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2-8157
  • 国内刊号:11-5227/R
  • 影响因子:1.98
  • 创刊:200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623
  • 全年订价:15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药学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通脑液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通脑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处方中西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西红花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4.6 mm,5μm),甲醇-水(48:5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44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鉴别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西红花苷Ⅰ在9.66~57.94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西红花苷Ⅱ在5.91~35.48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RSD=1.21%,n=9),99.4%(RSD=1.70%,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通脑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秀琴;钱秋玉;王东兴;石蕾;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卡西平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利卡西平血药浓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三氟乙酸(600:400:0.5);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20μL.内标物:盐酸赛庚啶.结果:以利卡西平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y)对利卡西平血清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C=1.227×102 y-0.364(r2=0.9996,n=7),结果表明利卡西平在5.0~100.0μg·mL-1范围内样品回收率高(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1.2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可用于利卡西平的治疗药物监测.

    作者:张国阳;何银舟;王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金嗓散结胶囊中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金嗓散结胶囊中6种主要成分的HPLC梯度洗脱方法.方法:选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和0.03%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9 min 15.0%A,9~16 min 15.0%→21.0%A,16~22 min 21.0%→36.0%A,22~30 min 36.0%→55.0%A,30~37 min 55.0%→75.0%A,37~45 min 75.0%→15.0%A;流速:0.8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0 nm(苦杏仁苷、哈巴苷)、280 nm(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和208 nm(24-乙酰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结果:苦杏仁苷、哈巴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24-乙酰泽泻醇A和23-乙酰泽泻醇B分别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96.77%~100.05%,RSD值0.60%~1.55%;精密度和重复性良好;室温下金嗓散结胶囊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金嗓散结胶囊中6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谭雄斯;庞武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

    1例44岁男性患者,因胸闷、乏力入院,给予强心、利尿、延缓心肌损伤、营养心肌、降尿酸等对症支持治疗.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包括药物重整、心衰治疗方案的优化、延缓心肌损伤药物的建议、血压、心率、电解质、肝肾功能、左西孟旦、中成药、高尿酸血症的监护,以及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并根据监护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终患者好转出院.

    作者:李艳娇;闫荟羽;宋燕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临床药师对基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药学监护分析与思考

    1例55岁女性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年,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心功能Ⅲ级、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心律失常,心房纤颤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扩张气管,减轻炎症反应;螺内酯片、呋塞米注射液降低前负荷,硝酸甘油注射液降低后负荷,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改善心衰,华法林钠片抗凝等治疗后,患者气喘、气短、咳嗽缓解,病情稳定后出院.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药物间潜在的相互作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主动与医生沟通,并提出优化方案.

    作者:王艳丽;焦萍;朱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国癫痫患者药物基因研究现状的循证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癫痫患者药物治疗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总结与药物使用相关的基因,为癫痫疾病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的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月,纳入评价癫痫疾病药物治疗相关基因的文献,分析相关基因与癫痫治疗耐药性、药物疗效、不良反应、血药浓度、药物使用剂量之间的关联性,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9篇文献,发表时间为2007-2016年,整体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研究样本为2~654例.研究发现影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的基因包括UGTlA4、UGT1A6、CYP3A4、CYP3A5、CYP2C9、CYP2C19、ABCC2和UGT2B7.影响药物疗效的基因包括SCN1A、ABCB1、CYP2C19和MDR1.与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基因包括HLA和EPHX1.对抗癫痫药物使用剂量有影响的包括ABCC2-24C>T和CYP2C19.结论:癫痫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发展迅猛,涉及到的相关基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但研究样本量不大、有对照组的研究不多,且关于基因与不良反应和给药剂量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部分单次研究的基因与癫痫的关联性还有待今后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

    作者:杨春松;王艳梅;张伶俐;俞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莫西沙星致水肿并肝肾功能异常1例

