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8157
  • 国内刊号:11-5227/R
  • 影响因子:1.98
  • 创刊:200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623
  • 全年订价:15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药学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小儿暑感宁糖浆中的香荆芥酚、麝香草酚、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小儿暑感宁糖浆中的香荆芥酚、麝香草酚、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Eclipse XDB-Cl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5%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香荆芥酚、麝香草酚检测波长为λ1=274 nm,和厚朴酚、厚朴酚检测波长为λ2=294 nm。结果:香荆芥酚、麝香草酚、和厚朴酚及厚朴酚线性范围分别在6.35~127.00μg·mL-1(r =0.9993)、4.74~94.80μg·mL-1(r =0.9991)、4.35~87.00μg·mL-1(r =0.9997)、5.19~103.80μg·mL-1(r =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现性实验中各组分RSD值均小于2.0%;4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 =9)及RSD分别为98.18%(1.15%)、96.94%(1.44%)、99.03%(0.92%)、97.24%(0.79%)。结论:本文建立的HPLC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小儿暑感宁糖浆中的香荆芥酚、麝香草酚、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含量,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沈健;张诚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PLC/MS测定环孢素A单用及联用氟康唑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质谱法测定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并用其测定CsA单/联用氟康唑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单/联用氟康唑时CsA的血药浓度,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柱温50℃,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流速0.5 mL·min-1;质谱条件:ESI(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检测,雾化气压力设为20 psi。结果:CsA在100~20000 n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日内、日间RSD均低于5%,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0%;联合使用氟康唑的CsA比单独使用CsA在第5天血药谷浓度平均高178.0%,峰浓度平均高161.3%。结论:本方法简便、专属、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CsA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正在联合使用CsA和氟康唑的患者,氟康唑会明显增高CsA的血药浓度,应减少CsA的用量,并密切监测CsA的血药浓度。

    作者:易林高;吴明钗;黄鹏;陈晓孩;陆日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葛根素衍生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素衍生物(G20)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其保护作用是否与caspase-3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方法:以Longa发明的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25.0 mg·kg-1)组、G20(12.5、25.0、50.0 mg·kg-1)组,给药组于缺血后1.5 h及6 h两次尾静脉给药。通过评价大鼠缺血后神经行为学、脑梗死面积及脑含水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学改变,以观察G20是否具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以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脑神经元凋亡数目的改变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aspase-3的表达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G20能改善脑缺血后4 h、24 h的神经肌肉运动和前庭运动功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面积及降低脑含水量,减轻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与G组比较,未见大鼠尿液变红等不良反应。G20明显减少了脑组织凋亡细胞的数目,减少了caspase-3的表达。结论:G2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发挥抗神经元凋亡作用。

    作者:张宏伟;张帆;董志;朱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川丹通脉片中丹参酮ⅡА含量测定研究

    目的:建立川丹通脉片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А含量测定HPLC方法。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HPLC法测定丹参酮ⅡА不存在干扰,丹参酮ⅡА进样量在1.486~44.570μg·mL-1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1%,RSD为1.37%。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作为川丹通脉片中丹参酮ⅡА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汪涛;胡卫东;李育芳;巴夏玲;程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小肠间质瘤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调整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患者因小肠恶性间质瘤病史7年,口服伊马替尼进行治疗。伊马替尼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可竞争性抑制CYP3A4、CYP2D6、CYP2C9、CYP2C19等活性,同时还是转运蛋白P-gp的底物和抑制剂,与多种急性心肌梗死常用治疗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临床药师建议将与伊马替尼存在相互作用的阿托伐他汀和依那普利分别替换为瑞舒伐他汀和雷米普利,并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同时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张新茹;王冬雪;陈亚丹;付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甲巯咪唑致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

    1例37岁女性患者,因“心悸消瘦1个月,肝酶明显升高”入院,入院诊断为“甲亢、肝功能损伤”。入院后,给予该患者口服甲巯咪唑行抗甲亢治疗,10 d后复查肝功结果显示肝酶升高,遂停用甲巯咪唑并行131I同位素治疗,之后再次小剂量给予甲巯咪唑,发现患者肝酶急剧升高。临床药师根据患者既往检查指标,对患者整体治疗过程进行药学监护,考虑可能是甲巯咪唑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明确药物性肝损伤规范诊断,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经停药及保肝治疗10 d,患者肝酶恢复正常予以出院。

