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8157
  • 国内刊号:11-5227/R
  • 影响因子:1.98
  • 创刊:200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623
  • 全年订价:15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药学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2006年6期文献
  • 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 polysacchride nucleic acid,BCG-PSN)与盐酸西替利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对照组1各30例,对照组2为26例.治疗组给予卡介苗多糖核酸(斯奇康)隔日一次肌注,每次2mL,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d,连续2个月;对照组1单纯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d,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2单纯给予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2mL隔日一次.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对照组1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0例,对照组2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7%、57%和46%,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对照组1为7%,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与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症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昕;李恒进;田红芳;梁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门诊儿科处方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儿科处方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5年1月到6月儿科门诊处方,对处方中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每张处方药品金额为44.88元,使用输液的处方和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分别占处方总数的63.7%和88.9%.每张处方使用药品品种的中位数为4种,用药3种~6种的处方占66.0%.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病人的88.4%,在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处方中,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较合理,激素药物有过度使用的情况,值得关注.结论: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合理用药的宣传.

    作者:黄丽萍;王秀珍;简碧红;吴宇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味保和颗粒剂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加味保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并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运用喷雾干燥制粒技术进行工艺制备,运用薄层色谱法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所研究制剂工艺合理,测定方法可靠.结论:该颗粒剂制备工艺简便,质量稳定,测定方法重现性良好.

    作者:张燕平;吴丹;刘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西藤茶提取物APS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从广西藤茶中提取得到的一个单体化合物(简称APS)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琼脂稀释法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绿脓杆菌(P.aeruginosa)、大肠杆菌(E.coli)、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福氏痢疾杆菌(Shigella flexneri)、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奈氏菌(Neisseria)、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并与盐酸黄连素相比较,利用不同浓度APS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绿脓杆菌进行体外杀菌曲线测定.结果:对S.aureus、MRSA、P.aeruginosa、E.coli、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Shigella flexneri、Staphylococcus albus、Neisseria、Candida albicans、Bacillus subtilis的MIC值分别为0.078、0.078、1.25、0.31、2.5、1.25、0.625、2.5、5、1.25mg/mL;体外杀菌曲线表明,APS对S.aureus、MRSA、P.aeruginosa有直接抑制作用,且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APS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作者:曾春晖;杨柯;林启云;赵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棓丙酯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HPLC限量检查

    目的:建立棓丙酯葡萄糖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限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Zorbax Eclopse XDB-C8(5μm,150min×4.6mm)分析柱;以水(含0.02%磷酸)-甲醇(25:75)为流动相,流速0.6mL/min;检测波长:284nm.结果:5-羟甲基糠醛线性回归方程为Area=244.93C+2.53,相关系数r=0.9999(n=5),在6.25μg/mL~18.75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该制剂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测定方法.

    作者:刘峰群;朱姗薇;赵庆国;韩晋;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痛片中四种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痛片中四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C8柱,柱温为室温,以0.005mol/L己烷磺酸钠甲醇溶液-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含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3mL/min,检测波长220nm.结果:样品中四种成分完全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氨基比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99.4%、99.6%和100.1%,RSD分别为0.70%、0.90%、0.78%和0.83%(n=9).结论:本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施捷;段永生;刘晓阳;周立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compounds)是植物体多酚类(polyphenolic compounds)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已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提出作用机制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干扰细胞信号传导、调节抑癌基因和癌基因关系等.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作者:张玉萌;郑作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用RNAⅢ抑制肽防治金葡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金葡菌是一种主要致病菌,而多种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RNAⅢ抑制肽(RNAⅢ-inhibiting peptide,RIP)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研究证实,RIP可通过阻断细菌之间的群体感应而减少金葡菌毒素的产生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效防治金葡菌感染.

    作者:邢庆昌;郝立波;王睿;王继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杜冷丁等3种药物引起椎体外系反应致癫痫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已婚,初中文化,个体户,无家族性精神病史.入院诊断:胃癌术后复发,卵巢种植转移,肠梗阻,阴道出血;病理为低分化腺癌.2004年12月3日至12月12日反复肌注胃复安止吐,总量10mg×8支;12月3日至21日肌注安宫黄体酮4mg,q8h止血;由于腹痛伴肠梗阻,考虑吗啡抑制肠蠕动,故改用杜冷丁,12月25日至28日共计使用500mg,其中28日使用250mg.

    作者:陈卓明;黄羽;苏贞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秋水仙碱致重症多形性红斑药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于2005年6月9日因痛风自行服用秋水仙碱片1mg,tid,服用第2d,患者全身出现皮疹伴疼痛,来我院诊治,查体:无发热,生命体征正常,系统体检无特殊情况.皮肤科情况:面部、颈部、躯干、四肢广泛分布着绿豆至蚕豆大小紫红色斑丘疱疹.

