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A)的方法评价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MLBT)与美洛西林(MLXL)的体内抗菌活性.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静脉滴注MLBT 3.75g、MLXL 3.0g,于给药后0.5h(峰浓度)、7h(谷浓度)采血,测定SBA.结果:MLBT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的峰时SBA均≥1:8,为MLXL的2~4倍(P<0.0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血清杀菌活性为MLXL的1~2倍;对铜绿假单胞菌,两药无差异.结论:MLBT对常见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体内抗菌活性强于MLXL,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将会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培兰;刘又宁;王睿;柴栋;刘庆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甲磺酸加替沙星药物浓度.方法:待测血浆和尿液中加入甲磺酸加替沙星与内标环丙沙星后,分别以盐酸反提法和直接进样,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流动相为0.1 mol·L-1磷酸:甲醇:三乙胺(64.7:35:0.3,v/v/v),pH值为3.0;流速1.0ml·min-1,激发波长295nm,发射波长495nm.结果:本测定方法血浆和尿液的线形范围为0.0156~1mg·L-1和0.434~111.11mg·L-1,相关系数均为0.9997,血浆及尿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88.7%~94.6%,96.70%~109.96%;绝对回收率分别:78.01%~117.1%,96.73~106.50%,日内日间变异系数(RSD)均小于13%,血浆和尿液中甲磺酸加替沙星的低检测限分别为0.0156、0.434mg·L-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与尿中药物浓度精确、灵敏、可靠,可用于甲磺酸加替沙星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研究及临床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朱曼;王睿;方翼;裴斐;聂为民;王中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精神病学家Klerman认为,人生中总会有一段时间生活在抑郁之中.抑郁心境是一种忧伤、悲伤或沮丧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自身普遍存在,而且与许多其他精神障碍、躯体疾病,特别是社会和外部环境因素有关.贫穷、失业、婚姻与家庭不和睦、老年和伤残等情况均可诱发抑郁[1].
作者:张信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药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要想实现中药现代化有三个关键性技术需要有突破性进展:药理药效追踪技术的现代化;提取分离(特别是选择性提取)技术的现代化;质量控制技术的现代化.
作者:刘锁兰;杨隽;宋蔚;李秀青;李红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以及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微生物基因组序列得以测定,基因序列数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然而,怎样去研究如此众多基因在生命过程中所担负的功能就成了全世界生命科学工作者共同的课题.为此,建立新型杂交和测序方法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高效、快速的检测、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作者:王弘;张信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属临床常用的一类预防感染的一线药物,临床上使用甚为广泛,一直反映良好,且副作用少,我科有一例病人近使用该药时及同时用其它药物时出现了历年来少见的过敏性休克的反应,现将该病人情况及相关的药物临床分析提供给大家,以便共同探讨.
作者:李凯燕;董丽;王栩轶;于长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因患急性非淋巴性细胞白血病2月余,此次为第二疗程化疗.给予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给药时间10min.当液体输注50ml时,患者自觉头痛,面部及全身潮红、胸闷、气急,脉博细速,立即停药,给予5mg地塞米松静脉推注,异丙嗪(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30min后症状逐渐缓解.
作者:吴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7岁,在校大学生.因患痤疮服用美满霉素(盐酸咪诺环素,江苏苏州惠氏一百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一日2次、每次50mg,连服4周,总量2.8g.
作者:张晓军;高延秀;郑艳梅;张莉;贡联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泼尼松(Prednisone)又名强的松、去氢可的松,系临床早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抗炎作用于[1].泼泥松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症,特发性血小松减少性紫癜,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时,多应用长程疗法,长期应用.与此同时会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会破坏机体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并预防不良反应.
作者:张金凤;姚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有力武器,广泛应用于医院收治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等.合成抗菌药有:喹诺酮类、磺胺类、呋喃类、硝咪唑类等.另有抗结核药、抗麻风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1].由于抗生素的种类较多用量较大,我国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原则,因此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可能是造成抗生素ADR报告较多的原因之一.为了解我院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我们对1年间收集ADR报告中抗生素ADR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关英;徐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造影剂是指在造影检查中,向体内特定部位引入某种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从而产生密度上的差异,使有关结构或器官显影,随着影像诊断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造影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造影剂对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有较大的损害,且易发生过敏反应,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效用/成本比来选择用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现就我院病房常用的几种造影剂的使用情况作一调查.
作者:郭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白蛋白在国内各医院的用量都较大,临床上具体应用指征掌握不一,主要用于调节血浆体积与维持体液平衡,改善低蛋白血症.但有些病人及家属将白蛋白当做营养剂、补品并寄予高度信任,主动要求医师下医嘱用药.实际上白蛋白在体内分解速度很慢,且只包含了少数的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很低;只适用于体内白蛋白水平降低时的暂时性补充及血容量扩容.由于我院临床应用的所有单品种月消耗金额统计中,白蛋白远远高于其他品种且呈持续上升趋势,我们进行此项调查,目的是了解我院应用状况,为开展合理用药提供准确数据.
作者:郭代红;王璐;刘敏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物质,是保护神经,肌肉功能所必需的,对往常正常的心,肾,肺和凝血功能,以及细胞膜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都起着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1].人体缺钙会发生一系列的异常和病变.婴幼儿缺钙可造成烦躁、多汗、厌食、夜啼、齿迟、X型腿、O型腿、鸡胸等[2];青壮年缺钙表现为乏力、倦怠、抽筋、过敏、精力不足等;孕产妇缺钙会出现盗汗、水肿、乏力、牙齿松动、妊高症等[3];中老年人缺钙则会产生抽筋、手足麻木、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血管疾患等[4].
作者:朱旻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变化,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并且有年轻化趋势,高血压在中国城乡发病率逐年升高,18岁以上者发病率已达11%,5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达45%,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30%~40%.
作者:徐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在一所综合型大医院心内科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已7个月,作为一名刚刚转变职能的年轻临床药师,在与医师和患者接触交流过程中,我体验到了在为他人服务时的自豪和愉快,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重任,在这个新兴的职业中,要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还需刻苦学习,加速充实自己;在身体力行的摸索工作中,还需经常总结,找到一条适合院情及我个人情况的工作思路.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仔细谈谈我开展药学服务初期的工作体会:
作者:曹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是部队医院,负责服务范围内的全部军人和职工以及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因受医疗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能住院治疗)或病情的限制(病情轻或慢性病也没有必要住院治疗),所以门诊每天要接待许许多多的病人,对他们进行诊断和治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苟静玲;王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早在9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药学服务这一概念,明确了药师的任务就是实施药学服务.在我国,药学服务刚刚起步,无论是社会还是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需要我们药师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
作者:古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医学与医药科技的进步,新药不断上市,用药品种日趋增多,药品费用也日渐增涨,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药品管理是医疗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院性的工作之一,它不仅涉及众多单位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医护人员,而且涉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涉及国家的医药卫生法律、法规和制度.所以加强临床药房的药品管理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们在药品管理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者:杨亚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正处于改革时期,医院药政管理应该知道医改的目标,了解医改的原则,熟悉医改的政策,以优质的日常工作和服务化解改革时期存在的问题,支持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作者:任浩洋;刘皈阳;贺密会;周筱青;陈宜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深入改革、药品监督力度的加大及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政策法规接连出台,特别是2000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文件的推出和2001年12月1日新的<药品管理法>的全面实施,医院制剂室的地位与发展,面临选择的考验.医院制剂室的发展前途如何?如何看待现在的医院制剂?这是摆在我们药剂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医院制剂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谈些粗浅看法,与同行商榷.
作者:孙艳;祖万友;徐红;任振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