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
  • 国际刊号:1672-2124
  • 国内刊号:11-4975/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200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   2014年4期文献
  • 某院4科室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某院4科室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对某院4科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2011年1-4月,240例)和整治活动后(2013年1-4月,240例)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无指征预防性用药率分别由整治活动前的100%、63.75%分别降至7.92%、3.75%;药物选择不合理率由整治活动前的85.42%降至10.83%;术前给药时间和术后用药疗程不合理率均由整治活动前的83.75%、92.92%分别降至25.00%、22.92%;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整治活动前的661.38元降至18.01元;上述指标整治前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使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合理.

    作者:黄毅岚;赖丹;杨旭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0-2012年解放军305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使用分析

    目的:分析解放军305医院他汀类降血脂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他汀类降血脂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3年来他汀类降血脂药的销售金额、使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阿托伐他汀持续3年占他汀类降血脂药构成比的45%以上.结论:他汀类降血脂药目前已在该院临床科室广泛应用,基本符合当今降血脂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但应加强用药监测,防止出现滥用现象.

    作者:赵维;张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降低药占比方面浅谈合理用药

    目的:了解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以期进一步降低药占比,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的归档病历566份,对其医嘱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的566份病历中,导致药占比偏高的不合理用药医嘱共计121份,占21.38%.结论:临床诊疗过程中仍需通过加强合理用药,降低药占比.

    作者:王利杰;亢卫华;权晓晓;崔李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07例中性粒细胞缺乏肿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某院中性粒细胞缺乏肿瘤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对该院2012年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合并感染发热的发生率为59.81%;100%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依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用药的占16.82%;初始治疗多采用头霉素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或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药;万古霉素未作为经验用药;补救治疗采用抗菌药物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之处,需进一步改进.

    作者:司继刚;孙敏;曹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3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包块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0年9-10月、2013牟9-10月全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乳腺包块切除术、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共410份,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9-10月200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6.50%;术前0.5~ 2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3.63%;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55%,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8.45%;单一用药者占83.94%,联合用药者占16.06%.2013年9-10月210例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7.10%;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91.67%;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80.56%,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9.44%;单一用药者占100.00%,无联合用药情况.结论:通过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明显提高.

    作者:李广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2年福建省尤溪县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福建省尤溪县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使用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共7 281张,对其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别统计抗菌药物处方数、给药途径、使用频率、联合使用等情况.结果:抗菌药物处方占统计处方的65.4%,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青霉素类为主.在含抗菌药物的处方中,单独使用抗菌药物者占82.3%,二联使用抗菌药物者占17.7%,无三联用药情况;与抗病毒药物合用的总比例达51.9%.结论:该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作者:潘建芳;余晋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2年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肿瘤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肿瘤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麻醉药品在肿瘤患者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2年麻醉药品处方,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肿瘤类型及各种麻醉药品的使用模式.结果:共有783人次使用麻醉药品,其中男性446人次,占56.58%,平均年龄(55.8 ±11.9)岁(年龄范围2~88岁),大于60岁者(37.80%)是使用麻醉药品多的人群.使用麻醉药品的肿瘤患者中排在前6位的是:大肠癌(23.88%)、胃癌(16.96%)、肺癌(10.47%)、肝癌(7.91%)、胆道肿瘤(4.98%)及胰腺癌(4.98%);住院肿瘤患者使用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型处方数高于口服剂型处方数;207例接受口服长效麻醉药品的慢性癌痛患者中,115例(55.56%)镇痛麻醉药品选择不合理;癌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存在剂量不足的情况.结论:从当前该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模式可见,该院医师在癌痛治疗方面需强化麻醉药品剂量滴定,长、短效制剂的使用,麻醉药品替代、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持续监测等合理用药意识.

    作者:杨孝来;贺成山;薛虎;张虹婷;李红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0-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分析

    目的:对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2012年质子泵抑制剂(PPI)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口服及注射用PPI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0-2012年口服及注射用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快速增长趋势,增幅分别为48.16%和12.06%;口服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中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均列第1位;注射用PPI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情况波动较大,注射用泮托拉唑3年的总销售金额占比较大;绝大部分制剂的排序比都接近1.结论:该院PPI应用基本合理,品种选择中体现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特点.

