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78~2008年医药学期刊,收集刺五加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136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刺五加注射剂不良反应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比例高(22.80%),其余依次为皮肤损害(20.73%),呼吸系统损害(17.10%),循环系统损害(11.92%)等.结论:提高药品质量,审慎合理用药,是降低刺五加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吴嘉瑞;张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调查分析综合性县级医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临床抗茵药使用进行监督指导.方法:随机抽取1 791份近期出院住院病历进行抗菌药物的品种、用法、用量、联合用药调查分析.结果:抗茵药应用1 580例,使用率达88.22%.内科为79.34%;外科为90.41%;妇产科为94.79%;五官科为98.08%;儿科为99.23%;感染科为75%.结论:抗菌药使用率过高,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严重,使用的抗菌药种类太过集中,需加强抗茵药的使用管理,提高抗菌药应用的合理性.
作者:颜成杰;田友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除了利尿药外,洋地黄类药物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经典药物,上期我们学习了利尿药方面的单词,本期一起学习洋地黄类药物的相关单词.
作者:刘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胃痛(Stomachache)Pharmacist:Hello,what can I do for you?药师:您好,请问我能给您提供什么帮助?Client:Something is wrong with my stomach.顾客:我感觉胃不舒服.
作者:上海执业药师协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工具书是临床医药人员获取有关药物临床用途、使用方法、安全性等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保障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收载药物品种、数据量,数据组织结构、数据特点、出版周期、编排体例等角度,对目前国内使用人群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几部药物临床信息参考工具书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分析,以期为医药专业人员选择和获取药物信息提供参考.
作者:包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本文从连锁药店如何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出发,探讨了连锁药店对供应商管理过程中的调查内容、评价步骤以及影响选择因素等问题,提出科学高效管理供应商的方法和策略,为连锁药店对供应商的管理提供借鉴.
作者:王淑玲;刘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本文针对药品不良反应(ADR)、假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伤亡、临床不合理用药及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执业风险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并就医疗机构如何防范用药风险提出对策,以期为降低医疗机构用药风险提供参考.
作者:李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日本的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与采用运动和饮食疗法的患者相比,伏格列波糖能有效地防止糖耐量受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本文通过建立Markov模型,对糖耐量受损人群服用伏格列波糖预防2型糖尿病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糖耐量受损患者在进行运动和饮食疗法之外,同时服用伏格列波糖,不仅节省患者的终身治疗成本JPY$504 989,还提高了患者0.42年的预期生存年数.因此,伏格列波糖具有绝对的经济学优势.
作者:Shunya Ikeda;Makoto Kobayashi;Naoko Tajima;普明辉;高林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由于中药饮片包装与其他药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加上传统中医理论用药的特点,中药饮片在销售过程中有不同于其他药品的特殊性.批发企业在中药饮片销售中,拆零销售情况比较普遍,即根据购货单位的实际需要,发货时临时进行中药饮片零货称取;或者将从厂家购进的大包装中药饮片,按照需求重新拆零,分装成小规格的包装后,再用来批发销售.在日常检查中,监管人员也经常发现,由于中药饮片本身的特殊性,拆零后的中药饮片包装标签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加强中药饮片零货称取或分装后的标签、标识管理,笔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此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作者:吴彩霞;颜晓;汪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硫酸阿托品是从茄科植物颠茄草、曼陀罗、洋金花或唐古特莨菪中提取后成盐而得,能竞争性阻断M胆碱受体,对腺体、眼、平滑肌、心脏、中枢等有兴奋作用,用于内脏绞痛、麻醉前给药、虹膜睫状体炎、抗休克及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解救等[1].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硫酸阿托品被研制成更多的剂型,质量控制的研究报道也相应增加,现就硫酸阿托品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应用进展报道如下.
作者:覃志高;李如栋;陈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药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古今医药学家一直关注并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设备仪器的迅猛发展,中药质量标准有了飞速发展,中药的质量评价已由以往的只凭性状鉴别,发展到以化学成分和对照药材为对照来评价药品的内在质量,这对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郝旭亮;张永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