    作者:李瑞珺;钱方;陆瑜;朱余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神经囊虫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1例49岁男性患者,以头部胀痛伴双下肢无力3 d入院,诊断为脑囊虫病。入院后先后给予卡马西平片、复方苯巴比妥钠溴化钠片抗癫痫,甘露醇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预防应激性溃疡,阿苯达唑片及吡喹酮片驱虫治疗。临床药师对该例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优化治疗方案,合理地遴选驱虫治疗药物及抗癫痫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血糖、肝功、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30 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张文;袁薇;谢华;袁海玲;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局部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2016年在我院超声诊断科行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的瘢痕妊娠患者,共计62例,行超声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MTX(50~75 mg),术后联合口服米非司酮(25 mg,bid,连服3 d)。治疗后每周观察患者血βHCG值下降情况,病灶大小及血流情况,病灶处肌壁厚度,阴道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指标等。结果:62例患者均于治疗后复查血βHCG逐渐下降至正常,病灶周边血流信号逐渐减少,病灶大小逐渐缩小至消失,病灶处肌壁厚度逐渐增厚,部分患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后逐渐好转,仅1例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未见肝功能受损现象。结论:甲氨蝶呤局部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法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瘢痕妊娠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徐虹;汪龙霞;罗渝昆;付晓宇;游艳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文献,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有9个RCT,571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黄葵胶囊能降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 h尿蛋白[RR =1.27,95%CI(1.16,1.40),P <0.00001];升高血清白蛋白[WMD =2.43,95%CI(1.15,3.70),P =0.0002];降低血胆固醇[WMD =–1.96,95%CI(–3.86,–0.05),P =0.04];降低血肌酐[WMD =–10.10,95%CI(–17.01,–3.19),P =0.004];在降低甘油三酯[WMD =–0.10,95%CI (–0.88,0.69),P =0.81]和血尿素氮[WMD =–1.61,95%CI(–4.30,1.08),P =0.24]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葵胶囊组不良反应发生率[RR =0.94,95%CI(0.73,1.21),P =0.6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小样本的RCT结果表明,黄葵胶囊能降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24 h尿蛋白、血胆固醇、血肌酐,升高血清白蛋白,在降低甘油三酯、尿素氮上与对照组相似。黄葵胶囊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该结论尚需设计严谨、高质量、大样本的RCT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冬雪;张新茹;侯继秋;朱大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碘比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1例64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气短1个月余,病情突然加重入院,既往有高血压、慢性气管炎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患者行增强肺CT,注射碘比醇注射液3 min后,突发意识丧失,脉搏消失,血压不可测得。立即停药吸氧,行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升压,抗过敏等药物,心电监护,同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于1 h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给予多巴胺持续泵入,根据病情调速,6 h后患者病情逐步平稳,后经抗感染、改善心功能、减轻肺水肿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4 d后转入普通病房。

    作者:尚卫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巯咪唑致重度粒细胞缺乏1例

    1例21岁女性患者,2年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规律服用甲巯咪唑30 mg·d-1治疗。1年前因发热停用甲巯咪唑,改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因效果不佳,近3周重新应用甲巯咪唑30 mg·d-1治疗。2 d前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查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减少伴中性粒细胞缺乏,低至白细胞0.3×109·L-1,中性粒细胞0.04×109·L-1,伴高热,诊断为“粒细胞缺乏症”。遂停用甲巯咪唑,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鲨肝醇、利可君”升高白细胞,同时积极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治疗9 d后,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逐渐升至正常范围,病情稳定。

    作者:陶娌娜;曲晓宇;张四喜;宋燕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肺癌患者顺铂胸腔灌注化疗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的病例分析

    1例60岁女性肺癌患者,因肺癌心包腔转移入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时和进行胸腔灌注化疗前两次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提示正常,在进行胸腔灌注化疗3次(顺铂注射液90 mg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30 mg)结束后的第2天和第5天复查肾功能结果均提示急性肾功能损伤。临床药师从患者的身体状况、原患疾病、药品不良反应、药物作用机制等方面分析引起急性肾功能损伤的原因,考虑顺铂引起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医生立即停用顺铂,给予患者补液(约3000 mL·d-1)治疗3 d,肾衰宁片(6片,tid)和金水宝胶囊(6粒,tid)辅助治疗12 d,治疗期间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化疗药物的排出。经对症治疗,患者出院1周后来院复查肾功能结果提示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正常。