    作者:王晶;彭芳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3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13年住院患者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3年共有1 044例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广泛,涉及20个科室,其中以普外科用量大,肿瘤患者使用人数多,70~80岁年龄段病使用人数多,用量也较大,用药理由主要是低蛋白血症和营养支持.结论:该院对使用人血白蛋白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进一步规范、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

    作者:孟祥云;李俊峰;刘秀珍;邢海燕;曹荣娟;姜怡;陈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和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某三甲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预前)和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干预后)的甲状腺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90份,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该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6.67%下降到干预后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用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指标合理率均显著提高(P<0.05).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可行且有效,可对Ⅰ类切口围术期合理预防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静;刘峰;张恒;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与评价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订进一步的整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2013年1-6月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平均为53.08 DDDs/(100人·d);AUD大的依次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硝基咪唑类;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和头孢曲松居单品种抗菌药物AUD的前3位;AUD大的科室依次为ICU、血液内科和普外科.结论:该院抗菌药物的AUD较高,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赵文霞;林茵;李剑芳;覃逢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治疗的药学实践

    目的:评估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抗感染药学实践,以达到佳药物治疗效果.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会诊,分析患者病情,准确判断疾病类型,协助医师从抗感染药物、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制订治疗方案.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头孢西丁,增强免疫力采用胸腺肽或人参多糖.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反复间歇发热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协助制订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邹清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2年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门诊(不包括中药处方)不合理处方用药情况,分析不合理用药机制、危害,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2年门诊处方78 892张,分类统计不合理处方并加以分析.结果:合格处方77 956张,占所抽查总处方数的98.81%,不合理处方936张,占所抽查处方的1.19%.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合理处方有21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22.65%;用药不合理处方有72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77.35%.结论:该院还需进一步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医师、药师要加强学习、沟通,以促进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安全.

    作者:吴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说明书用药认识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

    目的:厘清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和认识误区,为制订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及与68位医师、药师调查访谈的方法,分析超说明书用药认识误区的形成原因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并对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超说明书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存在,其中符合疾病治疗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应属于合理用药,需要加强用药管理.结论:应采取制订超说明书用药的指导原则或指南、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临床药师的监督作用等措施,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超说明书用药风险.

    作者:刘利军;肖龙华;李睿;张凤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83例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某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ADR)的情况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某院2008-2013年上报的183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品种、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3例头孢菌素类ADR共涉及13种头孢菌素类药品,在10岁以内的儿童中发生的ADR多(52例,28.41%);静脉滴注(179例,97.81%)是引发ADR主要的给药途径;过敏反应常见(92例,50.27%);头孢曲松引发的ADR多(90例,49.18%);新的和严重的ADR共11例(6.01%).结论:临床应加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高度重视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姜芳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专科医院856例门诊药物咨询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的药物咨询情况,以提高药物咨询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856例门诊用药咨询,从患者药物咨询比例、患者和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的药物咨询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为用法用量(55.49%)、药品外观(15.3%)、药物适应证(7.59%);医护人员药物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用法用量(47.22%)、不良反应(30.09%)和适应证(22.69%).结论:开展门诊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师的专业水平,可保障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用药的安全、合理.

    作者:许艳;徐伏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药理意义.方法:选取1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常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观察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在停药4周后复查病情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77%)较对照组有效率(83.87%)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胜;李坤浪;雷燕;温永柯;黎超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其产ESBL菌株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分析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宁市人民医院2013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26株肠杆菌科细菌及其产ESBL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均在50%以上,尤以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分离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是产ESBL的代表菌种;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加酶抑制剂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结论:该院肠杆菌科产ESBL菌的耐药性在四个季度间无明显差异;ESBL介导的细菌耐药性复杂而难治,必须长期严密地监测产ESBL菌情况,合理采取干预措施,遏制产ESBL菌的流行.