    1例41岁的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qd,ivgtt.用药第6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急查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呋塞米片利尿去水肿,所有治疗药物继续使用2 d.患者的手部、脸面部、腹部、四肢均出现水肿,指压出现洼陷,患者诉因水肿平卧出现喘息困难.生化检查示:β2-MG 4.92 mg·L-1,ALT 191 IU·L-1,AST 128 IU·L-1,LDH 452 IU·L-1,HBDH 391 IU·L-1.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其他抗感染药物继续使用,给予利尿,解毒保肝治疗.停药治疗4 d后,患者肝肾损害指标明显下降、水肿好转,停药治疗15 d后,患者肝肾功能监测指标恢复正常,面部、四肢水肿消退,双手指尖部位仍旧麻木肿胀,经神经内科1个月的治疗后好转出院.

    作者:吕娟丽;刘洋;何慧丽;刘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低钾周期性麻痹1例

    1例32岁男性患者因Graves眼病入院行激素冲击治疗,于入院第4天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600 mg静脉滴注,滴注完毕后患者出现全身麻木,肌肉无力,复查血钾低达1.75 mmol·L-1,经补钾后症状减轻,次日血钾恢复至5.28 mmol·L-1.入院第9天再次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 mg静脉滴注完毕后5 min,患者再次出现双下肢无力,继而发展为活动障碍,不能站立、行走,急查电解质:血钾2.55 mmol·L-1,立即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予静脉及口服补钾治疗,患者好转,次日血钾恢复至4.14 mmol·L-1.

    作者:王江华;徐静;汤智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致双下肢水肿1例

    1例68岁男性患者,因14 d前进食大量柿子后出现间断上腹部疼痛入院.入院诊断为胃溃疡、胃结石.初始治疗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80 mg,qd,ivgtt)抑制胃酸分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qd,ivgtt)补液,碳酸氢钠片(0.6 g,tid)等对症治疗.入院第2天行无痛胃镜碎石治疗,治疗5 d后无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无双下肢水肿,办理出院.出院时嘱患者继续口服碳酸氢钠片(0.6 g,tid),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1次/晨),胶体果胶铋(0.15 g,qid),阿莫西林胶囊(1.0 g,bid),克拉霉素片(0.5 g,bid),5 d后复诊.患者出院第6天为进一步碎石再次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其双下肢水肿,水肿区域包括足背、脚踝、小腿,手指按压局部后有凹陷,体质量增加2.3 kg,经检查,排除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考虑因连续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所致.二次入院第2天停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予以呋塞米片(20 mg,qd),同时抬高肢体,予自下而上按摩小腿后患者水肿逐渐减轻,次日水肿完全消退,体质量恢复正常,且后期住院期间再未见双下肢水肿.

    作者:张晋秀;焦萍;刘清艳;杨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胎盘多肽注射液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1例84岁老年女性患者,因胰腺癌入院行伽玛刀治疗.治疗期间给予胎盘多肽注射液(8 mL,qd,ivgtt)增强免疫力,患者使用该药至第12天时输液10 min后出现颈部皮肤发红、胸闷、气短等反应,立即停止输注胎盘多肽注射液,给予持续吸氧(3 L·min-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iv),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20 mg,im)等抗过敏治疗,约10 min后上述症状缓解.相关检查结果排除了心脏疾病的可能性.晚间患者多次出现胸部不适、气短,发作时胸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未作特殊处理上述症状自行缓解.

    作者:孙晓利;白万军;成光;郑颖;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19468例果糖类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

