.31±4.02;这2组的TLR2分别为65.24±2.03,142.81±4.26,上述指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该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稳定的、值得推广的银屑病模型.

    作者:青玉;巴图德力根;韩志强;塔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地尔硫及其2个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地尔硫(DTZ)及其主要活性代谢产物N-去甲基地尔硫(N-DMeD)和去乙酰基地尔硫(DAcD)的浓度.方法 人血浆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后,用CAPCELLADME C18色谱柱(2.1mm×100.0 mm,2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结果 DTZ,N-DMeD和DAcD分别在0.2 ~80.0,0.2 ~40.0和0.1~5.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0.2,0.2和0.1 ng·mL-1,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0.65% ~ 80.85%,68.97% ~71.66%和64.84% ~ 73.25%.DTZ,N-DMeD和DAcD都没有明显的基质效应.质控样品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01%,准确度在94.55% ~1 10.83%.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地尔硫及其2个代谢产物的人体血药浓度检测及盐酸地尔硫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刘海艳;谭媛;黄辉;骆平英;周亚丽;丁劲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