    作者:黄狄娜;邱卓婵;许韩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两种滴定方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经济学评价

    目的:针对阿片类药物治疗癌性疼痛,探讨临床常用的两种滴定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费用情况.方法:两组癌性疼痛患者(n=30)分别口服吗啡滴定(观察组)和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进行滴定.记录疼痛缓解程度、不良反应和1周内的镇痛药物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缓解疼痛,总缓解率分别达到96.7%和96.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内观察组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滴定镇痛疗效相当.使用吗啡滴定费用低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患者依从性稍差;使用盐酸羟考酮滴定则反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许利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曲普瑞林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曲普瑞林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08-2012年确诊的68例ICPP女童,予曲普瑞林治疗1~2年,观察治疗前后乳房、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促黄体生成素峰值(P-LH)、促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血清雌二醇(E2)与随疗程进行的体质量指数(BMI)、骨龄(BA)、骨龄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预测成年身高(PAH)、身高年龄对骨龄的追赶(HtSDSBA)、生长速率(GV)的动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同时选取52例未经治疗的ICPP患儿作为对照组,随访1~2年,测量各阶段乳房、子宫容积、卵巢容积、P-LH、P-FSH、E2以及BMI、BA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儿乳房、子宫、卵巢容积均有缩小,P-LH、P-FSH、E2均显著降低,骨龄成熟延迟,BA/CA值下降,身高年龄对骨龄的追赶、PAH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未经治疗的对照组ICPP患儿乳房、子宫、卵巢容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骨龄进展,BA/CA升高.结论:曲普瑞林治疗ICPP能有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性征发育,延缓BA成熟,改善成年终身高.

    作者:刘磊;李郁;魏惠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氨酚氢可酮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评价两种氨酚氢可酮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以市售氨酚氢可酮片为参比制剂,以自制氨酚氢可酮片为受试制剂,采用双制剂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在健康男性(n=20)体内进行药动学研究,清洗期为1周.分别于每一周期给药前和给药后各时间点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浆.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液质联用(LC-MS/MS)法测定氢可酮的血药浓度,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受试制剂l和参比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3.900± 1.926)、(4.088±1.731)h,tmax分别为(0.775±0.197)、(0.763±0.190)h,cmax分别为(15.932±3.695)、(16.952±3.939)μ g/ml,AUC0-24h分别为(64.270 ±26.625)、(64.723±26.297)μg· h/ml,AUC0-∞分别为(67.716±33.219)、(67.661±33.150)μg· h/ml;受试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9±14.5)%.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中氢可酮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5.377±0.862)、(5.318±1.382)h,tmax分别为(1.438±0.590)、(1.513±0.604)h,cmax分别为(21.722±6.102)、(20.572±5.380) ng/ml,AUC0-24h分别为(135.493±33.835)、(133.009±30.810) μg· h/ml,AUC0-∞分别为(142.386±35.767)、(139.243± 31.540)μg· h/ml;受试制剂中氢可酮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9 ±16.9)%.结论:两种氨酚氢可酮片生物等效.

    作者:谭广山;郭瑞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咀嚼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维生素C咀嚼片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0)-甲醇(95∶5);流速为0.6 ml/min;波长为244 nm;柱温为30℃.结果:维生素C在2.098 ~ 62.94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52 182X-6 092.4,r=1.0000),辅料无干扰,回收率为97.5%,RSD为1.2%(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可为该制剂提供严格可控的质量标准.

    作者:曾玉梅;陈繁华;刘志辉;宋新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麻白化痰颗粒的薄层定性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为控制麻白化痰颗粒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麻白化痰颗粒处方中的全方药味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了制剂中麻黄、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麻黄薄层鉴别中,用展开剂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10∶1.8∶0.1)能较好分离,且比移值增大,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且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斑点颜色加深,故列入质量标准;黄芩薄层鉴别中,以展开剂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0.5∶0.5)能较好分离,故列入质量标准.结论:制定的麻白化痰颗粒质量标准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作者:王国栋;姜林;赵翡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皮质激素所致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股骨头活性成分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临床以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糖皮质激素是导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盛行期间,各临床医院对绝大多数患者进行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SARS康复患者出院后出现了股骨头坏死.