    目的:了解果糖类注射液在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1-12月全院19468例使用果糖类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分别从适应证、给药剂量、多种果糖类药物联合使用、作为肠外营养使用、作为药物溶媒、禁忌患者用药等方面对果糖类注射液使用的合理性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干预前后果糖类注射液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解析.结果:2016年由果糖类注射液或其作为溶媒所致的药品不良反应共13例.2016年1-6月和7-12月果糖类注射液适应证不适宜分别为12386例和6180例、超剂量使用分别为853例和194例、多种果糖类注射液联合使用分别为5742例和2763例、作为肠外营养使用分别为3971例和83例、作为溶媒使用分别为3400例和377例、禁忌者用药分别为508和323例.通过管控,果糖类注射液不合理用药病例数由2016年1-6月26960例降至2016年7-12月9920例,总体下降63.20%,其用量也由2016年1-6月的86604支降为2016年7-12月26362支,下降率为69.56%.2016年7-12月较1-6月果糖类注射液节省药品费用约340万元.结论: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果糖类注射剂,规范该类药品的使用能够降低其用量,节省一定的药品费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党安建;严明兰;于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我院外科病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临床应用与合理性评价

    目的:了解并评价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我院外科病区的临床用药效果、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6月外科病区使用该药的168例患者的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主要分布于普外科和泌尿外科.用药原因主要是术后经验抗感染,平均用药疗程为(6.1±4.9)d.微生物送检率为64.9%,其中55例检出了特异性病原菌.168例患者中,总治疗有效率为86.9%.同时,部分病例在抗菌药物选择、剂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结论:我院外科病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针对存在的问题,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并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以确保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作者:张杨;沈素;程晟;温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915例药品不良事件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事件(ADE)使用的药品,寻找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上报的915份ADE报告中的488例用药失误病例,按照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量不适宜、给药剂量不适宜、给药频次不适宜、滴速不适宜、是否冲管及过敏史等进行分析.结果:915例ADE中,药品不良反应(ADR)427例,用药失误488例.488例用药失误中溶媒选择不适宜54例次;溶媒量不适宜44例次;给药剂量不适宜46例次;给药频次不适宜36例次;滴速不适宜269例次;未冲管266例次;有过敏史50例.用药失误所占比例由上半年的55.90%下降到下半年50.77%.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规范合理用药,可以减少用药失误的发生.

    作者:尹航;郭鑫;李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军队医院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740例次,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作者:黄翠丽;郭代红;朱曼;吴旭;苏畅;赵粟裕;马亮;赵鹏芝;赵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分析研究

    目的:挖掘和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中相关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风险信号,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方法:调取解放军ADR数据库中FQNs相关ADR报告,对涉及神经系统ADR报告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比例报告比法、报告比值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4种数据挖掘方法,获取FQNs相关神经系统ADR风险信号,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的风险信号.结果:研究共纳入2008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FQNs相关的有效ADR报告11988例,涉及神经系统的1322例.相关FQNs共14种,其中引发神经系统ADR频次高的前5种药物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出现神经系统ADR阳性信号的药物为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和芦氟沙星.结论:FQNs相关神经系统ADR的主要引发药物为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和芦氟沙星,应针对性强化临床应用中相关警戒意识并予以防范.

    作者:杨鸿溢;贾王平;郭代红;范琦;赵粟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移动药师工作站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目的:建设移动药师工作系统平台,为临床药师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方法:采用Web Service+IOS应用程序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临床药师的业务流程与特点,研发出移动药师工作站系统,并在临床应用.结果:通过院内无线网络,临床药师可利用移动设备,完成药学查房、药学监护、药学会诊、患者教育及医嘱审核、干预等临床药学服务.结论:利用移动计算技术可以打破电子病历信息到患者床前的瓶颈,从而帮助临床药师优化并且实时的获取和记录医疗信息,提高临床药师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作者:施华宇;张震江;柴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PK/PD对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的意义

    目的:综述临床治疗重症感染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PK/PD特点对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的意义.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依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进行佳临床给药方案研究的文献,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传统给药方案存在问题、PK/PD研究现状、国际国内指南推荐给药方案、重症感染患者用药方案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总结.结果:大限度地增加fT>MIC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获得有效临床效果的关键,部分研究表明延长输注时间或持续滴注可增加%fT>MIC的达标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细菌清除率.结论:基于PK/PD理论,延长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输注时间或持续滴注的疗效优于传统快速滴注给药方案,而准确的定量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之间的优劣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白艳;夏蕾;柴栋;王睿;王瑾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