    作者:杨磊;王林海;林意菊;赵启邹;聂彩霞;邹治木;尹思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痛规范化病房中癌痛治疗药物的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癌痛治疗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2013–2015年期间使用的癌痛治疗药物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各药物总用量、总金额和DDDs,并对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吗啡缓释片连续3年DDDs和金额排序均位于第一位,且消耗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哌替啶注射液的消耗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无创给药途径选择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院癌痛规范化病房中癌痛治疗药物的使用符合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但在细节管理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杨彩艳;柳全霞;张妍;许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级别医院用不同分级管理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不同级别医院抗菌药物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区内15家医院2014年抗菌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均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本区抗菌药物购药总金额10905.79万元,其中二级医院占48.02%,口服的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和头孢地尼在一、二、三级医院分别位居第一。购药金额高是二级医院注射阿奇霉素653.81万元,超过400万元的注射剂型是头孢噻肟钠(二级医院)、阿奇霉素、头孢美唑(三级医院),口服阿奇霉素与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在二级医院用药频度高,分别为52.13、6.74。头孢菌素类占全部抗菌药物购药金额的44.88%,DDC高为三级医院的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07.79元)。结论:应继续加强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金蕾;杨耀芳;魏新萍;储继志;陈家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院49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特点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495例ADR报告进行汇总,从ADR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给药途径、药物类别与品种数、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类型、严重ADR报告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5例ADR报告中,男性发生率(55.56%)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44.44%);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高(29.29%);抗感染药物引起ADR的比例高(26.87%),其次为消化和循环系统药物(分别为15.76%);静脉用药引发的ADR多(71.92%);消化系统损害133例(26.8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130例(26.26%);严重ADR报告占比12.73%,消化系统损害23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全身性反应11例。结论:需进一步重视ADR监测工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朱春梅;吴民;刘建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二甲医院质子泵抑制剂规范化管理单病种药学路径实践

    目的:调查质子泵抑制剂在某院外科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并探索临床药师干预临床辅助用药的模式。方法:选择某二甲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两种单病种(清洁手术-疝修补术,污染手术-痔切除术)手术916例,设计并制定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临床药学干预路径。药学干预路径明确规范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方案,方案直接嵌入两种单病种临床路径药物治疗方案中。将2011–2013年度(干预前)及2014–2015年度(干预后)两种单病种手术出院病例分组进行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对照研究分析。分组后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病种按照规范化管理控制指标分别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药物预防使用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等方面均明显改善(P <0.05);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天数减少1.69 d,药物费用占住院费用的百分比下降10.26%。结论:本研究制定了单病种围手术期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方案的干预措施,为临床药师参与并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提供了可行、有效地工作模式。

    作者:胡秀霞;杨梅;王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对96例肾功能重度不全患者医嘱的优化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肾功能重度不全患者用药医嘱优化干预的效果,为临床药师进一步深入开展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2014年12月–2015年5月肾功能重度不全患者的住院医嘱进行审核,对不合理医嘱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提出建议并进行优化,与医师进行交流并追踪医嘱的修改情况。结果:对96例肾功能重度不全患者的医嘱进行优化干预,累计审核医嘱12032条,发现186例次不合理医嘱,干预成功率为70.97%,其中剂量调整方案占40.86%,抗感染药物干预成功率占86.21%;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由第1个月的1.60%逐步降低至后一个月的0.54%;为部分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结论:临床药师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方面进行干预,显著降低了不合理医嘱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医师的用药习惯,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陈集志;李刚;李忠东;徐小燕;宋景春;张增珠;熊贤兵;汪启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970-2015年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增强人们对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全面认识。方法:检索PubMed、Embase、SCI和CNKI数据库,对白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汇总,对纳入研究的文献年份分布、作者、语种、文献类型、药物类型、耐药机制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726篇,文献数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从文献发表语种和作者来看,英文文献数量多(466篇),同时中文文献近年来增长迅速(197篇),国内相关研究整体水平偏低但也不乏亮点。所纳入文献中研究涉及多的药物是唑类药物(357篇),其中以氟康唑耐药机制相关的文献数量为多(236篇)。关于耐药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外排泵表达变化及药物作用靶酶结构变异或含量变化等方面。结论:唑类药物耐药仍是白念珠菌耐药研究领域的重点,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是药物外排泵的表达增加和药物作用靶酶结构变异或含量增加。

    作者:李德东;管少兴;胡静;单文治;刘屏;孙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