    作者:赵敏;夏露;赵学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治疗联合用药在《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中的地位

    《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第8次报告,简称“JNc8”)[1]与其前一版(JNC7)[2]相比,JNC7由专家委员会进行非系统性文献回顾,包括一系列研究设计,其推荐意见基于共识;而JNC8由专家小组在方法学团队的支持下,确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文献回顾标准,其推荐意见均来自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有证据级别和推荐均根据它们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分,故JNC8的证据级别更高,从而使得临床医师更重视证据,而不仅仅依据专家的意见.JNC8还提供了大量表格及简明的推荐,使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参考使用.

    作者:薛文鑫;李静;张藜莉;王春玲;赵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创新与争鸣:《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解读

    《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第8次报告,简称“JNC8”)的发布,以简明实用、充分体现循证医学思想的特点而受到关注,但由于仅仅忠实于循证证据而缺乏灵活性也引来了分歧.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广泛争鸣.

    作者:王增武;赵天明;王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关于利尿药抗高血压的地位分析与评价

    《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第8次报告,简称“JNC8”)于2013年12月18日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成功在线发布[1].与2003年发布的JNC7[2]、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2013年ESH/ESC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3]及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等多国指南相比,其对高血压的定义、治疗目标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包括利尿药(Diuretics)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变化.现对此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与评价.

    作者:谭玲;梁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断剂在《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中的地位

    近年来,如何评价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国内外临床医师有着不同理解和疑虑.我国专家对于β受体阻断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已达成一定共识,但是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研成果不断更新的认识,特别是普遍存在的用药个体差异和各类药物中异质性的显现,使得β受体阻断剂在不同时期的高血压指南中的地位发生着变化,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更加科学、严谨和规范.其基本原则应是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仍然不可忽视β受体阻断剂治疗高血压的地位.

    作者:侯宁;张雅慧;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看氨氯地平在我国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2013年末,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的第8次报告(即《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终于公布,与JNC7相隔10年,如此长期的酝酿过程也正说明了目前高血压治疗遇到了瓶颈:血压的控制目标值是所有指南都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如何制订指南,以什么作为依据呢?

    作者:唐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线抗高血压药中四亚类药的临床评价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由其所致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肾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极大地消耗医疗资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作者:张石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审慎看待《2014年美国成人高血压管理指南》

    近期,美国发表了3个高血压指南文件,分别是以循证为基础的《2014年成人高血压循证管理指南》(即“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委员会(JNC)第8次报告,简称“JNC8”)、美国高血压学会(ASH)/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发布的《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和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高血压管理科学建议:高血压控制的有效途径》.这3个指南性文件,内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应审慎看待,参考其精华,但没必要盲从.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应贯彻现行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作者:王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1 病例某女性患者,40岁,因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入院.患者2个月前于门诊行左乳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予CE(C:环磷酰胺,0.8 g;E:表柔比星,140 mg)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1周期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并于化疗后第7天中性粒细胞0.93×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μg皮下注射,bid.

    作者:李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多西环素联合布洛芬致严重不良反应——血尿合并急性肾衰竭1例

    1 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体健,因“发热、腰痛1d”于急诊科就诊.患者1d前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咳嗽,无咳痰,体温高为39.1℃,伴有畏寒、寒战,且有尿频、尿痛、双侧腰痛,呈钝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无血尿及排尿困难,无腹痛、黑便,无心慌、胸闷、憋气,口服布洛芬0.2 g后体温降至38.0℃.

    作者:李素华;白士先;赵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蒽环类抗肿瘤药的心脏毒性及治疗措施

    蒽环类药是一类对造血系统肿瘤和实体肿瘤有良好疗效的抗肿瘤药,但因其对心脏渐进性、不可逆的毒性作用,对患者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认为,蒽环类抗肿瘤药用药早期即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晚期出现剂量依赖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不可逆的慢性心肌改变.

    作者:郭军;张华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