    作者:许红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凯时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77岁.主因间断心慌、胸闷、气短20年加重4d于2006年2月23日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于3月9日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0mL凯时(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024)10μg滴斗入,1次/d.患者静滴大约40min左右出现心慌、恶心、呕吐,次日用药又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停止用药,约2h后症状缓解.

    作者:张倩;李榕彬;梅俊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钠致急性腹痛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高热、咳嗽、咳痰,诊断为肺炎,予抗炎、对症治疗.给予头孢哌酮钠(乐山三九,批号2005040801)3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静滴约3min,患者出现下腹疼痛且进行性加重,予以更换液体,患者诉腹痛缓解.40min后,再次静滴头孢哌酮钠,患者再次出现腹痛症状,怀疑为头孢哌酮钠不良反应引起,即停用头孢哌酮钠,随即患者腹痛消失.经询问,患者无腹痛病史.

    作者:黄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安痛定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1岁,因感冒发热来我院社区门诊部就诊,查体:T39℃,P92 次/min,心肺正常,肌注安痛定2mL,约15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头晕、呼吸急促,耳部、鼻部红肿,尤其耳部肿胀明显,查体:T39℃,P104次/min,R32次/min,心音低沉,双肺呼吸音粗糙,脉快而无力.当即按药物过敏处理:给低流量吸氧,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地塞米松5mg静推,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10min后,症状减轻,1h后呼吸、心率基本正常,耳鼻部肿胀消失.

    作者:闫章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舒普深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因双下肢浮肿5年,反复气促10年,加重2d,于2006年4月3日14:00入住我院老干科,既往有对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7.5℃,脉博6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0/80mmHg.双下肢浮肿,气促、伴咳嗽,咳少许白色黏液痰,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化验:血白细胞4.2×109/L,中性0.65,淋巴0.30,单核0.25.胸片示肺部感染.诊断为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和肺部感染.

    作者:陈艳平;郭皓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替沙星疑致高血糖8例临床病例分析

    加替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素,在我国应用相当广泛.近来国外有关该药引起血糖异常的报道已颇受关注,但我国类似报道极少.我们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也遇到类似情况,因合并其他影响因素较多,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此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病例的血糖变化情况,对其中疑致加替沙星引起高血糖的8个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田慧;郭代红;陈超;刘志敏;闫双通;钟文雯;刘洋;张东;钱晓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维吾尔药百癣夏塔热片致急性荨麻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维吾尔族,44岁,入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胆囊炎,未有皮肤病史.在住院期间用过青霉素钠针剂、克林霉素针剂、维药曲皮亲艾拉蜜膏、寒喘祖帕颗粒、西帕依固龈液等未发生过敏反应,出院时以清除异常黏液质、泻毒消炎、清理血液为目的,带百癣夏塔热片(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规格:片芯重0.3g,批号:20050608)3瓶.

    作者:古力娜·达吾提;吐尔洪·阿西木;艾合买提·买买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应重视非甾体抗炎药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青年男性常见、多发的慢性炎性疾病,可在早期出现关节强直甚至导致残废.目前临床上对AS尚无根治的方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能够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发僵,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及增加活动范围,是AS治疗的首选药物,只有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才可以达到控制症状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作者: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我院住院病人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实施退药审查监督制度后的退药情况和退药原因.方法:根据2003年和2004年共856张住院病人费用修正审批表的退药原因进行分类,按年度汇总.住院病人退药总金额与2003年的前三年相比.结果:我院在2000年~2004年住院病人退药总金额依次为1964883.18元、1461238.50元、431538.38元、287504.03元、250995.80元,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实施退药审查监督制度后,退药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

    作者:周燕萍;陈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5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全部麻醉药品处方1326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我院常用麻醉药品有6种,2种剂型.用药频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盐酸哌替啶片.六种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基本合理,但在癌痛治疗的药物选用及用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引起重视.

    作者:沈育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英夫利西单抗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

    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在风湿性疾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英夫利西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脊柱关节病、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斯蒂尔病、克罗恩病、眼色素膜炎、白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杨春花;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银屑病关节炎药物治疗新进展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炎性关节病,其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风湿病学家.本综述介绍了包括非甾体抗炎药、传统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在内的传统治疗,并重点介绍了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为主的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改连;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成人斯蒂尔病的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

    成人斯蒂尔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非甾类抗炎药物及传统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基本治疗方案为糖皮质激素与传统的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联合使用.对难治性病例可采用COP方案或具有靶向的治疗生物制剂.

    作者:李红霞;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性关节病的研究进展

    炎性关节病是一组慢性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及其相关的关节炎,它们的治疗一直是风湿病学家面临的挑战.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生物制剂,它的出现为炎性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本文着重介绍了英夫利西单抗-一种人/鼠嵌合的肿瘤坏死因子的单克隆抗体治疗这组疾病的新进展,并综述了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作者:邓小虎;黄烽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